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时应配合医生针对性地选择心理治疗,不要无端的紧张和忧虑情绪,使自已沉湎于消极念头之中。要抓紧捕捉这些烦扰你的念头,大声地把它说出来,或写下来,这就是“疏泄”,将有助于你摆脱困扰。除杂念,意守丹田,在黑暗中努力睁大眼睛凝视某个目标,当眼皮困乏时,抑制过程则渐渐地弥散,使其渐入梦境。\x0d\\x0d\(2)对顽固性的失眠症,可采用“凝视入睡”法。入睡时,一定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在黑暗中努力睁大眼睛凝视某一个目标,当眼皮困乏时,抑制过程中渐渐地弥散,使其渐入梦境。\x0d\\x0d\(3)病人自已要改变社会、家庭、自卑的行为方式,重建心理平衡的整体措施,运用行为疗法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做到睡前不吸烟、不喝酒、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东西。\x0d\\x0d\(4)思想上保持恬静,入睡前不谈论易于兴奋与忧伤、愤怒的话题。\x0d\\x0d\(5)适当参加一些劳动、体育煅练,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休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x0d\\x0d\(6)亦可应用气功静默疗法等,使自已抑制与兴奋过程逐渐趋于协调,达到入睡的目的。
失眠属于失眠症或者是睡眠障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调理。
第一、非药物治疗: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消除失眠带来的恐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饮酒,午后、晚间不饮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睡觉之前不看书,不看电视,以免兴奋大脑无法入睡。
第二、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运用镇静催眠的药物帮助睡眠,常用的药物有普通安定,艾司唑仑,思诺思,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褪黑素等药物。也可以用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中成药来帮助调理失眠,包括枣仁安神胶囊,乌灵胶囊等。
治疗失眠的关键是明确病因,在治疗方法上主要强调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诱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药物、睡觉环境、生活习惯等,在睡眠前大脑很活跃,情绪激动,都会引起失眠。
所以睡眠之前尽量保持情绪平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睡眠环境,白天尽量少睡,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失眠。
若上述方法仍经常出现失眠症状,就要进行一些治疗,比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遵医嘱服药、中医治疗或者物理治疗。
如果失眠的话,最好早到导致失眠的原因对症治疗,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自己随便用药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
治疗三要点
一是注重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由于不寐主要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而不寐。因而首先应从本而治,着重调治所病脏腑及其气血阴阳,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总则,应用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疏肝养血、益气镇惊、化痰清热、和胃化滞、活血通络等法,由此使气血和调、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心神守舍,则不寐可愈。
二是安神定志为其基本治法 不寐的病机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而安神定志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主要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补脑安神等不同治法。
三是加强精神疗法 情志不舒或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等精神症状是导致不寐的常见因素,因而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是治疗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每每可取到药物所难以达到的疗效。
不寐十证型
具体而言,赵永厚博士在临诊实践中将不寐症辨证分型为10个证型,并一一列举出证候、治法和方药——
(1)热扰神明
[证候] 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 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方药] 凉膈散(《和剂局方》) :川大黄、朴硝各10g,甘草6g,栀子10g,薄荷6g,黄芩9g,连翘l5g,竹叶10g,蜂蜜少许。
(2)肝郁化火
[证候] 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 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方药]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6g,黄芩、栀子各9g,泽泻l2g,木通、车前子各9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生甘草各6g。同时,可加茯神、龙骨、牡蛎镇惊定志,安神入眠;如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郁金、香附疏肝解郁。
