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蓝藻的益处(价值):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原因:含有固氮酶,可直接进行生物固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2、蓝藻的害处
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中个别种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会产生生物毒素——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蓝藻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或者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直至危害人体。
1 蓝藻的特征
[捷克]B福迪提到:“蓝藻门,蓝藻这个名字是强调了其中特殊的蓝色素(即藻蓝素)……蓝藻和其它藻类及高等植物的区别在于其同化色素不在色素体中,而是分散于外原子质层。此外,原生质不像普通的细胞可分为细胞核及细胞质,而是原始地分为具有同化色素及营养功能的色素以及在其内部的无色的中央质……蓝藻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出现,这些环境条件是其他植物所不能忍受的,这表明蓝藻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它在……从两极到赤道,在荒芜的岩石上,在冰山上,在土壤中,以及在深的湖泊或海洋中都有……蓝藻的原生质很容易放出水来,但吸水后又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就使蓝藻有可能生活在干燥的地方,即是它有短暂时间的供水就能生活……几乎所有蓝藻都有胶质膜包着,这胶质膜的形成还没有完全清楚。许多蓝藻的壁很容易粘液化,而且会变成富含水的胶质……根据Chade-faud(1960)的意见,有些蓝藻能借助异形胞来固着在基质上……蓝藻在自然界中普遍分布。在那些对其他植物不具备生活条件的地方(岩石、洞穴、冰山、温泉等),蓝藻都能生长。”[40]
胡鸿钧等提到:“蓝藻为单细胞,丝状或非丝状的群体。非丝状群体有板状、中空球状、立方形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为不定形群体,群体常具一定形态和不同颜色的胶被。丝状群体由一列细胞———藻丝(trichomes)组成,藻丝具胶鞘或不具胶鞘,藻丝及胶鞘合称‘丝状体’(filament),每条丝状体中具1条或数条藻丝。藻丝直径一致或一端明显尖细,藻丝具真分枝或假分枝,假分枝由藻丝的一端穿出胶鞘延伸生长而形成。”
“……蓝藻生长在各种水体或潮湿土壤、岩石、树干及树叶上;有不少种类能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繁殖。”[39]
北京东方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No3,“生物学,蓝藻”部分提到:“蓝藻门:一门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放氧的原核生物。也有人把蓝藻划为生物的一界———蓝菌界(见分类学)。单细胞的个体或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细胞列)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具核质,无核膜……无叶绿体膜,不形成叶绿体……蓝藻有极大的适应性,分布很广。淡水和海水中,潮湿和干旱的土壤或岩石上、树干和树叶上,温泉中、冰雪上,甚至在盐卤池、岩石缝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13]
以上论述可以表明:①蓝藻是最低等的原核植物,与真核植物的红藻、绿藻等有较大的区别。可以与细菌(裂殖菌门)相提并论。②蓝藻具有极大的适应性,能忍受其他植物所不能忍受的恶劣环境;它可以生活在干燥的环境,只要有短暂时间的供水就能生活。③许多蓝藻壁很容易粘液化,变成富含水的胶质。④有些蓝藻可以固着在基质上。
蓝藻的这些特性,在研究黑暗岩溶洞穴环境中的,洞穴叠层石灰华的成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蓝藻的“只要有短暂时间的供水就能生活”的特性,对岩溶洞穴叠层石灰华叠层构造中暗带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2 蓝藻的分类
胡鸿钧等[39]提到:蓝藻门仅1纲,即蓝藻纲。下分色球藻目、管孢藻目及段殖藻目等。
色球藻目下分:色球藻科、石囊藻科等。
管孢藻目下分:厚皮藻科、皮果藻科、管孢藻科等。
以上两目中无藻的真丝状体。
段殖藻目下分:蒴链藻科、拟珠藻科、真枝藻科、胶须藻科、微毛藻科、伪枝藻科(双歧藻科)(笔者注:“双歧藻科”为“分科检索表”名,内容描述中为“伪枝藻科”)、念珠藻科、颤藻科等。
段殖藻目植物体为丝状体,不分枝或假分枝,具鞘或不具鞘。有或无异形胞,异形胞顶生或间生。生殖以藻丝断裂成段殖体,或形成孢子。
