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毛遂自荐,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第1张

毛遂自荐

战国时,平原君率门客去楚国求兵解围。毛遂虽不受信任,但很自信,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在楚国,毛遂勇敢果断,分析精辟,成功说服楚王出兵。

乌江自刎

垓下大战之后,项羽率领残军一直退到乌江边,唯有一叶轻舟可渡乌江,可项羽不肯过江。他羞愧难当之下,生而无望,叹气说:非战不利,此乃天也。说罢自刎而亡。

岳飞刺字

南宋时候天下大乱,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兵以抗击金的侵犯。岳飞听到准备参军。在临行前一晚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他能做到一点。

负荆请罪

蔺相如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不高兴,他想要侮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对别人说:“秦王不敢加兵来打赵国的原因是怕我们两个。如果我们因私争斗,怎么保卫国家?”廉颇听说了,裸露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望梅止渴

一年夏天,曹操率兵去讨伐张绣,天气很热,行军速度很慢。曹操担心贻误战机,就对士兵说: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1 10篇文言文和翻译

5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

2 文言文翻译

[原文]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

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我年青时家住汉东郡。汉东偏僻落后,没有学问渊博的人,我家又穷,没有藏书。

州城南部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他儿子尧辅相当好学,我少年时代经常左他家游玩。有次看见一只破竹筐装着旧书放在墙壁间,打开翻阅,得到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次序很乱。

我便求李家送给我,拿回家中。读时,发现它的言论深刻,扎实、宏伟、宽广。

但我还年轻,不能全部懂得它的含义,只觉得它浩大无边,非常可爱。当时,天下人都学习杨亿、刘筠的文章,号称“时文”。

能写时文的人,可以得到功名,获取名声,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

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重点钻研礼部所规定的诗赋程式。十七岁那年,在随州应试,被主考官除名。

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长叹说:“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因而责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但是自己也没有空暇钻研,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我正致力于进士考试,想获取禄位,赡养老母,如果得到了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满足我平日的志愿。 七年后,我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于是共同写作古文,我便拿出所藏的《昌黎集》加以整理连贯,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

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到现在,共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可说是兴旺极了。

唉,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却在近处不流行,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这种情况本来就有。这不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也还有必然的道理。

比如孔子和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韩愈的文章,埋没不见有两百年,却大大盛行于今天。

这又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不会磨灭,即使暂时被掩盖,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我开始对韩文爱好,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

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以,我出来作官,对升官不感到高兴,对贬斥不感到畏惧,就是因为志向早已决定,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这样。

黄杨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而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

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黄杨木生长在千米高山云雾笼罩的岩壁上,以岩缝中的滴水和雨露为养分,可以说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长。

3 文言文翻译

意译如下:

答吕后问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高祖攻打英布的时候,被流箭击中,患上了行走疼痛的毛病。病得很严重了,吕后找来好医生(为高祖看病)。医生觐见高祖,高祖问了医生话。医生说:“病可以治好。”在这时高祖痛骂医生:“我凭借平民的身份拿着三尺的宝剑而获得了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所归)吗?(人的)命数在于老天,(命数尽了)就算是扁鹊在世又有什么好处呢?”就不让医生替他治疗,但赏赐给医生黄金五十斤,罢免了他。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高祖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过世)以后的事,高祖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戆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但是难以独自担负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高祖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刘邦论得天下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皇上说:“(你们这些)王侯将相不要隐瞒我,都说你们的想法。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呢?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您傲慢而且常侮辱别人,项羽仁爱而且尊敬别人。但是陛下让人去攻城略地,所有投降和参与战斗的人,按他们的功绩给予奖赏,这与得天下(的目标)利益相同。项羽妒贤嫉能,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贤能的人,战胜了却不记别人功劳,得到了土地却不给别人好处,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军帐里出谋划策,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我不如张良;使国家平定,使百姓安抚,使军饷供给,使运送军粮的道路不断绝,我不如萧何;联合数以万记的群众,战斗一定胜利,攻取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好好)任用,这就是被我擒获的原因了。”众臣都心悦诚服了。