(3)痰热内扰
[证候] 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 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方药]清火涤痰汤(《医醇賸义》) :丹参15g,橘红、胆星、姜蚕各为10g,菊花15g,杏仁、麦门冬各10g,茯神12 g,柏子仁、贝母各10g,竹沥半杯,姜汁1滴。若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加半夏、神曲、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若心悸不安者,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若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可加服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4)胃气失和
[证候] 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治法] 和胃健脾,化滞安神。
[方药] 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半夏9g,秫米30g。苦宿食积滞较甚,而见嗳腐吞酸,脘腹胀痛者,可加服保和丸,以图消导和中安神之功。
(5)瘀血内阻
[证候] 烦扰不安,头痛如刺,心慌心跳,夜不成寐;或合目而梦,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脉多弦细而涩。
[治法] 理气化瘀,通窍安神。
[方药]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化裁:当归、生地黄各为9g,桃仁l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甘草6g,桔梗、川芎各5g,酸枣仁15g,珍珠母l2g,生龙齿l5g。
(6)心脾两虚
[证候] 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梦多,易醒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 归脾汤(《济生方》):党参10g,黄芪l8g,白术、茯神各10g,炒酸枣仁l8g,龙眼肉10g,木香、甘草各6g,当归l2g,远志10g,生姜3 g,大枣10枚。若失眠较重,加五味子、合欢花、夜交藤、柏子仁以助养心安神,或加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若血虚较甚,加熟地黄、白芍、阿胶以补血充脑;若脘闷纳呆、舌苔厚腻者,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7)阴虚火旺
[证候]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心,养脑安神。
[方药] 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 :黄连9g,阿胶12g,黄芩10g,白芍l8g,鸡子黄2枚。若阳升面热微红、眩晕、耳鸣者,可加牡蛎、龟版、磁石等重镇潜阳,阳升得平,阳入于阴,即可入寐;若不寐较甚者,加柏子仁、枣仁养心安神。
(8)心胆气虚
[证候] 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 安神定志丸 (《医学心悟》):人参9g,茯苓、茯神各12g,远志10g,石菖蒲9g,龙齿30g。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宜用酸枣仁汤,方中以枣仁安神养肝为主;川芎和血以助枣仁养心;茯苓化痰宁心,助枣仁安神;知母清胆宁神。如病情较重,可二方合用;若心悸较甚者,前方基础上加生牡蛎、朱砂以加强镇静安神之力。
(9)心肾不交
[证候]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委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交通心肾,补脑安神。
[方药] 交泰丸 (《医方集解》):黄连9g,肉桂3g。若以心阴虚为主,可用天王补心丹; 若以肾阴虚为主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茯神之类,以安神宁志、补心滋肾。
(10)肝郁血虚
[证候] 难以入睡,即使入睡,梦多易醒,或胸胁胀满,善叹息,易怒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养心,安神镇惊。
[方药] 酸枣汤(《金匮要略》):酸枣仁18g,甘草6g,知母12g,茯神10g,川芎6g。若肝郁较甚,郁久化火较甚者可参照肝郁化火证治,
晚上失眠很多人都经历过,睡在床上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睡不着的确是很令人抓狂,甚至会想让别人把自己敲晕,尤其是心里焦虑、烦躁的时候更是煎熬。
如果偶尔因为某些事情激动、紧张而出现个别晚上的失眠,那倒问题不大。但是如果经常性的失眠睡不着,那得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失眠,以及如何解决!
可能有人会说,我都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失眠,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办呢?
还是我之前教的方法,先看寒热虚实,怎么看呢?就是先看舌苔,把舌头伸出来,看看舌质红不红,苔黄不黄,干不干。
可能有的人好奇为啥看啥都是看舌苔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普通人没有学过把脉,没法把出什么脉象,那只能通过望舌苔这个最简单的方法了。
舌苔能反映一段时间以来的体质情况,只要没有染苔(比如刚进食,喝水、牛奶、饮料等等影响),一般都是很准确的。
如果舌质是比较红的(也就是舌头),比如暗红、红绛、鲜红等,苔又是黄或干,那都是代表有热;正常舌质是红润,不会很鲜红。
如果舌质是比较淡的,颜色比较浅,偏白或恍白,苔少或苔湿润润的,或水水的,这表示体内有寒或寒湿。
那学会看舌苔有啥用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知道自己是寒是热,那么平时用药也好,喝茶也好,知道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比如舌质淡苔薄,那喝蒲公英茶当然就不合适了。
可能有人会说,我会看舌苔了,但也不会用药呀,怎么办呀?
