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sc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明确提出小学生必须背诵70首优秀古代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但因推荐的70首古诗词散见于我国历代的诗词典籍中。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岳飞: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林逋: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王观:
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早梅
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梅花诗
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和内子梅花诗
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梅 花 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赠范晔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来。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堪动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③潇湘:原是潇水和湘水之称,后泛指为所思之处。
评解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
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
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以昔日之
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
“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篇。起言凭栏远望,“悄悄”
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水风”两对句,实写苹老、梧黄之
景。“遣情伤”三句,乃折到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几孤”句,言文酒之疏。
“屡变”句,言经历之久。“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念双燕”两句,言思念之切。
末句,与篇首相应。“立尽斜阳”,伫立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 ,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这种情怀,又落脚到 “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 ,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 ,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 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在词中是一转折。在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 ,又统摄全篇 ,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 ,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 ”,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在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 ,无人可托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 、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 。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 ,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 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在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3liancom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 ,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 ,人我双合,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他久久地伫立在夕阳残照之中 ,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在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开先《宝剑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石灰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洗儿》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详《过零丁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温故而之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唐•温庭筠《望江南》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木兰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王翰《凉州词》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马并)《山亭夏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武陵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唐•杜甫《咏怀古迹》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彼得斐诗集》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梅村《圆圆曲》
