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苏格拉底

谁是苏格拉底,第1张

元前469年,苏格拉底生于离雅典城不远的阿洛佩凯。据第欧根尼拉尔修记:他生于第77届奥林比亚赛会第四年,死于第95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享年70岁。他的父亲索弗罗尼斯科斯是一个石匠出身的雕刻匠,母亲法伊纳列特是助产医生。

子承父业是当时希腊的习俗,所以,苏格拉底青少年时代跟父亲学习雕刻,据说陈放在雅典卫城上的一组美神雕像是苏格拉底的作品。与此同时,他还读过荷马的史诗以及一些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

苏格拉底青年时期同当时雅典的学者名流交往甚密,同时又师从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斯的弟子阿尔赫拉于斯,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他靠自学成了一名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的时候,他转而探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成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自愿做他的学生,向他请教,而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同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所以,40岁时他就展露出了杰出的才华,声誉渐起,成了雅典闻名的人物。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苏格拉底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长达27年的战争中度过的,他曾和当时还是青年军人的阿尔基比亚德一起当过重装步兵,曾三次参战。在波特伊达伊亚附近的一次战斗中,阿尔基比阿德斯身负重伤,苏格拉底奋力保护,终于击退敌人,救了他人性命。在另一次战斗中,色诺芬身受重伤,不能行动,也是赖于他的援救,才得幸免一死。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遭失败,民主政体被斯巴达支持的“三十僭主”的统治所取代。“三十僭主”的头目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利提阿斯。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召去,要他带领4个人去逮捕一个名叫列昂的富人,欲杀之以夺其财产。其余4人欣然从命,苏格拉底却拒绝合作,拂袖而去。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他的暴行。克利提阿斯把他叫去,不准他再接触青年,但他威武不屈,不予理睬。

公元前403年,“三十僭主”被推翻,克利提阿斯一命呜呼,民主派重掌政权。

当时一位并不著名的悲剧作家米列托斯和其他两个人对苏格拉底提出指控,罪名是“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交付法庭审判。

法庭上苏格拉底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说。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进行判决之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一。但苏格拉底理直气壮地自称无罪,认为他的言行绝不属于犯罪,而是有利于社会。他觉得只有让他终生在卫城的圆顶厅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餐,才算合理。在朋友们的规劝下,他才提议对他罚款30明那。结果他还是被判了死刑。

雅典的宗教习俗,每年五月,雅典都要派圣船“帕拉洛斯”号满载祭品去提洛岛的阿波罗神庙朝圣,往返时间是30天。在这个特定时期内,不得处决犯人,苏格拉底判决之日适逢圣船启航之时,所以未被立即执行。

收监期间,他的朋友克利托等人已经买通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力劝他逃走。但他坚不从命,认为自己应该服从国家的法律。在就要处决他的那天晚上,他打发妻子和亲属离开牢房,与克利托等人侃侃而谈地讲了一番灵魂不死的问题,然后镇定自若地从狱卒手中接过毒药,一饮而尽。就这样,苏格拉底在70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据说苏格拉底长得很丑:脸面扁平,嘴唇肥厚,大狮鼻,挺一个大肚子,着一件褴褛外衣,光着脚片到处走。和人谈话时,偏低着头,象条壮实的公牛;然而他目光炯炯仍能贯透一切,使人感到一种超人的才智和内在的精神美。

还有的记叙说,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个最能控制激情嗜欲的人,而且也是最能经得起冷热和各种艰苦劳动,非常惯于勤俭生活的人;尽管他资财微薄,但他却能应付裕如。

苏格拉底的哲学不是研究自然,而是研究人,研究人的道德、伦理,让人们去信仰宗教,信仰神学。因为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神按一定目的安排的,不需要人去认识和研究,研究自然就是对神的干涉和不敬。而研究人也主要是探讨什么样的道德、伦理才符合于贵族奴隶主的利益,完全排除了手工业者和农民,认为他们是低贱的,不通情达理,不懂得美。他有许多关于美和艺术的见解,都是从这种反民主的思想出发的,但是从中也流露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

关于美,在他以前的哲学家都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研究,而他却是从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他的哲学是宣扬神学的,认为人的各个部分都是根据神的意志,或者说是神根据有用的目的来创造的。断言美的东西都是有用的,把美的标准规定为有用,有用的就美,有害的就丑,认为人愈是认识到什么是美,也就愈有道德,从而将美和善紧紧联系在一起。可是,有用的东西也不是绝对的,对这个有用,对那个可能就有害,所以,他认为美具有相对属性,他说:“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射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同一件东西对这个有用是美的,对另一个有害就是丑的。美是有用的,是相对的,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对艺术的本质,他承认早年流传的“艺术摹仿自然”的说法,肯定艺术活动的实质是摹仿、再现。但是,他认为艺术再现的对象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美的人。但肉体要服从精神,不仅要摹仿外形,更要摹仿心灵。他反对把“摹仿”看作“抄袭”,主张画家画像,雕刻家雕像,都不应只满足于外貌细节,要表现出“活人的形象”,“现出生命”,把心理活动,心灵状态表现在活的形象上,显出生命感。他强调形式为内容服务,达到形象的逼真和生动。认为要塑造出这样的形象,就应该有选择,有提炼,构成一个美的整体。他说:“在塑造优美形象的时候,由于不易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瑕的人,你们就从许多人身上选取,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个整个显得优美的形体。”主张艺术高于现实,画出的人,雕出的像,要比原来的真人更美。他对塑造艺术形象的论述,在古希腊算是第一个。

