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有哪些大酒店

湖北赤壁有哪些大酒店,第1张

详细如下:

赤壁大酒店

赤壁大酒店酒店位于赤壁市新城区陆水大道旁,其东面是宝塔山,西面是青泉公园,南面是陆水湖风景区,整体环

境优美、风景怡人、交通便利。于2008年8月试营业酒店占地36000㎡,绿化面积10800㎡,拥有

地址:赤壁市陆水大道(青泉公园对面)赤壁天佑大酒店

赤壁天佑大酒店是按国际四星级标准设计、装修,集餐饮、住宿、棋牌娱乐、桑拿保健、会议接待于一体的庭园式

商务型涉外酒店。酒店营业面积近8000平方米,拥有当地房间空间最大,概念最新,管家最好的各式客房80

地址:湖北省赤壁市河北大道131号赤壁龙泉山庄

龙泉山庄位于赤壁市区西南方四公里处的五洪山,与陆水湖、玄素洞、三国赤壁古战场等遥相呼应,得天独厚的五

洪山天然温泉,水质明亮清澈,水温摄氏62度。 龙泉山庄是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拥有中心大楼、别墅楼、

地址:赤壁市五洪山437300赤壁陆水湖宾馆

陆水湖宾馆是省养老保险局及赤壁市旅游接待定点单位,地处赤壁市凤凰山下,面对风景秀丽的金鸡山,东临中心

市区,西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面积6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客房、豪华单间5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金鸡山路59号赤壁古城大酒店

名城赤壁,山川秀丽:东靠赣北北依武汉南接岳阳西北与江汉平原隔江想望,交通便利有京广铁路10

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城过,万里长江自西向东依境东下,有陆水的银湖荡月,五洪山温泉有鬼斧神工的“玄

地址:湖北赤壁白鹤路1号(市委党校)赤壁新九龙商务酒店

赤壁市新九龙商务酒店是一家专业从事餐饮、住宿、旅游接待的快捷型商务酒店。2007年10月开业最新三星

标准酒店。

地址:赤壁市河北大道赤壁山水大酒店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赤壁神泉山庄

�赤壁神泉山庄位于五洪山温泉度假区,距湖北赤壁市区四公里,泉水自地下200多米的深处涌出,水质明亮清

澈,无菌无毒无沉演物。它除了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及30多种化合物之外,还有公认的对保健康复、益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通信指挥学院赤壁培训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赤壁培训中心坐落在湖北省赤壁市五洪山温泉度假风景区内,这里气候宜人,周围丛

林环抱松杨叠翠青草连连,与千岛湖风景区水浒城景点遥相呼应,和玄素洞三国赤壁古战场等众多自然风

地址:赤壁市五洪山温泉度假风景区内赤壁龙泉大酒店

龙泉大酒店,有装修别致、风格高雅的高中档客房168间,300多个床位,环境优雅的美食广场,风格各异的

豪华包厢,可同时容纳800多人就餐,是赤壁市区规模最大、硬件最好的花园酒店。

地址:赤壁市一中初中部附近赤壁邮政宾馆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陆水花园

武汉铁路分局所属陆水花园,地处陆水湖半岛,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度假村

。 陆水风景区位于赤壁市境内,距市区仅两公里。东靠赣北,北依武汉,南通岳阳,西连宜昌三峡大坝。京广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赤壁盛世华庭商务酒店

2009年9月20日新建成后开业! 盛世华庭商务酒店,是按三星标准兴建的现代商务型酒店,酒店设有各

类舒适的客房,清静雅致的茶吧,风格特别的餐饮包房,功能齐全的大小会议室,另有洗浴保健项目。

地址:赤壁市沿河大道中心商业步行街赤壁天美乐大酒店

在装修中 金桥中心饭店系国家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它位于赤壁市老城区中心,可容纳100人

住宿,260人就餐。�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赤壁电信公寓

乐而思“宿”首选电信公寓 电信公寓设有豪华套间、标准间、普通间,设施齐全,服务上乘,配有中央空调,

将带给你超值享受。 “食”全“酒”美尽在电信公寓 电信公寓餐饮部设有豪华包房、包厢及一个可容纳3

地址:赤壁市体育馆路国源宾馆

国源宾馆是赤壁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二星级宾馆之一。宾馆总面积1600平方米,注册资金200多万元,宾馆地