品德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朱熹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微子篇》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 杜甫 《绝句》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十年磨一剑,双刀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民国前期,中西思想碰撞、新旧文化交替,晚清以来形成的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中晚唐诗派、桐城诗派等复古的诗派依旧活跃诗坛,新兴的南社及后来的白话诗派风头正劲;至三四十年代,学界对宋诗的整体评价纷纭错综,或唐宋持平,或尊唐黜宋。正是在这一文化生态环境与诗学背景下,此期新编宋诗总集既赓续了传统诗歌总集的旧模式,又在编撰缘起、审美取向、呈现形态上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新成就。
一
在复古派的阵营中,同光体诗人承道光、咸丰以来以程恩泽、祁藻、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曾国藩等为主将的宋诗派而来,鼓吹宋诗最力。该派代表诗人陈三立、郑孝胥、陈衍、沈曾植等,皆负一代盛名,其中陈衍既长于诗作,又有《石遗室诗话》《宋诗精华录》等诗学著作,其推崇宋诗更是不遗余力。同光体诗人宗宋的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实践,对民国时期宋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桐城诗派是晚清以来诗坛影响较大的一个诗派,其论诗兼取唐宋,以矫浙派、性灵派之弊。桐城诗派传人甚多,姚鼐之后,有方东树、姚莹、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等后劲,民国初期有马其昶及著名诗选家高步瀛、吴闿生等。他们与宋诗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不少桐城派学者亦属于宋诗派。南社由柳亚子、陈去病及高旭等于1909年在苏州成立。南社之“南”,指“操南音,不忘本”的意思,其中许多诗人为同盟会成员。他们以历史上的几社、复社为榜样,提倡民族气节,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南社虽然是一个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进步文学团体,但由旧文人为主体,其诗学主张同样具有传统复古的特征,从创立之初到1936年解散,内部成员在诗学主张上一直存在宗唐、宗宋的巨大分歧与差异。作为南社主任的柳亚子主张诗宗三唐、词学北宋,认为既然要革命,就要连同拥护清 的同光体也一并反对,因而鄙弃宋诗,其诗学思想主要见载于《论诗六绝句》《论诗五首答鹓雏》《妄人谬论诗派书此折之》等。但他的这一诗学主张却遭到了胡先骕、姚锡钧、朱玺、成舍我等宗宋诗人的激烈反对,因此发生多次争论,最终导致南社解体。
与同光体的极力宗宋、桐城诗派的唐宋兼取、南社的尊唐宗宋纷争不一不同,另一些复古诗派则视宋诗为洪水猛兽。汉魏六朝诗派以主张诗学汉魏六朝而得名,其代表人物为王闿运。它的出现是为反对道光、咸丰年间的宋诗运动,特别是反对承宋诗运动的同光体。王闿运鼓吹汉魏六朝,贬斥宋诗与中晚唐诗,所编《八代诗选》取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即立此存照。王氏门生众多,如廖平、刘光弟、齐白石、夏寿田、杨锐、张晃、杨度等,故当时颇有影响。另有中晚唐诗派,代表诗人是晚清著名诗人樊增祥和易顺鼎,其诗宗中、晚唐,喜为艳语,流于轻薄。他们不像王闿运有《湘绮楼说诗》,陈衍有《石遗室诗话》,而只有零星的理论散见于其诗文中,故在当时影响不大,追随、学习其诗风者不多。
与复古诗派同时,当时代表前进方向与进步倾向的诗派有诗界革命与白话诗运动。诗界革命派是清末产生的一个诗派,其代表人物为夏曾佑、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以黄遵宪的创作成就最高。谭嗣同于1898年“戊戌变法”中被杀,黄遵宪1905年去世,而康有为、梁启超师徒受同光体诗人影响较大,梁启超晚年甚至拜同光体诗人赵熙为师,向陈衍等学习诗艺,故民国初期诗界革命派已经渐趋式微。
诗界革命派、桐城诗派及南社中部分成员或出自同光体诗人门下或向同光体诗人学习,故无法取而代之,产生较大影响。民国时期能够与同光体抗衡,与之并驾齐驱的是“五四”时期出现的白话诗派,其代表诗人有胡适、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等。这是继“诗界革命”后,中国诗歌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白话诗打破旧诗格律,不拘字句长短、用白话写作,有时也称“语体诗”“白话韵文”。胡适的《朋友》《赠朱经农》等八首诗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引起轰动,这是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他的《尝试集》(1920年),也是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总体来说,白话诗派是要将包括宋诗在内的一切旧文学彻底打倒,汉魏六朝诗派、中晚唐诗派与宋诗水火不容,桐城诗派唐宋兼取,南社成员尊唐宗宋,莫衷一是,只有同光体诗人一意鼓吹宋诗。唯其如此,宋诗的倡扬者必须果断地站出来,编选总集,宣传宋诗,以回应宋诗的否定者。如《宋元明诗评注读本》的编选者王文濡为南社成员,《唐宋诗举要》的编选者高步瀛均为桐城诗派成员,《宋诗精华录》的编选者陈衍为同光体诗人。最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白话诗运动的积极向前推进,民国时期不多的宋诗总集中,就出现了像熊念劬编选的《宋代如话诗选》,凌善清编选的《白话宋诗五绝七绝百首》,这样一些规模较大、学术质量较高,流传较广的宋代白话诗总集,这在前此的宋诗总集中是较少见的。宋诗总集编撰的转型于此或见端倪。