4 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解狐可以。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他回答说:您是问我谁能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好。就用他做县令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过了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太尉,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午可以。晋平公说: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儿子,晋文公说好。

又任用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孔子听说后,感叹道:“唉,祁黄羊做的是对的,他荐举别人,大公无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 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③,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④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⑤?”寻亦收至⑥。 注释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内外。

惶怖:指惊恐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

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缓慢的 ⑤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⑥寻亦收至:不久(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

寻:不久。收:差役。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5 古文的翻译

原文: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 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译文:一个乞丐的生活状况不如他的同乡人明孝宗年间,这个乞丐在吴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都不吃,把它储存在一个竹筒中看见的人都很奇怪,时间长了就有人问乞丐这是为什么,乞丐说:“我还有老母亲在世,但是已经命在旦夕”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于是跟着乞丐走了一段路到了河边,在一片柳阴下系着一叶小舟,虽然很破落的小舟但是很干净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乞丐到了以后拿出储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后端到船上,等母亲吃的时候,他唱歌作乐,使母亲高兴,等母亲吃完了才作别的又有一天乞丐什么也没有乞到,很郁闷,有一个叫沈孟渊的看他可怜给他食物,但是乞丐宁可饿着也要先给母亲吃,这样过了多少年后,乞丐的母亲去世了,以后也再看不到乞丐了,听说乞丐说自己姓沈,当年三十岁左右。

1、杀妻求将是关于吴起/ 2、图穷匕见是关于荆轲的 3望梅止渴是说曹操的

一、吴起杀妻求将

吴起者,卫人也,〔1〕好用兵。尝学于曾子,〔2〕事鲁君。〔3〕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注释〔1〕《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吴起,卫左氏中人也。”〔2〕“曾子”,据《经典释文叙录》,即曾申。曾申从子夏受《毛诗》,传李克;从左丘明受《左传》,传吴起。曾申是曾参之子,字子西。〔3〕吴起事鲁为将伐齐,年数无可考。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1〕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2〕遂破其家。乡党笑之,〔3〕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4〕与其母诀,〔5〕啮臂而盟曰:〔6〕‘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7〕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8〕

注释〔1〕“猜忍”,猜忌残忍。〔2〕“游仕”,出外找官做。“不遂”,不遂愿。〔3〕“乡党”,《周礼》所记乡遂居民组织以五族即五百家为党,五州即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这里是泛指吴起的同乡。〔4〕“郭门”,外城的城门。鲁在卫之东,所以说东出卫郭门。〔5〕“诀”,诀别。〔6〕“啮”,音niè,咬。“盟”,发誓。〔7〕鲁的始封君周公旦和卫的始封君康叔封为同胞兄弟,所以称“兄弟之国”。〔8〕“谢”,辞退。

二、图穷匕见在历史中的典故:

《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列传·荆轲》都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精彩故事,生动刺激紧张万分。成语“图穷匕见”就来自这个故事。见,通“现”,所以读“现”的音。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强者,它不断蚕食他国,公元前二二八年向北进犯,已经俘虏了赵王、燕国危在旦夕。燕国的太子丹派荆轲(粤语和普通话都读作“柯”)作刺客,决心要杀死秦始皇,以解亡国威胁。

荆轲出发前,做了三项周密准备:由勇士秦舞阳陪同荆轲行刺;带上秦王一直想杀死的樊性仇人的人头;再拿上燕国打算要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区地图。这后两项准备,当然是为了取信于秦始皇的安排,那卷地图更有特别功用,里面藏着刺杀秦始皇的锋利匕首,刀锋上还淬过了烈性毒药。

秦始皇接见荆轲时,见了仇人被斩人头,又听说燕国欲献大片土地,兴奋不已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时匕首出现了。荆轲一个箭步跑过去,拿起匕首又拉住秦王,但秦始皇推倒挣脱而逃,衣袖都撕断了,围柱追逐一番之后,秦王才知抽剑砍伤荆轲,众大臣侍卫随后用乱刀将荆轲杀死了。“图穷匕见”现在常常用来比喻真相显露出来的意思。

三、望梅止渴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丰富,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把部队带领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成语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胸有成竹:

比喻熟练有把握。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竹林,顾不得抹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吹雨打的姿势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班门弄斧: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常用于自谦。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负荆请罪: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卧薪尝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三顾茅庐: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1 与历史有关的成语50个

退避三舍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 , 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势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精卫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过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门可罗雀 寸草春辉 天衣无缝 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 出尔反尔 乐极生悲 乐不思蜀 礼贤下士 对牛弹琴 曲高和寡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囫囵吞枣 投笔从戎 敝帚自珍 余音绕梁 杯弓蛇影 画龙点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气 夸父逐日 抛砖引玉 围魏救赵 过门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断流 为虎作伥 一衣带水 车载斗量 分道扬镳 开卷有益 天经地义 井底之蛙 马革裹尸。

2 有关历史的四字词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纸上谈兵,合纵连横,老马识途,霸王别姬,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马革裹尸,乌合之众,揭竿而起,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3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50个

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积重难返 :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4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5济济一堂 :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7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9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矫枉过正 :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12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3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4久假不归 : 长期借去,不归还。

15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16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1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2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1临渊羡鱼 :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22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24门可罗雀 :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门庭若市 :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7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9暮鼓晨钟 :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0南辕北辙 :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3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33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4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35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36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37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40前事不忘 : 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41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42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43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4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45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46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47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48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49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4 描写历史的四字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5 古代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你的意思是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吧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6 关于历史的成语并解释30个

1、一暴十寒 孟子用了两个比喻告诉齐王做事情要有恒心,要专心,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2、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唇亡齿寒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4、坚壁清野 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5、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

多泛指人民起义。6、如火如荼出自《国语·吴语》。

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7、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解释: 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

皆:都。8、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解释: 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

形容不留后路,决一死战。9、朝秦暮楚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0、完璧归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11、毛遂自荐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12、负荆请罪 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13、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14、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现比喻决一死战。15、投笔从戎[释义]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投:扔掉。[语出]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

见《后汉书·班超传》。16、三顾茅庐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

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17、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18、单刀赴会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19、精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释义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20、东窗事发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

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21、望梅止渴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

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后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他人。

2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2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权倾朝野,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

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24、黄袍加身 五代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

也指登上帝位。25、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26、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望梅止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望梅止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教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2教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二、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2)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2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3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4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1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小百科: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幼儿园中班《望梅止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的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根据故事情节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盘杨梅,望梅止渴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说说杨梅的外形特征。

 2、看了杨梅后有什么感觉。

 幼:很想吃的感觉,感觉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来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个成语“望梅止渴”猜猜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2、最近电视上热播的《三国演义》有没有看过?里面有哪些人物?

 看过,里面有曹操、诸葛亮、孙权……(从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们对“三国演义”有认识。)

 3、分段欣赏故事

 观察(一)问:中的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这么热的天气将士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很累、很渴)讲述故事上半段。

 观察(二)它们找到水源了吗?将士们为什么刚才没有力气走走路了而现在却有力走了呢?带着疑问欣赏故事的下半段。

 4、小结“望梅止渴”的意思

 望梅止渴的意思: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因而止渴。现在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三、品杨梅、说杨梅

 1、品尝杨梅说说杨梅的味道。除了可以直接吃还有什么吃法?

 2、吃杨梅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结:杨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对我们的身体还很有好处,杨梅可以消暑止渴,可以治疗头疼,杨梅泡酒可以治疗肚子疼……

 总结:

 师:今天我们品尝了杨梅,还听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小百科: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幼儿园中班《望梅止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望梅止渴”的大意,对历史故事感兴趣。

 2、知道各种水果的吃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

 2、请幼儿自带各种水果(注意品种多样)、水果盘、水果刀等。

 活动过程:

 欣赏故事《望梅止渴》

 一一故事里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一一为什么士兵们都走不动了?为什么后来大家又有力气了呢?

 路的前面真的有梅林吗?为什么曹操要骗他们?