处陆水湖大道125号,南通“小三峡”千岛湖,北通107国道和陆逊营寨。配大型停车场,游客住宿旅游交通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质检宾馆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梦馨大酒店

梦馨山庄座落在湖北省赤壁市陆水河畔。山庄内部装饰时尚,设备先进,拥有二栋欧式别墅,每栋内设豪华标准间

5套,单人间1套,别墅内有宽敞的会议厅,公开接待厅、日式茶厅,配备一流音响设备的卡拉OK厅,高雅的餐

地址:湖北-咸宁-赤壁市赤壁威尼斯商务酒店

荐 语

一个美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独自一人朝圣古代诗人,其中一些诗人早已被世人遗忘。

这位古稀老人,带着热爱、景仰和感激,从北向南,一路寻访诗人们的足迹。他在追思中思索,于诗境里徜徉,怀着感恩记录。

正如有些评论所说,《寻人不遇》再现了中国古代高贵的诗魂。

那些诗人和诗歌带给作者的感动,相信同样会打动你。

作 者 简 介

[美]比尔·波特

生于1943年,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汉学家,著作主要研究中国的道家、佛教和诗歌等传统文化。同时,他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著有《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等。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寻人不遇》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引言:中国古代诗人朝圣之旅

一、山东

曲阜孔子删选《诗经》

济南辛弃疾纪念馆

二、西安

司马村杜牧墓

韦应物故居

三、四川

江油李白成长之地

成都杜甫草堂

四、湖北

襄阳孟浩然墓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五、江西

庐山白居易草堂

庐山陶渊明故居

正 文

引言:中国古代诗人朝圣之旅

比尔说,他很羡慕中国人,因为我们拥有这么多伟大的诗人。作为“老外”,他也为能读到这些伟大的诗歌而心存感激。所以,他踏上了寻踪诗人的旅程。

在作者的记叙中,每个字句都在向逝去的诗人们表达着:很遗憾,直到千百年后,我才姗姗来迟。即便如此,我也要踏着你们曾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另一种形式和你们相遇。

作为与诗人们血脉相连的国人,也许通过本书,才是我们离诗人最近的一次。

作者的游历、诗的魅力都无法尽述,这里撷取部分,和视频解读互为补充,与君共享。

一、山东

曲阜孔子删选《诗经》

曲阜,是此次作者朝圣之旅的第一站,也是孔子的故乡。这里的洙泗书院,相传是孔子删选《诗经》的地方。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两千多年来,经过孔子删选的“诗三百”,不断被人吟诵、征引。他把诗变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要素,让诗歌在中国享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里,一个不会作诗的人,基本上无法立足于朝廷。

《诗经》里的诗,风格质朴自然,同时有些蕴含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比如,提醒人们自足的 《衡门》 :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诗经》中也有爱情诗,如 《野有蔓草》 :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相遇相爱的情景,纯真朴实。比尔觉得,这些诗虽然朴拙,但它却是发自心灵的声音。

济南辛弃疾纪念馆

辛弃疾是济南历城人,生于1140年。“辛弃疾纪念馆”位于历城区东北的四风闸村。比尔来到院前,映入眼帘的,是年久失修的墙和大门。

这里的游客很少,比尔是今天来的第二位。萧条的氛围,令人不免孤寂,却也有益于作者安静地拜谒词人。

在一间展厅里,系统介绍了辛弃疾的生平。22岁时,辛弃疾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

当时,他加入了抗金组织,并号召亲友一同参与。有个他介绍的和尚,叛变后盗走了公文大印。面对头领的问责,辛弃疾说,给他三天时间,如果找不回大印就甘愿杀头。

两天后,辛弃疾直闯金兵大营,带回了大印和和尚的首级。根据此事,人们为他雕刻了一座爱国侠客形象。这座石像就坐落于纪念馆大厅前面。

金兵入侵大宋后,宋的都城迁往杭州。身为官兵的辛弃疾,也来到了这里。再后来,他成了词人。比尔认为,正是因为辛弃疾多舛的命运和政治挫折,才让他写出了那么多传世之作。

年老之后,眼见山河破碎、光复无望,辛弃疾写下了数百篇作品以抒愤懑。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报国无门的背景下,这首词通过少年与而今的对比,深刻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二、西安

