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属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并能为植物授粉而被人们所熟知,除南极大陆外世界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东方蜜蜂下属的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下属的意大利蜜蜂最出名,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科普一下蜜蜂有多少种类吧!
一、东方蜜蜂
1、中华蜜蜂: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于我国独有的蜜蜂品种,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
2、印度蜜蜂:印度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有克什米尔型、山地型和平原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有着些许体型特征的差异,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分蜂性、耐寒性强。
3、日本蜜蜂:日本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不同类型的成员有着些许体型特征的差异,处于野生、半野生或家养状态,分蜂性、耐寒性强,善于大规模群体作战并为主要的传粉昆虫。
二、西方蜜蜂
1、意大利蜂:意大利蜂原产于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有产育力强、分蜂性弱、性情温驯、产蜜及产浆能力强等优点,引入我国后广泛饲养于长江下游、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大部分地区。
2、卡尼鄂拉蜂:卡尼鄂拉蜂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采集力很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近几十年来其分布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原产地,成为继意大利蜂后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第二大蜂种。
3、高加索蜂:高加索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曾由俄罗斯远东多次引入我国东北的东部、北部和西部个别地区,后来在饲养中与黑蜂、意蜂杂交,但目前在我国尚未普遍推广应用。
4、欧洲黑蜂:欧洲黑蜂怕光、易惊慌,性情不如其他亚种温顺且蜂群发展缓慢,杂交后代性格凶暴,这些特性使其慢慢被养殖者摒弃,但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却能展现强韧的一面。
5、突尼斯蜂:突尼斯蜂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有强烈的分蜂性能,在分蜂期一群突尼斯蜂通常都建造100个以上的王台,更为奇特的时在第一只蜂王交尾前处女王间可以和平共处。
6、东非蜜蜂:东非蜜蜂主要分布在赤道非洲的东部、中部及以南的广阔地区,目前还尚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的状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强烈的飞迁性、分蜂性及十分凶暴的性情。
7、安纳托利亚蜂:安纳托利亚蜂原产于土耳其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蜂王产卵力强,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能利用零星蜜源,为很好的育种素材,与意蜂、卡蜂杂交后可获高产杂交后代。
8、东北黑蜂:东北黑蜂起源于乌苏里江东岸的远东黑蜂,远东黑蜂则是乌克兰蜂与中俄罗斯蜂长期杂交形成的,血统主要是欧洲黑蜂和卡尼鄂拉蜂,也混有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的血统。
9、新疆黑蜂:新疆黑蜂是欧洲黑蜂适应新疆气候和蜜源特点形成的黑蜂品系,1925~1926年由俄罗斯人带入新疆伊宁市,后逐渐由伊宁市发展到特克斯、昭苏、尼勒克、阿勒泰等地区。
三、大蜜蜂
大蜜蜂是体型较大的一种蜜蜂,在我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均有分布,因单脾成排而常被称为排蜂,又因筑巢于悬崖峭壁上而常被称为岩蜂,性较凶猛且有群居习性,同一岩壁或大树上有数群甚至上百群蜂,巢脾上部和两侧为贮蜜区,下部为繁殖区,每群蜂一年可产蜂蜜约50~80斤。
四、小蜜蜂
小蜜蜂是体型较小的一种蜜蜂,常栖息于年平均温度15~22℃的河谷、盆地边缘半山坡、耕地区或村寨周围,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常在草丛或灌木丛中隐蔽处营造单一巢脾,故亦称小挂蜂、小草蜂、小蒿蜂等,蜂巢上部形成近球状巢顶为贮蜜区,中下部为育虫区且3型巢房分化明显。