 了解各种水果的不同吃法。

 一一原来有时候水果只看不吃也能止渴呢,你知道你的水果的吃法吗?(切、拨、削、洗净吃)

 一一观看挂图,了解各种不常见水果的吃法。

 一一吃水果时要注意哪些事?(例如:吃水果前要将水果洗干净、要洗手、果皮不乱丢……)

 水果品尝会。

 幼儿品尝各种水果。

 建议:

 邀请家长为孩子讲述一些此类故事,引导幼儿学习与水果有关的成语及其故事(如瓜熟蒂落、桃李满天下,等等)激发幼儿对史事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望梅止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期、舌、燥、导、根、灵、骑、精"9个生字。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燎、酸、润"三个字的页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止、舌、骑、根、灵、导"。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本课10个生字。

 2、在语境中理解"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示课题。

 1、词语辨析、积累,揭示部分课题。

 板书:渴

 口渴了,我们都要喝水解渴。解渴也可以说是--止渴。

 借助读好这个"止渴"。(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板书:止(长竖短横短竖长横)

 请在书上描摹一个。

 2、初步理解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望梅

 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止渴的,但不是喝水止渴,是用一种很特别的止渴方式。

 谁知道这里的"望"字是什么意思吗?(看)

 那么,望梅止渴就是--

 突出这个奇特的方法,谁愿意再来读读?

 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补题:44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提示,了解故事概况。

 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到底讲了些什么?借助这个提示说说看。

 出示:(什么时候),(谁)用了(什么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一片荒原。

 交流。

 2、借助新词学习,了解故事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大约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

 借助拼音读准"三国时期"。

 (地图)这是一段著名的历史。当时中原大地,天下三分,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并存。这就是--板书:三国

 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大约40多年。这段时间被世人称为--板书:时期

 3、听记训练,了解曹操的聪明。

 这个时期可谓人才辈出,各显其能。其中在魏国影响最大的当属他们的统帅--曹操。()

 板书:曹操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认真地听,仔细地记。

 听记句子: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英雄人物,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

 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借助文本,积累词语,理解"干渴"。

 1、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出征,经过一片荒原。他们遇到什么困难?--

 (1)出示: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先请同学们自己看着书,借助拼音把句子读读通顺。

 指名交流读句。

 (2)其他同学边听读边想句中哪些词语说明他们遇到了困境?

 出示:火烧火燎烈日高照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这些词语,写得很好!让我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开火车拼读这些词语。

 能直接读词语了吗?开火车。

 (3)这个词语很特别,这里"燎",它的左边是个--"火字旁"

 它是"烧"的意思。地上热得就像大火--燃烧。谁能把它的意思给读出来。

 (4)这个词语也很特别--口干舌燥。

 这个"燥"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我们已经学会查字典了,你会用什么办法查字典呀?

 我们就一起来查查这个字?知道"燥"的意思就是没有水分。

 读好它。

 (3)将士们又热又渴,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把这句话来读读好,用朗读来表达。

 指名读。

 请女生一起来读好句子。

 2、想象说话,理解"干渴"。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士兵,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我感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想:。

 如果用上一个"感叹句"就更表达内心的渴望。谁再来试试?

 出示: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我感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想:!

 3、小结板示:

 天空中--,大地上是--,将士们个个--他们多想喝口水啊!

 (二)读读演演,理解"灵机一动"。

 1、可是有水吗?

 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

 到自己不太熟悉的地方,要找个熟悉当地情形的人带路,他就是--

 曹操问过向导,这里的"根本",你能换个词吗?

 一点水都没有,谁能把句子读读好?

 指名读。

 男生读。

 将士们的行军速度就越来越慢。板书:行军速度减慢

 2、不及时走出荒原,很多士兵肯定会倒下。万一遇到强敌进攻,那可如何是好?

 出示句子: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谁能读好这句话?请注意把问号的语气读出来。

 曹操和你们是一样的焦急!请大家自由再练练。

 3、在危急之中,曹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望梅止渴)

 他的这个办法可是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来的,就是--灵机一动。

 (读准后鼻音)

 不是慢慢思考的,谁能再读好这个词?

 (开火车读,齐读)

 4、曹操怎么做、怎么说的?同桌两人一起读读第二节,先把句子读读通。

 出示:忽然,他灵机一动,……(到第2节结束)

 5、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谁愿意当一回曹操?请你注意这个提示语,把句子给读好了!

