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出自《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这篇文章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晁错被杀的原因。作者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但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机会。同时,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
原文
晁错论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责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译文
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社会安定没有祸乱,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消极地看着祸乱发生却不去想方设法对付,那么恐怕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起来坚决地制止它,又担心天下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安定的表象却不相信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豪杰人物,才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定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求得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本来就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企图追求名利的人所能做到的。国家安定平静,无缘无故地触发巨大的祸患的导火线。我触发了它,我又能制止它,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祸乱发生却想躲躲闪闪地避开它,让别人去承担平定它的责任,那么天下人的责难,必定要集中到我的身上。
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居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是谁呢?自己想赢得那个美名,又怎么能躲避这场患难呢?拿亲自带兵平定叛乱的极其危险,与留守京城的极其安全相比,自己是个引发祸乱的主谋,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却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皇帝去做,这就是让忠臣义士们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纵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
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假如晁错自己亲自带兵去讨伐吴、楚等七国,不一定就不会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正好趁此钻了空子。晁错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
作品注释
1、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主张重农贵粟,力倡削弱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权贵忌恨。汉景帝四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讨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因此被杀。
2、患:祸患。
3、为:治理,消除。
4、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5、其:代词,指祸患。
6、所:处所。这里指解决问题的措施。
7、狃(niǔ):习惯。
8、不吾信:不相信我。
9、惟:只有。
10、出身:挺身而出。
创作背景
《晁错论》为苏轼在宋仁宗嘉佑五年至六年(1060—1061年)写就并呈与朝廷的文章之一。《晁错论》的具体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本文写于宋仁宗嘉佑五年,是在制科考试前所上二十五篇《进论》之一;另一种说法认为该作品写于嘉祐六年,是苏轼在制科考试中的一篇应试文章。
其一宋仁宗嘉佑五年,苏轼被任命为河南福昌县今河南伊阳西主簿属正九品。苏轼未赴任,经欧阳修、杨畋等推荐,寓居怀远驿,精心准备制科考试。试前,苏轼上杨畋、富弼等人二十五篇《进策》、二十五篇《进论》。苏轼所上策、论词理俱佳,被推荐参加秘阁考试。
其二嘉祐六年八月十七日,苏轼在制科阁试中合格,得以参加殿试。嘉祐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宋仁宗在崇政殿亲试制科应试者,称为“殿试”。苏轼首先呈上《中庸论》、《汉高帝论》等二十五篇文章,接着答《策问》,即《御试制科策一道》,举条而对,作了五千余字,并入三等。
赏析
苏轼在其人物史论中写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晁错曾提出“削藩”建议,后被汉景帝所杀。“晁错之死,人多叹息”,苏轼却翻空出奇,以独特的视角,一家之言,阐述了晁错受祸原因,提出了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应“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功”的主张。
文章开篇为泛泛概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起句看似虚写,实则却在暗说汉景帝时国泰民安中隐含着的诸侯之患。接着,作者便围绕“患”字,从“坐”、“起”两方面进行分说。“坐观其变”而不对祸患采取措施,那么祸患便会蔓延得无可救药;“起而强为之”而不等待时机,则天下也同样不能保持治平安定的局面。作者说的“起而强为之”,暗指晁错的削落。下面,文章又结止上两句的意思。引出“仁人君子豪杰之行”的作为,以此而暗与晁错柑比。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概写出历史上的失败者、又具体落实在晁错身上,暗含着对晁错失败原因的评论。这两句堪称全篇关键之处,是作者论说的中心。在此处,它还有承上启下的妙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上承“起而强为之”;“苟以求名者”,下启“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后面,“天下治平”几句,暗写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几句,又虚写七国起兵后晁错的态度。因此,首段虽没直接点出晁错,但却句句在写晁错。抽象中有具体,虚写里含实写,虚实相生中既使后面的论述高屋建扳,又让文章排宕开闺,具有一种滔滔的气势。
第二段,文章在前面基础上较而易举地由抽象而具体,由隐而显。由历史的抽象概说,过渡到具体的史事论述。西汉社会诸侯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着封建的中央集权、晁错继贾谊之后,屡次建议景帝“削藩”。他说诸侯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呕,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景帝用其策,于是出现了“七国之乱”。后来因谗言晁错被杀,后代之人多悲叹晁错的尽忠而蒙害。但苏轼这里却一反传统老调,认为晁错获罪是由于“有以取之也”,从而使文章蹊径独辟、不同凡响。
第三段,作者一方面紧扣史事,另一方面却把笔触拉开,先提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介的观点。然后便旁征博引用大禹治水的凿龙门、决江河和溃冒冲突来举例论证,提出“事至而不惧”、“徐为之所”才能使大事成功,以此而暗中指责晁错的临危而逃。