司马村杜牧墓

在长安司马村,比尔见到一个正低头修理锄头的老人。他问老人是否知道杜牧的墓在哪。老人点头起身,带着他穿过一排砖混结构的房子,再穿过豆角、茄子、玉米等菜地,停在了一座大坑前。老人说,这里就是杜牧墓原址。20世纪70年代,来了一些当官的,他们把挖到的一切都带走了,只剩下现在这个盛满垃圾的坑。

杜牧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但在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官职后,就开始了异乡漂泊。期间他也经常回来。在最后一次离家之前,他写下了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没能遇上明主的怅惘和悔恨。后来,他从吴兴回到长安,三年后离世。

尽管墓已不在,比尔还是倒了酒,将它洒在了土坑里。接着他大声朗读起杜牧的 《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站在一旁的农民,有知道这首诗的,也和着比尔一起朗诵起来。

韦应物故居

韦应物的故乡在韦曲。比尔在这里找不到他的家或墓地,便决定去拜访他居住过的两个地方。其中一个是户县,一个是沣河东岸。据说,这是韦应物经历了人生大悲和大喜的两个地方。

韦应物结婚二十年后,妻子的离世令他悲痛欲绝。一个当官的朋友,希望他离开长安这个伤心之地,便安排他去了户县担任县令。到户县不久,韦应物写下了凄清哀婉的 《子规啼》 :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辗转何时明。

户县任期结束后,韦应物推掉了其它任命,留在了沣河东岸。自妻子去世之后,这里如桃花源般的生活,是韦应物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 《答畅校书当》 里,他表达了对当时生活的满足: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三、四川

江油李白成长之地

江油是李白成长过的地方,他从5岁到25岁一直生活在这里。

他的童年在江油青莲镇度过。15岁之后,便去往江油城西北的匡山,现今这里还有李白当年的读书台。在匡山,他大约过了十年读书、练剑、修道的生活,艺术技巧也得到了进一步成熟。出山时,他写了一首 《别匡山》 :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比尔说,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年轻时,是一个目的性强的人。那么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人?三十岁时,他在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中,自己就回答过相关问题: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人们评论说:诗中所答内容,冲口而出,一气之下,清高自负之气、痛快豪爽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如见其人。

而在比尔看来,李白是一个毫不掩饰的人。更可贵的是,他还拥有一颗纯粹、真实的初心。这颗初心,让他的作品诗意张扬,也因为这颗初心,他无法和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达成和解。

成都杜甫草堂

离开匡山,两个小时后,比尔到达成都。这次的目的地是杜甫草堂。

759年,安史之乱后,杜甫离开长安来到成都。初来此地,杜甫没钱、没工作,前途未卜。他的老朋友裴迪,帮助他建起了这座小草堂。

历经几个世纪,不断被修葺的草堂,现今仍旧保存着简朴的风貌,比如一样还是茅草屋顶。比尔认为,如果说杜甫的生命中曾有过田园时光,那么就是他在成都的这段日子了。

杜甫搬进新家后,作过一首 《卜居》 :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xīchì)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在成都的这段日子,是杜甫诗歌比较高产的阶段。其现存的一千五百多首诗里,有二百四十首在这里完成。其中就有 《江村》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来到成都的前期,杜甫有住的地方,却没有收入,基本生活都是靠裴迪资助。后来,他的另一个朋友严武,做了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他帮杜甫在那挂了个闲职,诗人的生活才有所改善。只是两年后,严武去世,继任者对杜甫不好。于是杜甫决定离开成都,开始了又一个人生征程。在旅途中,他写下了感伤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 《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四、湖北