可是,当他谈到创作灵感时,却充满了神秘色彩。他把灵感视为天赋,轻视理智,认为“诗人并不是凭理智,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他们就象那种占卦或卜课的人似的,说了许多很好的东西,但并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文艺思想到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继承,并给予了充分发挥。

苏格拉底是一个吟游诗人,他四处漂泊,遍访“智者”,平和的谈吐,给芸芸众生奏响智慧的歌谣;苏格拉底是一个先知,他祝福和启迪着世人的灵感,善意的指出人们对于人生的误解和无知;苏格拉底是一个神使,他代表着神,代表着智慧,代表着人生纯净的本质,他将神谕带到人间,洒播向苍生大地。

在苏格拉底受审的判决书中这样写道:“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是好的,并且以这一切去教导别人。”看看,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多么令人起敬和神往的苏格拉底阿!这那里是审判书,分明记载的是苏格拉底的光荣。

在他七十岁的一天,他送走妻子、家属,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帮他偿还。说完,他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他安详的走了,留给历史一声沉重的叹息,留给他的景仰者们无限的哀痛,留给人类罪孽的烙痕。

历史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小人,总是错了以后才醒悟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苏格拉底临终前宣布:“我要向你们这些杀害我的凶手们预言;我死去之后,立刻就有比你们加之于我的更重得多的惩罚在等待你们。……如果你们以为你们用杀人的办法就能防止别人谴责你们的罪恶生活,那你们就错了;那是一种既不可能而又不荣誉的逃避办法。”

苏格拉底的预言实现了,从此以后,哲学和智慧再也没有逾越过苏格拉底时代所塑造的高度;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成为了智慧高峰永久的象征。虽然人类的思想斗士们一次次的在历史上出现,试图拯救人类的灵魂,但是每一次都是徒劳无功,他们只能为先人的智慧做一些注脚,就足以著书立说以表彰自己的功绩了。再也没有人能够像苏格拉底那样平和、安详、从容不迫、只用最自然的交谈向人们传递智慧的真义了。人们生活在愚昧和无知之中,被肉欲和暴力蒙蔽了心灵而陷入无穷无尽的轮回,直到现在。

苏格拉底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纯粹的探索智慧为生命唯一要旨的人。

30多岁时,他开始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向人们讲述自己的理论,从此一直以传授知识为生。他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有钱人和穷人家的子弟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他只交谈,从来不著书立说。如果他能看到他的弟子柏拉图因为将文字整理成册而成为开创哲学的大人物时,也许会报以微微的一笑。

他有种习惯,随时随地会站下来,并且无缘无故地出神。有一天早晨苏格拉底在想着一件他不能解决的事;他又不愿意放下这件事,所以他不断地从清早想到中午,――他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在想着;到了中午人们就注意到他来了,来来往往的人传说着苏格拉底从天一亮就站在这里想事情。最后,晚饭以后天黑下来,有几个伊奥尼亚人出于好奇,就搬来他们铺盖,睡在露天里,为的是要守着苏格拉底,看他究竟会不会站一整夜。他就站在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天亮起来,他向太阳做了祈祷,才走开了。

除了智慧,再没有什么在他心里是重要的了。

他并不羸弱,他有坚韧不拔的忍耐力。无论酷署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在作重步兵的时候,他比任何其他的士兵都更加能够忍受饥饿和寒冷,并且不止一次的救护其他的士兵。

他很少饮酒,但当他饮酒时,他能喝得过所有的人;从没有人看见他喝醉过。在爱情上,哪怕是在最强烈的诱惑之下,他也始终是“柏拉图式”的。他是一个完美的奥尔弗斯式的圣者;在天上的灵魂与地上的肉体二者的对立之中,他做到了灵魂对于肉体的完全的驾驭。

当我们现在谈论苏格拉底的时候,我们说“一是苏格拉底为捍卫言论和思想的自由而甘愿赴死,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为言论及思想自由而殉难的智者,是人格神;二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和论辩方法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高峰和最早源头,他是哲学智慧之神。”

实际上是这样吗?

苏格拉底只是从容自若的传播智慧和神谕,他是自由的,因为他从来没有认为所谓的制度需要他去重视,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一个无知的孩子犯的一个幼稚的错误。他也没有去着意捍卫言论和思想的自由,因为它们本来就是自由的,不自由的只是的人们的心灵。他在审判席上说:他之所以申辩乃是为了他的审判官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他是被神派遣到这个国家里来的一个牛虻,而且再找一个象他这样的人是不大容易的。在他被宣布处死的时候,他依然在试图唤醒人们的心灵:“如果你们以为你们用杀人的办法就能防止别人谴责你们的罪恶生活,那你们就错了;那是一种既不可能而又不荣誉的逃避办法,最容易最高贵的办法并不是不让别人说话,而是要改正你们自己。”

在我们宣布苏格拉底是一位殉难者的时候,苏格拉底只是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世人,在心底发出一声惋惜的叹息。

苏格拉底留下了智慧么?没有,他的智慧已经随着他饮下的毒药而去。至今我们对他印象最鲜明的是他熟练运用的辩证法,可是辩证法,那只不过是他试图向人们说明智慧的方法而已,远远不是他要说明的智慧本身。他死后,他的弟子柏拉图追忆记载了他的部分言论。可是,这种追忆对于苏格拉底的智慧能够反映多少?毋庸置疑,最精华和最本质的部分已经无法追忆。

所以,今天,当我们试图找寻苏格拉底的具体的智慧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无从查起。我们可以找寻他特立独行的性格,找寻他从容不迫的举止,找寻他浮云游子的浪漫,找寻他慈悲广阔的胸怀,但是他一生宣扬的智慧,我们已经再也无从找寻。

