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耶素即为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爱吃中国四川莱。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他们习惯用右手就餐,认为左手不洁净,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给别人递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饮酒,但可饮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爱喝一种加入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们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是埃及人上班的时间,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休息日。埃及的社交聚会比较晚。晚饭可能10点半以后吃。应邀去吃饭,可以带些鲜花或巧克力。和埃及人相处,谈话时多赞美埃及有名的棉花和古老的文明,避免谈论中东政局。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
吉布提
吉布提人请客吃饭,有一些俗定习成的规律。接待公务团组访问,进行商贸业务洽谈,宴请活动一般安排在宾馆或饭店进行。纯属私人朋友之间的交往,才会盛情地邀请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当地的传统饭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传统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饼(面饼)、用高粱米加豆类和瓜类煮成的浓粥以及各类甜食等;菜肴主要有鸡、鸭、鱼、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贵宾少不了要摆上烤全羊这道名菜。辣椒为吉布提男女老幼所喜爱,家家户户长年备有好辣椒。招待客人时,总要在餐桌上摆上一罐辣椒肉汁。这种辣椒肉汁,选用上等辣椒、香料、食糖、牛肉或者羊肉精制而成,甜辣适度,风味独特。撕下一块面饼,沾上辣椒肉汁,包着肉块吃,甜咸辣皆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当然,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是否食用辣椒汁,主人绝不会强求,只要客人进餐时吃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
马里
马里人素以热情待客著称,遇有客人来访,主人总是乐呵呵的。按照马里的传统习惯,拜访朋友需要事先联系,选择主人感到方便的时间,并要准时赴约。除非有紧急事情或者特殊原因,突然造访可能会让主人显得措手不及,当地人认为这种举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客人进门,主人多用茶水招待,热茶里放进几片薄荷叶,喝起来清香爽口。马里人常年食牛羊肉,茶便成了他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是非洲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马里人特别喜爱中国的绿茶,茶叶是中国历年来向马里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请客人品茶,是马里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客人到访,热茶一壶,每人一杯,边饮边谈,其乐融融,思想得到交流,感情进一步加深。
客人临时来访,若是正巧赶上主人家吃饭,主人会热情地邀请客人人座,一道进餐,并临时制作几样可口的佳看端上桌。此时,客人不管是否吃过饭,均不得拒绝主人的好意,否则会引起主人不高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遇上无处投宿的过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主人闻讯后都会热情地邀请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宾。当地人是绝对不会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狭小等理由将过路人拒之门外的,有的人家还会再三挽留过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过路人告别时,主人家会热情送家门外一段路程,如果主人发现过路人已经囊中羞涩,还会捐赠一些钱财。
多贡族遇有过路的陌生人讨水喝,主人会热情迎进家门,沏上一壶茶,端上一盘水果,送上一些点心,奉如上宾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随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显得高兴,如果客人出于害怕给主人添麻烦的考虑,谢绝主人的招待,反而会引起主人的不高兴,甚至可能生气。
安哥拉