襄阳孟浩然墓

来到襄阳,比尔很兴奋。他说,襄阳是孟浩然春眠过的地方,而今,他也在这里苏醒。昨夜的雨停了,阳光透过窗照进屋子,比尔的脑海浮现出孟浩然的 《春晓》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也是比尔最喜欢的诗。他说,研究中国诗歌的人,都会惊诧于这首诗所表现出的纯粹的美好与快乐。

这趟行程,比尔拜谒的是孟浩然的墓地。几经辗转,他却找不到真正的墓地所在。之后,在鹿门寺附近,比尔见到了孟浩然的一座衣冠冢。

这座墓,只是一座小土堆、一块简单的墓碑。墓碑两旁的石板上,各刻着一首诗。其中一首是王维写的 《哭孟浩然》 :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孟浩然在最后一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他和王维结交。落榜后,孟浩然回到家乡,从此再也没去过长安。但两人却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石板另一边的诗,是李白的 《赠孟浩然》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据说,当年李白到襄阳见孟浩然,恰遇他不在家,两人就此错过成了永别。最后,李白只能来此墓前空鞠一躬。而一千三百年后,比尔来了,孟夫子依然不在,他也只能空鞠一躬,落寞离去。

黄冈苏东坡纪念馆

苏东坡原名苏轼,公元1080年被流放黄州后耕作于“东坡”,于是自号“东坡”。黄州就是现在的黄冈。

来到黄冈,比尔直奔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以黑白为主色调,彰显出宋代建筑的优雅。里面的陈设布局十分新颖,令人眼前一亮。大厅里,循环播放着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词,就是源自苏东坡写给弟弟的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馆内设有不同主题风格的画廊。第一个画廊,陈列着苏东坡各地故居的照片、他和弟弟墓地的照片。第二个画廊,是苏东坡流放期间的实景模型。这里,有他和妻子一起掰着手指,计算如何靠微薄的薪水过日子的情景;有他研究厨艺的情景,如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汤等;还有他正在弹琴的塑像。塑像身后的墙壁上,写着他的 《琴诗》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此外,这里的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的作品。上面书的诗,是苏东坡的 《海棠》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里描绘的,据说是苏东坡黄州房前的海棠在春天的样子。

从纪念馆离开,比尔前往赤壁。赤壁位于黄冈城西。1082年,苏东坡和几个朋友,趁着夜色在这里畅游。九百多年后,比尔也来到了这里。他在一块岩石上,摆好杯子倒满酒,和诗人隔空对饮。

五、江西

庐山白居易草堂

比尔一路寻访至江西九江。白居易曾被贬此地,在815年到818年之间,在此任江州司马。于是,他在庐山的香炉峰脚下建造了一座草堂。

白居易认为自己的草堂是最漂亮的地方。在写给元稹的信中,他便如是说。

世易时移,如今的草堂也已几经重建。前往草堂的路上,遍植山茶花。一到花开时节,落花满径,犹如一条白色的地毯,熬是好看。草堂附近,还有一座亭子和一池泉水,周围是满眼的茶树。 

亭子边墙壁上是白居易的 《山居》 :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

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

比尔来到水池旁,倒上酒敬献诗人。之后转向一片空地,尝试眺望香炉峰。香炉峰在远处时隐时现,好像害羞似的。他想,这和当年诗人看到的,大概是一样的。

然后比尔在这里读了一首白居易的 《山中独吟》 :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庐山陶渊明故居

庐山不只有白居易的足迹,也有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居。

起初,陶渊明任职江州祭酒,不久后辞官回家,在庐山南麓购置了一处田产。他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写下的。比如 《读山海经》 诗三首,其中的第一首: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惧。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这首诗描写了陶渊明在草庐之中,纵观宇宙万物,并传达了一种超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比尔一路寻访,来到陶渊明最后一位后人的居住地。可惜,在比尔来的一周前,这位后人刚刚去逝。从这座旧居的院子里,比尔说,依然可以看到引发诗人无尽诗情的南山。这座山,成就了 《饮酒二十首》 中的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一天行程的最后,比尔想去拜谒陶渊明的墓地。但墓地位于一个军事基地内,作者到了那里却没法进入。他倒了一杯酒,请求军官把它洒在陶渊明的墓地,以表达他对诗人的敬意。

第二天,比尔搭上开往南昌的列车,继续下一站旅程。

结语

在寻踪诗人的旅途中,有人问比尔,这有什么用呢,他们都死了。

他说:“可我不这么认为。”

是的,那又怎样呢?