二
民国时期,尤其是三四十年代,学界对宋诗整体地位与价值的评价,主要表现出两种彼此不同的意见:其一是主张唐宋诗持平论,主要见于缪钺的《论宋诗》(1940年)及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年),此为人耳熟能详,兹不赘述;另一种观点以来自宋诗研究圈外章炳麟、鲁迅及闻一多等在思想界、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作出的不利于宋诗研究健康发展的表述为代表。早在民国前的宣统二年(1910),国学大师章炳麟在其《国故论衡》卷中《文学·辨诗》中评价唐代以后的诗歌说:“宋世诗势已尽,故其吟咏情性,多在燕乐(词)”,“唐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其语则不足诵。”太炎先生认为,宋代诗势已尽,宋人所作诗只能视作史料,了无情性。这无疑给包括宋诗在内的唐后诗歌判了死刑。鲁迅的旧学功底深厚,对唐诗相当熟稔,其七律重理,偏向宋诗一路,然受章太炎的影响,他在1934年12月20日致友人杨霁云的书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显然与乃师章炳麟的宋诗观一脉相传。二人皆道出了宋人的尴尬处境,即宋人并非文学才华不及唐人高或情感不及唐人丰富,而是诗的时代已经过去。著名诗人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则曰:“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载《当代评论》第四卷第一期,1943年12月)只肯定北宋诗,将有着辉煌成绩与爱国精神,且数量两倍于北宋的南宋诗一棍子打死。在西南联大中文系,闻一多主讲《诗经》及唐诗,朱自清讲宋诗,这或许是闻一多对宋诗不太熟悉而心存偏见的原因。
如上可见,闻一多毕竟还承认北宋诗,其他两人则将整个宋诗一笔抹杀。值得幸庆的是,晚清民国以来,学界对宋诗研究,特别是对宋诗总集的编撰并未受到这种文化霸权更多的影响。桐城诗派、南社中部分成员对宋诗仍然一往情深,特别是“同光体”后劲的积极倡扬,众多研究者发扬光大,其间的宋诗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出现了陈衍、高步瀛、王文濡、熊念劬、胡云翼、吕思勉、柯敦伯、梁昆、缪钺、钱钟书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宋诗研究学者,产生了《宋诗派别论》《宋诗研究》《谈艺录》(主要研究宋诗)等一批里程碑式的宋诗研究著作。民国时期宋诗总集编撰的数量虽不算多,但在编辑思想、选录原则与著述体例、方法等层面与传统宋诗总集比较,既有承继,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民国时期称为宋诗总集编撰的转型时期。
三
民国间新编宋诗总集约十部左右,数量不多,然内容、形式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熊念劬编选的《宋人如话诗选》、王文濡评注的《宋元明诗评注读本》融选、注、评于一集,或彰显诗旨,或指导初学,是民国时期出现的两部颇有新特点的宋诗总集。
《宋人如话诗选》采用新式标点,分体编排,其中卷一五言古诗150首、卷二七言古诗139首、卷三五言律诗300首、卷四七言律诗319首、卷五五言绝句83首、卷六七言绝句398首,凡录两宋白话诗1389首,是一部规模比较大的宋诗总集。该集针对当时一些诗歌流派刻意复古,学这学那,写诗生涩古拗,语言流于秾艳华彩,故极力鼓吹宋代白话诗。关于《宋人如话诗选》的编选目的与缘由,编者熊念劬在序言中说:“因宋诗选本,为坊间所绝无”,“新游寓居沪渎,见报刊所撰话体诗,辄兴发,因探录唐以来历代诗之较为易解者,代为一编,名曰‘如话诗选’。”可见,熊念劬选注是编,一则倡扬宋诗,改变当时市面缺少宋诗选本的失衡格局;二则受当时上海新诗写作与刊载的启发,鼓吹宋代白话诗。何为“如话诗”?什么样的诗才算“如话诗”?编者在该集《凡例》中开宗明义:“本编选辑宋诗以明白如话为主,故格调不厌其高,惟语取浅易,务令妇孺都解,但字句虽极浅易,而意味索然者仍不采录。”在他看来,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解,但须格调高雅不俗,意味深长隽永,才是“如话诗”。从选目来看,宋代杨万里(241首)、陆游(157首)、范成大(92首)、戴复古(82首)、苏轼(53首)入录诗的数量居于前五甲,最合他对“如话”的标准。在诗歌的内容与品味上,熊念劬要求既要符合传统诗歌的绳尺,又须与时代的步伐合拍,故“措辞命意虽合本编体裁,而尊王颂圣,事属献谀、谈神、说怪,语近迷信及一切不合近代思想者概不阑入。”应该说,这些诗学主张在当时诗坛复古之风甚炽的环境下,是积极健康,值得称扬与肯定的。从嗜好如话的语言,又融入时代的审美趣味出发,他敢于打破诗歌批评史上的传统看法,对一些过去不受重视,甚至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寄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张九成、汪元量、戴昺诗均因自然天成、通俗浅易,没有藻饰与做作,从而得到他的赞誉与表彰,其中戴昺的诗入录多达16首。李觏、陈造诗名均不大,亦分别入录42首、19首,居两宋诗人第六名、第十四名。方外之中,惠洪最受推重,各体皆有入录,总数达27首之多,数量超过江西诗派三宗中任何一位。注释与评点是该集的又一成绩,对一部规模如此庞大的宋诗总集来说,尤其如此。他的注释长于典故的交待与语词的出处。惟其内容多,任务重,故所得所失均在于此。
