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含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浅析如下:
一、代词,意为“自己”。
(1)(刘氏)自誓不嫁。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5)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查《辞源》:“自由”,“谓能按己意行动,不受限制”;“自专”,“谓只凭己见独断专行”。例(3)中的“自专由”就是“自专”+“自由”。
二、代词,意犹“其”。
(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三、动词,意为“有”。
(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各自异”即“各有异”。
四、介词,意为“从”、“自从”。
(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五、副词,意为“本”。
(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六、副词,意为“已”、“已经”。
(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七、副词,意为“即”。
(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八、连词,意犹“而”。
(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九、助词。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相”字出现的频率极高,量化统计可知,它共出现了十七次。理解好如此之多的“相”字,不仅有助于同学们较全面地掌握它的多个含义,也有利于对文句的准确把握。鉴此,笔者对其做了分类梳理,下面结合例句加以具体解释。
一、读xiāng,其词性有如下两类:
第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译为“互相、相互”,如: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从意思上看,①②的“相见”显然涉及夫妻双方,因而当是互相见面。③中“相覆盖”的是“枝枝”,“相交通”的是“叶叶”,④中“相向鸣”的是“双飞鸟”,它们都涉及多方或双方的行为,因而“相覆盖”译为相互覆盖,“相交通”译为互相交接,“相向鸣”就是面对面哀鸣。
第二类,做人称代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不可解作“互相”。按照人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是作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如:
⑤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⑥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⑦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上述三句的⑤⑥句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话,第⑦句是刘兰芝对小姑之言。这里的“相”都不是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三个句子都表示说话者(刘兰芝)希望对方对待自己(即“相”)的某种态度和行为,“相”均指代说话人。“相遣归”就是把我休回娘家,“莫相忘”就是不要忘记我。
二是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如:
⑧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⑨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⑩誓不相隔卿
⑾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⑿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此处的⑧句是焦母回绝儿子求情时说的话,“会不相从许”就是(我)一定不会答应你。⑨⑩⑾句是焦仲卿对刘兰芝所讲的,“相迎取”就是迎接你,“誓不相隔卿”就是发誓不断绝(与)你(的恩情),“不相负”就是不辜负你。⑿句是焦母对媒人所言,“不得便相许”就是(我)不能就答应你。这些句子都表示说话者对待对方(即“相”)的某种态度,“相”都指代听话人。
三是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如:⒀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⒁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⒃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上述四句中的“相”分别出现在对话句和叙述句中。⒀是兰芝叮咛小姑要好好侍奉婆母,所谓“相扶将”就是服侍她。⒁是兰芝对兄长的答语,让他赶快答应媒人的婚聘,“相许和”就是答应他(媒人)。⒂⒃是兰芝听到仲卿的马嘶后的反应,“蹑履相逢迎”就是穿好鞋子迎接他,“遥相望”就是远远地望他。
从语法角度分析,“相”作副词时一般在句中充当状语,作代词时一般充当句子的宾语,而且大多前置。作副词时,句子的主语(或隐或显)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作代词时,句子的主语多是单个人,主语与“相”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二、xiàng,名词,“相貌”之意,仅列例如次,不再赘述。
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总之,对文中繁多的“相”要逐一辨识清楚,方不致误解文意。顺便提一句,教材对“相”作代词的用法未作注释,课外参考资料对此多采取回避态度,这些都造成了同学们理解上的不便。
《孔雀东南飞》 一、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其日马牛嘶
二、古今异义的词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5、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6、共事二三年
7、处分适兄意
8、交语速装束
9、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三、文言实词:
(一)一词多义
1、见:
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
④慈父见背
⑤府吏见丁宁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
2、相:
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偏指一方)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辅助,动词) 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 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一方) 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一方) ⑩会不相从许 3、迎:
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 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 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 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 4谢: 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 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乃留张良 5、适: 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故: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 7、量:作计何不量 人事不可量 8、幸:幸可广问讯 幸复得此妇 (二)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堂上启阿母 何意致不厚 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赴府 供养卒大恩 可以卒千年 留待作遗施 于今无会因 却与小姑别 小姑始扶床 隐隐何甸甸 不图子自归 便言多令才
自可断来信 渠会永无缘 还部白府君 赍钱三百万 可以卒千年 君尔妾亦然
望采纳,谢谢
一、渠: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典》里给出了“渠”的两个读音,五个义项。
qú,(1)人工开凿的水道;(2)第三人称代词,他;(3)渠魁,古代称敌对方面的首领。
jù,(1)通“遽”,就;(2)通“讵”,岂。
王先生等人认为,“渠”在做“他”这个意思理解时,也是读qú。查《辞海》,也是这种看法。
二、根据:
《孔雀东南飞》作为“乐府双璧”之一,是语文教科书的保留篇目,但是诗中刘兰芝对兄长说的一句话“渠会永无缘”,各版本的教科书多避而不提,原因就在于“渠”字难以注解。人教社新版本高中教材里虽然给出了“渠,他”这样一个注释,但是没有提到它的读音。
将《古汉语常用字典》或《辞海》给出的义项代入句子中,“渠”理解为“他”是合适的、贴切的,没有其他的选择。那么“渠”是不是读qú呢?我想,如果到怀宁方言中去寻找答案,也许就能找到正解。
小时候,伙伴们一起玩耍,难免有一些磕绊,回去后,长辈多会问起因由,而我们这些小不点的话常是“kié家kié和kié家kié打架,kié家kié说kié家kié打kié家kié,kié家kié说kié家kié打kié家kié,到底是kié家kié先打kié家kié,还是kié家kié先打kié家kié,不晓得。”知道是哪两个小孩打架的长辈,能明白kié指的是谁,而不知道的,则只能听得一头雾水了。现在,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年轻一代口头已经很少有“kié”了。
在怀宁方言中,kié就是他(她),他(她)就是kié,没有二解。kié写成汉字,就是“渠”字。“渠会永无缘”之“渠”应该读成“kié”,而不是“q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与《辞海》将“渠“的”他”这个义项放在“qú”这个读音名下而没有给出“kié”这个读音是有问题的。
我们不妨来看看两本字典在将“渠”理解为“他”这个意思时给出来的两个例子。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全唐诗·寒山·诗三百三首》:蚊子叮铁牛,无渠下嘴处。”(《辞海》)
注意第一个例子,“吴书”,赵达是吴人。注意第二个例子,“寒山”,是吴人。而怀宁古属吴。
喜欢诗歌的不妨看看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她的意思,不能理解成“水渠”吧。朱熹,徽州人。徽州属于吴方言区。
喜欢戏曲的不妨听一听黄梅戏,唱词中,kié(渠)可真不少听得到。黄梅戏,安庆的地方戏。安庆,旧称怀宁。
汉语的说与写是两个体系。秦始皇书同文后,全国的书写体系统一了,说则不然。俗语“十里不同天”说的就是相近地方的人发音都不同。但说与写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如书写本身就是以一定的方言为基础的。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由于受到所在方言语系的影响,于是在文字上留下了地域的痕迹;或者为了某种需要,有意使用了方言。《孔雀东南飞》最初的传诵者应该是怀宁人,而文人在再创作时有意识地保留了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特征,“渠”这个方言用字就这样在诗中保留了下来。
在给古汉语词语注释的过程中,一些注家对一些词语采取回避的态度,如果换一种思路,到方言中去寻找答案,也许许多疑难能迎刃而解。
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美丽、善良、聪明
而勤劳。她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
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
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
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
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
那天,双双殉情而。
《孔雀东南飞》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这首诗记述的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叙述基本上采用了生活断面的结构方式,写了多个生活片断:第一,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的姑娘刘兰芝被婆婆“遣归”,恩爱夫妻硬被拆散,二人指天盟誓、互不负心;第二,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派人为儿子向兰芝求婚,又为利欲熏心的哥哥逼迫,只得应允;第三,焦仲卿闻变,急急赶来,二人相约以抗争。在迎亲之日,兰芝自沉清池,仲卿自挂高枝,双双殉情。诗中又采用了类似蒙太奇的手法,组织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充实着这三个情节,因而故事显得十分生动感人。
这出悱恻动人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它又是一首美丽悲壮的爱情赞歌,尽情地赞美了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的美好心灵和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的精神。同时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压迫者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刘兰芝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诗是从两个角度来展开人物性格的。一方面围绕刘兰芝写了一些恶势力残酷地将她一步步逼向亡的情况,从侧面烘托;另一方面写刘兰芝在这些恶势力面前,在残酷的摧残中,一步步地经受考验,完成自身生命的反抗从正面直接描写。这两个侧面交织在每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使用了个性化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手段,还使用了环境和景物描写的烘托,以及使用了抒情性语言的穿插,把人物性格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