那么这时我们就再看看还有哪些症状,这样我们就能进行分证型了。一般引起失眠的证型也就那几个,具体哪些呢?
一、热证(舌质红苔黄或干)
1、肝火扰心,简单地说就是肝火比较旺(舌两边红得明显),平时容易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头晕头胀、面红目赤、便秘、小便黄等等,那用什么药呢?
不要一上来就直接是龙胆泻肝丸,关于龙胆泻肝丸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在此不赘述。简单地说龙胆泻肝丸清肝泻火能力太强,容易伤身体。
可以用一些逍遥丸、丹栀逍遥丸、柴胡舒肝丸、护肝片、安乐胶囊、解郁安神颗粒等;
如果的确是肝火太旺,出现头晕脑胀了,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等;
如果还有便秘明显,可以用当归龙荟丸或栀子金花丸等;
如果肝火导致胃痛,引起的失眠,可以用左金丸、舒肝丸、木香分气丸等;
当然平时的蒲公英茶、菊花枸杞茶、桑菊茶、牛蒡根茶等都是可以喝的。
2、痰热扰心,简单地理解为湿热(舌苔黄腻),平时容易胸闷、嗳气、心烦、口苦(多口臭)、头沉重、四肢困重、大便黏腻不爽或肛门灼热。这类型的体型多肥胖,饮食较油腻,或经常喝酒、吃夜宵等,那用什么药呢?
可以用鲜竹沥、黄连温胆丸等;如果痰热比较严重,甚至出现一些癫狂、神志不清等情况,可以用清心滚痰丸、礞石滚痰丸、龙胆泻肝丸、羊癫疯丸等;
平时喝的赤小豆薏米水、蒲公英茶、金银花茶、栀子甘草茶等等都是可以喝的。
3、心肾不交,简单地理解就是心火比较晚(舌尖比较红,舌比较细),同时有点肾阴虚,平时容易出现心烦、心悸、口干咽燥、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腰酸膝软等,那用什么药呢?
可以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配交泰丸、三宝胶囊、养心安神丸等等;
如果肾虚不明显,以心火旺明显,就是心悸、心烦、多思多虑为主,那可以用朱砂安神丸、宁心安神胶囊、磁朱丸等等。
平时可以多喝点淡竹叶茶、绿茶、莲子芯茶等等。
二、寒证(舌质淡苔薄或水滑苔)
1、心脾两虚,简单地理解就是气血不足,心脏失去濡养导致,平时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心悸、健忘、精神倦怠、神疲乏力、头晕、四肢无力、腹胀腹泻或便溏等,那用什么药呢?
可以用归脾丸、参芪五味子片、桂圆琼玉颗粒、健脾生血颗粒、养心宁神丸、八珍丸等;
如果是以心血或心阴虚明显,那可以吃养血安神颗粒、枣仁安神液、利心丸等。
平时可以多用枸杞、红枣、阿胶、黄芪、当归等煮水代茶饮用。
2、心胆气虚,简单地理解就是胆子比较小,容易受到惊吓,平时容易出现胆怯、心悸、气短、出汗、精神疲乏等,那用什么药呢?