他的智慧不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高峰和最早源头,而是西方哲学的最后一个高峰和终结――如果哲学不是怜悯的同义词。

在历史的无尽长河中,有一个孤独的身影,他只穿着一件单衣,不穿鞋;他随时随地会站下来,并且无缘无故地出神;他在市场、运动场或者街头向四周的人群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就是被人们抛弃和景仰的先知: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研究的重点是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对自然哲学不感兴趣,正因为他把哲学的重点从自然界转向人的问题,人们才称他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哲学家。

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说,他听到神谕说他是人间最聪明的人,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就到处找有知识的人谈话,想证实神谕。结果他发现这些所谓有知识的人并没有知识,并不聪明,又进而发现他自己的聪明之所在就在于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美德就是知识。他认为人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只有灵魂和理智才能教人明辨是非,懂得善恶,成为有道德的人。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他还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永恒的、普遍的、绝对不变的概念的认识。善包括健康、有力、财富、有地位、荣誉、节制、正义、勇敢、敏捂、强记、豪爽等美德,这些美德和知识虽然是人天生就有的,但只有经过启发和引导,人才能意识到这些内在的美德和知识。

在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问题时,苏格拉底惯于采用问答法,双方一问一答,通过揭露对方回答中首尾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同时逐步引导对方修正意见,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真理。把这种方法称之为"产婆术"。它其实是一种归纳法,它通过归纳来寻求一个概念的定义或形成普遍概念,也就是通过揭露思维矛盾或对立意见的冲突,来发现真理。归纳法的创造和运用对哲学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酷署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带领四个人去逮捕一个富人,要霸占他的财产。苏格拉底拒不从命,拂袖而去。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恼怒地把他叫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叫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苏格拉底对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三十僭王”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叛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叛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拚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的中等阶级家庭。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雕塑作坊。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苏格拉底面目丑陋,身材矮小,步履蹒跚,性格尤其特别。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是一个勇敢、顽强的战士,平时生活像一个智者,以教育青年为己任。他的对话式教学方法也有智者风格,但他与智者有本质的区别:他从不收学费,更反对诡辩和似是而非的夸夸其谈。他自称是没有智慧的人,而不自诩为有智慧的人。“爱智慧者”和“有智慧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根本不同。前者指追求确定真理的哲学家,后者指靠炫耀知识赚钱的智者。哲学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不是纯思辨的私事,而是他对城邦所尽的义务。在此意义上,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

苏格拉底与“产婆术”

几乎与孔子同时代,古希腊出了一代先贤苏格拉底,他毕生爱智慧,追求认识自己,虽没有聚众讲学,但因学识渊博且不独学而无友,故身边聚集了很多可称为弟子的志同道合者。

柏拉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交谈切磋中,苏格拉底凭借其绝顶的聪明和无人能及的知识创造了自称“产婆术”的谈话方法,直到今天仍被西方教育界推崇备至。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接下来就让我们领略一下培养出了柏拉图的“产婆术”的魅力何在。齐诺芬的《纪念录》中有一段关于苏格拉底和欧西德的对话。

两人讨论的是关于“正”与“不正”的话题,其中的片段翻译如下:欧:我生平所做之事,没有“不正”的。苏:那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吗?欧:能。苏:虚伪是“正”还是“不正”?欧:不正。苏:偷窃呢?欧:不正。苏:诱敌而窃敌物,是“正”还是“不正”?欧:正。苏:你方才说偷窃是不正,现在又何言正呢?欧:以前是对友,现在是对敌。苏:小孩生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味很甜”。小孩吃了,救了性命。这是“正”还是“不正”?欧:正。苏:你的朋友因精神失常欲取刀自杀,你将他的刀偷走,这是“正”还是“不正”?欧:正。苏:你说不正只可对敌,不可对友,现在又何以对友呢?欧:苏格拉底,我不能回答你了……

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

苏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希腊文:Ηρα;拉丁文:Hera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主神宙斯之妻(亦为其姊妹),克罗诺斯与盖娅之女。其兄弟姊妹还有:得墨忒尔、哈得斯、赫斯提娅、波塞冬。她与宙斯生:阿瑞斯、狄斯科尔狄娅,埃斯提娅、埃勒提娅、赫伯、赫菲斯托斯。一说,她又为魔怪提丰之母。阿尔戈斯为赫拉的崇拜中心,其祭仪带有农事神崇拜的色彩;赫拉最初被奉为农业部族之神,也司掌云雨雷电,还赐予人类以丰稔,后演化为司掌婚姻与分娩之神以及妇女.(尤其是孕妇和产妇)的守护神。赫拉又被视为英雄和城邦的守护神。每逢交战,赫拉尤受贵族和王者的尊崇。在艺术作品中,其形象通常为头戴王冠、手持节杖、高大威严的女神。相传,赫拉一降生,便被其父克罗诺斯吞入腹中。后来,克罗诺斯中墨提斯和宙斯巧计,又将其吐出。在与提坦诸神之战中,盖娅将赫拉送与奥克阿诺斯和忒提斯抚养;另说,赫拉由阿卡迪亚的忒墨诺斯或欧博亚的季节女神所抚养。又说,赫拉出生后,并未被其父克罗诺斯吞入腹中,曾代其母盖娅关照兄弟宙斯,使其免遭父亲之害。宙斯长大后,取代其父为众神之王。他虽多次与众女神及神女幽会,却只属意于赫拉。一次,他看到赫拉在阿尔戈斯附近的树林里悠闲漫步,便立即降下一阵暴雨,自己则化作杜鹃,佯装躲雨,藏于赫拉衣襟内,然后现出原形,拥抱赫拉,并发誓非赫拉不娶。据说,宙斯与赫拉秘密结合300年后,宙斯才将此事向众神宣告。在宙斯与赫拉的婚宴上,盖娅以圣园的金苹果相赠。

