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豆蔻是一种植物,在初夏时开花,秋季结果,二月份是它的含苞期,花未开却已显得饱满,所以人们称之为“含胎花”。用豆蔻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合适不过,二月的豆蔻含苞待放,如同少女的羞涩一般。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古人给风月场所想了一个美丽的词:青楼。关于爱情,关于道德。这几项可以说是文学最基本的主题之一。而这几个最基本的主题可能通过妓女这一特定的角色而聚合在一起,因此文学从来都对妓女给予特别的青睐。古人还专门将这样的文学命名为“青楼文学”。
最早发明官妓的,是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他设置了拥有700名妓女的国家妓院。无独有偶,与管仲时代差不多的古希腊雅典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也开设了国家妓院,目的一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二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
而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一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作为青楼女子,绝大多数都是穷人家,为了生计然后把家里的年轻女子卖给青楼,然后换取相应的酬劳。再就是十一二岁就进入青楼。被青楼买入的女孩子年龄基本在豆蔻年华,她们中长得好看的会被教导成多才多艺的艺人,成为“艺妓”。
古时的文人骚客就喜欢这种有共同情趣的女子,科举失意学子多在青楼得意。正如千古绝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文人与艺妓的相知相惜。但是青楼女子终究吃的是一碗青春饭,等到年纪大了,自己也是比不过小姑娘了。那他们以后的生计怎么解决了?
其一,做老鸨,某些精于经营,又暂时没有好出入的女子,便利用自己的从业经验和人脉建立产业,重复着当初自己身上的过程。为自己赚的更多的收入,老鸨可以说是彻底的深陷风尘中不得脱身,也正是有了她们,这一行当才能经久不衰!
其二,有很多姑娘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来青楼,所以赚够了足够的钱就会给自己赎身“从良”,但是赎身费当然也不会少,比当时普通人家的彩礼高出十倍还多,所以从良也不是这么容易的。能顺利从良之后,她们一般会选择找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生活,然后在找一个好男人,最好是那种典型的老实人,这样的话婚后容易主掌家中的话语权。
当然勤劳作为一个传统美德,很容易满足,至于有没有钱就不是很在乎了。毕竟在青楼工作那么多年,积蓄还是有的。但真正能找到这样令自己满意的男人,肯定是非常难的。你们觉得呢?
1、因为农历二月初也就是阳历的四月份,那个时候的豆蔻正含苞待放,即将开花。而且豆蔻有自己独特的一股香味,再这样的情况下用来形容少女是再合适不过了。
2、这种说法最早是杜牧提出的,杜牧三十岁的时候路过扬州,看见扬州的青楼女子。那个女子正处于十三四岁的年纪,杜牧看见她之后就十分的惊叹,认为这种含苞待放的女子十分的美丽。所以就写下了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样一句诗去夸赞这位少女。从此之后,大家就有了就用豆蔻年华这几个字去形容少女的习惯。
3、在古代女子十五岁通常就算是成年了,很多人都是自己一成年就会嫁出去,那么古代的女孩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会去相看自己未来的丈夫,也会有媒婆时常出入自己家,给自己的父母介绍优秀的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