可以用安神丸、安神定志丸、宁心安神胶囊、安神温胆丸等等。
平时也可以买点茯神、远志、夜交藤等一起煮水代茶喝。
总之,出现了失眠,不管打算喝茶还是吃一些中成药,都建议先看看自己的舌苔。然后根据上面的症状进行区分,对应用一些药或茶,相信失眠的烦恼是可以消除的。不过对于一睡觉就抱着手机刷视频的这种,断网可能是最快的方法。
我导读
感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紧张,胸闷……你是否曾经有过这种感受?这是中医中所说的心悸。若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切不可忽视,当及时治疗。如何治疗呢?下面这篇文章告诉你——
一 诊断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缓,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原因诱发。
4可见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 治疗原则
心悸虚证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 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并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心悸实证常因痰饮、瘀血等所致,治当 祛痰、化饮、活血化瘀 ,并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 当根据虚实之多少,攻补兼施,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心悸多由情绪波动、劳累过度而诱发,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嘱患者自我控制情绪,静坐或静卧安养,常可自行缓解。
三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症状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
龙齿,朱砂,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人参。
临床应用 心气虚损明显者,重用人参,加黄芪;心阳不振者,以肉桂易桂枝,加附子;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者,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
2心脾两虚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归脾汤。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临床应用 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甚者加当归、熟地;阳虚甚而汗出肢冷,脉结或代者,加附片、肉桂;阴虚甚者,加麦冬、阿胶、玉竹;自汗、盗汗者,加麻黄根、浮小麦。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
3阴虚火旺
症状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黄连阿胶汤。
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
临床应用 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甲、熟地黄、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以滋补肾阴、清泻虚火;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养心安神;心阴亏虚、心火偏旺者,可改服朱砂安神丸养阴清热、镇心安神;若阴虚夹有瘀热者,可加丹参、赤芍、牡丹皮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夹有痰热者,可加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4心阳不振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炙甘草、生龙齿、生牡蛎。
临床应用 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或用独参汤煎服;心阳不足、寒象突出者,加黄芪、人参、附子益气温阳;夹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如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青唇紫,喘不得卧,则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心阳虚以心悸、气喘不宁为主症者,可加补坎益离丹。
5水饮凌心
症状 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脉沉细而滑。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临床应用 兼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以和胃降逆;阳虚水泛,下肢浮肿,加泽泻、猪苓、车前子;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浮肿、小便不利者,可用真武汤,温阳化气利水;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可选用茯苓饮子。
6心血瘀阻
症状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桃仁红花煎。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黄、当归。
临床应用 胸部窒闷不适,去生地黄之滋腻,加沉香、檀香、降香利气宽胸;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活血化瘀、通络定痛;兼气虚者,去理气之青皮,加黄芪、党参、黄精补中益气;兼血虚者,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滋养阴血;兼阴虚者,加麦冬、玉竹、女贞子滋阴;兼阳虚者,加附子、肉桂、*羊藿温补阳气;兼夹痰浊,而见胸满闷痛、苔浊腻者,加瓜蒌、薤白、半夏理气宽胸化痰。心悸由瘀血所致,也可选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
7痰火扰心
症状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 黄连温胆汤。
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
临床应用痰火互结,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生大黄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惊悸不安,酌加珍珠母、龙齿、生牡蛎、石决明镇心安神;火郁伤阴,舌红少津,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黄滋阴养液。
READING
好书推荐
了解更多疾病辨治——
全书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心病基础篇,系统阐述了中医心病的源流,心的生理学特性,心病病因病机,心病诊断方法,心病辨证,心病治则与治法;下篇心病临床篇,选择15种常见及多发心病,每种病阐述了该病的概念、沿革及临床特点,病因与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名医经验精粹等,对提高中医临证思维能力以及其临床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心病临床论治精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政德 李鑫辉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答案:B
题中患者以不易入睡,多梦易醒为主症,故诊断为不寐。不易入睡,多梦易醒为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心神不安所致,血虚不能养心则心悸健忘,气血虚弱,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脾气虚故食少,生化之源不足,血少气虚故神疲,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为心脾两虚之象,故辨证为心脾气虚证,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首选归脾汤(B对)。酸枣仁汤功能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常合安神定志丸治疗不寐心胆气虚证(A错)。交泰丸功能清心降火,引火归原,为不寐心神不交证的选方(C错)。天王补心丹功能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不寐心神不交偏心阴不足者的选方(D错)。安神定志丸功能镇惊安神定志,常合酸枣仁汤治疗不寐心胆气虚证(E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