五、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蜂蜜品质最高的蜂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周围的雪山下,因此又被人们称之为喜马拉雅排蜂,巢脾单一垂直方向,最长可达15米,宽约60厘米,上部为贮蜜区,下部为繁殖区,常数群或十数群蜂聚居于同一悬岩陡壁上,,每群黑大蜜蜂一年可产蜂蜜约40~80斤。
六、黑小蜜蜂
黑小蜜蜂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体型小,因多在小乔木上营单一巢脾而常被称作小排蜂,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栖息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村寨及次生林地,我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国外分布于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等地。
七、沙巴蜂
沙巴蜂是体型中等的一种蜜蜂,到目前为止仅发现于亚洲的加里曼丹岛,形态和生活习性与东方蜜蜂颇为相似,习惯在洞穴内筑巢并造复脾,工蜂体色为红铜色,腹部第1~6节背板基部各具一条宽而鲜明的银白色绒毛带,在吸蜜腹部膨胀时明显可,1988年在亚洲东方蜜蜂会议上沙巴蜂被重新提出并确认为独立的种。
八、绿努蜂
绿努蜂是体型中等的一种蜜蜂,因最初被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而得名,又因工蜂体色多为暗黑色而亦称黑色蜜蜂,在我国广东省某些地区也有发现,多在树洞中营造复脾蜂巢,遇到胡蜂接近巢口时守卫蜂腹部上举露出臭腺抵抗胡蜂,可驯养为饲养蜂种。
九、苏拉威西蜂
苏拉威西蜂是体型中等的一种蜜蜂,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工蜂体形比当地的东方蜜蜂稍大,体色也较东方蜜蜂稍浅,多在树洞中营造复脾蜂巢,但雄蜂房封盖内没有像东方蜜蜂的茧,房盖上也没有像东方蜜蜂一样有小孔,1998年经过多年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对比研究确立了苏拉威西蜂是一个独立蜂种。
1、虎头蜂:
虎头蜂也被称为韦士柏属。它的身体颜色明亮,通常是**和黑色,它的大下巴发育良好。它腹部末端的刺与毒腺有关。身体上有虎皮条纹,叫做“虎头蜂”。主要分布国家是巴基斯坦、中国南方和印度尼西亚。
在昆虫中,它应该属于黄蜂,因为它的头像老虎一样大,它的性情像老虎一样凶猛,它的身体有虎皮条纹,所以人们称它们为“虎头蜂”。因为虎头蜂的巢像鸡笼一样大,所以也被称为“鸡笼蜂”。
2、杀人蜂:
也被称为非洲杀人蜂,它是由膜翅目蜜蜂不同种杂交产生的。在中国,黄蜂和蜾蠃也会引起过敏、休克或死亡。然而,黄蜂属于膜翅目胡蜂科。杀人蜂是由非洲普通蜜蜂和丛林中的野蜂交配而成的新品种。它对人类和动物具有高度的破坏性,非洲蜜蜂造成的主要伤害是它的侵略性。
3、牛角蜂:
黄头、棕黑胸、蓬松、黄黑腹、锥形腹部、三个毒针、广西岑溪市等地称之为角蜂“三眼针”,意为三针,与普通蜜蜂大不相同。
4、鬼头蜂:
它的腰部是黑色,它不但凶猛,且毒性大。
5、黄腰蜂:
它的腰部是**,它的凶猛程度、毒性都没有“鬼头蜂”强,两种蜂的都窝结在地下。
6、黄蜂:
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例如木胡蜂、雪松木胡蜂及寄生树黄蜂。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扩展资料
蜜蜂的习性
1、社会性
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较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
2、独栖性
蜜蜂类绝大多数为独栖性,即工蜂独自筑巢和采粉贮粮,它们没有"等级"的分化。每一个巢室是开放的,内壁涂以蜡等防潮物质,室中储存足够的蜂粮。雌蜂在蜂粮上产卵,并封闭巢室。幼虫在巢内取食蜂粮。属于此类的大多是野生种类,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准蜂科、切叶蜂和条蜂科。
3、寄生性
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主的卵或幼龄幼虫。
参考自来来源:-虎头蜂
-杀人蜂
-牛角蜂
-地黄蜂
-黄蜂
十大最强蜜蜂:杀人蜂、虎头蜂、牛角蜂、日本大黄蜂、地雷蜂、洞夜胡蜂、金环胡蜂、黑绒胡蜂、黄脚虎头蜂、黑盾胡蜂。
1、杀人蜂
杀人蜂是世界十大最毒的毒虫之一,是非洲蜂与巴西蜂杂交而成的品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地区。
2、虎头蜂
虎头蜂又称胡蜂,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身体长有虎斑纹,故被称为“虎头蜂”。它们以各类昆虫为食,因此对控制自然界病虫害有很大的作用。
3、牛角蜂
牛角蜂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是每一种牛角蜂毒性都是很强的,不过牛角蜂不会主动攻击,它属于防御型的蜂。
4、日本大黄蜂
日本大黄蜂主要生活在日本,这种蜂有着地球上蜂类中最大的体积,针刺也是非常之长。
5、地雷蜂