王文濡与王懋、沈伯经等合作,编撰《历代诗评注读本》与《历代文评注读本》,以为初学入门者之用,其中前书包括《古诗评注读本》《唐诗评注读本》《宋元明诗评注读本》《清诗评注读本》等四种。《宋元明诗评注读本》六卷,初版于民国五年(1916)十月,后经十次以上重印,足见流传广、影响大。是集正文诗题下有诗人简介,诗旁有圈点、注释,诗末附评语。全书按诗歌体裁分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六卷,共选诗292首,其中宋诗138首、元诗61首、明诗93首,是一部规模偏小的宋元明三代诗合选本。宋诗入选43家,其中五古16首、七古18首、五绝6首、七绝38首、五律25首、七律35首。从选目来看,编者于北宋推重苏轼,南宋推重陆游,分别入录29、22首,王安石、范成大次之,各选8首;在宋代诗歌各派中,他偏嗜江湖诗派与永嘉末流,而对专事模拟、缺乏性情的江西诗派,特别是西昆派与永嘉四灵却不甚看重。南宋后期江湖诗派代表诗人戴复古的诗选7首,位居两宋诗人第五名,“后四灵”之一的薛嵎诗选6首,入选数量仅次于排名第五的戴复古,而江西诗派“三宗”中,黄庭坚诗入选5首、陈与义诗仅选1首,陈师道诗则未能入王文濡的法眼,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之诗,永嘉四灵之诗均亦一首未选,榜上无名。编者似对浅易通俗的诗不感兴趣,故于北宋,不选邵雍,于南宋,杨万里的诗亦仅一首入选,而在五年后,1921年出版的熊念劬编选的《宋人如话诗选》,杨万里入选241首,高居榜首,所录之诗在两宋诗人中占百分之十七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反差。王文濡在卷首“编辑大意”中指出:“宋明两代,朝廷分朋党,诗家亦争门户,主此奴彼,毁誉失真。本编选辑,并无成见,理求其是,派惟其备,斟酌去取,煞费苦心。”他原本注重选诗的全面性,要求能概括一代诗歌之面相,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取舍之间,随意性太大。该集融诗选、诗注、诗评于一炉,其中选、评两项工作由王文濡亲自进行,注释则由汪劲扶、沈镕两人完成。其所评点,或发掘诗歌蕴含,或申论社会时事,或品鉴佳句技艺,或考析句式结构,凡此皆能原原本本、细致周密,彰显他通观、进化的诗学观与偏重情致深婉、写景如画的审美观。
民国间影响大、质量高、流传广的宋诗总集应属陈衍编的《宋诗精华录》与高步瀛编的《唐宋诗举要》两种。《宋诗精华录》4卷,入选129人,诗690首。编者分宋诗为初、盛、中、晚四期,论诗不争“唐宋之正闰”,认为宋诗“清而有味,寒而有神,瘦而有筋力”,有着与唐诗相似的重要地位。该集对宋诗的甄选首先体现了编者反对祧唐宗宋,力主唐宋互参的整体诗学观,书中于宋诗各时段、各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均有选录,既重学问之诗,又不忽视性情之作,较之那些于诗人取舍时畸轻畸重,往往失之偏颇的明清宋诗总集,其视野要通达、开阔得多。是集入选之诗达20首以上的作者有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陆游、刘克庄等9人,入选一首诗的作者共56人。所选之诗虽未必尽精,但有很多是众口传诵、风格不同的佳作。《宋诗精华录》所选部分诗的评语体现了编者较为丰富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避熟避俗,主张生新求变,即语必生造,意必新奇。第二,推崇吐属大方,感情真挚,不搬弄技巧的诗。第三,认为宋诗学唐而能自成一格,客观地比较唐诗、宋诗各自的优劣得失,甚至认为宋人有推陈出新,后来居上,超过唐人之处。第四,陈衍相对忽略诸如说理、论禅及次韵、用典这些原本属于宋诗特色的内容,不喜词费语复,过于直露的长篇古体,是集中此类诗少之又少,评价亦低。《宋诗精华录》是一部颇富学术水准的书,然编者也有老眼昏花,看错弄错的时候。此书甫出,朱自清、陈寅恪、程千帆等人或撰书评,或予批注,分别就该书反映出的诗学观,对宋诗的评点及录诗张冠李戴等问题批漏指瑕。
近人高步瀛选注的《唐宋诗举要》编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民国间又一部重要唐宋诗总集。该书凡入选唐宋两代102家,诗804首,八卷,是一部规模偏大的诗歌总集。其中唐代84人,619首,宋代17人(附金元好问诗12首),197首,从诗人分布与诗歌数量来看,明显唐诗显得畸重,漏选的宋诗佳构自然不少。全书分体编排,以人系诗,所录宋诗按入选数量,依次为苏轼55首、黄庭坚39首、陆游25首、王安石21首、欧阳修16首、元好问12首、陈师道7首、陈与义6首、梅尧臣5首、宋祁2首、杨忆2首、贺铸、刘筠、宋庠、苏洵、曾巩、王安国、刘季孙各1首。南宋除陈与义、陆游外,其他作者,包括范成大、杨万里这样的大诗人均未入选,足见其对南宋诗亦不甚看重。编者录诗主要抄自王士禛的《古诗选》《唐人万首绝句选》、姚鼐的《今体诗钞》及吴闿生的《古今体诗约选》,实际上是以上选本的再选本,不免为其所囿。高氏不满意方回的“一祖三宗”之说,以为方氏称颂二陈太过,实不免门户之见,但也肯定二陈“佳处自不可没”,论点持平。所选诗人均为大家,偏重艺术性,尤爱带有出世思想与感伤情调的作品。在编选宗旨上为桐城诗派张目,注释大量引用姚范、刘大櫆、姚鼐、方东树、曾国藩、吴汝纶等人言论。虽说作者编选是集的目的在于读者诵习而不在反映唐宋诗的全貌,但也不免过偏。在诗体上,编者偏爱七言,所选诗歌数量明显多于五言,特别是入录2首及以下的诗人中,除贺铸1首五律外,宋祁、杨忆、刘筠、宋庠、苏洵、曾巩、王安国、刘季孙等八人之诗均为七律。《唐宋诗举要》的成绩主要在于它的注与评。是集每卷卷首有诗体的源流发展勾勒及代表诗人风格分析;诗人名下有小传与总评;诗前有题解,有时很长,类同一篇札记;诗后有集注,主要对历史事实、典章制度、地理沿革及难解词语进行注释,有助于理解原诗;诗歌正文中时有集评。题解、集注与集评引征广博、资料丰富,对旧注讹误间有订正,有时参以己见,时有创获。此书原为北京师范大学讲义,1935年由北平直隶书局排印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1974年版时,删去了所谓的“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评语,这些评语被认为是“有不少迂腐甚至是反动的东西和封建性的糟粕”“大抵是毫无文学批评价值的空话”。
