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什么要煎,打成粉药效不是更好么?这位粉丝很有思考探索精神,值得表扬。中药为什么不能一股脑儿全打成粉?什么时候可以打成粉,什么时候不应该打成粉?我们的辩证地来看:
打成粉直接吃/用
把中药打成粉,其实就是“散剂”。散剂分为内服的散剂和外用的散剂。
有些贵重的中药,可以单独打成粉直接吃或者装胶囊吃,比如三七粉、西洋参粉、人参粉、冬虫夏草粉等。
也可以把几种中药混合打粉,然后用热水调着吃。比如用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混合做成的参苓白术散,可以补脾胃、补脾胃,益肺气。而藏药中,散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剂型,比如利尿消肿的十五味铁粉散,健胃消食的十味消食散等。散剂比表面积比较大,容易分散,便于吸收,起效迅速,制备简便。总的来说,单次用量不会太大。(多了也吃不下啊!)
而外用的散剂,则一般用于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比如用于咽喉糜烂肿痛的锡类散,眼睛红肿的拨云散眼药,跌打损伤的七厘散等等。还有我们常用的云南白药。药粉外敷可以帮助伤口愈合。但是外用的散剂,一定要注意灭菌,不然可能会造成感染。
打成粉煎煮
如果把一般的处方打成粉然后煎煮,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答案是——会糊锅。药香还没煎出来,糊味儿倒先煎出来了,太惨了。那么聪明的你肯定有办法:用纱布袋把粉装起来,悬挂在锅里煎煮不就行了?这的确可以解决糊锅的问题,但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磨粉容易损失挥发性成分。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验,拿一片薄荷或者艾草的叶子闻一闻,味道淡淡的,但是如果用手揉碎再闻,那气味就会非常浓烈了。在这个过程中,香味成分就挥发到空气中损失了。这些挥发性成分往往又是有效成分。因此,对于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来说,中医里会强调“后下”,就是其他药快要煎好时,再加入稍微煎几分钟。如果磨粉后再煎煮,那么岂不是大大损失了有效成分。
磨粉容易煎出非有效成分
我们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像一个个纤维素做成的小房子,把药用成分和其他成分装在里面。饮片煎煮时,小房子能够把淀粉困在细胞壁里,而小分子的药用成分能溶解到药汁中。如果打粉后再煎煮,就相当于把小房子都损坏倒塌了,药用成分以及淀粉、纤维素这样的非药用成分全都跑到药汁中,我们原本喝一口药,是大部分药用成分,小部分无用成分。这下好了,我们喝一口药,虽然药用成分有可能变多一点点,但是无用成分却增加了很多。本来是喝药,现在成了“喝粥”,增加了肠胃负担。另外,一些有毒有害,或者药性比较强的成分,原本只溶解一点点在药汁中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现在一股脑地溶解到药汁中,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不可控的风险。
打成粉做成丸药
中医里说。“汤者荡也”,“丸者缓也”。汤药可以荡涤脏腑,起效快,药力强。丸药则缓慢释放,药效缓和。中药打成粉,用水或者蜜作为赋形剂做成药丸,就成了水丸、蜜丸和水蜜丸。如果把一部分药煎煮提取成药汁,用药汁作为赋形剂来做药丸,就是浓缩丸。丸药的优点除了药效缓和外,还有携带方便、掩盖部分药物的不良气味等优点。缺点嘛,每次吃一大捧丸药,想想也痛苦。另外,由于是原粉入药,容易有微生物污染。
总结一下。中药是可以打成粉用的。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中药打成粉做成内服和外用的散剂,或者制成丸药。但是不建议把一般的处方打成粉煎煮。中医的特点就是灵活,如果不加辨证地打粉或者不打粉,那么就太不灵活了。
1、十全大补丸:为气血双补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本品为棕揭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甘而微辛。口服。水蜜丸一次30粒(6克),一日2—3次。
2、方中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四味即四君子汤,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川芎四味即四物汤,能养血滋阴,补肝益肾;黄芪大补肺气,与四君子同用,则补气之功更优,又用肉桂补元阳,暖脾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补气血之功。