第四段是全篇的主体,这一段议论变得丰富,行文也变得曲折。这一段通过有力的论说鞭辟近里地阐述了晁错取祸的原因。“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苏轼认为“削藩”应该逐步进行,徐为之所”,而不应“骤削之”,骤削则必然导致“七国之乱”,这便是“无故而发大难之端”。仁人君子豪杰却于此时挺身而出,所以能成大业,但晁错不在此时捐身,力挡大难,击溃七国,反而临危而逃,“使他人任其责”,那么“天下之祸”自然便集中在晁错身上了。文章至此。所议之事、所立之沦虽与前文相近,但观点与史事却逐渐由隐而显、由暗而明。文章的气势也慢慢由弱而强、由平易而近汹涌。紧接着,作者又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把文章的气势推向了的顶峰。“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是谁引发出七国之难而又临危而逃了选择最安全的处所,把天子陷入至危的境地,这是忠义之士所愤惋之人,既使无袁盎的谗一也不会幸免十祸。这样的结局的原因是“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这两个问句一波未平又起一波,使文覃呈现出汪洋惩肆的特征。然而苏轼并不就此搁笔,他用两个条件再从反面假设晁错,把文章跳起的高浪又推向了深远广阔。“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这是假设晁错不临危而逃;“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这是假设晁错不使人主自将。那么即使有一百个袁盎也不能使晁错获祸。
最后一段,文章的气势渐渐平缓,在感叹历史之时,再一次指出临危而逃自固其身是晁错取祸的原因,从而增重了题旨的作用。
作者生活时代,治平已久,文恬武嬉,积贫积弱,作者思治,故此论实为有感而发。起首议论雄深浑徽,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篇文章由虚而实,由实而气势滔滔,由气势滔滔而渐渐平缓,把舒缓与紧凑有机地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此句出自 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先秦有诗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况苏轼与子由政见相投,互相支持。其早年曾与子由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而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密州,引谓是仕途迷蒙,有一种苦闷在心头,是千万句话并与由说,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这天的月亮最大最圆。人们把它作为合家团圆的象征。但写此词的时候苏轼在密州任职。这天晚上,苏轼喝了一夜的酒。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官场失意的词人不道凄凉语,反说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着。虽然人隔千里。照耀我们的还是同一个月亮。不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且借月说事。与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可谓情景交融。
词作赏析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开始 用古文如何表达
1、始
例句: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2、初
例句: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翻译: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
3、伊始
例句: 清·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摺》:“昔日本维新伊始,废藩置县,前此藩士,皆有世禄。”
翻译:昔日日本明治维新刚开始的时候,废除了封藩制设立了郡县制,此前的藩士都有世袭的俸禄。
扩展资料
一、始
文言版《说文解字》: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二、初
文言版《说文解字》: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初,起始。字形采用“刀、衣”会义。初,即裁剪衣服的开始。
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原始时代人们用兽皮遮羞保暖为“初”;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2 文言文中表示“开始”意思的字词有哪些文言文中表示“开始”意思有四个,是 始、伊始、初、之初。
1、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2、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3、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4、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5、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6、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9、始至之日,岁比不登。——宋·苏轼《超然台记》
10、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东坡先生墓志铭》
11、公(袁可立)先凤阳人,始祖荣以开国功为睢阳百户,因家焉。——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13、(袁可立)十一岁始专治《尚书》。——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1、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12、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13、初吉终乱。——《易·既济》
14、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15、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16、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17、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文言文“下车伊始,即遏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是什么意思刚下马车,马上就去瞻仰孔庙,换上新匾额,题名“先师庙”。
1、下车伊始( xià chē yī shǐ ) :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谒译为“参拜”“拜谒”亦可。
2、选自《惠州府志》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3、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任惠州太守。在惠州任太守七年,不因为美酒声色而沉溺,不因为肥差厚禄而动心,而是独自勤勤恳恳地专注诗作,所到之处必定寻访山川名胜,凡是见到文人雅士,不管他们才能高低,(王煐)都会降低身份愉快地跟他们交往,召引会同(他们)用诗文相互赠答吟诵。
4、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5、意思是:王煐来到惠州,见(这里)湖山自然景观不错,但是名胜古迹却很少留存,大概是由于战乱结束不久。读书的士人,大多流散居住在山间乡野里,(他们)离开众人独自生活,见闻很少。王煐初到惠州上任,即刻到孔庙堂前瞻仰,改换匾额,题为“先师庙”。政治从简法律清明,访问民间风俗,草木山水都用作诗文题材。王煐又推崇兴办文化教育,尊崇儒师学业。他兴建二十四间厅堂房舍,作为讲学读书的场所。那里的亭台水榭楼阁水潭,有的沿袭照用有的新建而成,以此作为游览休息的地方。把这个地方命名叫丰湖书院。
6、王煐写作《丰湖书院记》道:“土地和人民是国家的宝物,我们应该按照它们的高低来治理,按照他们的知识能力来教化,这就是执政者首先要做的事。不过,从古到今的当政者懂得培养教育人才的,还是不乏其人,至于说改造修饰山川,那么,有的人就认为这是没有益处的浪费,(他们)哪里懂得治理美化山水,是这样的有助于人文建设啊。”
4 形容刚刚开始的词语有哪些一、开天辟地
白话释义: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
朝代:清
作者:黄周星
出处:·《补张灵·崔莹合传》:“乞君为我多方访之;冀得当以报我;此开天辟地第一吃紧事也。”
翻译:请你替我多方寻访的;希望能在以报答我;这是开天辟地第一要紧事啊
二、初出茅庐
