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经络系统
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
经络的作用联络脏腑:人体中的经络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的整体,它沟通了人体中脏器与脏器、脏与腑、脏腑与五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除此之外,人体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之所以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
运行气血:经络且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只有在通过经络系统后,才能被输送到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是濡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使人体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抵御外邪:由于经络系统的作用是运行气血,所以它可以使营卫之气密布全身,尤其是随着散布于全身的络脉,而密布于皮部。卫气是一种具有保卫身体功能的物质,它能够抵御外邪的入侵。外邪侵犯人体往往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所以当外邪侵犯人体时,卫气就会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人体的作用。
经络的应用表明病理变化:因为经络系统是联络人体内外的通道,所以当人体生病时,经络也成为病邪传入的途径。当人体患有某些疾病时,常常会在其经络循行线上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或条索状的反应物,此时,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透过观察这些变化,就可以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因为经络都有固定的循行路线,以及所络属的脏腑和组织器官,所以根据体表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就可以推断疾病的经脉和疾病位置。
指导治疗:因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以说明病理,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就常根据经脉循行路线而选用体表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也被称为「正经」,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十二条经脉的主要特征是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纵贯全身,它在体表呈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六条阳经分别位于人体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部。六条阴经则分别位于人体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经在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阴经在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但足阙阴肝经在足大趾至内踝上8寸一段走于足太阴脾经之前,至内踝上8寸才走到中间。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处;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足少胆经则分布于人体侧面。
本文由《人类智库》出版社提供,摘录自《对症拔罐除病痛》一书,原著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这要了解中医的阴阳理论(来源于古代的阴阳哲学思想,只不过这些古代的好的东西我们都不学了,所以连这么简单的问题却没几个非中医的人知道)了。“山南水北谓之阳”,简单说就是太阳常照到的地方是阳,不能照到的是阴。引申出来,表示代表事物的两种属性,即,凡在外的,动的,积极的,向上的,热的,亢奋的等属阳。反之,在里的,静的,消极的,冷的,淡漠的等属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就是说水和火很能代表阴和阳的含义。
在人体,背为阳,腹为阴。手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臂(腿)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具体就不展开了)。
手太阴肺经是属肺,又循行于前臂内侧,当然是阴经了。凡十二经都有这样的规律。其命名并不是随意的。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及循行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行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根据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阴阳又划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为阳明、太阳、少阳。
按照上述命名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1、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
3、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4、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身体专业知识12条经络
身体专业知识12条经络,久坐的上班族和学生党都需要得到锻炼,运动还能帮我们甩掉赘肉,锻炼身体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以下分享身体专业知识12条经络有什么好处。
身体专业知识12条经络11、手太阴肺经
2、手少阴心经
3、手厥阴心包经
4、手阳明大肠经
5、手太阳小肠经
6、手少阳三焦经
7、足太阴脾经
8、足少阴肾经
9、足厥阴肝经
10、足太阳膀胱经
11、足阳明胃经
12、足少阳胆经
13、任脉(奇经)
14、督脉(奇经)
身体专业知识12条经络2(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泻”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二)具体名称
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
身体专业知识12条经络3在人体经络系统中,以十二经脉为主干,又称为“十二正经”。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
重点要弄明白12经脉的运行原理。
1、熟悉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
其中,
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
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
一组是按手足分,
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
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
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
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代表什么呢?
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厥阴——太阴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少阳——阳明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外侧最里面。
3、需要记住三百多个穴位吗?
传统按摩经络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
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
比如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心包经上沿着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刺激此处。
需要留意的是,人体的经络是左右对称的,当你在一侧按压没反应时,可以换另外一侧。检查是否有硬块,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搓揉这个部位即可。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视了最痛的那一点,效果也不会好。
4、十二经络如何快速记忆?
疏通经络十二经脉,人体身体运行才能更顺畅,更健康。根据经络运行规律,传统医学将十二经脉划分三大系列,也很方便记忆——
第一组:走在外(前)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二组:走在内前(后)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三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用经络养生治病最好遵循时辰。中医认为人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实际上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而中医学则把每个时辰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如下表:
那么,12个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的意义是什么呢?「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升,过时为阖」,12条经络按时间顺序,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用时辰来养生保健就变得简单了。
接下来,具体来介绍三组经脉:
第一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这一系列从肺经出发到脾经结束的经络,中间都是连接的,只是人为地将它们分为了四条经络,主要管理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肺、大肠、胃、脾生病的时候,都要梳理这一系列经络,这四条经络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淤堵,都会造成整条经络运行的不顺畅,会出现局部有疼痛、肿胀。此时不但要梳理局部,还要将整条的经络都疏通。
在这四条经络中,脾经是经络的终点,精气很弱,不适合重度梳理,一般选择按揉法为佳:比如说,腹部胀满或消化不良等,可采用按摩中脘穴等脾经要穴。而其他三条经络,则可适当增强力度,采用按揉、刮痧、拍痧或走罐等方式疏通。
示范体验
比如,一个胃不好的人,可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搓揉。
第二组: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这一组长长的经络,主要是管理人体的生长、发育,管理着西医认为的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孩子的发育不足、成人的早衰、大脑的发育与疾病、妇科病、男科病、颈肩腰腿痛、关节的疼痛等等,都与这条经络的经络精气不足,经脉不太通畅有关。例如肾脏有病时,可以在肾经的上下找痛点,找瘀阻的部位进行搓与揉,可以找肾经的源头心经、小肠经按揉,也可以在膀胱经上按揉。
这一系列经络最适合疏理的是膀胱经,只要是后背僵硬的,都是这条经络的精气不足了,提示肾气衰弱,阳气不足。长期工作于湿冷的环境或开车、伏案工作,常常伴随各种腰痛、颈椎不适等,可以用指节推法疏通膀胱经,排出体内湿寒;同时疏通肾经,提高肾的代谢运化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示范体验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第三组: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这系列经络,除了有肝胆这两个脏器以外,还多了两个没有与脏器直接相连的经络:心包经和三焦经。心包经和三焦经是内脏之间的主干道,这两条经络不通,身体内部的大交通就会出现塞车现象,整个身体内部都会出现淤堵的情况。
《黄帝内经》:“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之主脉也。”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围护于外。凡是各种病邪入侵心脏,都会为心包所阻,使得心可以安然无恙、统摄其他脏腑的活动。疏通心包经能增强心脉的血液流通,降低心脏的负荷,缓解胸闷、心慌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整人体全身气机,抑郁苦闷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气机不条畅。现代医学认为,肝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器官,当胃肠道吸收了有毒物质,在肝脏中经过解毒程序,变为无毒物质,然后经过胆汁或尿液排到体外。
示范体验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