地雷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被它袭击到,该部位就会很快像地雷炸过一样形成血肉模糊的创口,它是棕**的,体长3-5厘米,是蜜蜂中较大的品种,多产于我国江西、广东、海南等热带地区的山区丘陵的丛林地带。
6、洞夜胡蜂
洞夜胡蜂一般在黑夜里出行,但是白天也并不是完全不会受到它的威胁,一旦这种蜂遇到挑衅,就会围过来一群洞夜胡蜂,战斗性也非常强,而且拥有蜂类中最狠的毒液。
7、金环胡蜂
金环胡蜂的毒性中有一半是蜂毒肽,这种成分的毒性非常厉害,它可以捕食多种昆虫,在生物防治上有较大利用价值,同时亦会吸食成熟水果,带来一定害处。
8、黑绒胡蜂
黑绒胡蜂是胡蜂中体型较大的种类,别称黑腹虎头蜂、黑绒虎头蜂等,典型的特征是身上绒毛较多,是攻击性最强的胡蜂。
9、黄脚虎头蜂
黄脚虎头蜂属于马蜂中非常有攻击性的一类,一旦它认为被侵害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对敌人穷追不舍。
10、黑盾胡蜂
黑盾胡蜂虽然样子很美,却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蜂,厉害程度与黄脚虎头蜂不相上下,是非常危险的。
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这个没法找的。
蜜蜂总科共有8个科∶
1 分舌蜂科(Colletidae),是较原始的类群,黄蜂状,有5或6个亚科,约45属3,000种;
2 地花蜂科(Andrenidae),体型中等且独栖的地花蜂,包括一些寄生种;
3 集蜂科(Halictidae, 地花蜂或打洞蜂),某些种会被汗液吸引,故又称汗蜂,最著名的汗蜂是Dialictus zephyrus;
4 Oxaeidae科,一种体型大、飞行速度快的蜜蜂,构造类似地花蜂科的蜜蜂;
5 准蜜蜂科(Melittidae),介於低等与高等间的一种过渡蜂;
6 切叶蜂科(Megachilidae, 切叶蜂、泥匠蜂),以其精巧的筑巢结构而著名;
7 Anthophoridae科(包括木匠蜂和布谷蜂),有3个亚科的大科,曾一度被认为是蜜蜂科的一个亚科;
8 蜜蜂科(Apidae),包括熊蜂、挖地蜂或地花蜂。
所谓的「杀人蜂」是介於非洲蜜蜂和欧洲蜜蜂亚种之间的一个杂交种。
给你个目前已知的蜜蜂种类:
1、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andreniformis Smith , 1858
别名:小排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源、耿马;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2、小蜜蜂Apis florae Fabricius , 1787
别名:小草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的北纬26º40’以南,海拔1900m以下地区,广西南部的龙州、百色、上思等地;国外分布于阿曼北部和伊朗以东的南亚和东南亚等国。
3、黑大蜜蜂Apis(Megapis)laboriosa Smith , 1871
别名:岩蜂、喜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分布: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南麓,西藏南部,云南横断山脉的怒江、谰沧江、金沙江、洪河流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4、大蜜蜂Apis(Megapis)dorsata Fabricius , 1793
别名:排蜂、马长蜂(傣名)。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岛;国外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5、沙巴蜂Apis(Sigmatapis)koschevnikovi Butte-Reepen , 1906
别名:红色蜜蜂
分布:仅分布于加里曼岛,该岛北部属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沙劳越州和文莱国,南部属印度尼西亚。
6、绿努蜂Apis(sigmatapis)mulue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 1998
分布:仅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
7、苏威拉西蜂Apis(sigmatapis)nigrocinta , Smith , 1871
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
8、东方蜜蜂Apis(sigmatapis) cerana Fabricius , 1793
分布:亚洲,包括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生存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9、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 1758
分布:原产于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由于欧洲移民和商业交往,现已引入世界各地,成为主要饲养的蜂种。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蜜蜂,在我们的印象中,蜜蜂是勤劳而友善的,但是在蜂的种群中却有着这样一类让人望而却步的群体,它们就是带有毒性的毒蜂。