白话释义: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翻译:博望对峙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只需惊破曹操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三、崭露头角
白话释义: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朝代:唐
作者:韩愈
出处:·《昌黎集·卷三十二·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翻译:虽然少年;已经从成年人;能够考中进士;特别高峻看到头角
四、初露锋芒
白话释义: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
朝代:现代
作者:人民日报
出处:《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五、草创未就
白话释义: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朝代: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翻译:也想要探究天人关系,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说。创业不到,遇上这场灾祸,可惜他不成,因为在死刑而无生气的样子
主要有普利司通、钢丝帘线、千丽灯饰、兆星工艺、宝城化工、志伟弹簧、鸿丰五金、新惠通针织、志祥玻璃工艺、厂联制衣、海宝电子、利基拉链钮道扣,韩国凯赫威,及骏亚电子等十多家企业。
数码工业园位于惠州市三栋镇惠城区大亚湾之间,计划投资100亿元,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以产业区为主,是园区的主体,包括电子信息园、电器机械园和材料化工园;北区为综合区,包括现代化的物流区和商务区以及科研区、生态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域。
扩展资料:
数码工业园区有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企业入园开工建设及投产。数码工业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充分融合国内外一流工业园的特点。
园区建设者以全新的“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生态先行”的建园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保留了白鹤湖、含书山、水岭山等自然人文景观,配以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组合,形成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园林式工业园区。
-数码工业园
今日惠州网-数码工业园
惠州名人篇
惠州, 名人
惠州名人之--邓子瑜
邓子瑜(1878-1925),博罗县麻陂乡丰门村人。兴中会会员。曾是归善(惠阳)、博罗等县三点会首领。早年因参加反清活动而遭通缉,避逃香港、新加坡。受孙中山委派于1900年10月与郑士良等人发动会党参与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改名朱民,避居新加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3月赴香港再次策划惠州起义,并被推为革命军首领。6月2日,率领陈纯在七女湖(今惠城区汝湖镇)集众竖旗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200多人,枪仅100多支。首夺清军营防枪械,击毙巡勇数人,夺取扒船数艘,5日攻泰美,7日克杨村,8日占柏塘、公庄、石坝等地,队伍很快发展至数千人。后因黄冈起义失败,龙门起义不成,得不到支援,起义队伍只好自动解散,邓子瑜再避居新加坡。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参加讨袁,被推为讨袁军东江别动队司令。后参加护法之役。1918年任广东海山盐场知事。数月后辞去知事职,参加讨伐莫荣新。1925年秋在惠州病逝。孙中山闻讯,电唁沉痛哀悼,并派人亲临祭奠,拨款安葬。
惠州名人之--谢佐芝
谢佐芝(1916- ),又名佐德,惠阳县三多祝(今属惠东县)人。新加坡客家名流、文化出版界知名人士、著名客家问题研究专家。历任新加坡客属总会监察主席、顾问,新加坡惠州会馆总务、顾问,香港崇正总会顾问等职,服务乡亲,贡献良多。现任新加坡崇文出版社、远程出版社社长。
早年毕业于惠州山中学。21岁只身赴马来西亚,后迁入新加坡。学识渊博,勤于著作。创办过《狮报》,编写《马来西亚惠侨总览》、《马亚西亚哀国亲》、《新加坡旅游便览》、《真空教联合会特刊》、《德教教义》等书,1992年还编撰出版《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和《教道真义》两部称为“反欧风美雨”的著作。与归侨作家张永和合作编著36万字的《胡文虎传》,在新加坡出版发行。
爱国爱乡,情系惠州。1988年秋《惠州乡情报》创刊时,积极支持,亲自题词。曾撰写《惠州人的精神》、《惠州的人文学术与民族思想》、《叶亚来甲必丹》和《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邓子瑜》等文章,刊登在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会讯》等刊物上。经数年呕心沥血,辛劳奔波,主编《世界客属人物大全》一书,1990年7月出版了上、下两册,1400多页,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其中介绍了自唐代以来的惠州名人,提高了惠州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惠州名人之--黄 固
黄固(1917- ),原名黄固龄。惠阳市淡水镇人。曾就读于广州市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1936年至1944年,先后在淡水沙坑乡象山小学、赤溪田头小学、英德县立中学,惠阳山中学、崇雅中学、良井中学、镇隆中学等校任教。1940年加入中国***,曾担任淡锋抗日救亡工作团副团长,东纵二支队三大队连指导员、政治委员,东纵江南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华东野战军三纵队俘虏管理处教导员,华东野战军七兵团后勤政治部宣教科长。参加过伟大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系总支书记、校党委书记。是浙江省第六届人大代表、政协第七届常委及文史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副理事长。
惠州名人之--孙桂玲
孙桂玲(1980- ),女,广西藤县人,生于惠城区。游泳运动员。1986年入惠州市(今惠城区)业余体校,1990年入惠州市体校,1991年入广东省体校游泳班,1994年调入广东游泳队。游泳技术全面,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均衡发展。1991、1992、1993年连获全省少年赛蛙泳全能冠军。1994年参加第七届省运会,400米混合泳成绩为5′0〃68,200米混合泳成绩为2′21〃13,破广东省女少甲纪录。1996年10月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200米混合泳成绩为2′16〃35,获金牌,成绩相当于当届奥运会第6名,为广东女队赢得唯一的一块金牌。1997年1月参加世界杯游泳短池赛,100米混合泳成绩为1′3〃,获金牌,是广东省解放以来女游泳运动员罕有的成绩。
惠州名人之--熊继光
熊继光(1940- ),博罗县公庄镇人,1964年在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工作。在计算机集成线路设计方面颇有建树,成为我国当时十大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之一。1979年,以学者身份赴日本日立中央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大胆探索发明了利用软面波的传播,找出最短路径的计算机新布线方法,被我国科学院列为重大科技成果。与日本小泽时典共同撰写的论文《四象波波面探路法》解决了大规模集成线路电脑计算机的设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瞩目。
1982年,以中科院杰出学者身份奉派赴美从事科研工作。在美期间,发明了可用于软体开发全过程的新流程图,共完成了全自动绘图系统,以及具有人工智能的软体维护、管理系统。在超大体积电路的电脑辅助设计方面,也成就斐然,扬名国内外。随后,应邀在美国田纳西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自动化会议上发表演讲,研究成果被与会的专家学者视为一项重大突破。1984年应邀到柏克莱加州大学工作,成为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的中美科技合作项目“电路自动化设计”的中国方面主持人。