钱仲联编撰的《宋诗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7年出版)虽流传不甚广泛,但规模适中,选目适宜,覆盖众体,佐以诗句圈点,复辑历代诗话、笔记评语于诗末,可谓民国间又一部宋诗之佳选。全书不分卷,凡录五古94首、七古83首、五律133首、七律142首、五绝50首、七绝211首,计713首。关于该集的成书过程,编者1936年12月序称,1934年至无锡国专,“为诸生说诗”,“既毕授汉魏六朝三唐之作,复继以宋诗”。为编讲义,他遍检前代总集,认为《宋诗钞》《宋百家诗存》“卷帙既繁”,《宋诗类选》《宋诗略》《宋诗别裁集》“抉择未精”,竟无一能入其法眼,“乃辑是编,不拘门户,一以精严粹美为归,宛陵、庐陵、半山、玉局、山谷、后山、简斋、石湖、剑南、诚斋诸家,所录甚夥,西昆、九僧、永嘉四灵暨诸小家,略及之而不暇求备”。可见“精严粹美”为该集之审美宗旨,突出大家,不弃小家,详略得当,为是书之选录特点。而“学者取径于是,进而泛览各家专集,以博其趣,宋人真面,不难全出,虽不足为瑰玮而有余于琢炼”。说明导航点津,为宋诗初学者指明路径,开辟不二法门则为是集的编选目的。在选目上,编者特别垂青于赠答酬和、写景咏物、抒怀言别等作,艺术上偏嗜“精严粹美”之作,而不甚措意于家国政治、民生疾苦的作品。
宋代诗
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所开拓创造,出现许多优秀
诗人作品,形成许多流派,对元、明以后诗歌发展有深
远影响,在清代更引起了尊唐、宗宋之争。可见在古代
诗歌史上,宋诗是继唐诗而取得显著成就的又一高峰。
宋诗的成就 ①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
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宋诗比之唐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
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等方面都有所
扩展;特别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剧烈的历史背景下,诗中
所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唐诗更炽热和深沉,成为南宋
诗歌的基调。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则主要向思想、显
露、精细方面发展。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评:“诗
有词、理、意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
意兴而理在其中。”杨慎《升庵诗话》卷八说:“唐人
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
远矣。”今人钱钟书《谈艺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
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虽然褒贬态度不同,
而指出“理”、“思理”为宋诗特点则同。重情韵者往
往含蓄,重思理者则较显露。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
例》说:“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出,发露
则意尽言中。”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亦指出唐诗重比
兴,因而“其词婉而微”;宋诗重赋,“其词径以直。”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称:“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
妙境在实处。”宋诗又追求精细。《石洲诗话》卷四又
说:“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
能囿也。”颇有见地。所谓“细密”、“刻抉入里”,
一方面指宋诗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刻画,趋于求新、求细,
形容尽致,纤微毕现,与汉魏六朝唐诗的浑成凝重各异
其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苏轼诗“情与事无不
可尽”,就是一例。另一面指宋诗对用典、对仗、句法、
用韵、声调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详。如刘克庄《江西诗
派小序》中评黄庭坚:“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
体制之变,□讨古书,穿穴异同,作为古律,自成一家。
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即指出黄诗
在句律、体裁方面的穷极变化。与上述数点相联系,宋
诗又呈现出议论化、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则对
诗歌艺术的发展造成好坏兼具的影响。②宋代产生了许
多杰出的和优秀的诗人。宋代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
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和唐代的一些重要诗人相比,各有特色。他们以自己的
优秀诗篇,赢得了后人的称赏。其中特别是苏轼和陆游,
人们是把他们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相提并论的。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某些方面具有典范的意义。③宋代
产生了数量很大的诗歌作品。宋诗流传至今的,估计要
超过《全唐诗》数倍,已知的诗人,估计有8000人左右。
宋诗不仅数量大,而且其中确有大量的好诗。那些杰出
的和优秀的诗人留下了大量的好作品,即使一些并非特
别负有盛名的诗人,也往往有佳篇流传。宋代的诗歌经
过了长期的各种探索,一般说来,诗人们都很重视学习
唐人,有的偏重模仿,有的力求在学习中创新。前者如
宋初的九僧,南宋后期的四灵诗派等;后者则更为普遍,
呈现出争奇斗艳、推陈出新的局面。因此,宋诗中流派
较多,各种流派之中也常常有发展演变,诗歌的风格也
因之丰富起来,不断地产生出大量好诗。
清代乾隆二十六年诵芬楼刻本《宋诗百一钞》
宋诗的发展 严羽《沧浪诗话》曾论到宋诗的流派。
一直到清初,研究宋诗的人,大都着眼于流派的演变。而
在流派演变之外,同时注意历史发展变化的,始于全祖望
《宋诗纪事序》。他讲了宋诗的“四变”:一变是仁宗