 6、为了演得更加逼真,再来看看曹操当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可以配上动作!

 我读句子,你们一起试试?(泛红动词)

 自己练练。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办法"灵"。

 1、这个办法可真灵,我们一起配合读第三节:

 2、这个办法灵在哪?谁能借助提示,联系第一节、第三节说说看。

 出示:这个办法真灵啊!听到有梅子,将士们原先,现在。

 3、现在想想早上吃的那个梅子,你嘴里多了些什么?

 这种感觉就叫--(板书:湿润)

 齐读词语。

 嘴巴湿润,不再感到--,人有了精神,行军速度也慢慢--,他们就这样--(板书:打起精神赶路),很快就走出了荒原。

 4、三国时期,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一片荒原。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四、质疑解惑,理解"望"的真正含义。

 1、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将士们到底看到梅子就解渴了。

 2、看看老师给你的提示,好好想想。

 出示: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忽然,他灵机一动,骑着马跑上一块高地,挥鞭朝前一指,对将士们高声喊道:……

 将士们一听到"梅子",马上想到了梅子的酸味,干渴得嘴变得湿润起来。

 3、这里并没有梅林,将士们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变得湿润,暂时止住了干渴。为了马上吃到梅子解渴,将士们都打起精神一鼓作气冲上高地,很快走出了这片荒原。

 4、原来这里的"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

 板书:想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这个故事是一个成语故事。以后大家一听到这个成语--,脑子里就要想到这个故事。

 所以今天回家试着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中班《望梅止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梅、止”等14个生字,会写“士、万”等6个生字,积累“望梅止渴、有气无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

 2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揭题导入,引入新课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zhǐ”,齐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望梅。(补充板书:望梅止渴)

 3在学习本课之前,谁能先告诉老师你们吃梅子的感觉?(学生交流发言:酸酸的、甜甜的)同学们说得都很对,那么想到这又酸又甜的梅子,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又是什么反应?下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再读课文,思考:谁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

 3给下列生字注音。

 烤( )速( )

 灵( )酸( )

 快( )止( )

 三、疏通字词,指导书写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课文生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卡片抽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比一比:士――土上――止

 加一加:云+力=动

 4我们已经会认,并能识记这些生字了,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书写正确、美观吗?

 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认识新偏旁“力”,指导书写生字。

 7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士( )万( )

 土( )方(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干( )燥

 灵机( ) ( )

 有( )无(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生字,同学们都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真是太棒了。

 2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课文生字、新词。(出示课文生字,认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深入地理解课文,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问。4读读记记。

 将士忽然很多

 望梅止渴灵机一动

 二、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1自然段,从哪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口干舌燥)

 (提示: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者动作,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1)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正值夏天,烈日高照,大地被烤得滚烫。 找不到水)

 (2)找不到水的将士们口干舌燥――(引读)有气无力,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2现在处境十分危急,曹操心中也万分着急,怎么办呢?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

 (1)自读第2自然段,曹操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2)出示句子:“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结满了梅子,能够解渴,大家快去吃吧!”

 (3)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又酸又甜

 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2)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____越来____越____

 3曹操想的这个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齐读)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酸)

 (2)填空。

 将士们原先( ),现在想起梅子又酸又甜的味道,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将士们原先( ),现在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4思考:

 (1)前面真的有一大片梅林吗?(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曹操为什么这样说?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师小结: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自读、齐读)6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曹操想的办法是( )

 A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梅林,树上的梅子可以解渴。

 B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水源。三、总结延伸

 1出示:三国时期、烈日高照、口干舌燥、有气无力、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2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和大家说一说。

 [教学板书]

 望梅止渴烈日高照 没有水源――将士们口干舌燥、

 有气无力

 灵机一动 前面有梅林

 “望梅止渴” 走到有水的地方积极

 动脑

 克服困难

 [教学反思]

 《望梅止渴》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遥远,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开拓思维并非易事。为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课题导入时,让学生自己说说尝梅子的感受,然后说说口渴时想到梅子酸味后的反应,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线索展开课文的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学习提问,敢于提问。在学生预习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未读懂,并对学生所提问题及时予以鼓励,以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望梅止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导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险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润”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