惠州名人之--韩荣光
韩荣光(1793-1860),字祥河,号珠船,晚称黄花老人。清代博罗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任吏部给事十余年,非公事不私见上司;执法严明,拒受烟商贿金,为人称道。大学士潘芝轩训儿子学习其高洁品行。年四十归乡不仕。擅诗、书、画,人称“三绝”。绘画师法沈石田,传世作品《世亭话旧图》刊于《广东名画家选集》,虽略少一些个人意趣,但足见其功力深厚。书法尤佳,不落窠臼。《广东历代名家书法》载其扇面一幅,用笔峻利,自有一股雅秀高逸之气。著有诗集《黄花集》初集、二集共12卷,有诗述其学书画心得:“从来评画家,有笔兼有墨。学画十五年,妙理无所得。一朝仿草书,帖展怀素迹。忽然大彻悟,胸中若冰释。书画本同源,此语确不易。运腕锥画砂,纸背透笔力。浓淡本天成,淋漓出胸臆。”诗集中,吟咏惠州西湖诗甚多,民国《惠州西湖志》收录15首,光绪《惠州府志》收录6首,并为之立传。
惠州名人之--陈 纯
陈纯,生卒年不详,字卓廷。博罗县汝湖水北(今惠城区江北望江)人。中国同盟会会员,七女湖武装起义***。少壮时为会党领袖,后经温子绝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邓子瑜等奉孙中山指示,在惠州七女湖发动武装起义,以配合潮州黄冈起义。
该年6月2日上午,会党在七女湖墟宣布起义,群情激昂,一呼百应。义军攻泰美、杨村、柏塘、八子爷、公庄,所向披靡。归善、博罗、龙门各县群众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清廷震惊,命速剿灭。时黄岗起义失败,已无援,军械又接济不上,孤掌难鸣,起义十几天后,义军不得不撤退到惠东梁化,埋藏军械,解散队伍。
陈纯与部分义军入香港避难,因港英当局禁党人留港,只好赴南洋。辛亥革命后经营实业,民国初曾任惠州驻军副职,维持地方治安。卒于家。 惠州名人之--张宋卿
张宋卿,生卒年不祥,字恭父。宋代博罗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以“春秋魁为天下第一”,擢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调肇庆当州守,不久卒于任内。
为官清廉,平时连俸禄都捐去修桥筑路,赈灾救民,因而病逝时只剩布衣几套。肇庆人为之立祠纪念。灵柩葬于罗浮山麻姑峰下,面对白莲池。后人在白莲池上修建九曲桥及白莲轩纪念他。
惠州名人之--柳传志
柳传志(1944- ),江苏镇江人。惠州市荣誉市民。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现任联想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1984年投资20万元,率11人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将联想集团发展成为技、工、贸一体的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1996年,联想集团名列全国电子百强第二名,全国高新技术百强第一名,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1997年集团营业额125亿元,微机销量437万台,名列中国第一、亚太地区第六,板卡销量位于世界第四名。
柳传志将惠阳作为联想集团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1993年至1998年,累计投资8亿元在惠阳秋长镇兴建联想科技园,开发园区面积28万平方米,建成主机板厂和线路板厂,工人2500多人;1997年生产主机板300万块,工业总产值25亿元,年税收350万元。1998年,联想科技园被评为全国、全省的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工业区。
因贡献突出,柳传志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第一名,两获香港总督工业奖;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电子行业优秀企业家,中国科学院优秀企业家;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全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
惠州名人之--李东生
李东生(1958- ),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曾任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业务经理。1985年任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1986年任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1990年任市电子通讯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
80年代中期,李东生担任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时,先后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广泛接触,如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唐德、香港的金山实业集团等,利用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优势,吸引他们来惠州投资办实业。并相继参与“中欧”、“惠信”、“唐德”、“王氏”、“奇胜”和“乐庭”等十几家大型合资企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这些企业的中方董事。
1993年初,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3年TCL集团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市场创新意识,以性能价格比极其优越的大屏幕彩电切入市场,一举获得成功。经过短短几年发展,TCL集团创造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服务营销”等市场拓展新理念,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的300多家营销网点和一支7000多人的销售队伍。此举使TCL王牌彩电雄居国内彩电市场前三名的地位,其品牌价值达到5638亿元之巨。王牌彩电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牌产品。
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通讯、家电、电脑互相融合的趋势,集团注资125亿元组建了TCL电脑有限公司,致力于TCL品牌电脑整机、周边设备及功能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在全国设有7个大区营销服务中心,在20余个省市设了营销服务代表处。在此之前,1991年创立了TCL信息技术公司,致力于电脑科技产品和应用的跟踪,为TCL寻找进入信息产业和电脑行业的最佳时机。1996年投资2000万元创立了TCL美国公司,致力于对国外最新的通讯视听、电脑科技进行跟踪研究。1997年投资1000万元创立TCL技术开发研究中心,随后又投资6000万元收购北京开思软件公司,1998年投资350万元控股北京东通系统集成公司,1999年投入巨资参股北京翰林汇42%,成为最大的股东。一个个超前举措成为电脑公司铺垫,大大加快对信息家电产品的开发步伐。
1996年底,任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同年,TCL集团兼并香港陆氏公司彩电项目,开创国企兼并港资企业并使用国有品牌的先河。1997年,TCL集团公司成为惠州市首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企业;与河南美乐集团实现强强联合,组建河南TCL—美乐电子有限公司。199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TCL集团公司签订“20亿元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一揽子授信额度框架协议”,为TCL开拓海外市场,增强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1999年TCL集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美国、越南、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1999年,通过资产重组,内蒙古TCL王牌电器有限公司投经营,是年9月,李东生出席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大全。