[捷克]B福迪[40]提到:蓝藻门仅1个纲,根据其形态学和发展史的标志,可分为4个目:①蓝球藻目Chroococcales单细胞,大多数构成群体;用分裂法繁殖,有时用微孢子(Nan-nocyten)繁殖。②厚球藻目Pleurocapsales藻体通常呈丝状,着生,具有囊膜状结构丝体,这丝体常呈脚掌状扩展。由内生孢子繁殖。③皮果藻目Dermocarpales单细胞,着生,无植物性分裂,由内孢子及外孢子来繁殖的。④段殖藻目Hormogonales(颤藻目Oscillatoriales)丝状体,有同形构造的丝状体;以段殖体(Hormogonien)来繁殖;常有异形胞。
[捷克]B福迪[40]在对蓝藻的分类描述中,厚球藻目与段殖藻目(颤藻目),具丝状体形态。但厚皮藻目的丝体常呈脚掌状,段殖藻目(颤藻目)不但具丝状体,而且还常有异形胞。
北京东方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No3,[13]“生物学,蓝藻”部分提到:“目前,蓝藻基本上按英国藻类学家FE弗里奇的分类系统,分为色球藻目(Chroococcalea)、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管孢藻目(Chamaesiphonales)、念珠藻目(Nosto-cales)和真枝藻目(Stigonemales)等5个目。”
以上胡鸿钧等及[捷克]B福迪的分类中,综合他们对段殖藻目的描述特征是:①植物体为丝状体,不分枝或假分枝;②着生;③常具异形胞;④以藻丝断裂的段殖体繁殖。这些特征不但与贵州织金洞无光黑暗带的,洞穴叠层石灰华中发现的丝状体特征十分相近。而且对洞穴叠层石灰华的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渔业的影响:蓝藻会影响水体动物的生长速度,使其出现碱中毒的现象;暴晴天时,鱼苗或虾苗会出现气泡病然后死亡;蓝藻死亡后会恶化塘底环境,出现发热、发臭的情况。对水质检测的作用:蓝藻可作为水体污染重的指示生物,比如泥生颤藻是污水的指示生物。
一、蓝藻在渔业和水质监测中的作用
1、蓝藻对渔业的影响
(1)通常养殖水体中只有蓝藻这1种藻类时,PH在90以上,直接影响水体动物的生长速度,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碱中毒的现象。
(2)鱼苗或虾苗在有蓝藻的水体中无法存活,在暴晴天时就会出现气泡病然后直接死亡。
(3)蓝藻有旺盛期和衰退期,衰退期的蓝藻在死亡后会沉积在池塘底部,恶化池塘底部环境,出现发热、发臭的情况。当出现虾跳塘的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因为塘底有大量的蓝藻导致虾无法生活。
(4)水体动物吃了死亡的蓝藻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死亡,因为蓝藻死后会出现经毒素、细胞内毒素和肠毒素这3种毒素,所以水体动物在摄食后才会死亡。
2、蓝藻对水质检测的作用
通常蓝藻可作为水体污染重的指示生物,比如泥生颤藻为污水的指示生物,而褐色管胞藻为清水指示生物。
二、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1、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
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蓝藻的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和色素都附着光合膜(类囊体)上,蓝藻就以此进行光合作用,这就是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依旧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
2、蓝藻的分布范围
(1)蓝藻遍及世界各地,约75%的蓝藻出现在淡水中,少数蓝藻出现在海洋中。
(2)部分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一部分种类能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
(3)穿钙藻类、土壤蓝藻等蓝藻能穿过质岩石、介壳、土壤深层处,并在里面生活。
认识蓝藻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因此得名。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一些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
蓝藻
蓝藻的分类与科属
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
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有藻殖段。蓝藻大约出现在距今33~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它的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为淡水产,少数为海产;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蓝球藻
蓝球藻呈细胞球形、半球形。一般由2、4、8、16或更多细胞(很少超过64或128个细胞)所组成的群体,单个的较少见。每个细胞内含有均匀的或做不规则运动的小颗粒体。假空泡或有或无。细胞的色素区的色彩白灰色以至淡蓝绿色、蓝绿色、橄榄绿色、橙黄或蓝紫色等。每个细胞外都被有质地均匀、具有层理的个体衣鞘,借此与群体中的各细胞相互分开;群体的胶质衣鞘较厚,均匀或有层理,坚固或因含多量水分而柔弱透明。细胞分裂面有三个。在群体中的有些细胞,有时两细胞的相贴靠处大多平直呈现棱角,因此细胞往往呈半球形。常见的种类有湖沼色球藻、束缚色球藻、小形色球藻和微小色球藻。