 1、交流收集到的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

 2、今天,学习一三国时期的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梅、止

 思考:课题的含义(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

 3、听课文录音,为小节标号。

 二、新授课文,学习字词。

 1、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节读课文。

 3、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4、出示句子:

 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学习生字:舌(书空)燥(找姐妹)

 词语理解: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

 读句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背)

 5、同桌互读2、3节,讨论:曹操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6、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练习说话。

 动词:跑、挥、指、喊

 7、学习生字:导(字形)根(找姐妹字)灵(书空)骑(组词)

 词义理解:灵机一动

 8、结果怎样?齐读第三节。

 学习生字:酸、精

 找反义词:湿润

 9、思考:将士们没有喝水,刚才还口干舌燥,现在为什么打起往前赶路了呢?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

 10、读句子: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11、朗读全文,你觉得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

 三、音序查字

 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小组擂台:谁查得快而正确。

 酸、润、燎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1、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说话。

 2、要求:说清楚、语言表达上较正确、规范。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还能提出什么好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4108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随机推荐

  • whoo后适合什么年龄用?whoo后天气丹系列什么功效?

    我们都知道好的肌肤除了天生以外还要靠后天的保养才行,好的肌肤护理离不开好的护肤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品牌至关重要,那么whoo后适合什么年龄用?whoo后天气丹系列什么功效?whoo后适合什么年龄用拱辰享基础系列基础调理 特点:基础

    2024-04-15
    58900
  • 水乳精华的使用顺序

    1、爽肤水。使用爽肤水不仅可以为皮肤补水,在充分水合的条件下,有效成分在角质层中的渗透速率也会明显提升,帮助唤醒肌肤,为下一步使用精华液做好准备,同样对后续营养成分丰富的护肤品吸收更有利。2、精华液。爽肤水用完后,就可以涂抹精华液。需要注意

    2024-04-15
    52300
  • 16岁的男生,用妮维雅的男士多效润肤露好么,油腻吗?

    妮维雅的男士多效润肤露是一款针对男性肌肤的产品,旨在提供多重保湿、滋润和防护效果。该产品的配方包含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和维生素,可以帮助修复皮肤,保持肌肤的水分和弹性。对于16岁的男生来说,使用妮维雅的男士多效润肤露是可以的。不过,每个人的皮

    2024-04-15
    57900
  • 蓝曜石控油细毛孔精华露好不好

    好。1、蓝曜石控油细毛孔精华露添加乳酸糖、冰川水等成分,可改善毛孔粗大、粗糙起皮等问题,帮助肌肤补水保湿,提亮肤色,同时调节水油平衡,使肌肤维持清爽状态。2、采用按压设计,方便使用和取量。想要双眼有神,平时就要注意眼部的护理,不要等到眼部肌

    2024-04-15
    44500
  • 霜和精华使用顺序是什么

     霜和精华的使用顺序是先用精华再用霜。在日常的护肤步骤中会用到许多种类繁多的护肤品,这些护肤品各有各的功效,也各有各的使用方法。如果方法和顺序不对,很可能影响护肤品的作用和功效。精华一般是用在爽肤水之后,用完精华之后就可以用面霜进行护肤了。

    2024-04-15
    53100
  • 哪款精华液最好用 29款精华液自用心得

    细数一下我这7年来用过29款精华液,我没有收集空瓶的习惯,所以没法像其他姑娘一下拍出美美的空瓶照片,只能借助官网。但是我以下分享的每个字都是发自肺腑的,下面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看是否有适合你用的精华液。年龄:25 肤色:白皮 肤质:大

    2024-04-15
    36300
  • 德韩混血“奔驰”面包车,最终还是败给了国产化

    上图这款车想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头顶奔驰标的MB100系列车型十多年前销量十分不错,在商务接驳领域更是大放光彩。当年开一辆奔驰MB100上街回头率绝对比丰田海狮高太多。很多人只知道这是一辆奔驰面包车,殊不知这辆车背后蕴藏了非常多有意思的故事

    2024-04-15
    35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