惠州名人--徐东来
徐东来(1896-1951),名赐根。广东东莞人。毕业于粤军讲武堂、广东陆军讲武学校。曾任第四军十一师副师长随从副官,海军舰长。随队进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及驻惠东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1929年参加徐景唐、廖鸣欧等人的反蒋活动,失败后逃至新加坡。后回东莞石龙开办昌兴航运公司,自任经理。1937年任东莞明信堂自卫局长。1939年任第七战区第二游击挺进纵队第三支队上校支队长。1940年任广东保安第八团团长。1948年任广东第二行政区保安纵队少将司令。
1939年至1949年,率部驻惠州,积极反共,频频袭击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与人民抗日游击队发生战斗近百次,使抗日武装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不少无辜百姓亦惨遭杀害。1941年8月至10月,指挥所部三次进犯宝安阳台抗日根据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搜捕中共地方党政干部。1942年,联合张光琼的一八七师等部5000余人,大规模进攻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1944年,联合独立第二十旅、第九旅,三次进袭大鹏半岛的东江纵队。1945年至1948年,多次指挥所部“绥靖”、“清乡”,进攻惠阳、宝安沿海地区的人民武装,甚至围歼了中共外围武装大亚湾联防大队。东江纵队北撤后,四处搜捕、杀害东纵复员战士,仅1946年7月,就在龙华等地捕杀抗日积极分子和无辜百姓百余人。1949年5月底,第二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廖鸣欧准备在惠州起义,约徐面商,要徐把队伍拉到樟木头集中待命。徐竟分向广东绥靖公署、广东省政府、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告密,致使起义流产,廖被杀害于惠州。
1949年10月,逃往海南岛。海南解放时再逃往香港。1951年在香港被暗杀。
惠 州 名 人 数 据 库
郑士良 邓子瑜 张昭远 邓承修 江逢辰 廖仲恺
邓演达 余道元 廖承志 吴仕端 杨钊 葛洪
杨万里 邓仲元 吴骞 宋湘 王朝云 苏轼
唐庚 伊秉绶 白玉蟾 梁鼎芬 曾生 田家炳
叶挺 刘叔新 蓝卫 陈桥顿 谭耀宗 刘皇发
黄耀怡 丘振声 梁惠湘 巫白慧 黎炳南 刘仑
黄秉维 廖 晖 李干辉 刘孟纯 青主 李绮青
秦咢生 夏伯宽 廖梦醒 冯宝瑛 张友仁 李国英
黄 钥 翟 泉 赵 念 杨起元 李学一 叶春及
叶亚来 叶梦熊 陈 楠 廖辅叔
1 作文经常引用的典故,古诗名句集锦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2 作文里多引用古诗词和典故好吗那就要看是什么文章了。
因为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然而诗词歌赋是我国的无价之宝,一个人对与诗歌的鉴赏评读就可看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以及修养。
在作文中适当的应用诗词的话,不但可以是使文章出彩,也可以使你在阅读者的心里塑造一个博学多才的形象,从而为你带来一个好的影响。一两句的话就最适合用在一些平常的记叙文或者是观察类的文章。
一般写景的时候就可以稍微的多用几句,用诗句来表达你的感觉。写物的话像写花,风雨雪等等这类东西的话也是很适合多用一点的。
多的引用就不好了。这样只会让人觉得你是在买弄,而且由于诗词的原因,可能会盛过你其他的文字,让人把全部的感觉和注意力都放到了诗词上,从而忽略了你想要写的东西。
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3 关于作文:引用古诗文或典故时,应该怎样衔接上下文引用的古诗词意思和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同就行,这其实没什么方法,水到渠成吧。引用诗词时一定要自然、和谐,千万不能为引用而引用。
一把古诗放在开头,利用它的结构鲜明,来引导全文,这样便起了一个“群龙之首”的作用:
例:(1)《我的大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今年是二OO四年二月五日,算起来应该有十年了。十年前的今天,大姨去世了。
(3)《我的快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是我仍然有我的快乐。
二把古诗放在文中,利用它的独特想法,来修辞语句,这样一来不但能使得你的观点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了 “如虎添翼”的作用,还可以使你文章更生动,语言更亮丽。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的柔和;郝铭鉴为了表达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引用了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荔枝蜜》中,杨朔仅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就写出了荔枝的妙处。
《今天的篮球赛》 ……上一场我们班的篮球比赛输了,这一次是最后的机会。不知怎么我竟然感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陈老师的口哨声响了,我心中一紧:“该上场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找到了一种豪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找到了一种回首;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找到了一种静谧;“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找到了一种壮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找到了一种朴素。 ——《追寻自己的梦》
日中寻古,是陶潜的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是魏帝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的豪壮;是易安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欢快;是放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洒脱;日中寻古,是那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贞;是杜工部的“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亲”的自信;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惊喜。——选自《古典情节》
三诗词结尾,锦上添花
引用诗词结尾,感召力强,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憾力。
如《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考生引用李白的诗和曾国藩自己的诗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利用诗词名句富有哲理性特点,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好诗加上你的好文章,锦上添花,让人读完你的文章之后,也认同你的观点。这样就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本,《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引用诗词巧妙收束全文,余味无穷,又发人深思。这便是引用诗词的魅力。
如果文章的开头,结尾都能灵活引用诗词,又能前后呼应,效果更佳。
如 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少年愁》是这样写的。
开头:辛弃疾曾吟过这样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这些跨世纪的少年,却早就品尝了愁滋味。这不是“强说”而是“实说”的少年愁,日甚一日的压着我们这些嫩胳膊嫩腿的莘莘学子。
……