赫拉通常被描述为嫉妒成性、暴戾异常的女神。她从不宽容或饶恕宙斯所爱的任何女性,并对她们肆意进行迫害。由于她的残暴,致使勒托分娩前无处容身,河神伊纳科斯之女伊奥变为牛四处流浪,酒神狄奥尼索斯之母塞墨勒被神火焚烧而亡,提瑞酋阿斯双目失明(另说,为雅典娜残害),普罗托斯众女竟至疯癫,伊诺坠海身亡。宙斯同她们所生子女亦屡遭赫拉之害。她对宙斯与凡间女子阿尔克墨涅所生之子赫拉克勒斯极为仇视。相传,宙斯为惩罚赫拉,曾将铁砧缚于其双足,用铁链将其悬于奥林波斯山峰。赫拉因忌恨宙斯生帕拉斯·雅典娜,自我受孕生赫菲斯托斯。赫拉见赫菲斯托斯既跛且丑,一气之下,将他抛下奥林波斯山。在荷马史诗《伊利昂纪》中,赫拉为得到金苹果,曾以“权位”相许,意欲获得“最美者”之称。而作为仲裁者的帕里斯王子却为爱神阿芙罗狄特所许之绝色女子诱惑。为此,赫拉与特洛伊人结下仇恨。在特洛伊战争中,赫拉多次违背宙斯之意,暗中竭力帮助希腊人。据说,此恨一直殃及埃涅阿斯。

相传,赫拉有一养母,名叫“西得罗”,后被佩利阿斯所杀。为报此仇,赫拉化作一老媪,暗助伊阿宋寻取金羊毛;美狄娅则施展法术,诱使佩利阿斯众女无意中害死生父,并将其尸体抛进煮沸的锅内。据说,赫拉在普拉泰亚曾希图另寻他欢。宙斯听从阿拉尔科墨纽斯(或基泰戎)之计,命雕一女像,以纱遮面,竖立于马车上,并声扬此乃宙斯所选的新娘——基泰戎之女普拉泰娅。赫拉闻之,怒冲冲赶至普拉泰亚,猛力推倒车上女子,才知为一木偶。欢笑声中,赫拉与宙斯和好如初;赫拉与古罗马神话中的尤诺混同。尤诺为尤皮特之妻,原与尤皮特负有同样职能,后演化为女性的保护神。萨摩斯岛曾有赫拉的造像。赫拉似曾为兽形之神,荷马曾赋予她“牛眼”之称。她享祭的供品多为牝牛。在阿尔戈斯,赫拉的形象亦为牝牛。希腊大陆各地区,特别是阿尔戈斯、迈锡尼等地,崇拜赫拉之风极盛,萨摩斯、克里特等岛屿亦然。赫拉之形象可见于古希腊雕塑和造型艺术。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午)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原为雕刻匠,后来倾心于教育研究,并以培养青年的完善道德为己任。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把人的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他还首先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商问题、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苏格拉底一生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他没有著作,其言行都是由弟子柏拉图等人所汇编的对话。

好学善思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附近的阿洛佩凯村。父亲索弗罗尼斯科是一个雕刻匠,母亲法伊纳列特是接生婆。苏格拉底生来相貌丑陋,加之家境贫寒,父亲认定他不会有多大出息,就为他选定了一条跟自己学习雕刻,做一名石匠的生活道路。

苏格拉底虽然其貌不扬,但却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不久就成了一个很能干的雕刻匠。他创作的标题为“欢乐三女神”的一组群雕,曾被放到雅典的卫城上。

苏格拉底尚未成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幸运的是,一个好心的雅典人资助了他,使他在雕刻之余能有学习的机会。从此,苏格拉底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生的道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走出了父亲为他设计的做石匠的圈子。在这段时间里,他向当时各种有学问的人求教,浏览可能见到的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聆听当时的大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讲学和智者派讲雄辩术。同时,他还学习音乐和诗歌。多方面的教育使苏格拉底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20岁的时候,他师事阿那克萨戈拉的弟子阿尔赫拉于斯,学习有关自然的知识。年轻的苏格拉底喜欢思考和探索,对许多自然问题都想弄个明白,如一个事物怎样创造出来,又怎样毁灭;人们所借以思想的元素是血,还是空气或水;地是平的还是圆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老师都有解答,但苏格拉底对答案并不满意,自己试图解释,又觉得无能为力,因此,他认为研究自然没有什么意义,把自然界排除在人的认识范围之外。在30岁的时候,他把注意力从天上转到人间,成为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苏格拉底对问题的考虑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而且角度很独特,说理透彻,使你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对。有一次,苏格拉底碰见一个人正为向别人敬礼却没有得到回礼的事生气,就对他说:“这简直太奇怪了。遇到一个身体丑陋的人你不会生气,但遇见了一个性情粗鲁的人倒难受起来了。”有一个人说自己吃东西都没有味道,苏格拉底称他知道一种能治这种病的好药方,当对方追问是什么药方时,他回答:“停止饮食,这样,你就会生活得愉快些、节约些、身体还会好些。”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一个人非常严厉地责罚侍从,便问他为什么如此对待仆人。那人说因为仆人好吃懒做又非常愚蠢贪婪。听了这样的回答,苏格拉底问道:“那么你考虑过没有,谁应该多受责打,是你呢,还是你的仆人。”