庆历以后;二变是在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崛起之时;三变
是在四灵派出现以后;四变是宋末。清末民初的陈衍,编
选《宋诗精华录》,仿照唐诗,分宋诗为初宋、盛宋、中
宋、晚宋四期。他在第一卷开始时说:今略区元丰、元
□以前为初宋,由元丰、元□尽北宋为盛宋,南渡为中
宋,四灵以后为晚宋。他在全祖望“四变”说的基础上
作了一些改进,较为合理。
参照陈衍的分期法,可分宋诗为四个时期。第一时
期为北宋前期,即从北宋开国到英宗(960~1067)末。第
二时期为北宋后期,即从神宗到北宋(1068~1127)末。
第三时期为南宋前期,即从南宋初到宁宗开禧(1127~
1207)末。第四时期为南宋后期,即从宁宗嘉定初到南
宋(1208~1279)末。
北宋前期 宋太祖、太宗、真宗时期,诗人们基本
上偏于消极地接受唐诗的影响,还没有来得及积极地创
造发展。他们主要师法的是白居易、贾岛、李商隐等人。
叶燮《原诗》说:“宋初诗袭唐人之旧,如徐铉、王禹
□辈纯是唐音。”效法白居易的,以王禹□为代表。王
禹□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清代
翁方纲《石洲诗话》说他“五言学杜,七言学白”。实
际上他主要学白居易。王禹□在宋初是一位有成就的诗
人,称赞他的人说他和欧、苏相伯仲《宋诗□□集》),
但他的诗毕竟没有多少显著的特征。当时学白居易的还
有徐铉,李□等人。
效法贾岛的,主要有九僧和魏野、寇□等人。他们
除贾岛外,还效法晚唐其他某些诗人。他们声气相通,成
为一个流派,有名于世。
效法李商隐的主要有西□体。西□体以诗集《西□
酬唱集》而得名。收入这本诗集的作者有17人,其中主
要是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说:
“西□体大率效李义山之为,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
他们效法李商隐的善对偶,用典故,尚辞藻。其诗伤于
雕琢堆砌。
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主要在仁宗、
英宗时期。他们都致力于改变当时的诗风,所针对的是
当时流行的西□体。和他们同时的石介,反对西□体最
激烈,曾作《怪说》加以抨击。欧、梅、苏三人却以他
们丰富的创作成果来影响当世。宋诗在很大程度上是沿
着他们开创的道路发展前进的。
这一派共同的倾向和特点是重视思想内容,力求摆
脱唐诗的风调。梅尧臣《答裴送序意》有“我于诗言岂
徒耳,因事激风成小篇。词虽浅陋颇□苦,未到二‘雅’
未忍捐。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之句,代
表了这一派人对诗歌创作的要求。
由于重视思想内容,他们爱在诗歌中发议论。特别
是一些涉及政治、社会问题的较长的诗,往往议论纵横,
反复述说,明代袁宏道《雪涛阁集序》说:“其弊至以
文为诗。”“以文为诗”,即散文化,散文化是为了议
论化。
由于重视思想内容,他们有意识地矫正晚唐以来直
至西□诗人崇尚近体、专务对偶声律的诗风,因此多作
古体,古体在他们的诗集中要占一半以上。
北宋后期 北宋后期的诗歌成为宋代诗歌繁荣时期。
这时诗人辈出,形成不同的流派。主宰诗坛风气的是王
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人。他们的诗歌被称为“荆公体”、
“东坡体”、“山谷体”。黄庭坚在当时影响尤大,为
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三人之中,王年辈晚于欧,受到欧
的推重。苏出欧阳修门下,黄庭坚又出自苏轼门下,从
中可以看出北宋后期的诗是欧阳修一派的继承和发展。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有共同的倾向和特点:
他们都比较重视思想内容,他们写的古体诗,不同程度
地有着以文为诗或以议论为诗的习气,这都是接受了欧
阳修一派的影响。
王安石早期的诗,叶梦得《石林诗话》说他“少以
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含蓄”,这实际
是受当时风气影响的表现。到了晚年,讲求诗律精严,陈
师道说他“晚年诗伤工”(《王直方诗话》),可见与
早年不同。王安石喜欢杜诗,对杜甫评价很高,曾说“杜
甫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斯其所
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滹南诗话》引)。他“深
得老杜句法”(《苕溪渔隐丛话》),开宋人学杜的风
气。
苏轼在接受欧阳修一派的影响方面表现很突出。他
在“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方面,如果不是超出
欧阳修等人,至少不相上下。但是,苏轼为宋代其他诗
人不可及处是他的才气奔放,随物赋形。苏诗风格是多
方面的,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坡诗略如昌黎,有
□漫者,有谨严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合,千
变万态,盖自以其气魄力量为之,然非本色也。”刘克
庄的所谓“非本色”,大约是说他不受一定体制的束缚。
苏轼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放笔快意,纵恣自如,他对于
从学的晚辈诗人,也任其自由发展。所以苏轼门下的诗
人虽然很多,如秦观、张耒、黄庭坚、晁补之等等,都
是一时俊彦,但他们各有特点,不受“东坡体”的限制。
西园雅集图 (图绘苏轼兄弟、黄庭坚、米芾等16人的
聚会)
从欧阳修、梅尧臣到王安石、苏轼,一脉相承,完
成了自晚唐、西□以来的一次诗风转变,使得宋诗在唐
诗之外开辟了疆土,显出了自己的特色。随后的黄庭坚,
就在新的疆土上苦心经营,使得它的特色更加鲜明显著。
黄庭坚写诗,在注重思想内容的同时,用了很大的心
思来研究形式技巧。诗歌在他手里,可说是成了专门之
学。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学杜甫,如《岁寒堂诗话》所说:
“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明。”他从杜甫那里学拗律。
他的拗律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杜甫。他极力发展韩愈、
梅尧臣以来的那种横空排□的奇句硬语,使诗中的这类