安哥拉人热情好客,陌生人见面,交谈一会儿,可能成为知心好友,便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临别时还要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民间工艺品作为纪念礼物。当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于当地盛产热带水果,不少人家经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为餐。安哥拉人烹调食物方式独特,大多数人爱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饼子吃。不少人也爱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类、果类、豆类、食盐等煮成稠粥食用。当地盛产木薯,当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切成块状煮熟后再浇上汤汁,或是磨成粉状加水熬成糊状再拌上用西红柿、鱼块或者肉丁制成的浓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馒头、鱼丁馒头等。
当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当水果食用外,或是将香蕉晒干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将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将香蕉去皮后蒸或煮成泥再浇上用蔬菜、鱼、肉、鸡等制成的浓汁,或是将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后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这些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饭菜,异国他乡之人食后总是会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但是,当地的国家公司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商务宴请时,总是安排客户在宾馆或者饭店吃西餐,当地厨师的烹调手艺不低,制作的法国大菜或者意大利菜并不比在法国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逊色。进餐时,除主食和菜看外,还摆上各种酒,主人并不劝酒,由客人自己选择。
安哥拉人待客的饮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凉水等。进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厅里的一只大瓷壶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凉水,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将生水烧开后注入的,不少家庭则是干脆将自来水倒进去的。当地气候炎热,从户外进入室内,口干舌燥,喝上一杯凉丝丝的水,其痛快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许多宾馆的房间里,总是为客人备有一壶凉水,即使在五星级的高级宾馆里也是这样。在官方举行的正式宴会上,每一位入席者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一杯凉水则是不可少有的。
应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一定要准时赴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早到会令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主人的家门,首先要注意观察主人在室内是否穿着鞋,如果主人进门就脱掉鞋子,客人也应当学着主人的样子进门就脱掉鞋子,因为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铺着地毯,进入室内是不穿鞋的。进入客厅,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后,宾主交谈过程中,坐姿要端庄,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对于主人送上的饮料、水果,要主动接过来,并说一些感谢的话语。谈话时,要避开政治形势、国家***情况以及宗教方面的问题等,可以谈一些安哥 拉实现民族和解以来在建设国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安哥拉人民勤劳和智慧。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人特别喜爱结交朋友,初次见面,萍水相逢,握手问候,寒喧几句,交谈一阵,他们很可能对你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立即称兄道弟,情真意切地邀请你到他家中做客,拿出家中所储备的最好食物招待你。博茨瓦纳人的饮食富于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饭、高梁米饭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兽肉等。通常的烹调方法是将玉米粒或高梁米煮烂后,拌上用肉类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莱肴,最后撒上一些食盐和辣椒面,吃起来香喷喷的,异常开胃。在当地,每年三四月份,许多人家从巴哈蜊树上捉来一种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虫,掏尽内脏,洗净后用油炸、火烤或者盐水煮,吃起来味道鲜美,同虾蟹等海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一个人一顿可食下数百条。这种毛虫长约5厘米,显绿色,浑身长满软刺般的毛,以树为家,食树叶为生,繁殖能力极强,每年三四月份时便寄生在树干上,当地居民一天可捕捉数千条,用盐水煨煮后晒干或者烤干后可以长期保存,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临门便拿出来品尝。
