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没什么不合理,降价涨价不一定是门店自己就能决定,门店也不可能某一种商品永远保持一个价格。而且降价要求退回差价,那他如果涨价,你会不会补差?门店不存在保价服务,这不是网店。是否能够退差,可以和商家进行协商,由协商结果决定。
大家都看过太多的成功的产品分享,今天我来分享一个失败了的产品:定期购。我曾经在1号店做过创新业务的产品负责人,2012年左右曾推出了定期购的模式。虽然为定期购付出了很多,但无奈最终的失败却让人痛心无比。4年后的现在回想起来,仍有很多经验可以沉淀和分享。
无论是业界,还是在消费者的眼里,1号店都是一个购买日用百货和食品饮料的好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消品。快消品的特点就是购买决策快、消耗快、购买频次高,就像我们线下逛超市一样,会时常的就去一次。快消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会在相对固定的周期内重复购买。针对这种购物需求,1号店具有天然的优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提供这样的产品给我们的消费者呢?1号店定期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线,我们将具有周期性的商品列为定期购商品,消费者可以在定期购主页选择任意的商品,自己决定购买的周期,初期还可以选择购买的期数。这样就相当于制定了一个购买的计划,1号店就根据这个计划来自动为用户下单、自动给用户送货。
在最开始定方案的时候,我们曾经想过是否可以计算出每种商品的购买周期,不需要消费者自己选择。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购买周期还是很难计算准确的。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每个用户有的是自己在用,有的是夫妻在用,也有的是一家老小在用,所以计算出来的周期不是对每个人都是合适的准确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的用户不仅仅在1号店购买日用品,也会在线下超市购买,所以这个误差还是有的。这样就造成我们推荐的周期往往用户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情况,所以我们干脆就让用户自己来选择购买的周期,并且可以随时对周期和下单的时间进行灵活的调整。在开始尝试的阶段,用户只能选择购买3~6期,这也是试探用户的反馈,当用户逐渐接受了这一服务后,我们取消了期数的选择,改成了可以无限期的订购,让用户可以一直用下去,当然,我们用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的功能,即启用、暂停、取消的操作。如果用户选择的周期不够准,或者某个时间出差等原因不方便收货,那么就可以用暂停的功能,我们会保留这个定期购,同时保留价格就低的权利(关于价格就低见后面详述),等到合适的时间再重新启用。若实在不需要了,也可以随时取消,取消也不收取任何的费用。
定期购的初衷是为了更加方便用户,不需要用户对经常购买的商品重复选择、重复下单,比较倾向效率型的用户。但推出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有些用户购买了几次后就取消了这个服务。我们对每个取消的用户都进行了电话回访,发现有很多的用户取消的原因是价格不便宜。因为在1号店网站上,经常会有各种促销,如满立减、满赠、直降折扣等等,这就导致在定期购这边购买的用户反而会享受不到这些优惠。经内部讨论后,我们认为定期购的用户相对来说都是1号店的忠诚用户,只有相信我们的用户才会去用定期购,才会反复的购买,那么这些优质用户现在却反而无法享受到我们更具优势的价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决定一定要把优惠给到这些优质的用户,给他们真正的实惠,价格就低原则就这样产生了。现在用户在使用定期购的时候,当每期下单时候,我们都会判断当前在1号店有哪些促销活动,并且比较这些促销,将最优惠的那个给用户,不需要用户自己比来比去纠结哪个更优惠。另外价格就低还有个原则是,我们会记录用户在创建定期购计划时候的价格,以后每期的价格都以这个为基准,如果商品涨价了,我们还以这个基准价结算,如果商品降价了,我们就会用降价后的价格进行结算。再加上可以享受到促销,那么定期购真正做到了“价格就低”。
有个很现实的情况,就是我们用的牙膏、洗发水等会经常更换牌子,甚至同一牌子也会更换不同型号。那么我们的定期购就要更加灵活,提供用户更换商品的功能。所以定期购增加了修改商品的功能,让用户随时可以修改定期购商品,这一期订单购买商品A,下一期订单就可以购买商品B。如果某个商品不想继续购买了,也可以将这个商品删除,继续购买其他商品。当然用户也可以随时追加商品,使定期购变得更合理。
买过基金定投的人都知道,每月基金公司都会在我们绑定的银行卡上扣除款项来自动购买基金。一样的道理,定期购也是这样的情况。但在当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电商行业对绑定银行卡扣款举步维艰。我们也在内部进行了反复斟酌,最后还是上线了支付宝定扣的功能,并且的确有很多用户反馈希望增加这样的服务。上线这个功能后,使定期购又具有了另外一个神级的用处:孝敬父母。尤其是出门在外工作的人,寄钱给家里,父母通常都会说不。但是,如果我们给家里制定一个定期购的计划,定期给家里送去日常所需,而且用我们的支付宝来扣款,这岂不是非常之美好?