蓝球藻细胞切面
念珠藻
念珠藻是蓝藻门的一目。藻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单一或多数藻丝在公共的胶质被中。藻丝单列,细胞为球形、椭圆形、圆柱形、腰鼓形等,同大,或从基部至梢端逐渐变细;藻丝平直,弯曲或规则地卷曲、旋绕;丝状体无分枝或具各式样的伪分枝;具胶鞘,鞘内有一至多条藻丝。依属种的不同,其胶鞘为透明无色或有颜色,均质或有层理,胶状或坚韧;藻丝大多数具异形胞,为球形,长球形或锥形,位于藻丝的基部(基生)、在营养细胞之间(间生)、或在藻丝的两端(端生);伪分枝发生的位置往往和异形胞有关。有许多属具厚壁孢子,基生或间生,有时(例如念珠藻属)在整个藻丝上除异形胞外,其全部的营养细胞都可发育成厚壁孢子。有许多属产生段殖体进行繁殖。
念珠藻
本目下分5科:念珠藻科、微毛藻科、胶须藻科、伪枝藻科和颤藻科。
亦有将颤藻科另列为颤藻目的,因为它缺异形胞和厚壁孢子,体制上与其他几科有明显差异。
本目蓝藻有的可做食用,如发菜、葛仙米、螺旋藻等;有许多能固氮,可作为生物肥源,如鱼腥藻、单歧藻等。有一些种类是引起水体水华的主要种类,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色球藻
色球藻是蓝藻门的一目。原植体为单细胞或群体。群体为球状、平板状、立方体状、不定型团块状,或形成假丝状;自由浮沉或附着于基质上。多数属种的细胞无顶部和基部的分化;细胞为球形、椭圆形、长圆形、柱形、梨形等;细胞壁分内外两部分,内层含有纤维素,密贴于原生质体外,外层为果胶质,无色而透明,或呈黄、棕、红等色,均质或呈明显的层理。群体中的细胞被包埋在公共的胶被中,由此组成一定形状或不定型群体。繁殖方法为细胞分裂或群体断裂,分裂面有1个、2个和3个的区别。
色球藻
色球藻现有35个属,250种。绝大多数为淡水产。分布极广,在各种生境中都能生存;水生的属种多数营浮游生活,或附着于水体中的物体上;亚气生及气生的属种,多数聚集成各式团块状,黏附在各种基质如石块、墙壁、树干、藓类以及比较大型的其他藻类植物体或其胶质分泌物上。有三个科:色球藻科、石囊藻科和蓝柄藻科。
色球藻细胞类群示意图
色球藻科种类多,分布广,最常见的有色球藻属、粘球藻属、粘杆藻属、束球藻属、腔球藻属、平裂藻属、隐球藻属、隐杆藻属等,星球藻属为中国特有属,分布于西南、华南各省。
宽球藻
蓝藻门的1目。本目植物的原植体的构造及繁殖,虽比许多具段殖体的蓝藻简单,没有异形胞,不产生段殖体和厚壁孢子,但其藻体有直立部和匍匐部分化的异丝体性机构,则又为高级型的性质;此外,此中某些属种有假薄壁组织的出现,亦表明在系统地位上的高级型。本目种类有的生长于海边的高潮线区,有的生于湖泊的潮间区、山间急流的岩石上,有的为海洋大型藻体的附植藻类。宽球藻可分为蓝枝藻科、宽球藻科两科。
蓝藻的分布
蓝藻分布很广,在淡水和海水中、潮湿和干旱的土壤和岩石上、树干和树叶以及温泉、冰雪,甚至在盐卤池、岩石缝等处都可生存,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钙质皮壳中(如穿钙藻类),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在热带、亚热带的中性或微碱性生境中生长特别旺盛。有许多种类是普生性的,如陆生的地木耳,不仅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寒带甚至南极洲亦有发现。
蓝藻的抗逆性很强,能耐干旱,有些干燥标本存贮65~106年还可保持活力。中国的固氮鱼腥藻干燥保存19年后再重新培育时还能生长和固氮。有些蓝藻能在76℃温泉中生长繁殖,有的在54℃条件下还能生长固氮(如鞭枝藻);有的可抗-35℃的低温(如地木耳);有一些在过饱和盐水中也可生长。因此,蓝藻常是先锋植物。
蓝藻是一门藻类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放氧的原核生物。也有人把蓝藻划为生物的一界——蓝菌界。单细胞个体或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细胞列)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具核质,无核膜;色质区主要由类囊体及其有关结构,藻胆体和糖原颗粒等所组成,具叶绿素a、藻胆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但无叶绿体膜,不形成叶绿体;具细胞壁。蓝藻已存在约30亿年,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现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
蓝藻是一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但是当水体中出现大量的营养物质时,蓝藻就可能爆发,严重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各种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肥料和排泄物。