岁月变迁,诗人的名字,也许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淡去,但他们的诗作将持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诗作让他们永远鲜活、永垂不朽。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稿》郭沫若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一二册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一二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王震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人民文学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庚主编

《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主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

《文苑英华》 宋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6影印

《古诗源》 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6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 天津人民版

《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 安志敏 文物版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 郑凡 四川人民版

《山海经》(《四库全书本》)

《淮南子》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叶舒宪 四川人民1988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

《毛诗传笺通释》(清) 姚际恒

《甲骨文字典》 徐中玉 四川辞书版

《白话易经》 南怀瑾 岳麓书社

《古文尚书疏证》 (清) 阎若璩

《战国史》 杨宽

《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荀子简释》 梁启雄

《楚辞章句》 (汉)王逸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乔象钟等点校 中华书局1979

《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骈体文抄》 (清)李兆洛

《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74

《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5

《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4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 19977

《哈德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三联版 941

《艺术哲学》(法)丹纳 安徽文艺版 917

《中国诗学》 (美)叶维廉 三联版921

《六朝文絜笺注》 黎经诰笺注 中华书局1962

《王粲集》 中华书局80版

《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1991

《何逊集校注》 李伯齐 齐鲁书社 1988

《阴铿集注》 刘国珺注 天津古籍1988

《玉台新咏》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6

二、必读书

《汉文学史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版

《中国通史》 范文澜

《剑桥秦汉史》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2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 褚斌杰 北大版199010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科版 199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 吉林大学版199410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 罗根泽 古典文学社 1957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 19617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上海古籍 1980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上海人民 198712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19879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人民版1987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征 中华书局19798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1987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刘怀荣 文津出版社963

《艺术家的艺术》 朱狄 中国社科出版社

《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华书局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 湖北人民版 1994

《老子的文化解读》 叶舒宪 肖兵 湖北人民版1994

《楚辞的文化破译》 肖兵 湖北人民出版社

《毛诗注疏》毛传郑笺孔正义 (《十三经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

《战国策校注》 王延栋等校注 南开大学版

《国语选》 傅庚生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响 19867

《楚辞集注》 朱熹

《史记》 中华书局

《汉书》 中华书局

《后汉书》 中华书局

《三国志》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吴汝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影印

《汉魏乐府风笺》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19583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选 高教出版社195910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遗著 陕西人民版19841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19929 吴小如等撰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古诗十九首探索》 马茂元

《曹操集》 中华书局 197911

《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版 1984 赵幼文校注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 1979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古籍19917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9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 辽宁大学版 1993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3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19628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 19583

《陶渊明》廖仲安 上海古籍 19797

《乐府诗散论》 王汝弼 陕西人民198411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1961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1980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1980

《搜神记》 干宝 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校注》 王利器 中华书局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

《水经注》 郦道元

三、精读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美的历程》 李泽厚

《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版 1988

《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 人民文学 19856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版 1986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

《诗集传》 朱熹

《诗经今注》 高亨

《诗经选》 余冠英

《诗言志辨》 朱自清 古籍出版社1957

《风诗类钞》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诗经的文化精神》 许志刚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四书集注》 朱熹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杨伯峻

《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屈赋通笺》 刘永济

《离骚纂义》 游国恩主编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刘持生遗注 西北大学19911

《赋史》 龚克昌

《史记选》 中华书局 1962

《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62

《文选》 萧统选、李善注 上海古籍19868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312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89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19843

《汉魏六朝乐府诗》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69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199610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上海书店1988

《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19853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19589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北大版 1991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 上海古籍198111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 古典文学版195712

《永明文学研究》 刘跃进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齐梁诗歌研究》 阎宋平 北京大学版 199410