这些小事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联系到当时许多人为了私欲,贪得无厌;许多贵族安于享乐,不知满足的现实,就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思想的敏锐与深刻了。

青年之友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在当时的雅典,人们普遍认为智慧是天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知识和美德是能通过受教育而得到的,唯一的困难是缺少既懂美德的概念又能将它教给别人的人。尽管他认为自己没有智慧,不足以施教于人,但却甘愿去尽一个社会道德教师应尽的义务。经常同青年交往接触,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回答问题必须非常简洁,明快干脆。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提出别的问题,不许反对对方的问法。两个人可以相轮换提问,但须双方都同意。这种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艺术。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生产下婴儿一样。它分四个步骤。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5U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人品高洁

苏格拉底不但教育思想深邃,而且人品高洁。他一生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总是赤着脚,他不怕寒冷,纵然是冰天雪地,他也能赤脚在冰上行走。在行军作战中,他也比别人更能忍受饥饿。他平时不饮酒,但饮起酒来,比谁的酒量都大。他很贫穷,但不以贫穷为苦,他所追求的是过有德行的生活。

苏格拉底不仅宣传有德行的生活,而且身体力行。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先后三次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尽到了雅典公民保卫祖国的职责。他在作战中,表现勇敢、沉着,几次冒死拯救同伴的生命,把受伤的同伴背下战场。在敌人面前他无所畏惧,即使在雅典军队失败的时候,他仍然镇静自若,在战场上走起路来好象在雅典的大街上一样,“昂首阔步,斜目四射”,遇见敌人,他还是那样若无其事地斜视着敌人,使敌人老远见到他,就知道他不是好惹的,若是挨到他,他定会坚决抵抗。

苏格拉底平时对同胞、对学生,态度诚恳、温和,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他是一个卓越的教师。他的谈话生动活泼,无拘无束,表现出高度的修养,他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他的学生、雅典将军亚尔西巴德曾说;每逢听苏格拉底说话,心就狂跳起来……眼泪就会夺眶而出,大群的听众也表现过同样的情绪。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却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一,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蛊惑青年。然而这两方面也正是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贡献。在他死后不久,雅典人就认识到他的活动意义,把控告他的一部分人处以死刑,实际上为他平了反。应该说,是“误解和私仇把他推上了法庭”。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

苏格拉底在服刑时,心情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不服法庭的判决,一方面又不愿逃走,表示服从法庭的判决。他的学生、朋友都劝他逃走。他却以公民应忠于国家为理由而加以拒绝,他说,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国家就不可能存在。公民是国家所生、所养,受国家的教育,理应事事听从国家。儿子只能以德报答父母,不能以怨报答父母,不管父亲如何对待自己,不能以拷打还拷打,以恶言还恶言。一个人被判死刑,不服刑,用逃跑的方法来毁坏、颠覆国家和法律,是不能允许的。苏格拉底既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要服从国家的法律,于是只好在狱中饮鸩而亡。他为真理而引颈就刑,引起后人对他产生无限的崇拜

苏格拉底揭露矛盾的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而在东方老子却先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比苏格拉底要早

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 、互相联结的 。 所以说:“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老子承认转化 ,但强调“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 ,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午)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原为雕刻匠,后来倾心于教育研究,并以培养青年的完善道德为己任。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把人的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他还首先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商问题、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苏格拉底一生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他没有著作,其言行都是由弟子柏拉图等人所汇编的对话。

好学善思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附近的阿洛佩凯村。父亲索弗罗尼斯科是一个雕刻匠,母亲法伊纳列特是接生婆。苏格拉底生来相貌丑陋,加之家境贫寒,父亲认定他不会有多大出息,就为他选定了一条跟自己学习雕刻,做一名石匠的生活道路。

苏格拉底虽然其貌不扬,但却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不久就成了一个很能干的雕刻匠。他创作的标题为“欢乐三女神”的一组群雕,曾被放到雅典的卫城上。

苏格拉底尚未成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幸运的是,一个好心的雅典人资助了他,使他在雕刻之余能有学习的机会。从此,苏格拉底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生的道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走出了父亲为他设计的做石匠的圈子。在这段时间里,他向当时各种有学问的人求教,浏览可能见到的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聆听当时的大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讲学和智者派讲雄辩术。同时,他还学习音乐和诗歌。多方面的教育使苏格拉底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20岁的时候,他师事阿那克萨戈拉的弟子阿尔赫拉于斯,学习有关自然的知识。年轻的苏格拉底喜欢思考和探索,对许多自然问题都想弄个明白,如一个事物怎样创造出来,又怎样毁灭;人们所借以思想的元素是血,还是空气或水;地是平的还是圆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老师都有解答,但苏格拉底对答案并不满意,自己试图解释,又觉得无能为力,因此,他认为研究自然没有什么意义,把自然界排除在人的认识范围之外。在30岁的时候,他把注意力从天上转到人间,成为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苏格拉底对问题的考虑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而且角度很独特,说理透彻,使你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对。有一次,苏格拉底碰见一个人正为向别人敬礼却没有得到回礼的事生气,就对他说:“这简直太奇怪了。遇到一个身体丑陋的人你不会生气,但遇见了一个性情粗鲁的人倒难受起来了。”有一个人说自己吃东西都没有味道,苏格拉底称他知道一种能治这种病的好药方,当对方追问是什么药方时,他回答:“停止饮食,这样,你就会生活得愉快些、节约些、身体还会好些。”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一个人非常严厉地责罚侍从,便问他为什么如此对待仆人。那人说因为仆人好吃懒做又非常愚蠢贪婪。听了这样的回答,苏格拉底问道:“那么你考虑过没有,谁应该多受责打,是你呢,还是你的仆人。”

