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要一提到狼,除了想到团结等精神之外,还会联想到野兽、凶猛等词汇,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实力强劲的代表,是王者的象征,因此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种猛兽,在同一片栖息地里面,竟然被小小的猞猁长期打压,甚至出现了狼群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属实令人感觉到惊奇!
狼
其实这里面存在一定的误解,首先狼是继人类之后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动物,在北半球里面几乎做到了广泛分布,所以并非所有的狼都如北美地区的灰狼般强大,在欧亚地区生活的狼,多数体型较小,狼群规模也不大。
其次欧亚猞猁也不是“小小”的猞猁,在人们的印象中,猫亚科的成员体型普遍较小,但同样也存在较大的猛兽,比如美洲狮、猎豹,以及现在我要说的这种欧亚猞猁。
猞猁
猫亚科战力的天花板
现代猫科动物一共有40种,主要分成两个亚科:豹亚科及猫亚科,多数大型厉害的猛兽都属于豹亚科,比如老虎、狮子、美洲虎、花豹等等,而多数小型可爱的萌兽都分在猫亚科,比如兔狲、沙丘猫、虎猫等,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就形成了一种印象,豹亚科的成员都骁勇善战,是大自然里顶尖的捕食者,而猫亚科里面的动物虽然也是捕食者,但多为体型较小,如猫咪般可爱,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猛兽,不巧的是猞猁刚好分在猫亚科里面。
部分猫科动物
猞猁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称呼,广义上猞猁属底下的4种动物都能称之为猞猁,狭义上的猞猁也有三种,分别是欧亚猞猁、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亚猞猁,只有更为狭义上的猞猁,才单指欧亚猞猁。
在三种猞猁里面,欧亚猞猁是体型最大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成年个体体重范围在18-30千克之间,以多种植食性动物为食,虽然最喜欢的猎物是兔子,但较大的欧亚猞猁也能捕食些体型较大的有蹄类动物。
猞猁家族
如果说狮虎豹等代表了猫科动物战力的天花板,那么美洲狮、猎豹、欧亚猞猁就是猫亚科战力的天花板。
美洲狮、猎豹就不用过多的介绍了,是猫亚科中唯一能入选“大猫”的两种猛兽,实力自然强劲,尤其是美洲狮,在北美大多数地区,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按体型算,欧亚猞猁应该算是中型的猫科动物,一些体型较大的雄性个体,甚至能媲美猎豹,在目前欧亚森林普遍缺乏大型捕食者的前提下,欧亚猞猁俨然成了新晋的“森林之王”,所以无怪乎一些猫科动物爱好者,会将欧亚猞猁称作中型猫科动物的顶尖战力。
左起:美洲狮、猎豹、欧亚猞猁
欧亚猞猁与狼群的纠葛
在过往的许多文章里面,猞猁都被描绘成一种“谨小慎微”,小心翼翼过活的动物,在遇到狼等野兽的时候,会通过装死或者爬树来逃过一劫。
事实上却截然相反,猞猁不仅不害怕狼,还是一个高效的“屠狼机器”,根据白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在纳利波基森林和帕阿济尔森林的长时间研究成果来看,在同一生境下,欧亚猞猁对狼群有着强抑制性,尤其表现在抑制狼群繁殖率上面。
按理说狼是群居动物,即便体型较小的狼单挑不过欧亚大猞猁,但在狼群成员的通力合作下,战胜猞猁应该不成问题,可为何事实却相反呢?原来与狼的生活模式有关。
狼之所以能够在分布范围上做到这么成功,与它们的适应性脱不了关系,生活在平原、空旷地带的狼,多呈大群活动,比如北美地区的灰狼,而生活在森林以及林中开阔地带的狼,则多以小群或者单独行动。
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狼