《南北朝文学史》 沈玉成、曹道衡 人民文学版1994

《文心雕龙校释》 刘永济 中华书局1962

《文心雕龙创作论》 王元化 上海古籍1979

《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 南京大学版19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2

《庾信选集》 舒宝章选注 中州书画社19835

《鲍照和庾信》 刘永忠 上海古籍19865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赵敏俐 杨树增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8

元明清文学部分

一、阅读书目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清)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水浒后传 (清)陈忱 作家出版社1956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3

三袁诗文选注 李茂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大 人民文学 1984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平 上海古籍1983

郑板桥文集 巴蜀书社1997

纳兰词笺注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9

近代诗一百首

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马积高 黄钧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1963

中国文学简史(元明清部分)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下)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大出版社1982

东方的美学 (日) 今道友信 三联书店1991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三联书店1994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 中州古籍 1991

晚清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 中国社科199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199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华书局1957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1989

三国演义简论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 1984

水浒传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1981

金瓶梅资料汇编 侯忠义、王汝梅 北大出版社 1985

金瓶梅研究 复旦 1984

金瓶梅概论 孙逊 詹丹 上海古籍1994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

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安徽人民 1982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 上海古籍1980

刘鹗及老残游记 刘德隆等 四川人民1985

二、阅读书目

三国演义

水浒传(百回本) 人民文学1975

西游记

今古奇观

镜花缘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老残游记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三、精读书目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部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乐府诗集 南宋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月18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真高兴,我们二年级所有的师生去赤壁公园春游。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我们开心地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大家手拉手。走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赤壁公园。一进门走过一座小桥,看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石像,他昂着头,手里拿着一本书,仿佛在豪放地吟着诗词呢!石像四周,是一片片翠绿的竹林,还有高大的树、碧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鲜花。

石像后,是东坡赤壁。东坡赤壁位于龙王山东面的山坡上。是倚山而建的古代建筑。

我们走进了东坡赤壁,先来到了二赋堂,汤老师指着墙上的草图和文字轻快地说:“谁会读上面的字?”“我!”“我!”同学们争着回答。这些文字是苏东坡写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顺着石阶往下走,我们又来到了睡仙亭。传说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喝酒喝醉了,就躺在这张石床上。后来人们把这儿叫睡仙亭。

接着,我们又去了放龟亭。一眼望去,亭下是一条长长的河!河里有几个石龟,像是刚被人放下水的。

河里的许多小船,有的像天鹅,有的像兔子,还有的像公鸡。人们划着小船。兴高采烈地游玩。

走出东坡赤壁,汤老师说:“我们去照相吧!”全班同学一齐喊:“一、二、三、茄子!”一张张可爱、开心的笑脸像鲜花在春天开放。

玩累了,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浑身来劲了,又各自玩游戏。正玩得开心,汤老师亲切地提醒我们该回家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赤壁公园。

1 文言文摘抄

文言文经典摘抄(参考文本)●甘瓜抱苦蔕,美枣生荆棘。

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蔕:即“蒂”。诗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藏于恶劣的环境之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又名“相思子”,南方植物,果实大如豌豆。一物二名,语句相关。

撷(xié):摘。这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咏物实则咏人,因有红豆而寄相思之意。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喻志》 第一个胜字:超过。

第二个胜字:克制。 志气的最难之处,不在于超过他人,而在于克制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33章 了解别人的就是智慧,了解自己的才算聪明。

●知人易,自知难。《吴越春秋•勾践外传》 了解和估价别人是容易的,而了解和估价自己就很难了。

即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当局者迷,旁观者审。

《旧唐书•元行冲传》 审:审察,清楚地知道。 身当其事的人往往迷惑不清,而旁观的人却看得清楚。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公神道》山积累起来便崇高,水积累起来便流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天积累一文钱,千日便是一千钱;麻绳坚持锯木可以断木,水滴长久可以滴穿石头。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天下:世上。

世上难事没有办不成的,只怕立志而坚持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磨:折磨。任:任凭。

