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桂 - 概述
天竺桂 中文学名: 天竺桂
拉丁学名: Cinnamomum pedunculatum
别称: 普陀樟
二名法: Cinnamomum pedunculatum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樟目 Laurales
科: 樟科 Lauraceae
属: 樟属 Cinnamomum
种: 天竺桂 C pedunculatum
分布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台湾等
天竺桂 - 生态习性
中性树种。幼年期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中性土壤亦能适应。平原引种应注意幼年期庇荫和防寒,在排水不良之处不宜种植。移植时必须带土球,还需适当修剪枝叶。对二氧化里抗性强。
适应地区:中国东南部(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天竺桂 - 识别特征
与樟树的主要区别在于叶卵形、卵状报针形,背面有白粉,有毛,离基3出脉,在表面显著隆起。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天竺桂 -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褐色,有香味。枝常对生,近于四棱形,有短柔毛,但毛不久即脱落。叶较大,近对生,硬革质,椭圆状长椭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 10~22厘米,宽4~6厘米,先瑞圆或渐狭,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榄绿色,下面淡绿色,光亮无毛,3出脉,其间有横向平行细脉;叶柄粗壮,带褐色,长 12~2厘米。花**;圆锥花序大,近顶生,短于或与叶等长。果小,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顶端圆而有细尖;果托浅杯状,包着果的基部,边缘有圆齿6枚。花期春季。果期4~5月。
天竺桂 - 园林用途
厂矿区绿化及防护林带
天竺桂 - 产地分布
产溧阳,南京有栽培,生于山坡、谷地较阴湿的杂木林中;分布于浙江、安徽等省。[1]
天竺桂 - 药材介绍
别名:天竹桂、山肉桂、野桂
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叶随时可采,鲜用或阴干。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皮或根5~7钱;外用适量,树皮研粉,水调或酒调敷患处。
天竺桂(学名: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又名大叶天竺桂、竺香,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樟目樟科植物,常绿乔木,高10-15米,胸径30-35厘米。枝条细弱,圆柱形,极无毛,红色或红褐色,具香气。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圆锥花序腋生,长3-45(10)厘米,总梗长15-3厘米,与长5-7毫米的花梗均无毛,末端为3-5花的聚伞花序,花序无毛。花长约45毫米。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锐尖,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作用。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及台湾。
蜜蜂主要的蜜源植物是油菜籽,向日葵,棉花,苜蓿等,辅助蜂蜜源植物有各种果树和甜瓜,蔬菜,树木,花卉等。
供蜜蜂采集花蜜和花粉的植物。养蜂的物质基础。 指所有气味芳香或能制造花蜜以吸引蜜蜂之显花植物。此一名称最常用来指白花菜科(Capparaceae)中的两种植物︰**蜜源植物(Cleome lutea)和山地蜜源植物(C serrulata),後者又名臭丁香,以往常栽培於养蜂场旁。某些乔木(如椴树)因具特别芳香的花,而使蜜蜂将巢筑於其中(以便就近取蜜),故常被称为蜜源树。
蜜源植物是在养蜂生产中能采得大宗市场常见蜂蜜蜜的花源。如油菜、刺槐(洋槐)、荆条等。通常有分布数量多且集中,面积大,花期长,泌蜜量大的特点,对养蜂生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