多哥
多哥人设家宴款待客人,多用传统饭菜和自家酿制的棕榈酒招待。如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只肥嫩的羔羊,现场宰杀,碳火烘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众人围坐,宾主共食,津津有味,边吃边谈,气氛热烈。进餐过程中,主人不断地将鲜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块又一块奉送给客人,不停地劝客人饮棕榈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饱,主人越是非常高兴。进餐结束时,主人还未离席,客人则应当静坐等侯;离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并且要多次赞美饭菜的味道好极啦,要表白自己从来有像今天这样过得如此开心。饭后,主人还要捧出一些当地的水果请客人品尝,继续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分别时,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将客人送出一段很长的距离,握手道别时还要向客人赠送一些自产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产作为朋友间的礼物,然后挥手告别,许多人还会挥泪告别,直到客人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后,主人一家才会往回家的路上走。
刚果
刚果人殷勤好客,同外来客人交谈几句,便视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请到家中做客,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进门,先用咖啡、茶水、矿泉水、水果等招待,热情交谈一会儿后便请客人入席,品尝富于传统风味的饭菜。刚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麦、木薯和各种豆类;副食有猪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鸡、鱼、土豆、蔬菜等等。当地通常用于招待宾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浇米饭、鸡蛋炒米饭、木薯馒头、木薯蒸糕以及各种甜食等。木薯馒头的制作过程大体是:先将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数天,去皮晾干,磨成细粉,加入面粉,注水搅拌,揉成团状,用火蒸熟,即成馒头。木薯馒头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调匀,用芭蕉叶包成团状或者条状,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别致。当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炖整鸡、红烧鱼块、鱼香肉丝、土豆烧肉等。这些菜看的味道浓郁,甜辣适度,焦香爽口,外来客人食后会留下经久难忘的记忆。
喀麦隆
喀麦隆人非常好客,尤其是对外来客人显得格外热情与友善,同外来客人稍稍熟悉便会真诚地邀请到家做客,倾其家中的所藏招待。当地人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主食有大米饭、面饼、甜食等,副食品有西红柿、辣椒、苋菜、葱头、土豆、牛肉、羊肉、鸡肉、鱼、虾等。常见的待客膳食是将牛肉、羊肉、鸡块、鱼块油炸后,拌上西红柿、辣椒或者蔬菜,再用火炖得烂烂的,浇在米饭上或者用面饼卷着吃,真是别有风味。
喀麦隆北部的食品同南部的食品存在着差异。南部的主食是木薯、谷类、香蕉、芭蕉等。将木薯捣碎磨成粉,加水熬成粥状,将西红柿同肉块或者鱼块熬得烂烂的,最后将两种混合,晾凉后用手抓食。芭蕉因有腥味,涩口,不能生吃,当地人便将芭蕉晾干磨成粉,加入面粉、鸡蛋和糖制成面包,或者去皮切片用油炸。北部的主食是小米、玉米、高粱等,将这些粮食捣碎磨成粉,加水调匀,制成蒸糕,同蔬菜一道食用,其味道格外鲜美
除了正式场合的宴请外,大多数喀麦隆人喜爱用手抓饭吃。进餐时,每个人面前备有两杯水,一杯供饮用,另一杯是用来饭前洗手的。一盆主食,一盆菜肴,往一张席子上一放,宾主围坐四周,每一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盆边沿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和大姆指将主食捏成团状,放进菜盆里滚一下,夹着一块肉或者一块鱼,放进嘴里吃。动作要干净利落,做到饭菜不沾手指,不洒在席子上。初次用手抓饭的外来客人往往会很不习惯,可以学着主人的样子做,动作可以慢一些,只要尽量做到饭菜不洒到席子上就行,慢慢吃上几口后便会渐渐熟练起来。
索马里