竹子的不怕风吹坚劲不移的个性,也是诗人风骨的写照。●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臣括》衙斋:衙门中的屋舍。

吾曹:我辈。听到竹叶的声响,也联想到劳苦大众的疾苦,可见作者爱民之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征集》卷一 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改恶从善,就可以变成好人。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老子》 粮食是人民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基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尽其才:充分发挥其才能。

尽其利:充分发挥其有利条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饭问题为最大。●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公冶长》 资质太差而不堪造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旧谓改变山河是容易的,人的本性却很难改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玉石不经琢磨,便不成为宝器;人不经学习,也豪无知识。《晋书•景帝纪》“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抱朴子•勖学》“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韩诗外传》“剑虽利,不厉不断”,意近。

●教育为立国之本。清•郑观应《致伍秩庸先生书》 本:根基,根本。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达,不教则不达。唐•马总《意林•成败志》 说明人不经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发掘其潜能和达到智能高的地步。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浑朴素质;善良,是教育的结果。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庄子•天道》天下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朴素争美。

●私者,乱天下者也。《管子•心术下》 “私” 是乱天下的根源。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第9回 好:喜欢。

营:谋求。●无为而治。

《论语•卫灵公》无为:儒家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3章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实行无为而治,则天下无不治。

●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打仗要靠勇敢。

●临危不惧,勇也。唐•骆宾王《萤火赋序》面临危险而不畏惧,就是勇敢。

●一夫舍死,万夫莫当。

2 文言文片段

子罕辞宝 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15年》 译文: 有一个宋人得到美玉,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把玉给懂玉的人看,他们说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我,那么我就是一个贪心的人 ,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石奢自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陈藩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文帝孝母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释文: 西汉时代的汉文帝名恒,是高祖刘邦的三儿子,没有正是继位,就被父亲封为代王。文帝奉养母亲薄太后,从不怠慢。

母亲有一次患病竟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伺候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口尝试,不敢拿于母亲服用。

文帝孝顺母亲的声名,传遍天下,人人赞扬。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

3 古文精华中的精华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滕王高阁临江渚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4 古文中的精华美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曜。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丘迟《与陈伯之书》收到“强将投戈”的奇效,在于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其中最动情的一段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对江南风物寥寥数笔的勾勒,足以撩动对方的乡土情思。再如吴均《与宋元思书》曰: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以上三篇南朝写景寄情之文,我最为喜爱,欲罢不能

5 求经典文言文,可以是片段

奕秋

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注释

解释句子加点词

(1)使奕秋诲二人奕 使:(让 ) 诲:( 教)

(2)有鸿鹄将至 至:(来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 )

(4)为是其智弗若与 智:( 智慧)

解释句中“之”字用法、意义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的)

(2)吾欲之南海 (去)

(3)一人虽听之 (代词)

(4)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

道理:

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

6 文言文名段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这些都很有名的哦,呵呵

还好吧,也不算长啊,反正都要背的,先背了以后就不烦了,呵呵

7 我要文言文片段啊

履洼趣思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翻译: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曰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职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三国志》”

当初,济阴人王思和梁习都是西曹令史(官职名)。王思因为揍事直言,不合太祖(曹操)的心意。太祖大怒,叫人召来主谋的人(其实就是王思,只是太祖发怒的时候王思这会已经出去了),将要施加残酷的死刑。当时王思刚出帐不久,梁习代替他到太祖那里回答质问,就被抓捕起来了,王思于是骑快马回来,说明自己的罪过,应该被处死。太祖感叹梁习对自己罪行不辩解,王思对自己职责本分的恪守,说:“没想到我的军中竟然有二位义士?”后来同时把他们提拔为刺史,王思任命豫州刺史。王思也是有才能的官员,但是琐碎,不拘小节,做官做到九卿,封为列侯。

灵泉大红袍是岩茶哦。

灵泉-大红袍博岩堂高级技师以古法焙制,属中高火,焙火后茶香浓,郁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香至喉腹,茶气足。(岩上佳茗,博聚一堂)。

在岩茶的世界里,或者说茶界大红袍的地位绝对是杠杠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4126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