拿狮子来说,亚洲狮的狮子是由北非而来的,时至今日已经分成了不同的亚种,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亚洲狮的狮群不如非洲狮群大,这里面除了个体基数不一样等因素之外,还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亚洲狮的栖息地类型多为林中开阔地带,或者植被较多的平原地区,这样的环境无法支撑大型狮群生活,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一个亚洲狮群的规模往往很小,而亚洲的雄狮也多为单独行动,不像非洲的雄狮那样喜欢结盟。
亚洲狮(雄狮)
在纳利波基森林里面,狼主要有两个生活状态:群居和独居,这两个状态是可以切换的,在每年的冬季,狼多以群体活动,它们合作捕获一些体型较大的有蹄类动物;
而到了4-9月份,即温暖季,森林中有着数量较为丰富的小型猎物,独狼也能很好地完成狩猎,所以在这个季节里面,独狼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群居狼的数量,这就为后面猞猁杀狼提供了先决条件。
欧亚猞猁虽然凶猛,但它是绝对不会去主动招惹狼群的,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猞猁,在遇到狼群的时候也会避开,但是在温暖季的时候,独狼数量增多,这个时候猞猁就会瞄准这些单独行动的狼,伺机杀死它们。
在1997-2017年间,科学家们就在纳利波基森林和帕阿济尔森林记录下了4只怀孕的母狼,11只幼狼,1只成年公狼被猞猁杀死了,然而人们却鲜有观察到狼杀死成年猞猁的现象。
被猞猁杀死的狼幼崽
成年雄性大猞猁主动找狼的麻烦
成年猞猁会找独狼的麻烦,但总的来说,它们更愿意,或者说更积极地找幼狼的麻烦。
在科学家研究的区域里面,狼幼崽的死亡率很高,在帕阿济尔森林追踪研究的33只狼幼崽里面,只有48%的个体能够活过6-7个月,更多的,占比52%的幼崽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面就死亡了,深入研究之后发现,除了疾病、被有蹄类动物杀死、被狼父母遗弃,以及因其他情况夭折的之外,更大的因素则是因为欧亚猞猁的捕杀。
成年猞猁,尤其是雄性猞猁,经常捕杀狼幼崽,专家估计,在白俄罗斯,至少有一半的狼幼崽被猞猁杀死了。
2017年4月下旬,研究人员记录下了3只怀孕的母狼以及两只公狼,之后它们生了三窝幼崽,但是在随后的两个星期内,这三窝幼崽都被一只雄性大猞猁杀死了。
甚至在一个猞猁杀死狼幼崽的案例里面,当幼崽被发现时,母狼也在旁边,只是在面对猞猁时,母狼选择逃走,任由自己的幼崽被猞猁杀死。
猞猁杀死狼幼崽后从洞穴走出来
为何猞猁会这么积极主动地找狼的麻烦?这与种间竞争脱不了干系。在同一片栖息地里面,在生存资源上存在相同需求的物种,基本上都存在竞争,猞猁与狼都属于森林中顶级的捕食者,食性类似,因此存在相互排挤的现象。
另外,每年的温暖季,是猞猁哺乳后代的季节,对于猞猁幼崽来说,狼就是最大的威胁,所以无论是母猞猁还是雄猞猁,都会积极主动地寻找生境中的孤狼,杀死它们,而杀死狼幼崽,无疑就是清除未来的对手。
带仔的母猞猁
狼群发展停滞
1999-2011年间,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猞猁数量较少,此时研究人员发现狼幼崽的死亡率只有30%左右;2012-2016年间,森林里面的猞猁数量逐渐增多,此时研究人员发现狼幼崽的死亡率上升到63%;而到了2016-2017年间,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猞猁变得很普遍,此时狼幼崽的死亡率已经高达96%了。
其实自2015年起,纳利波基森林里面的欧亚猞猁就变得很常见了,由于猞猁的捕杀,狼群的发展变得一度停滞不前。
纳利波基森林中的狼一家
反观猞猁方面,在有狼群存在的情况下,其幼崽成活率依然能够达到80%左右,表明在这对种间竞争关系中,欧亚猞猁为优势物种,而狼自然就是非优势物种了。其实欧亚猞猁从来就是一个弱小的物种,尤其在“屠狼”这方面,甚至能媲美东北虎,受猞猁的打压,狼在与猞猁同享的生境中,日子过得是愈发艰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