应邀到索马里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届时主人会高兴热情地在院门外迎候。客人进门,总是给主人家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女主人会率全体子女一一向客人行礼表示问候和欢迎,然后一一退出客厅。男主人开始同客人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索马里人对招待客人用的饮料十分讲究,尽管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依靠牛羊肉和奶制品生活的索马里人,在日常生活中骆驼奶简直成了索马里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常备饮料,因而,骆驼奶也就成了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间,茶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饮料,在众多的游牧百姓中茶水招待几乎成了设宴款待的代名词。同绝大多数索马里人爱饮茶的习惯有所不同的是,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没有饮茶的习惯,但他们喜爱用酥油煮绿咖啡豆当饮料喝。每当客人临门,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便将煮好的酥油咖啡豆端上来,将咖啡豆盛在一只木盘子里,传给每一位客人品尝。客人吃过咖啡豆后,主人再将煮过咖啡豆的热汤递给客人,请每一个人涂擦在胳膊和头发上,然后客人学着主人的样子,将酥油吸进自己的鼻孔里,顿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和愉快感。
索马里人招待客人的饭菜烹制独到,风味特别,丰富可口。待客的主食有大米饭、玉米饼、椰肉饼、奶制糕点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蛋、海产品、蔬菜等。香蕉是索马里的主要农产品,个头硕大,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的美称。索马里人招待客人时,餐桌上是少不了香蕉的,有供生吃的香蕉,也有香蕉饭、香蕉饼以及香蕉酒等。索马里人在商业交往活动中,喜爱请客人到饭店、宾馆进餐,用西餐招待,也有许多索马里人同客户的关系亲密后,便将客人请到家中用传统饭菜款待。
索马里也是一个禁忌比较多的国家,外来客人需要注意熟悉、了解并给予尊重。在当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土们握手,不得当面询问女士的年龄,不得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不得好奇地追问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讲一些有损于索马里国家或者民族的话语,在穆斯林地区不得吃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等,不得饮酒等。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拥有骆驼的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人们喜爱骆驼,爱惜骆驼,相互见面除问候人之外还要问候骆驼,交谈中不得口出亵渎骆驼的话语,未经许可不得给骆驼拍照等。索马里人敬重骆驼的习惯是有来历的。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人请客人喝过饮料,吃过水果,便要请客人品尝传统的饭菜。他们待客的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肉、海鱼、海虾、西红柿、豆角、土豆、青椒、洋葱等。当地人用大米饭招待客人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白米饭煮成八成熟后往上面浇一层滚开的牛肉西红柿浓汁,另一种是米饭煮熟后加入肉丁、胡萝卜丁、盐等再焖到烂熟。这两种吃法都是味道鲜美。
纳米比亚
他们多安排客人到饭店或者宾馆吃西餐,属于私人朋友间的往来,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也经常请客人到饭店、宾馆或者俱乐部吃西餐,普通人家多用非洲传统饭菜招待,因此,纳米比亚人请客吃饭常常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显得有所差别。纳米比亚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饭菜,主食有玉米、高梁、小麦面粉、豆类饼等,主食烧好后,再往上浇一些用西红柿、辣椒、牛肉或者鱼块熬成的浓汁汤,别有一番风味。
卢旺达
卢旺达人讲究礼貌,待人斯文,这种注重礼仪的民族传统习俗总是给外来客人留下深刻美好 的印象。他们与人见面时,青年人多行举手礼,中、老年则多行脱帽礼,在官方场合行握手礼。卢旺达人素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外国朋友遇到困难,素不相识的卢旺达人会主动帮助,而且不会索要报酬。即使被帮助者主动付给他们报酬,他们也要婉言谢绝。
卢旺达是一个素有敬老习俗的国家。年长者是自然的当家人,晚辈对长辈总是毕恭毕敬。卢旺达人见到上了年龄的外国客人也显得格外尊敬。卢旺达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木薯、豆类、香蕉等,副食有羊、猪肉、鸡、蔬菜等,饭菜味道独特。卢旺达的香蕉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带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清凉饮料。
科特迪瓦