结尾: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对所有“不知愁”和已尝过“愁滋味”的莘莘学子们说:“少年要懂愁滋味,少年要盼愁滋味,少年不忘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
-----开头引用辛弃疾的词;结尾又活用,起到了升华作用;
4 用典的作文 1000字左右,帮帮忙,谢了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的统称。
丰富、生动而鲜活的历史典故与文学典故,是一个民族语言发达的标志与民族特色的印记。在写作中,恰当而灵活地的引用、翻用一些中外典故,可以令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为文章增色添彩。
下面简要说说学生习作中引用典故的几种情况。 一、以典言事 叙事角度与描写方式巧妙灵活,是为作文增色添彩的一种策略。
让历史故事穿越时空走进现实叙事之中,应该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策略。 习作《课前小插曲》写的是冬日的课间时分,同学们在室外跳大绳接长龙,课前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语文老师身披大氅,手执教案,昂然向东而来。
他推门入室,不由得大跌眼镜:眼前除了墙壁、桌椅之外就是空气。“怎么连门口那个一见我就勤于发问的小个子女生也不见了?”他扶正眼镜,细看课表,并未有错。
“难道今天要上演一出《新空城计》不成?好,今日我定要生擒诸葛,改写历史!” 这段描写,堪称一段趣味的链接。让妇孺皆知的“空城计”走进教室,且有“生擒诸葛”的“续集”。
原本平淡的生活中顿时有了“戏”,而且“戏”中藏“戏”,奇趣顿生。 二、用典明“志” 很多时候,直陈心曲往往会陷入直白浅陋,让人索然无味。
变换一种方式,则可以让平淡的事件摇曳生姿。几则典故的“引进”,习作《丑女日记》(原文见《作文通讯》)便因之而生动活泼,兴味盎然,令人忍俊不禁。
年月日 星期一 也许是因为和同学们的关系还不错吧,他们便越发放肆起来,竟然暗地里给我起了个外号——“丑女”!两天前,我还对这个外号嗤之以鼻,不过,今天我却“茅塞顿开”,欣然接受了它…… 其实,原因很简单:语文课上,我研读了《种树郭橐驼传》,终于明白了“名人是这样炼成的”!郭氏,背驼,人们戏称他为“郭橐驼”。他不仅承认自己的缺陷,还把名字改成了“郭橐驼”……真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呀! 课后,我对着眼镜片照了半天,终于发现自己的“缺点”。
我这个“丑女”为了使那篇尚未出世的《丑女正传》也可以流芳,这回,也就默认了吧! 一段少年心事,因为众多历史典故的“加盟”而更富于情趣。《种树郭橐驼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Q正传》等文学典故一起走进习作,为文章增添了“亮色”;经过习作者“别有用心”的改造,更是呈现了一段纷纭的少年心事。
三、借题发挥 一则典故,总是有着它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当然也必定具有它特定的意义与内涵;当它与现实撞击的时候,则能给人一崭新的思索与启迪。 习作《从“天赋人权”说开去》则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天赋人权”理论的提出说起,并由之而宕开一笔,进入了另一重境界—— 好一个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天赋人权”!可是撇开“人”不谈,让我们把视角转向整个生物界,整个地球和宇宙,“天赋”的权利又岂止“人权”一个? 每朵花、每棵草、每株苗,每一个如此幼小脆弱的生命,不也需要尊重、理解与关怀吗?由此,“天赋”的还有“花权”、“草权”、“树权”,包括大自然中的其他一切生物,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 “天赋人权”是一则历史典故,由此引申的“花权”、“草权”、“树权”,则是借题发挥。文章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它告诫人们在维护与享受自己“天赋人权”的同时,远离对其他物种的专横、独裁与戕害,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四、旧瓶新酒 下面一段文字则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水浒传》讲述了人与国家的关系,讲述了国家与“革命”的主题,军队教练林冲,县 干部宋江,村干部晁盖,县 工作人员武松,政法干部雷横、朱仝、鲁智深,民办教师吴用,土地集中经营者卢俊义,待业青年史进,这些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在怎样的条件下竟成了“匪”。
(《文汇报》) 这是一段极具个性神采的语言。将水浒典故中的人物与现实对接,用现实称谓“注解”历史人物,并赋予一个全新的现实命题——“人与国家”,旧瓶新酒,给人以拍案惊奇般的阅读美感。
一篇题为《听取“哇”声一片》是这样构思的: 傍晚时分在花园散步,猛听“哇”的一声,原来是一个四五岁是小女孩在赞叹一朵花的美丽;回家打开电视,迎面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叫着:“哇!好多瘦肉耶!”换一个频道:“下一个嘉宾——”女主持人素手一指,“著名歌星!”台下观众异口同声——“哇!”……在一段排列式的列举之后,习作进入了另一个层次,首先是以《辞海》为证,得出“‘哇’原来不是正宗的叹词,最多只是个半路出家的‘暴发户’”的结论,紧接着对流行与时髦中的港台味进行了批判,言之凿凿,令人叹服。 “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著名词章,是著名的文学典故。
习作通过巧妙的化用、替换,让读者于强烈的“前摄抑制”进入新境界,其效果当然比直接进入主体好多了。 五、反弹琵琶 在学生习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诸如此类的立意: 磨刀不误砍柴功——磨刀也误砍柴功 班门弄斧——弄斧就到班门 旁观者清——旁观者未必清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药未必苦口 龟兔赛跑——为何偏让龟兔赛跑 对传统成语典故进行思维上的辨证,有利于。
5 用滕王阁序的典故写一篇作文人教版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
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6 写材料作文的时候能不能引用材料中的例子■■■■■
材料作文的的材料怎样安排(老师说一顶要有材料的影子,或照抄),具体怎样操作?
●你的老师说的没有错。所谓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些材料,包括文字或图画,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些材料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这就是说,材料作文的写作建立在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的基础上。
如:2005年衡阳市中考作文题就引用了一个故事:张艺谋来到一个小山村,问当地村民:“你们想不想演**?谁想,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都不敢吱声。这个时候,一个长得并不漂亮的女孩站出来:“我想演!”张艺谋让她唱歌,她当场就唱,边唱边扭,村里人都大笑——她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然而,张艺谋却选择了她,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敢于站出来的人。考卷要求考生以“勇气”或“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作为话题作文,对于这则故事的解读就只能从勇气或自信这两个角度去进行了,但是文章的写作并不一定要引用这则故事或联系这则故事(强调)。可如果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根据对材料的解读角度不同,还可以有更多的主题方向,如:别人为什么笑魏敏芝,魏敏芝的成名除了“自信”或“勇气”外还有其他什么因素等等,文章应当紧紧围绕这则故事中的人与事去写。
■■■■■
应当明确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关系。两种命题形式都会引用一定的材料。但话题作文的写作立意既要结合话题也要结合话料,内容上可以离开话料。
示例:根据下面一段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一位斯巴达人对他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说:“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是就长了吗?”