这些小事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联系到当时许多人为了私欲,贪得无厌;许多贵族安于享乐,不知满足的现实,就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思想的敏锐与深刻了。

青年之友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据说,柏拉图的堂弟格老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领袖,非常荣耀而潇洒地面对众多的人进行演讲。按理说,一个青年人有这样的理想,并非坏事。遗憾的是,格老孔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都很欠缺。家里人都明白他这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真怕他冒冒失失地闯上讲坛,弄得不好被人拖下来,落下笑柄。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服他不要这么做。这件事被苏格拉底知道了,鉴于和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开导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

一天,苏格拉底看见格老孔迎面走来,老远就喊;“喂,格老孔,听说你决心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使格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出十分热情的样子,选择了格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苏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极了。如果人间真有什么好事的话,这又是一桩好事了。因为,倘若你的目的能够实现,你想有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你的家庭扬名,为你的祖国增光;你的名声在传遍全城之后,还会传遍整个希腊,甚至在异邦中享有盛名。那时,你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果然,格老孔听了这番话,大为高兴,就停下来同苏格拉底交谈。

看到格老孔留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看来很明显,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贡献。”

“正象你所说的。”格老孔回答。

于是苏格拉底请格老孔谈谈做贡献的打算。正当格老孔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首先让城邦富裕起来,实现富裕的途径是让税收增多。格老孔表示同意。苏格拉底又问,税收从何而来总数多少不足的补充来源是什么格老孔回答对这些问题没有考虑过。之后,苏格拉底又问他对治理国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的看法,如削减开支、国防力量、防御战略、粮食供应等。格老孔要么回答没有考虑,要么说不清楚,要么推托这类事没必要亲自照管。

看到格老孔为难的样子,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一理。国家人口多,一些问题确实很难说上来,但如果能帮助一家,就可以着手帮助更多的人家,你为什么不从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试一试呢”

格老孔说:“只要叔父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苏格拉底笑了;“怎么你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想希望包括叔父在内的整个雅典人都听你的劝吗年轻人,要当心,你一心想要出名,可不要弄个适得其反呀!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些知识最广博的人。反之,都是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对想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胜过别人;当处理事务的时候,你也就会很容易地获得你所期望的目标了。”

高傲的、一心想做领袖的格老孔被说服了。

美和美育

在苏格拉底的眼里,任何事物本身无所谓美或丑,只有看它有无用途,是否真是美的。表面再好看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也是不美的。

阿里斯提普斯曾问什么东西是好的。苏格拉底问他是否就这些东西的具体用处而言。当被告知不是之后,他回答:“你所问我的,既不是对任何东西都是好的,那么,我只好说,我不知道,而且也不想知道。”阿里斯提普斯又问什么东西是美的,苏格拉底说美的东西很多,而且许多东西彼此极不一样。比如摔跤者的美不同于赛跑者的美;防御用的盾牌的美不同于便于迅速猛力投掷的标枪的美。听了这样的回答,阿里斯提普斯觉得和前面关于好的回答没什么不同。苏格拉底告诉他美和好是一回事。对同一事物来说,所有的东西都既美且好。如德行,就不能说对一些东西是好的,而对另一些东西来说才是美的。同样,对同一事物来说,人也是既美又好的。人的身体对同一事物来说,也是既美又好的,而且,凡人所用的东西,对他们所适用的事物来说,都是既美又好的。阿里斯提普斯反问:“照这么说,一个粪筐也是美的了”苏格拉底回答,只要实用,一个粪筐也是美的;不实用,即使是一个金盾牌也是丑的。

“难道你是说,同一事物是既美而又丑的吗”阿里斯提普斯又问。

“是的。我是这么说——既好而又不好。因为某种东西对饥饿来说是好的,对热病来说可能就不好。对赛跑者来说是美的,对摔跤者来说往往可能就是丑的。因为一切事物,对它们所适合的东西来说,都是既美又好的,而对于它们所不适合的东西,则是既丑又不好的。”

苏格拉底经常同画家、雕刻家、工匠就他们所从事的工艺进行讨论。他说一个雕刻家应该通过形式把内心活动表现出来,胸甲制造者应当把胸甲做得合用。对绘画,苏格拉底也有自己的观点。下面是他同画师帕拉西阿斯的一段对话,同样反映了他实用的美学观点。

苏:帕拉西阿斯,难道绘画不是对于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一种表现吗无论如何,你们绘画师们总是通过各种色彩来忠实地描绘那些低的和高的、暗的和明的、硬的和软的、粗糙的和光滑的、新鲜的和古老的事物。

帕:你说得对。

苏:还有,当你们描绘美的人物形象的时候,由于在一个人的身上不容易在各方面都很完善,你们就从许多人物形象中把那些最美的部分提炼出来,从而使所创造的整个形象显得极其美丽。

帕:的确,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苏:那么,你们是不是也描绘心灵的性格,即那最扣人心弦、最令人喜悦、最为人所憧憬的最可爱的性格呢还是这种性格是无法描绘的