在科特迪瓦,同朋友约会,必须事先联系,确定时间地点,并准时赴约。应邀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都会在家中或者门外恭候。进入主人家时,如见客厅里铺有地毡,最好一进门就脱去鞋子。如果是赴宴,一般都带些礼品。科特迪瓦人常用咖啡、茶水、果汁等饮料招待客人。宴会上,穆斯林家庭一般用矿泉水等饮料招待客人,而非穆斯林家庭则多用啤酒、威士忌等酒类招待客人。科特迪瓦人一般不劝酒,但敬酒的方法比较特殊。主人开启瓶盖后,往酒杯里斟入八分满的酒,先将酒杯奉送给客人,然后将酒瓶放在客人的旁边,说声“请”。随后,主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启开另一瓶酒,也往酒杯里斟八分满的酒,坐下来,说声“请!干杯”。宾主边饮酒边进行友好的交谈。在饮酒过程中,没有你给我倒、我给你斟的场面,而是把一瓶酒全交给客人,由客人自己自饮自斟,客人喝多喝少全由自己定。如果喝的是加冰块或者加凉水的酒,客人不必自己动手做。若客人自己动手,是一种失礼的举动 。
在科特迪瓦,人们交谈时,一般都注意聆听对方的言谈,不意打断对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贸然 评论对方的谈话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出来,这样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赢得对方的好感。在科特迪瓦,人们在交谈中经常用比较幽默风的语言。但是对于初次见面的官员或者长辈,一般慎用幽默风 趣的语言,不然会让对方感到唐突,或者认为你在耍小聪明或者故意制造笑料,认为你不实在。另外,科特迪瓦人交谈中一般不谈论对方的工资、对方的年龄、对方的夫人情况以及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
阿联酋是一个以产油著称的西亚沙漠国家,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称。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饮食礼仪之阿联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饮食礼仪之阿联酋
在阿联酋礼仪中,当客人坐下后,主人便拿出一盏精致的铜制香炉内已事先用炭火燃烧着檀香木,随着缕缕青烟从炉内升起,满室溢香。主人格香炉递给客人,客人接过香炉后,用手将青烟往自己怀中扇,边扇边对主人讲些表示感激和祝福的话。随后,客人将香炉回递给主人,主人接过香炉后放在客厅中央的小桌子上。这便是久负盛名的阿联酋人的迎客熏香礼仪。阿联酋不产檀香木,须花外汇从国外进口,本国市场上价格昂贵,因而迎客举行熏香礼仪显得格外隆重,赤诚之意,昭昭在目。熏香礼仪之后,主人便用茶水和水果招待客人。
阿联酋是伊斯兰国家,禁食猪肉和饮酒,待客用茶水。红茶、椰枣茶和薄荷茶是风行阿联酋的三大饮料。红茶里放入少许糖,香甜爽口;椰枣茶亦称“里高哈”,用椰枣精泡制而成;呈纯白色,含糖量高,味道甘甜,饮后周身冒汗,适于冬季驱寒,是海湾地区所特有的饮料,为待客的上品;薄荷茶亦称“赞吉布”,用少量薄荷泡制而成,颜色浅黄,喝起来清凉爽口,适于夏季解暑。也有的人家请客人喝咖啡茶,所用的杯子很小,基本一口一杯,因咖啡茶里不放糖,味道甘苦,但可提神,异国客人多不习惯,饮一杯即够。客人饮完,若不想再饮,便手举杯子晃一晃,交还给主人。不然,主人会继续为客人添加。宾主边饮茶,边吃水果,边热情交谈,显得亲密友好。在大多数情况下,阿联酋礼仪中,主人要再三挽留客人吃饭,用丰盛可口的穆斯林膳食招待。客人告辞时,主人家多要再一次为客人举行熏香礼,有的主人家还要往客人身上洒些香水,让客人带着满身香气离去。
阿联酋餐食特点突出了伊斯兰餐饮文化特色。阿是伊斯兰国家,一般餐饮企业向顾客提供的饮食都要符合伊斯兰教规,猪肉和酒类需有营业执照才可以经营,否则一般是禁止的。国际化、多样化特色鲜明。阿多元化国别人口构成形成了本地国际化、多样化的餐饮业市场,在阿联酋既可以吃到西餐、印巴餐、也可以吃到东方餐,甚至一些拉美和非洲特色的餐也可以找到,因而阿联酋也有世界美食汇聚地的美称。
阿联酋人饮食以发酵面饼、玉米饼为主,常吃的菜肴有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羊肉串、烤火腿等。他们喜欢吃中餐,他们用餐不使用筷子,而习惯以手抓饭。
阿联酋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 讲究菜肴丰盛,注重饭菜质量。
2、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甜、辣味。
3、主食 一般以面食为主食,偏爱吃甜点心。
清真小吃—松肉
松肉,著名的伊斯兰美食。色泽金黄,一出锅,轻轻的咬上一口,里面的肉陷鲜嫩爽滑,外面的脆皮香酥可口,能让吃饱饭的人都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做松肉主要在肉馅上。我们需要牛肉馅2斤,先把大豆腐用刀碾碎,二斤牛肉放一块豆腐就可以了。牛肉配豆腐,这样做出的馅口感更加香嫩。这里您也可以用土豆代替豆腐,味道也不错。之后在馅中加两个鸡蛋,不光是做松肉,只要是做肉馅,加点鸡蛋都可以起到松软的作用。搅拌一下,之后加入调料,姜末,葱末,加适量盐,鸡精,还有五香粉,这是做松肉必不可少的!加点水搅拌均匀,这样,馅就做好了。没有油皮,这松肉可就得叫炸丸子了,这是一种豆制品,能在牛街买到。提醒您,油皮要现吃现买,时间长了就干了。取一张油皮沾一点湿淀粉,把搅拌好的肉馅摊在油皮上,约2、3公分厚,肉上边再沾一点湿淀粉,盖上另一张油皮,用力压实,取大约4公分切开。如果您觉得油皮有点干,不妨沾点水。之后切成小条。在锅中倒适量油,油热了就把肉条放进去,火不要太大,否则油皮容易炸糊。看肉条成金**了就可以盛出了。
松肉最好是趁热吃,外焦里嫩,香而不腻,保准让您爱不释口。
===
伊斯兰美食--松肉
松肉是我们伊斯兰民族传统的美食,以刚出锅的时候最为可口,色泽金黄,那个香味能让吃饱饭的人都垂涎欲滴。咽下口水,轻轻的咬上一口--外焦里嫩,回味无穷!