另外,诗中比兴、排比手法的运用也极具特色。从序曲和尾声看,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比喻两情难舍难分,情调凄恻悲怆,暗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结尾用美丽而富有神幻的“鸳鸯对鸣”作结,前后呼应,给人以联想回味。排比铺陈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如兰芝离开焦家的一节中,从妆束、衣饰、姿态、容颜多处铺叙,极写兰芝的“精妙”动人,从容镇定。句式整齐,词藻华丽,不但造成了声调和色彩的美,而且对塑造人物、抒发感情都起了极好的效果。
《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含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浅析如下:
一、代词,意为“自己”。
(1)(刘氏)自誓不嫁。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5)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查《辞源》:“自由”,“谓能按己意行动,不受限制”;“自专”,“谓只凭己见独断专行”。例(3)中的“自专由”就是“自专”+“自由”。
二、代词,意犹“其”。
(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三、动词,意为“有”。
(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各自异”即“各有异”。
四、介词,意为“从”、“自从”。
(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五、副词,意为“本”。
(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六、副词,意为“已”、“已经”。
(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七、副词,意为“即”。
(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八、连词,意犹“而”。
(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九、助词。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相”字出现的频率极高,量化统计可知,它共出现了十七次。理解好如此之多的“相”字,不仅有助于同学们较全面地掌握它的多个含义,也有利于对文句的准确把握。鉴此,笔者对其做了分类梳理,下面结合例句加以具体解释。
一、读xiāng,其词性有如下两类:
第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译为“互相、相互”,如: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从意思上看,①②的“相见”显然涉及夫妻双方,因而当是互相见面。③中“相覆盖”的是“枝枝”,“相交通”的是“叶叶”,④中“相向鸣”的是“双飞鸟”,它们都涉及多方或双方的行为,因而“相覆盖”译为相互覆盖,“相交通”译为互相交接,“相向鸣”就是面对面哀鸣。
第二类,做人称代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不可解作“互相”。按照人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是作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如:
⑤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⑥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⑦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上述三句的⑤⑥句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话,第⑦句是刘兰芝对小姑之言。这里的“相”都不是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三个句子都表示说话者(刘兰芝)希望对方对待自己(即“相”)的某种态度和行为,“相”均指代说话人。“相遣归”就是把我休回娘家,“莫相忘”就是不要忘记我。
二是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如:
⑧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⑨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⑩誓不相隔卿
⑾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⑿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此处的⑧句是焦母回绝儿子求情时说的话,“会不相从许”就是(我)一定不会答应你。⑨⑩⑾句是焦仲卿对刘兰芝所讲的,“相迎取”就是迎接你,“誓不相隔卿”就是发誓不断绝(与)你(的恩情),“不相负”就是不辜负你。⑿句是焦母对媒人所言,“不得便相许”就是(我)不能就答应你。这些句子都表示说话者对待对方(即“相”)的某种态度,“相”都指代听话人。
三是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如:⒀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⒁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⒃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上述四句中的“相”分别出现在对话句和叙述句中。⒀是兰芝叮咛小姑要好好侍奉婆母,所谓“相扶将”就是服侍她。⒁是兰芝对兄长的答语,让他赶快答应媒人的婚聘,“相许和”就是答应他(媒人)。⒂⒃是兰芝听到仲卿的马嘶后的反应,“蹑履相逢迎”就是穿好鞋子迎接他,“遥相望”就是远远地望他。
从语法角度分析,“相”作副词时一般在句中充当状语,作代词时一般充当句子的宾语,而且大多前置。作副词时,句子的主语(或隐或显)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作代词时,句子的主语多是单个人,主语与“相”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二、xiàng,名词,“相貌”之意,仅列例如次,不再赘述。
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总之,对文中繁多的“相”要逐一辨识清楚,方不致误解文意。顺便提一句,教材对“相”作代词的用法未作注释,课外参考资料对此多采取回避态度,这些都造成了同学们理解上的不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