帕:啊,苏格拉底,怎么能描绘这种既不可度量,又没有色彩,也没有你刚才所说的任何一种性质而且完全看不见的东西呢

苏:那么,可不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眼色里看出他是喜爱还是仇恨来呢

帕:我想是可以的。

苏;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在眼睛上描绘出来呢

帕:当然可以。

苏:至于朋友们的好的或坏的情况,在那些关心他们的和不关心他们的人的脸上,你想是不是都有同样的表情呢

帕:当然不是。因为他们都为朋友们的好情况感到高兴,对于他们的坏情况感到忧愁。

苏:那么,能不能把这种情况表现出来呢

帕:当然能够。

苏:而且高兴和宽宏,卑鄙和偏狭,节制和清醒、傲慢和无知,不管一个人是静止着,还是活动着,都会通过他们的容貌和举止表现出来。

帕:你说得对。

苏:这样一来。这些也都是可以描绘的了。

帕:毫无疑问。

苏:那么,你认为人们更喜欢看的是反映美丽、善良和可爱品格的绘画呢,还是那些表现丑陋、邪恶、可憎形象的绘画呢

帕:苏格拉底,这两者之间的确有很大的区别。

“产婆”名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在当时的雅典,人们普遍认为智慧是天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知识和美德是能通过受教育而得到的,唯一的困难是缺少既懂美德的概念又能将它教给别人的人。尽管他认为自己没有智慧,不足以施教于人,但却甘愿去尽一个社会道德教师应尽的义务。经常同青年交往接触,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回答问题必须非常简洁,明快干脆。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提出别的问题,不许反对对方的问法。两个人可以相轮换提问,但须双方都同意。这种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艺术。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生产下婴儿一样。它分四个步骤。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5U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苏格拉底写下δ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与非正义的第一个字母),然后问道:虚伪应放在那一边。尤: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苏,那么欺骗呢尤:当然是非正义一边。苏:偷盗呢尤:同上面一样。苏:奴役人呢尤;也是如此。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苏;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尤:当然不能。苏:那么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尤;是的。苏;倘若他为了作战而欺骗敌人呢尤:也是正义的。苏: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正义的吗?

尤:不错。不过开始我以为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呢。

苏:那么,前面我们放在非正义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义一边了

尤:好象是这样。

苏:那么,我们是不是重新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事用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了。你同意吗

尤:完全同意。

苏,那么当战争处于失利而又无援的时候,将领发觉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了士气。这种欺骗行为应当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看应敢在正义一边。

苏: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孩子因此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

苏;又如,一个人想自杀,朋友们为了保护他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可你不是说对朋友任何时候都要坦率无欺吗

尤:看来是我错了。如果您准许的话,我愿意把说过的话收回。(色诺芬;《回忆录》第4卷第2章)

“产婆术”这种方法,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苏格拉底“产婆术”(又称为“问答式教学法”)对后世的教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自它问世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学校广为采用。

人品高洁

苏格拉底不但教育思想深邃,而且人品高洁。他一生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总是赤着脚,他不怕寒冷,纵然是冰天雪地,他也能赤脚在冰上行走。在行军作战中,他也比别人更能忍受饥饿。他平时不饮酒,但饮起酒来,比谁的酒量都大。他很贫穷,但不以贫穷为苦,他所追求的是过有德行的生活。

苏格拉底不仅宣传有德行的生活,而且身体力行。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先后三次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尽到了雅典公民保卫祖国的职责。他在作战中,表现勇敢、沉着,几次冒死拯救同伴的生命,把受伤的同伴背下战场。在敌人面前他无所畏惧,即使在雅典军队失败的时候,他仍然镇静自若,在战场上走起路来好象在雅典的大街上一样,“昂首阔步,斜目四射”,遇见敌人,他还是那样若无其事地斜视着敌人,使敌人老远见到他,就知道他不是好惹的,若是挨到他,他定会坚决抵抗。

苏格拉底平时对同胞、对学生,态度诚恳、温和,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他是一个卓越的教师。他的谈话生动活泼,无拘无束,表现出高度的修养,他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他的学生、雅典将军亚尔西巴德曾说;每逢听苏格拉底说话,心就狂跳起来……眼泪就会夺眶而出,大群的听众也表现过同样的情绪。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却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一,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蛊惑青年。然而这两方面也正是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贡献。在他死后不久,雅典人就认识到他的活动意义,把控告他的一部分人处以死刑,实际上为他平了反。应该说,是“误解和私仇把他推上了法庭”。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黑格尔语)

苏格拉底在服刑时,心情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不服法庭的判决,一方面又不愿逃走,表示服从法庭的判决。他的学生、朋友都劝他逃走。他却以公民应忠于国家为理由而加以拒绝,他说,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国家就不可能存在。公民是国家所生、所养,受国家的教育,理应事事听从国家。儿子只能以德报答父母,不能以怨报答父母,不管父亲如何对待自己,不能以拷打还拷打,以恶言还恶言。一个人被判死刑,不服刑,用逃跑的方法来毁坏、颠覆国家和法律,是不能允许的。苏格拉底既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要服从国家的法律,于是只好在狱中饮鸩而亡。他为真理而引颈就刑,引起后人对他产生无限的崇拜

苏格拉底名言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苏格拉底的介绍和故事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酷署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带领四个人去逮捕一个富人,要霸占他的财产。苏格拉底拒不从命,拂袖而去。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恼怒地把他叫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叫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苏格拉底对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三十僭王”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叛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叛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拚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

苏格拉底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的职业是雕刻,母亲是一个产婆。少年时期他曾抱着继承父业的理想,一度学习雕刻,终因没有兴趣而中止。但喜欢研究哲学、天文和几何。苏氏的妻子名叫灿蒂柏(Xanthippe),颇有悍名。夫妻的感情并不和睦,因为这位大师终日坐在雅典的大街上,或在神庙前,和一般青年讲学论道,既不要束修,也没有其他谋生的职业,从不关心自己的妻小。所以在妻子的眼光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一个只带回麻烦而不带回面包的懒虫。苏氏常自称为「牛虻」,他的妻子也这样叫他。牛虻是吸牛血的蝇子,她竟将丈夫比做家中的吸血鬼,可是每当灿蒂柏大发雷霆的时候,这位大哲学家总是默默的抗议,使强悍的妻子常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据说有一次,在苏氏仍作无言的抗议时,他的妻子气闷不过,在盛怒之下,将一桶水泼浇在丈夫的头上,这位大师只微笑着说:「我知道在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的。

