初次见到周荣斌医生,是在健康扶贫的一次下乡,当时对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觉得这个人为人朴实、工作扎实,后来在工作中慢慢了解到了他的事迹,也被他平凡岗位上的事迹所感染。
1991年3月,周荣斌应聘到洱源县西山乡卫生院工作。西山乡地理环境特殊,位于罗平山脉的大山深处,县城有100多公里、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辖区内最高海拔3800米,最低海拔1600米,海拔落差达2200多米,且三分之二的地区在2500米以上,山高路远,梁大箐深,群众居住分散,有157个自然村,面积约420多平方公里,当时只有乡政府、团结村、建设村通了公路。由于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卫生院的人都不愿意从事防保工作,这时周荣斌义无反顾挑起免疫防保的重担,接任了防保专干期间,他亲自走访120多个自然村,350多平方公里,突破了十几个免疫空白区。
1994年6月,西山乡坯叶村发生了疫情,他马上向院领导报告,背了两箱药品徒步走了三个小时才到事发地点,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向上级党委政府、院领导和县疾控中心报告,次日中午三点许,确诊为“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感染”,全村96人,已被感染64人,有30多人高热卧床,其它30多个尚在潜伏期,情况十分严重。村民们听说此病非常难治,准备投靠亲戚躲到别村去,得知此事后周荣斌心急如焚,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村子里引起恐慌不说,疫情还会扩散,局面非常紧张。这时,他一面向医院报告“搬救兵”,一面向群众作此病的防治宣传,并向群众承诺“你们的病什么时候好,我什么时候才出村,但你们留在村子里接受治疗不能外出。”在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和群众同吃同住,经过过14天的艰苦奋战,疫情终于得到控制,病人全部康复。当年的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肯定,被评为洱源县卫生系统九四年度学“雷锋、白求恩”先进个人。
工作期间,他视病人如亲人,不怕脏,不怕累,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热情服务,深受群众喜欢,给山区人民留下好形象。他说,因为我有一个开明的家庭,父母和弟妹们非常支持我,使我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工作每做一项就要认真做好一项,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西山乡卫生院工作七年间,从事过防保、中西药房、门诊、住院部、手术室等工作,到了全面的锻炼,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底结婚后,由于各方面原因,他辞去西山乡卫生院工作回到田心村。田心村离炼铁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离县城80多公里,卫生室虽有三位医生,但两位年事已高,一位是未经专业培训的学徒,在医技和思想上都比较守旧,根本适应不了当前的要求。1998年4月,田心村委会通过村民大会决定聘请周荣斌和他的爱人为田心村卫生室医生,于是他担起了卫生室负责人的担子,按自己的思路把软件工作一项一项完善,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2000—2006年6年间,在田心、长邑、翠屏等地接生200多人,护送危重孕产妇20多人次,无一医疗事故发生。后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对孕产妇补助的提高,他们把接生工作转换成动员住院分娩,使当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为零。他认真统计清楚了0-6岁儿童台账,当年完成0-6岁儿童建卡及预防接种工作,10年来建卡率达100%,接种率98%。在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守护着2000多百姓的健康, 10年里出诊3000多次,免费护送乡、县、州转诊50多次。作为“大夫”想学妙手回春,先具无私济世心,他一直无怨无悔。有时家人病了来电话他还在外村的病人家中就诊,只得好语相应求得家人谅解,有好几次,他在村里给病人看病,针打完就回卫生室,连家都顾不上回。父亲听说后,有一次回家时他很幽默的说:“小斌,你也忙得像大禹治水了,几经家门而不入。不过不怪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就是这样,他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认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2005年被评为乡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优秀***员,2007年、2008年连续被评为村级“优秀***员”,2011年被评为乡级“创先争优”优秀***员,2015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乡村医生”。