3、香砂六君子丸: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后开水吞服。含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每次6-9克,一日2次。益气健脾,和胃。
4、桂附地黄丸:为补益剂,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本品为黑棕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辛。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本方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泻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肉桂、附子温补命门真火。诸药合用,共成温补肾气之效。
5、芪苓益气颗粒:益气固本。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开水冲服,一次3克,一日3次。一月为一疗程。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1、虚寒体质虚的人可以用人参粉泡药酒喝,作法:200克人参粉添加4-5斤酒中,每一次喝约30克。
2、将人参粉1-2克,用温开煮茶喝。
3、取人参粉5-10克冲进稀饭中服用, 每天吃一餐,合适消化吸收作用较弱的漫性肠胃病人和年迈气血虚的人。
4、生鸡蛋去壳打在碗中,添加人参粉1~2克和冷水适当,调料,在搅拌均匀,随后煮熟就可以了。
5、将人参粉和乌骨鸡一起放水炖熟,在调料就可以了,自然除开炖乌鸡外,还可以和其他一起炖。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大黄药对小结
龙胆草-大黄;黄连-大黄;生地-大黄;大黄-芒硝;大黄-枳实;大黄-栀子;大黄-附子;大黄-石榴皮;大黄-巴豆;牵牛子—大黄;大黄-厚朴;大黄-荆芥;大黄-人参;大黄-肉桂;升麻-大黄;茵陈-大黄;川芎—大黄;丹皮-大黄;赤芍-大黄等等。
大黄配人参的意义
大黄:阴中之阴药,以清泻为功,既能泻热通肠,又能凉血止血、破瘀行血。
人参大补元气,益血生津,安神增智, 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
大黄配人参,益气活血,泄浊解毒。其特点如徐灵胎所言:“如大黄与人参同用,大黄必然逐去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人参自然充盈心气,决不反补邪气。”
主治:里热实证而见气血虚弱,腹痛硬满,口渴或素体亏虚而便秘不通,不宜强攻下者。
大黄配人参之方剂(多用于成药方)
1调中二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组成服法: 大黄1两(锉炒) ,牛黄(研)1分,甘草(炙)1分, 人参1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2丸,米饮化下,日2次。得利即止。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2人参利膈丸《顾松园医镜》卷九
组成服法: 人参 、白芍、 大黄(九制) 、枳实、 厚朴、 槟榔各等分 ,沉香减半。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白汤送下,一日三服。
功能主治:脾胃食滞成膈,胸脘痞满,大便燥结。
3 参仁丸《医学入门》卷七
组成服法:麻子仁、 大黄 各90克,当归身30克, 人参23克 。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空腹时用熟水送下。
功能主治:主气壅风盛,大便秘结后重,疼痛烦闷。
一可以作胶囊,一般中药店都有空心胶囊(有500、1000粒的两种规格),把药粉放到纸上,用长的一段(口朝下)在药粉上按,一般按6---9次既满了(装几个后你自己手感就知道满了),把另一短的(盖)盖在装满药的上,略一用力既锁死了。显的比原来短。一般不到一个小时可以装一瓶(纯净水瓶)。注意买胶囊时买0号的,一般两个胶囊装1克药粉。二可以作蜜丸,一般药粉和蜜比例2:1。把蜜熬开,把火移开,放药粉,筷子搅,稍一均匀,把手上蘸点香油,捏匀(只要粘手就蘸少量香油)。像做饺子剂一样就可以做成大蜜丸了,注意一定要趁热做,凉了就不好做了。一般两个人一次可以做50---80丸。晾差不多(1---2天)可以装在塑料袋子里。因为我经常做。仅供参考。
中药的剂型丸散膏丹,丸、散、丹都是药粉做的 ,几乎含盖了可服用的中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