大量的化学肥料排放可以加速水中植物的生长,包括蓝藻在内。当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起蓝藻滋生,进而引发蓝藻爆发。另一方面,残留在海洋和江河中的排泄物也会加速蓝藻爆发。当形成一个高浓度的蓝藻水体时,会造成水体失去透明度,引起水中氧气的极度不足,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然而,这种污染还有其他影响。蓝藻爆发不仅会造成水质污染,而且会促进有毒物质的生成,例如:藻毒素。这些浓度高的藻毒素能够危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因此需要重视污染防治。除了控制化肥和废水排放,还可以使用其他简单技术,例如生态修复技术,以帮助改善水生态系统。
因此,化学肥料和排泄物是引发蓝藻爆发的两个主要因素。加强环保意识、控制污染源、加强水域监测等策略都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蓝藻爆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蓝藻门Cyanophyta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与构造 蓝藻植物细胞里的原生质体,分化为中心质和周质两部分。中心质又叫中央体,在细胞中央,其中含有核质。核质呈颗粒状或互相连接成网状,无核膜和核仁的结构,但有核的功能,故称原始核。蓝藻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构造相同,两者都是原始核,而不是真核,称它们为原核生物(Procaryota)。周质又叫色素质,在中心质的四周,周质中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及一些**色素。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周质起着载色体的作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周质中有亚显微片层,这些片层有规则地排列,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见图)。
蓝藻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这些营养物质分散在周质中。周质中有气泡,充满气体,是适应于浮游生活的一种细胞器,在显微镜下观察呈黑色。蓝藻细胞壁分两层,内层薄,由纤维素构成,外层是果胶质组成的胶质鞘,也含有少量纤维。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蓝藻的细胞壁是由三层或多层构成的。有些种类的胶质鞘容易水化,有的胶质鞘比较坚固,易形成层理。胶质鞘中还常常含有红、紫、棕色等非光合作用的色素。
蓝藻植物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有的蓝藻在每条藻体中只有一条藻丝,有的种有多条藻丝。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细胞,叫异形胞。异形胞是由营养细胞形成的,一般比营养细胞大,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是空的。形成异形胞时,细胞内的贮藏颗粒溶解,光合作用层片破碎,形成新的膜,同时分泌出新的细胞壁物质于细胞壁外边(见图 )。
(二)繁殖 蓝藻以细胞直接分裂的方法繁殖。单细胞类型是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立即分离,形成单细胞。群体类型是细胞反复分裂后,子细胞不分离,而形成多细胞的大群体,群体破裂,形成多个小群体。丝状类型是以形成藻殖段的方法繁殖。藻殖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称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
蓝藻除了进行营养繁殖外,还可以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在丝状类型中(颤藻科除外)产生厚壁孢子。厚壁孢子是由于普通营养细胞的体积增大,营养物质的积蓄和细胞壁的增厚形成的。此种孢子可长期休眠,以渡过不良环境,环境适宜时,孢子萌发,分裂形成新的丝状体。在管孢藻目中,有些种类产生外生孢子。形成外生孢子时,细胞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母细胞破裂时放出孢子,基部的母细胞壁仍存留,形成假鞘(见图B)。管胞藻目中还有一些种类产生内生孢子。内生孢子是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见图A),每个孢子萌发形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三)分布 蓝藻分布很广,从两极到赤道,从高山到海洋,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主要是生活在淡水中,海水中也有。生活在水中的蓝藻,有的浮游于水面,特别是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夏季大量繁殖,集聚水面,形成水华。生活于水底的种类,常附着在石上、木桩上,以及其它植物体上。此外在潮湿土壤上、岩石上、树干上,以及建筑物上也常见。温泉水中及温泉水边也生有蓝藻。有些种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蓝藻约有150属,1500种,全部包括在蓝藻纲中,一般分为三个目:色球藻目、管胞藻目和颤藻目。
二、蓝藻的代表植物
(一)单细胞或群体类型的代表