在田心村行医期间,周荣斌听纸厂来看病的群众反映纸厂缺医少药、地处高寒偏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看病只能走20多公里到长邑村或田心村就诊,如危重病人只能扎个简易担架,请七八个村里的男劳动力抬到20多公里外的卫生室看病,越听他心里就越难过。
纸厂村因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虽然有一条公路,但一到雨季就会出现水毁、塌方,公路自然中断。如今社会发展很快,当地群众虽然生活有所改变,但依然陷于缺医少药的环境中。周荣斌心想:革命老一辈焦裕禄、王进喜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我作为一名***员为何不拿出一点实际行动呢?既然那里缺医少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就应该到那里去做点事?于是,他开始动员爱人,爱人最终同意了和他一同前往纸厂村卫生室工作。有人对他说,那里条件那么差你吃得消吗?还有的说,你大脑是否搭铁了?周荣斌对他们说,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怀着“悬壶济世胸中铭,选业从医救生灵,以德修心 研医道 ,唯愿世间少病人,人各有志重实践,愿上高山不进城,名利富贵非所欲,是非曲直任人评”这么一个心态去纸厂工作的。
2011年7月1日,周荣斌和她的爱人正式到纸厂卫生室报到上班。周荣斌表示,当时刚到纸厂卫生室门口,说实在的真有点啼笑皆非,门上的大锁锈迹斑斑,从门缝中往里看,满院子野草丛生,回顾起那几位患者的话,再看看卫生室,群众的疾苦就不言而喻了。要在这里开展工作,没有房子住怎么办呢?他只好与爱人商量,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16000元修建了30多平方米的“空心砖”、“石棉瓦”房子作为宿舍和厨房,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纸厂村面积499平方公里,海拔2800多米,散居着1800多个彝民。我一到任上门摸底、做公共卫生服务,登记0-6岁儿童花名册、统计0-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未接受过规范的预防接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几乎为0。通过两年多的动员宣传,统一了固定的预防接种点和接种时间,对0次剂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在炼铁卫生院和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下,对0-14岁儿童进行扩大免疫,发放预防接种本。通过宣传,孕产妇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和住院分娩的必要性,把原来的零住院分娩率提高到现在的95%。同时,对辖区内的老年人、儿童、正常人、孕产妇进行分类建卡分类管理,老年人每年两次上门体检服务,认真分类建立好居民健康档案。
2013年,洱源县发生“303”、“417”两次地震,他积极投入抗震救灾,认真进行震后疫情监测,饮用水源消毒,救治伤员。“417”地震时,周荣斌还在大理卫校培训,那天早上他们在教室里都感觉到震感,学校得知地震中心在炼铁,就通知炼铁的学员回家支援抗震救灾。当晚,他就赶到纸厂村的月亮坪小组护送一名伤员,他负责开车、爱人负责观察伤员情况,经过4个多小时把伤员安全护送大理州人民医院,把病人安顿好后已是第二天早上7点多,又赶回纸厂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在爱心活动中,我用60000余元资助了昭通鲁甸、纸厂、松岭各一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到纸厂工作八年来,周荣斌和彝族村民打成一片,兢兢业业地为兄当地群众服务,感动着这里的村民也被村民感动着。“周医生你要早来纸厂几年就好了,你为我们病人节约了好多钱,你真是一个活菩萨,我们现在看病很方便,不用跑几十公里外去看病了。”他说,村民几句朴实的话,对我们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种鞭策。2015年3月,纸厂村被定为精准扶贫贫困村,于是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健康扶贫的工作中去,协同村委会、下乡工作组上山下乡扶贫帮困查慢病、做家签、为老年人体检、随访,在整个纸厂村辖区内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乡村医生的身影,用我们卫生院院长的话说:“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我们的乡村医生、有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有我们的工作场所。”经过3年奋战,圆满完成健康扶贫各项工作并顺利通过国检。
周荣斌说,随着医改深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日益增加,乡村一体化的进展越来越完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做的也只是普通的工作,取得一点成绩应归功于党的培养,归功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乡村医疗工作者,为辖区内村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