快消品是有一定的缺货率的,如果用户用了定期购后,发现在他需要的那个时间没有收到购买的商品,那么体验就会比较差,所以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大幅降低缺货率。由于定期购是“定期”的,即用户已经提前“通知”了我们在哪个时间进行下单,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计划,将商品的库存提前锁定,以减少缺货的概率。提前锁库存不可能提前的很久,因为到了某个阀值后,再提前也无法有效的降低缺货率了,而且还会大大增加对仓库的管理成本,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定期购的优先下单权,即一旦商品补货后,将优先满足定期购的用户。在实际使用中,若产生缺货,我们的客服就会主动联系用户,和用户确定是延迟发货,还是优先发送有货的商品,以保证用户的体验。
定期购看起来很简单的模式,但实际上覆盖了电商很多的核心业务,包括价格、促销、搜索、下单、配货、履约、库存、支付等等。而且用户的体验又非常的重要,要做的工作很多。从产品经理的能力和经验上来说,经过定期购的折腾,能力上会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基本对电商核心系统是比较了解了。但从业务本身的发展上看,的确不如预期的好,订单量一直上不去,最后证明这个模式失败了,产品也不可避免的被下线。尽管业务模式和产品设计曾经被天猫和京东(现在1号店和京东是一家了)完整的抄了过去,但最终结果还是同样下线,模式在这两家电商依然不成立,或者说更不可能成立。
尽管定期购当时收到了董事长于刚的大力支持和CTO韩军的强力推崇,分配了专门的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无奈定期购的模式看起来很美好,对1号店似乎是个天然的模式,但实际上,碰到每个问题都表明这是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论是周期难以计算、商品需要更换还是缺货无法避免等,都是定期购难以解决的根本问题。但当时,我的团队更多的是卯足了劲儿一个一个问题去寻找方案、梳理流程、改进功能,完全忘了业务模式本身是否是成立的,完全陷了进去。前文所有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的升级和改进,现在回头看来,其实有些南辕北辙的感觉,虽然产品本身的体验已经很好了,但如果业务模式不成立,那产品功能和体验做的再好也无济于事,只能和用户的诉求越来越远。
所以奉劝所有的产品经理不要仅纠缠于各种功能细节以及用户体验,一定要经常的抬起头来,看看远方,要善于把自己抽离出产品本身,在高处俯瞰自己的产品。越高级的产品经理越要考虑用户诉求和业务模式,越要有能力抓住核心block。最后,如果一旦发现模式不成立或者用户诉求不成立,要敢于放弃。
给他们客服打电话呗,10101111,我为了退货,天天打客服,终于过了一个星期,过来人把货取走了,不过都已经十几天了,还没有把钱退给我。估计现在元旦的原因吧····以后可千万不能在这些乱七八糟的网上买东西了,还是卓越京东的靠谱···
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
1、商业性活动,开展降价活动;
2、1号店主要开网上店铺销售,节约了实体店面的经营成本,商品利润空间相对增大。
3、一方面,1号店店铺做的比较大,商品进价成本低;另一方面,1号店的货物很多为厂家直送,或者贴牌生产;
4、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采用低价策略,薄利多销。
顾客买的衣服没几天就降价了,要求退差价,如果顾客在购买衣服的时候,有承诺过客户在一定的时间段,如果衣服出现降价的情况,就给客户退差价的话,那么就应该退给客户。
如果在顾客购买衣服的时候,没有做过任何承诺,那不用过多的担心,如果认为是有价值的客户,就好好的沟通,也可以给予优惠劵用于下次购买,提醒客户优惠劵的使用范围和时间。
扩展资料:
实体店的购物只执行国家三包规定,即产品自售出之日起七天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有额外约定的除外,如果没有的话,消费者并不能要求商家退货或是因为价格变动等非质量问题因素而要求商家补齐差价。
对生活来讲,能省下一点就是一点,但是对于道德来讲,要求退还差价的行为真的不光彩。虽然没有法律规定网购退还差价的行为是错的,但是还是希望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能够去谅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