应试者可以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具体分析,理会其中的涵义,然后选择一个写作点命题写作。这段材料所主要反映出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短”与“长”是相对性的,同时,从孩子的行为上还可以引申出停止不前、不思进取的意思。因此,我们的命题可以是《“短”与“长”》或《停滞与进取》,还可以是《“前进一步”的启迪》这样的题目。
当然,还有综合型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应试者的是几则材料,或相补,或相反,就需要你综合分析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写作时不可偏废某一则。
■■■■■
命题作文怎样操作?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只给材料不给题目,依应试者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立意与标题。而命题作文只给题目不给材料,应试者需要围绕所给题目去综合权衡自已的材料积累与思想水平,再去生成立意与相应的材料。(可以围绕题目先定立意再依立意选择材料,也可围绕题目先定材料再依材料确定主题)
■■■■■
题外话:话题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帮助你对材料进行某一个方向的解析,所给的话题是对所给话料的一种理解,当然写作时可以离开这个话题另拟标题。话题比标题要大,标题比话题要艺术化、形象化。
■■■■■
祝你成功!
7 如果作文里多引用古诗词和典故好吗那就要看是什么文章了因为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然而诗词歌赋是我国的无价之宝,一个人对与诗歌的鉴赏评读就可看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以及修养在作文中适当的应用诗词的话,不但可以是使文章出彩,也可以使你在阅读者的心里塑造一个博学多才的形象,从而为你带来一个好的影响一两句的话就最适合用在一些平常的记叙文或者是观察类的文章一般写景的时候就可以稍微的多用几句,用诗句来表达你的感觉写物的话像写花,风雨雪等等这类东西的话也是很适合多用一点的多的引用就不好了这样只会让人觉得你是在买弄,而且由于诗词的原因,可能会盛过你其他的文字,让人把全部的感觉和注意力都放到了诗词上,从而忽略了你想要写的东西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8 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等(3选2即可)写作手法的优美片段引用: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在夕阳照耀下一个劲地笑,在人们的称赞中一个劲儿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资望着火红的枫树,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对比:韩信,天之宠儿,上天造就了他非凡的才能,一切的机遇,只等乱世到来。始皇驾崩,扶苏自尽,胡亥即位,天下群雄并起,他笑了,天下王者莫过于刘邦项羽两人,一种自信的火在他心头燃烧。
1 引用: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2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
3 举例:指表示一种对抽象化事物借用具体的,相对来说较容易理解的实例的阐述。该词在中文文章中的使用频次比较高,尤其在一些说理性质的文章中。词后一般接排比的词或句。
9 写一两个典故成语,并简写出其典故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补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请君入瓮: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来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它揭露了酷吏的残忍,也教会人们一种以牙还牙的斗法;同时告诫人们不要作法自毙。
典故
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用严刑峻法,消除异己。因此,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借机想方设法诬陷自己的政敌,并绞尽脑汁制造酷刑逼供。朝廷上下,笼罩着高压的恐怖气氛。 武则天的两名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成千上万的人冤死在他们手下。有一次,周兴被人密告伙同丘神绩谋反。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宗案件,并且定下期限审出结果。来俊臣和周兴平时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计。 一天,来俊臣故意请来周兴,两人饮酒聊天。来俊臣装出满脸愁容,对周兴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请教老兄,不知可有什么新绝招?”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说:“我最近才发明一种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再把犯人放进去。再顽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烧得通红。来俊臣突然站起来,把脸一沉,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供认的话,那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惊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只好俯首认罪。
你的婚礼
上映时间:2021-04-30
剧情简介
那个陪你穿校服的人,最后陪你走到了婚礼吗?**《你的婚礼》讲述游泳特长生周潇齐与转校生尤咏慈长达15年的爱情故事。高中时,周潇齐(许光汉饰对尤咏慈(章若楠饰一见钟情,年少懵懂的纯纯爱恋,男孩默默守护,但女孩却不告而别。此后的人生,15年的爱情长跑。你的婚礼,也是我的成人礼。
秘密访客
上映时间:2021-05-01
剧情简介
校车司机于困樵(段奕宏饰因失职酿成了一起重大的校车车祸,困樵拼死救出了似与车祸背后真相息息相关的汪楚祺(荣梓杉饰,校车上的其他学生无人生还。得知此事家境显赫的汪父(郭富城饰为了隐藏这个秘密,不得不把困樵藏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长达三年,却处处暗示困樵何时自首。随着访客的到来,这个原本温馨和睦的四口之家变得越来越诡异,母亲(许玮甯饰整日惴惴不安,姐姐(张子枫饰举止一反常态,家人个个心怀鬼胎,怪事频出,这个家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似乎即将浮出水面
世间有她
上映时间:2021-04-30
剧情简介
**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当工作面临失业,当家庭分崩离析,当爱人分隔两地,当死亡悄然逼近,当平静的生活突然遭遇毫无征兆的变故,这时候的女性会怎样应对?张艾嘉、李少红、陈冲三位导演用各自独特的女性视角,探索并展现了特殊时期人们在家庭、事业、爱情中的困境与挣扎,用最细腻的视听语言带给观众深层次的思考与启发。影片将镜头对准充满烟火气的平凡生活,通过几对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映射出社会中万千普通人在年的生存现状,值得全社会体悟与思考,也必将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共情。
追虎擒龙
上映时间:2021-05-01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1973年香港警黑勾结,在英国人指使下贪污巨利,荼毒市民。港督成立廉政公署,最先两位检察官为黑白双煞(古天乐、林家栋历尽千辛万苦调查权倾黑白两道的总华探长徐乐(吴镇宇及跛豪(梁家辉,终把二人绳之以法的故事。
悬崖之上
上映时间:2021-04-30
剧情简介
上世纪三十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就已置身于敌人布下的罗网之中。同志能否脱身,任务能否完成,雪一直下,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面临严峻考验。
寻梦历险记
上映时间:2021-04-29
剧情简介
在墨西哥的圣克拉拉镇,住着一个十六岁的孤儿萨尔玛。她从未见过亲生父母,人们一直告诉她父母抛弃了她。萨尔玛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关于父母的身份和下落的线索,但幸运女神似乎从未降临,直到她发现了一本特别的书,里面充满了发生在圣克拉拉的故事以及当地居民的历史。带着这本书,萨尔玛和她的两个勇敢而温暖的养兄弟豪尔赫和佩德罗踏上了一段冒险之旅,寻找自己与家族历史之间的联系,希望最终能见到失散多年的父母。
真·三国无双
上映时间:2021-04-30
剧情简介
由光荣特库摩正式授权,改编自畅销20年同名游戏的《真·三国无双》讲述动荡的东汉末年,汉室摇摇欲坠,董卓入京霸占朝野,引起天下动荡,身怀绝世武艺的曹操、吕布、关羽、刘备、张飞等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一场群雄逐鹿的大混战正式拉开序幕。在乱世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无双英雄?