语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又在运用典故、押韵等
方面下功夫,功力超过苏轼。他又很好奇,喜用奇事、奇
字等。这些都比较易于学步,因此愿意学黄庭坚的人很
多,并形成江西诗派。陈师道本来是苏门六君子之一,见
到黄庭坚后,就“尽焚其稿而学焉”(陈师道《答秦观
书》),自认“初无诗法”,见到黄庭坚才学到了“诗
法”。此外,如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等等,都效
法黄庭坚。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
下列陈师道等25人,成为宋代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一个
诗歌流派。
南宋前期 江西诗派讲究拗律,喜用硬语,本来容
易导致杈桠粗犷之病。江西诗派盛行后,这些弊病充分
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不满。陈岩肖《庚溪诗话》说:
“山谷之诗,清新奇峭,……然近时学其诗者,……必
使声韵拗捩,词语艰涩,曰江西格也,此何为哉?”南
宋初期的一些江西派诗人吕本中、陈与义、曾□等,注
意到这一点,想作一些补救。这几个人在北宋末期已开
始了他们的创作活动,陈与义在南宋只活了12年,吕本
中只活了18年,但他们的创作倾向,和前一个时期的江西
诗派中的某些人相比,毕竟有一些区别。吕本中作《夏
均父诗集》序,提出“学诗当识活法”,说“谢玄晖有
言: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方回《瀛奎
律髓》称赞他,说“居仁在江西派中,最为流动而不滞
者,故其诗多活”。陈与义虽然和黄庭坚、陈师道被列
为江西诗派“三宗”,但艺术风格和黄、陈有些不同;同
时人张□为他作墓志铭,称他的诗“清邃超特,纡余闳
肆”,独具特色。曾□的诗,赵庚夫称为“清于月出初
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也不同于江西诗派的词语艰
涩。到此时,江西诗派的变化已是势在必行了。
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宋中兴以来,言
诗必曰尤、杨、范、陆。”他们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中,尤
袤的诗集已佚,清尤侗辑有《梁□遗稿》,只有两卷。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流传的作品都很丰富,特别是陆、
杨二人,数量之多是惊人的。陆、杨都曾受过江西诗派
的影响,但他们在当时能取得那样卓越的成就,就在于
最终摆脱江西诗派,自立门户。由于他们和江西诗派有
渊源,在诗里难免留下若干江西诗派的痕迹。如《四库
全书总目》说杨万里“不免有颓唐粗俚之处”,沈德潜
《说诗□语》说陆游“古体近粗”。但是,他们诗歌的
风格,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恰好和江西诗派相反。如杨
万里的诗被称为“清圆”(曾燠),被称为“飞动驰掷”
(方回《南湖集序》)。陆游诗被称为“敷腴”(《诚
斋集》卷八十一《千岩摘稿序》),被称为“熟”(朱
□尊《书剑南集后》),被称为“晚年造平淡”(赵翼
《瓯北诗话》)。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陆、杨等人在
创立独特的诗歌风格上所作的努力。
这个时期,别具一格的诗人姜夔在《白石道人诗集
叙》里写他和尤袤的一段对话:“近过梁□,见尤延之
先生,问余诗自谁氏。余对以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
驳如也,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
吐;始大悟学即病,顾不若无所学之为得,虽黄诗亦偃
然高阁矣。先生因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温润
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有如杨廷秀者乎?高古如萧东夫,
俊逸如陆务观,是皆自出机轴,□有可观者。又奚以江
西为?’”从姜夔和尤袤对当时诗歌创作的议论中,可
以知道在这个时期,有成就的诗人都在力求突破江西诗
派的限制了。
南宋后期 从“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开始,宋
诗发生了一个新的转变。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虽矫江西派之弊,但他们的诗,还是上承欧阳修、梅尧
臣、苏轼、黄庭坚,“四灵”却转学晚唐,似乎又回到
宋初的时代。
“四灵”兴起的动机,是出于矫江西派之弊。徐玑、
徐照、翁卷、赵师秀,这四个诗人都是永嘉人,都出于
永嘉学派叶□之门。叶□在替徐玑作的《墓志》里说:
“初,唐诗废久,君与友徐照、翁卷、赵师秀议曰:‘昔
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
乃连篇累牍,□漫而无禁,岂能名家哉!’四人之语,遂
极其工,而唐诗由此复行矣。”这里所谓“唐诗复行”,
其实是晚唐诗。具体地说是贾岛和姚合的诗,而且主要
是姚合。“四灵”主张“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
他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这方面。他们喜作近体,专工五律,
局度狭小。刘克庄《野谷集序》说:“紫芝之言曰:‘一
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可见
他们的精力不能超出四十字之外。他们写诗不重视思想
内容,少用典故,不发议论,少用古体,讲求精工,和
欧阳修、梅尧臣以来一直到江西诗派的宋诗传统大不相
同。这在当时一些人中间,产生了新鲜的感觉,对于一
些腻味于江西诗派的人来说,更能引起兴趣。
江湖派以临安的一个书商陈起刻的《江湖集》而得
名。陈起会作诗,结交了一批江湖诗人,即流落不遇或者
官位较低的诗人。他在理宗宝庆初刻了一部《江湖集》,
收入了刘克庄、曾极等人的一些诗,其中有的诗句触犯
了当时宰相史弥远,《江湖集》遭禁,被劈板,史弥远
死,禁令始解,陈起又继续刊刻《江湖前集》、《江湖
后集》、《江湖续集》等书。陈起所收录的,主要是一
些江湖诗人的诗,还收入了一些前辈已故诗人之作。