1、色球藻属(Chroococcus)属于色球藻目。 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单细胞时,细胞为球形,外被固体胶质鞘。群体是由两代或多代的子细胞在一起形成的,每个细胞都有个体胶质鞘,同时还有群体胶质鞘包围着。细胞呈半球形,或四分体形,在细胞相接处平直。胶质鞘透明无色(见图),
浮游生活于湖泊、池塘、水沟,有时也生活在湿地上、树干上或滴水的岩石上。
2、微囊藻属(Microcystis)属于色球藻目。植物体是球形、不规则形或具有很多穿孔的浮游性群体。群体细胞很多,均匀地分布在无结构的基质中。细胞球形,多数具有气泡(见图)。
细胞向三个方向进行分裂。微囊藻分泌一种能抑制其它藻类生长的物质,有些种类还可以产生一种叫做“致死因子”的毒素,能毒害摄食藻类的动物。夏季在营养丰富的水中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危害水生动物。
色球藻目中除上述两属外,常见的还有粘球藻属(Gloeocapsa)、粘杆藻属(Gloeothece)、平裂藻属(Merismopedia)和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见图)。
3、管孢藻属(Chamaesiphon)属于管孢藻目。植物体单细胞,长杆形,有极性分化,以基部附着于水生的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或其它植物体上。细胞以产生外生孢子进行生殖。
管孢藻目中常见的还有皮果藻属(Dermocarpa), 以内生孢子进行生殖(见图)。
(二)丝状体的代表
1、颤藻属(Oscillatoria)属于颤藻目。 植物体是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filament)。丝状体常丛生,并形成团块。细胞短圆柱状,长比宽短,无胶质鞘,或有一层不明显的胶质鞘。丝状体能前后运动,或左右摆动,故称颤藻。以藻殖段进行繁殖(见图)。
生于湿地或浅水中。与颤藻极易混淆的席藻属(Phormidium),在藻丝外边有明显的胶质鞘(见图)。
2、念珠藻属(Nostoc)属于颤藻目。植物体是由一列细胞组成不分枝的丝状体。丝状体常常是无规则地集合在一个公共的胶质鞘中,形成肉眼能看到或看不到的球形体、片状体或不规则的团块,细胞圆形,排成一行如念珠状。丝状体有个体胶质鞘,或无个体胶质鞘。异形胞壁厚。以藻殖段进行繁殖。丝状体上有时有厚壁孢子(见图)。
念珠藻属生活于淡水中、潮湿土壤上或石上。本属的地木耳(N.commue Vauch)和发菜(N.flogelliforme Bom.et Flah)可供食用。
鱼腥藻属(Anabeanc)和念珠藻属非常相似,并同属于颤藻目。细胞圆形,连接成直的或弯曲的丝状体,单二或集聚成团,浮生于水中,但无公共胶质鞘(见图)。
鱼腥藻常与铜色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一起形成水华。念珠藻和鱼腥藻都能固定游离氮,养殖在稻田中,可使水稻增产。有一种鱼腥藻生于红萍(Azolla)的叶内,与红萍共生。
3、真枝藻属(Stigonema)属于颤藻目。 植物体是单列细胞或多列细胞构成的不规则分枝的丝状体。许多丝状体集生在一起,呈黑褐色绒毛状。丝状体有厚而坚硬的胶质鞘,胶质鞘透明,多为黄褐色。细胞球形或椭圆形。真分枝是细胞在纵轴方向分裂形成的。有异形胞(见图)。
该属多生于潮湿的岩石上。
颤藻目中有些属是具假分枝的藻类,常见的有单歧藻属(Tolypothrix)和双歧藻属(Scyto- nema)。假分枝是一个或两个藻殖段,从胶质鞘侧面穿出,并发育成枝(见图)。
三、蓝藻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蓝藻细胞构造的原始性,说明蓝藻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群植物,化石记录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巴洪(Barghoon E. S.)和夏福(Schops.J.W.)于 1966—1967年间,在南非特兰斯尔的无花果树群浅燧石岩中,发现了类似细菌和蓝藻的微化石,据测定,其年代为31亿年前的蓝藻化石。在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中,发现有完整藻殖段结构的蓝藻化石。在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比较高级类型的多列藻科化石,其藻体是具有异形胞的异丝体型。从这些古生物学资料看,大约在35—33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细菌和蓝藻。到寒武纪时,蓝藻特别繁盛,称这个时期为蓝藻时代。
蓝藻和细菌最接近,它们都是以细胞直接分裂的方法进行繁殖,因而人们主张蓝藻和细菌有共同的起源,并把两者合称为裂殖植物,分两个纲,即裂殖藻纲和裂殖菌纲。 又因为它们在细胞构造上,都是无细胞核和质体分化的生物,在考培兰(H. F. Copeland. 1938)提出将生物界分为四界的学说中,把蓝藻和细菌一起列为原核生物界。 蓝藻和红藻在色素上和不产生运动细胞方面是相似的,有人认为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近,主张红藻是由蓝藻发展来的,但两者在其它方面的特征相差甚远,因而不可能有亲缘关系。蓝藻和其它植物之间,在构造上和生殖方式上有明显差别,说明蓝藻是独立的植物类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