松肉在我们伊斯兰的传统家庭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的就会做一次。但是绝大多数汉族的朋友同事们却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吃过了。有时候我会做一些拿给单位的同事们尝一尝,他们在尝了第一口以后都会发自内心的说出三个字:“真好吃!”接着就一块接一块的吃起来,不吃完最后一块绝不收手,吃光以后绝对是意犹未尽的表情。如果下次我再带一些到单位来,只需1分钟就被抢光了,手慢的都吃不到,只能看着别人吃流口水,就是天天嚷着要减肥,体重超过120斤的女孩子都禁不住它的诱惑。
所以很多人吃完都来问这是怎么做的,本来呢,这个制作方法是密不外传的,但是在我儿子的反复开导下,再加上我本着发扬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精神,我最终决定把此配方公诸于众,一想到能让更多的人享用到如此的人间美食,我也就感到由衷的欣慰了。
配料:1斤牛肉馅
2斤土豆
250克淀粉
五香粉少许
大葱1棵
姜末少许
油皮2张(一种豆制品,清真食品店有售)
做法:
1
先把土豆煮熟去皮碾碎成泥;
2
肉馅中放葱花,姜末,五香粉和盐适中,稍微搅拌一下,然后放入土豆泥,干淀粉搅拌均匀;
3
取油皮1张,在油皮上沾一点湿淀粉,把搅拌好的肉馅摊在油皮上(约3公分厚),肉上边再沾一点湿淀粉,盖上另一张油皮,把它整个翻过来(这样便于刀切),用刀面用力拍几下,拍实以后切成长方形的小块;
4
油锅7成热,放入肉块炸成金**即可。
那个叫油香。
油香是我国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早在春秋时代就有,逢年过节是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要相互赠送,有的家里过节纪念亡人,有了红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
历史起源公元六百一十年,穆圣奉真主的命令,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开始宣传,“信仰安拉为独一无二的主宰。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的伊斯兰教义,遭到当地贵族、富绅、商贾及多神教徒的强烈反对和残酷迫害。历经十三年时间,最后穆圣奉主命,率领穆斯林分批迁移到麦地那。穆圣一到麦地那,就受到麦地那人的热烈欢迎。人们都抓住穆圣骑驼的缰绳,请求穆圣住到自己的家里。穆圣感到很为难,不知先到谁家为好。于是穆圣就示意他们放开驼缰,让骆驼自己走。并说骆驼卧在谁家门前,他就住在谁家。于是,穆圣的骆驼在前边走,人们簇拥着穆圣走在后面,看看 骆驼会停在谁家的门前,看看谁有幸成为接待穆圣的第一个东道主。最后骆驼来到艾布·安优布家门前卧下不走了,人们发出一片欢笑声,纷纷给艾布·安优布恭喜。穆圣高高兴兴地 走进了艾布·安优布家里。
艾布·安优布欢迎穆圣说:真主的使者啊!欢迎您!为了迎接您的到来,我准备了上好的面粉,最香的清油,为您做了最好吃的饭食,以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穆圣向艾布·安优布表示了谢意,接过艾布·安优布的食品,一看原来是油炸的面饼。穆圣拿了一些分给周围的人,然 后和大伙儿一块坐下来品尝着这美味的食品。
艾布安优布请求穆圣给今天吃的食品起个名字,以作纪念。穆圣考虑了一下,问大家道“这饼子香不香啊!”大家都说:“我们老远都闻到香味了。”穆圣说“这饼子吃起来香甜可口 ,非常好吃,又是用油炸的,就叫它“油香”吧。大家一阵欢呼,都说,这名字起的好,“ 油香”。这件事很快传遍阿拉伯半岛,成为佳话。后来,穆斯林们都仿效艾布安优布,用炸油香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代代相传。
象征意义油香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气"香香锅"。油香"被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看作是象征真诚信仰的美食。"油香"现已成为团结、友谊、幸福的象征,成了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圣洁食品。
适用诞生礼俗
在诞生礼俗中,“孩子出生第三天,乡亲朋友给月婆于送长寿面、油香、锅盔、鸡蛋和肉。”这天也是给孩子命名的日子,“有条件的要宰牲,一般也要炸油香、撒子、花花等,请阿訇,送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当孩子满月时,主人要做饭菜,炸油香等,款待亲朋好友和孩子的舅舅、外爷、外奶奶以及左邻右舍在回族的成年仪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要给孩子换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羊、鸡、炸油香,请阿訇念经,过‘尔麦里’,左邻右舍要给小孩散‘乜贴’”。