江湖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不象“四
灵”派那样专精五言,他们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写。诗风比
起宋代盛时的诸家来,气格较卑弱,但是,比较真实地
反映了宋末一些地位比较低微的士人的思想、生活和情
感,写法上也放任而无拘检。江湖诗人中有成就者为戴
复古。
宋亡前后的代表诗人,有文天祥、汪元量、谢翱、
林景熙、郑思肖等人。他们有的投身抗元斗争,被执不
屈,壮烈牺牲;有的转徙流离,悲歌慷慨。他们从“四
灵”派、江湖派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感触的狭小天地中
摆脱出来,写南宋灭亡前后的情况,写他们的斗争经历
或“麦秀”、“黍离”之思,被目为“诗史”。他们有
的接近杜甫的沉郁悲壮,如文天祥;有的接近李贺、孟
郊、贾岛的奇崛幽峭,如谢翱。各家诗往往有其独特的
风格,在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诗歌到四灵、江湖的时
代,出现了衰颓的景象,宋末诗人出而振兴,尤以沉郁
悲壮的诗篇为宋代诗坛增添了最后的光彩。
宋诗的影响 诗分唐、宋,主要是在于时代风格的
差别,而后世诗歌的发展,也基本上未能越出唐、宋诗
的风格范围。由于时代风气、个人好尚和艺术见解的不
同,形成了尊唐派和宗宋派的长期论争。最早发难攻击
苏、黄及江西派,从而开始唐宋诗之争的,是张戒。张
戒认为“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
坏于苏、黄”,“苏、黄习气净尽,始可以论唐人诗”
(《岁寒堂诗话》卷上)。继之永嘉四灵和江湖派以晚
唐为宗,力矫江西派粗硬之弊。严羽《沧浪诗话》又以
盛唐为法,“说江西诗病”。这些都是南宋时尊唐抑宋
的重要表现。而在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斥黄
庭坚及江西派为“剽窃之黠者”,则夹杂着南北地域的
成见。降及明代,前后七子创“诗必盛唐”之说。李梦
阳提出不读唐以后书,李攀龙编《古今诗删》这部历代
诗歌选本,宋元两代诗竟只字不录。前后七子在当时文
坛影响极大,这又引起公安派的不满。袁宏道痛斥他们
的复古摹拟,反对“以不唐病宋”(《与丘长孺书》),
但直到明末的陈子龙,仍持扬唐抑宋的观点。清代是宋
诗受到重视、广为流传的时期,一在清初,一在同治、光
绪时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说:“当我朝
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钟、谭之纤仄,于
是谈诗者竞尚宋元。”陈□《宋十五家诗选叙》亦称:
“昔敝于举世皆唐,而今敝于举世皆宋。”吴之振等编
选《宋诗钞》大力推广宋诗,叶燮《原诗》提出宋诗后
出转精的论点,都提高了宋诗的地位和价值。其时重唐
轻宋者亦不乏其人,如朱□尊、王夫之、毛奇龄以及专
主晚唐的冯班、贺裳、吴乔等,但尊宋者亦旗鼓相当,如
翁方纲、蒋士铨等。晚清“同光体”盛行,标志着宋诗
的“中兴”。这场长期论争,除了门户、地域成见和故
作偏激论者外,是有积极意义的。尊唐派往往从批评宋
诗缺点和弱点出发,阐发了诗歌的艺术特性,坚持了形象
性和抒情性的要求,如刘克庄提出“风人之诗”与“文
人之诗”相对峙的概念;严羽强调的“意兴”也接触到
诗歌的形象思维的特性。而宗宋派从诗歌发展流变的角
度肯定宋诗,反对“以不唐病宋”,坚持了诗歌风格的
多样性,亦颇具识见。如叶燮《原诗·内篇》以“地之
生木”喻诗歌发展,自《三百篇》为根,唐诗则枝叶垂荫,
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自宋以后之诗,不
过花开而谢,花谢而复开。蒋士铨《辩诗》说:“唐宋皆
伟人,各成一代诗”,“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陈
衍《石遗室诗话》卷一、十四论宋诗继承唐诗但又“力
破余地”、“变本加厉”,而形成独特风格。这些观点
都对深入认识和研究宋诗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具
有重要的作用。
宋诗的流传 宋代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诗人迭出,
大诗人一生所作,有达万首以上。据说杨万里一生作诗
两万首,陆游今存的诗,也有九千多首。加上宋代印刷业
发达,刻印方便,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诗文集。《宋史·艺
文志》所载诗人将近600家,所录还不全。但是,亡佚的
也不少,即使著名的作家如晏殊、尤袤等,他们的集子
也不传,只能看到清人的辑佚。《四库全书》所载宋人
诗文集,只有400来种,还包括了不少辑佚本。明代成化、
弘治年间,重刻过一些宋人集。今天看到的明版的宋人
集,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刻的。宋代诗文集散佚严重,当
和明代中期排斥宋诗有关。
宋人诗文集的被人注意,开始于明末。潘是仁编选
《宋元诗四十三家集》,其中有宋诗26家。曹学□《历
代诗选》506卷,其中有宋诗107卷。汲古阁也刻印了一
些宋诗。到了清初,许多诗人喜学宋诗,搜集整理曾经
成为一时风尚:①重刻宋人诗文集。有些宋代诗人的后
裔或同乡,曾取明刊本重刻,宋人诗文集得以刊布流传。
②辑佚。如《晏元献遗文》和《梁□遗稿》等。《四库
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人诗文集 140余种,
更属规模巨大的辑佚。③编录总集。从明末已开始,如
文内提到的潘是仁《宋元诗四十三家集》等。清初陆续
大规模地进行。如陈焯《宋元诗会》,所选宋诗有497家。
陈□有《宋十五家诗选》。吴之振《宋诗钞》列 100家,
其中未刻的有 16家。曹庭栋《宋百家诗存》亦列100家,
不与上二者重复。厉鹗《宋诗纪事》是一部介于总集与
诗话之间的书,它选录宋诗,兼附逸评语,收3812家,
搜集甚富。清末陆心源又编《宋诗纪事补遗》,较厉鹗
《宋诗纪事》增多约3000家。④藏书家收集。清初一些
藏书家很注意收藏宋人诗文集,如季振宜《沧苇宋元书
目》、朱氏《结一庐宋元本书目》、朱□尊《潜采堂宋
元书目》、陆其清《佳趣堂书目》(其书今已大部不明
去向)等。这些藏书家对于当时宋诗的收集整理,曾作
出一定的贡献。
(胡念贻 王水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