世界上有毒的10种蜂
1杀人蜂 又叫非洲杀人蜂、是膜翅目蜜蜂科的不同种类杂交产生;在中国国内,胡蜂和蜾蠃也有致人过敏,休克或者死亡的事件发生;但胡蜂属于膜翅目胡蜂科;杀人蜂是由非洲普通蜜蜂跟丛林里的野蜂交配发育繁殖出来的新品种。具有对人畜较大的杀伤力,非洲蜜蜂主要造成的危害在于其攻击性。在参考资料一里提到,它们的攻击行为可能跟信息素的分泌有关。 杀人蜂(蜜蜂类)是一种食草动物,而胡蜂和蜾蠃是靠捕食害虫和其它一些蜜蜂为生的,他们都有取食花粉的习性。这些蜂本身,也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有益的昆虫,由于它们往往以森林中的各种害虫为捕食对象,因此对防治森林病虫害有很大的作用。
2虎头蜂 (学名:Vespa)又称胡蜂属,膜翅目胡蜂科的一个属。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身体长有虎斑纹,故被称为“虎头蜂”。它们以各类昆虫为食,因此对控制自然界病虫害有很大的作用。虎头蜂的生活区域不广,主要分布国家为巴基斯坦、中国南部及印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两省海拔13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区。
3牛角蜂 头**,胸棕黑色,有绒毛,腹黄黑相间,腹呈圆锥形,有三根毒针,广西岑溪等地方称牛角蜂为“三眼针”,即三根针的意思,跟一般的蜜蜂区别极大。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出现症状,可采取以下措施:急救措施,被蜂蜇伤后,其毒针极少会位于开县岳溪镇的蜂窝在皮肤内,如有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位,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涂些食醋或柠檬汁。如果发生休克,在拨打“120”电话后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伤者的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有一种比较俗的方法可以急救被牛角蜂毒伤,就是在被伤后迅速淋涂童子尿,持续涂擦两小时即可基本治好,18岁以上男子的尿液一般认为无效或效果极差。
4黄蜂 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例如木胡蜂(Woodwasp)、雪松木胡蜂(Cedarwoodwasp)及寄生树黄蜂。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黄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5日本大黄蜂 是世界上个头最大的黄蜂,其他种类的大黄蜂以及像螳螂一样的较大型昆虫都无法与日本大黄蜂相比。日本大黄蜂对敌人绝对是残酷无情,它们的针刺巨长,达到635毫米,排出的毒液是一种腐蚀力极强的酶,能够分解人体组织,素有“来自地狱的大黄蜂”之称。
6地黄蜂 属广东省自然繁殖的土特产,它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鬼头蜂”,因其腰部为黑色而得名,它不但凶猛,且毒性大;二是“黄腰蜂”,因其腰部为**而得名,其凶猛程度、毒性比前者次之,两种蜂的窝结在地下。
7地雷蜂 颜色棕**,体长3-5厘米,是蜜蜂中较大的品种,其多产于我国江西、广东、海南等热带地区的山区丘陵的丛林地带,其经常将把蜂巢筑在地下,蜂巢呈宝塔形,层层叠叠,直径半米到2米不等。
地雷蜂飞行时发出强烈的嗡嗡声,声音非常响。地雷蜂之所以有这个独特的称呼,是因为它巨大的毒性,人被它叮咬一口,创口会像被地雷炸伤一样血肉模糊,在几分钟之内,人会感到眼睛发黑,口鼻麻木,不到半个小时,伤口会疼痛难忍,疼痛时常会使人昏厥,疼痛会持续7-10个小时,如果被叮咬2、3口,则有生命危险。
8金环胡蜂 为膜翅目,胡蜂科。体长竟达40毫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头部:宽较胸部窄,但略宽于前胸背板前缘;胸部:前胸背板前缘中央略隆起,被中胸背板端部分开,肩角明显,前缘两侧黄棕色,其余均呈黑褐色,但有的个体肩角处各有1棕色斑,刻点几无,但布有棕色毛。腹部:除第6节背、腹板全呈橙**外,其余各节背板均为棕**与黑褐色相间。捕食多种昆虫,在生物防治上有较大利用价值,同时亦会吸食成熟水果,带来一定害处。属东洋、古北区系共有种。
9黑盾胡蜂 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印度,越南,法国。雌蜂体长约21毫米,头部宽略窄于胸部。两触角窝之间整个隆起,**,额沟不明显,布有棕色较长的毛,刻点浅细,除两复眼内缘凹陷及下侧为鲜**外,额部及颅顶部均为黑色。雄蜂:近似雌蜂。唇基端部无明显突起的两个齿;腹部7节。 在田野和林间较为常见,寄生菜青虫、棉铃虫等。
10大黑蜂 身体为黑色,双翅,6足足上有毛,形似马蜂。在干燥的朽木里咬出圆柱状巢穴做巢,以花粉为幼虫食物,每年夏秋季常见在向日葵、丝瓜和其它花粉较多的花朵上采集花粉供幼虫食用,秋季末期钻进朽木蜂巢中过冬,大多数成虫均冻死,来年以朽木中的幼虫出巢繁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