婚姻礼俗
在婚姻礼俗中,油香也是不可或却的。定亲这天,当男方送来聘礼时,“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訇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 结婚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蒸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妆礼。”而且在婚礼中要“摆上油香”。
丧葬礼俗
在丧葬礼俗中油香也得到广泛的使用。一般情况下,“纪念从人‘无常’后,埋葬的当天晚上开始,丧主家要煮‘米粥’,炸油香或烙油香,请操办丧事的人和阿訇吃。回族称当日晚上这种纪念活动为霄夜”。“人死后的三、五、七、四十天、一百天、周年时,死者的家属要炸油香分送亲朋好友、邻舍,请阿訇念经,搭救亡人,俗称出香气”。就人生礼俗中油香的使用来看,对每一位回族成员来说,油香似乎以其“先人为主”的姿态,在诞生、命名、满月、抓岁、割礼、婚姻、丧葬的整个人生旅程中,伴随每个人走过其人生的每一阶段。这便使油香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具有了“迎来送往”和“生死与共”的意义。
传统节日
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法图麦节等节日中,油香更是不可不有的食品。此外,在待客礼仪中,油香往往是招待贵客的食品。习俗分析
大体上,这一习俗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是显示信仰的虔诚。油香习俗的宗教性表现可以证明此点。甚至“教中人不得呼(油香)为油饼,后则为大不敬”。而掰着吃是作为逊乃(圣行),被严格遵守的。其次是社交与联谊的功能。这主要从众人共食的特点中表现出来。由于油香是共食的,人们在相互馈赠、分送的往还中,加强了亲戚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协调民族内部的关系。同时这一功能,还有利于协调回族与兄弟民族的关系。在南方回族中,“也有赠送部分(油香)给和睦相处的汉族邻居”,就是典型的说明。这两个功能中,后者重在协调社会关系,加强社区内在联系,前者重在价值归宿,但是两者在油香习俗中合力而为,共同作用,使回族与伊斯兰教在这一习俗中同样得以维系与发展。
义县美食有烤全羊、伊斯兰烧饼、瓦子峪焖鱼、稍户营子扒猪脸、水豆腐等。1、烤全羊:特点色泽光亮、外焦里嫩、肥而不腻、风味独特。烤全羊是义县地方风味食品,制作方法极为考究。2、伊斯兰烧饼:烧饼用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料、和面、火候,都有独到之处,烧饼色泽金黄、酥松起层、香脆适口。
1、烤全羊:特点色泽光亮、外焦里嫩、肥而不腻、风味独特。烤全羊是义县地方风味食品,制作方法极为考究。
2、伊斯兰烧饼:烧饼用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料、和面、火候,都有独到之处,做熟的烧饼色泽金黄、酥松起层、香脆适口,成为当地老少皆宜的食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3、瓦子峪焖鱼:选用纯正原生态老龙口水库鱼,天然无污染,口感地道,营养味美,两代传承工艺,具有浓厚本土气息,菜式色香味俱全,以严格的选料,精巧的制作工艺。
4、稍户营子扒猪脸:此菜由于味道独特、香而不腻、入口甜鲜,深受各方人士的赞誉。
5、水豆腐:汤清、味香、豆腐鲜嫩,是上好的早餐。豆浆煮馍顶水豆腐,调盐和油泼辣子,油汪辣红,味美鲜嫩,老幼皆宜。
广州好吃的清真火锅店
想要在广州品尝到地道的清真火锅,不妨来到万象城的“西部牧羊人”清真火锅店。这家火锅店有着独特的装修风格,墙上悬挂着各地的牧羊人照片,营造出浓郁的牧羊风情。火锅底料使用的都是纯天然食材,口感鲜美,非常适合搭配各种菜品和调料一起食用。
如果你想要吃到特色鲜明的清真火锅,那么一定要来到“糖油果子”这家小店。这家火锅店的底料选用柴鸡、羊肉、母花等珍贵食材精心熬制,味道浓郁香醇,总体来说非常地道。店家还推荐了他们的清真手工面,其用料选自正宗食材,口感非常韧劲十足,值得一试。
最后再推荐一家在广州受欢迎的清真火锅店——“伊斯兰草原清真美食店”。这里是老广州人比较喜欢的清真火锅店之一,其底料选用香姜辣椒等多种食材,味道独特。店里还有自己研发的特色酱料,入口鲜香,让人回味无穷。此外,他们还提供了各种牛肉、羊肉和海鲜等食材,让人随心所欲,可以自由搭配各种口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