阳光劫匪
上映时间:2021-05-01
剧情简介
阳光(马丽饰经营着一家寻宠事务所,接受委托帮忙寻找丢失的宠物。有天,晓雪(宋佳饰找到了阳光,请她找回自己相依为命的女儿娜娜。阳光被晓雪感动,决定出手相助,但没想到“娜娜”竟然是一只五岁的大老虎,一行人开始了一场令人捧腹又惊心动魄的欢乐劫虎之旅。
古董局中局
上映时间:2021-04-30
剧情简介
来自日本的木户**(松峰莉璃饰即将向中国归还一尊唐代武则天明堂佛头,却指明要文物界权威组织“五脉”旗下白字门许家后人出面接收。但五脉白字门早已没落,许家后人也不知所踪。情势紧张,五脉掌门黄克武的孙女黄烟烟(辛芷蕾饰却表示,自己有办法找到许家后人的踪迹。而当初背负汉奸骂名,将佛头送去日本的白字门家主许一城之孙——许愿(雷佳音饰,有一身鉴古天赋的他,如今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电器铺小老板,靠倒卖电器勉强维持生计。许愿幼年时因为一场火灾失去了母亲,而父亲许和平在火灾之后便对他保持着疏离的态度,不仅如此,他还要承受着外界对自己家族的骂名——时至今日,在黄烟烟的劝说下,他不情愿的前往与五脉交涉,却敏锐地察觉到佛头是赝品的事实。常年以来浑浑噩噩的生活让许愿习惯性地选择逃避——然而面对着黄烟烟的委托、父亲许和平的离奇死亡、五脉天才药不然(李现饰的逼迫、祖父故交付贵(葛优饰的追随与神秘人老朝奉(秦焰饰的追击之下,许愿已经身不由己。他必须要在各方势力的纠缠之下,查明佛头真相
狗果定理
上映时间:2021-05-01
剧情简介
一个卷入夕阳三角恋的俏奶奶,一个陷入连环三角债的公司老板,一对挣扎在现实生活与浪漫情感中间的都市情侣,一个游离在城市边缘酸甜苦辣的“三口”之家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因为一只神奇狗狗“果汁儿”的出现,所有人的命运都开始发生变化
寻汉计
上映时间:2021-05-01
剧情简介
2016年伊始,大龄女青年王招(任素汐饰离婚后发现自己怀了前夫的孩子,然而此时非婚生子女尚不能登记户口,千方百计想留下这个孩子的她,在姥爷(李保田饰的热心“帮助”下,开启了一段阴差阳错的“寻汉”之旅
猪猪侠大**·恐龙日记
上映时间:2021-05-01
剧情简介
为寻找在一次穿越事故中失去行踪的猪猪侠,阿五独自一人来到恐龙世界,途中不仅认识了小剑龙牙牙、普猴花生和鲨齿龙利爪,还和他们一起经历了与迅猛龙闪电为首的恐龙黑帮对抗
意思: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节选:《晁错论》宋代·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苏轼在其人物史论中写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晁错曾提出“削藩”建议,后被汉景帝所杀。“晁错之死,人多叹息”,苏轼却翻空出奇,以独特的视角,一家之言,阐述了晁错受祸原因,提出了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应“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功”的主张。
文章开篇为泛泛概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起句看似虚写,实则却在暗说汉景帝时国泰民安中隐含着的诸侯之患。接着,作者便围绕“患”字,从“坐”、“起”两方面进行分说。
“坐观其变”而不对祸患采取措施,那么祸患便会蔓延得无可救药;“起而强为之”而不等待时机,则夭F也同样不能保持治平安定的局面。作者说的“起而强为之”,暗指晁错的削落。下面,文章又结止上两句的意思。引出“仁人君子豪杰之行”的作为,以此而暗与晁错柑比。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
概写出历史上的失败者、又具体落实在晁错身上,暗含着对晁错失败原因的评论。这两句堪称全篇关键之处,是作者论说的中心。在此处,它还有承上启下的妙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上承“起而强为之”;“苟以求名者”,下启“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后面,“天下治平”几句,暗写景帝时的“七国之乱”;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几句,又虚写七国起兵后晁错的态度。因此,首段虽没直接点出晁错,但却句句在写晁错。抽象中有具体,虚写里含实写,虚实相生中既使后面的论述高屋建扳,又让文章排宕开闺,具有一种滔滔的气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