---------------------------------------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讲的故事

今天终于发现了一段小故事,之前听到过,只是没记住而已,现在可以放在这上面晾一晾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颗,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又有一次,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的可用之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觉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

苏格拉底劝导失恋人的故事

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个失恋的人。

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味道。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恋爱还要倾心呢?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镶嵌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恋者: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格拉底:可这只能使你里她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

失恋者: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可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失恋者:那是自然。

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恋者:不会的。她曾经对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开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得对你很有情意,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恋者:可我为她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格拉底: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因为你在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

失恋者:可是这多么不公平啊!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对你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不爱你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你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恋者:可是您看得明白,现在痛苦的人是我不是她,是我在为她痛苦。

苏格拉底: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过得很好,不如说你为自己而痛苦吧!

失恋者:依您的看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了错。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不过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失恋者:但愿有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恋者: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美是难的

德性就是知识 或: 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无知即罪恶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男人活着全靠建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于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附近的阿洛佩凯村。父亲索弗罗尼斯科是一个雕刻匠,母亲法伊纳列特是接生婆。苏格拉底生来相貌丑陋,加之家境贫寒,父亲认定他不会有多大出息,就为他选定了一条跟自己学习雕刻,做一名石匠的生活道路。

他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苏格拉底虽然其貌不扬,但却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不久就成了一个很能干的雕刻匠。他创作的标题为“欢乐三女神”的一组群雕,曾被放到雅典的卫城上。

苏格拉底尚未成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幸运的是,一个好心的雅典人资助了他,使他在雕刻之余能有学习的机会。从此,苏格拉底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生的道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走出了父亲为他设计的做石匠的圈子。在这段时间里,他向当时各种有学问的人求教,浏览可能见到的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聆听当时的大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讲学和智者派讲雄辩术。同时,他还学习音乐和诗歌。多方面的教育使苏格拉底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20岁的时候,他师事阿那克萨戈拉的弟子阿尔赫拉于斯,学习有关自然的知识。年轻的苏格拉底喜欢思考和探索,对许多自然问题都想弄个明白,如一个事物怎样创造出来,又怎样毁灭;人们所借以思想的元素是血,还是空气或水;地是平的还是圆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老师都有解答,但苏格拉底对答案并不满意,自己试图解释,又觉得无能为力,因此,他认为研究自然没有什么意义,把自然界排除在人的认识范围之外。在30岁的时候,他把注意力从天上转到人间,成为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柏拉图柏拉图(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原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

他出生于雅典,父母为名门望族之后,从小受到了完备的教育。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使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时间长达十多年。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为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穆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附近创立了自己的学校_--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两次赴西西里岛企图实现政治抱负,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高龄去世。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理想国》。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080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随机推荐

  • 小麻薯手帐离型本在哪里买最便宜

    淘宝网。小麻薯手帐离型本是胶带背面会附有一层薄薄的纸,那个纸就是离型纸,把离型纸做成本子,就是离型纸本,在淘宝网买最便宜,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是中国深受欢迎的网购零售平台。1ipluso火烈鸟套装参考价格:¥188~

    2024-04-15
    56000
  • 男士润唇膏什么牌子的好?

    有的时候,天气很干燥,我们的唇部就会变皴裂,所以唇部也是需要保养的,唇部保养的护肤品就是润唇膏,很多人认为润唇膏是女人使用的美容产品,其实男人同样可以使用润唇膏,那男性朋友适合用什么牌子的润唇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好用的男士润唇膏

    2024-04-15
    42700
  • 宫梵希身体套盒正规吗

    正规。纪梵希是一家法国的时装品牌。该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一家受官网认证法律保护的正规品牌,是经过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认证合法的,持有正规合法经营文件,属于合法企业,其经营范围也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非常正规,该品牌最初以香水为其主要产品,

    2024-04-15
    44900
  • 妮维雅SOFT,SUN,BODY,个有什么区别?

    楼上的请别乱说,外国的品牌都会有诸如此类的字眼,其实是使用部位和功效的差异SOFT就是轻柔温和的,像粉水上就会有SUN就是防晒的BODY就是身体使用的还有例如visage,是脸部使用;还有美白产品最常见的是whitening并不是不同品牌,

    2024-04-15
    55200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以下是鉴别妮维雅是否为正品的一些方法:1 从包装的印刷上看,正品背面的文字印刷柔和,字体略扁,文字之间的距离均等。而大部分假货的文字印制的颜色都比较深,字体看起来细长,印刷的也不是很细致,上下行之间的距离有偏差。有的文字印制的还有重影。2

    2024-04-15
    37100
  • 化妆品行业的前景及优势

    ——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国际化妆品市占率较低组图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贝泰妮(300740)、青岛

    2024-04-15
    46200
  • 只有祛痘面膜能治好痘痘没有疤的吗?

    有的面膜非常贵,但是效果并不比平价面膜好用多少,有的面膜超级便宜,还不到1块钱一片,这样的面膜你也不要买,因为用了还不如不用,一个是炒作概念坑钱,一个是没有任何有效成分的无用,所以都不值得购买,真正又好用又高质量的面膜价格都在中上等左右,这

    2024-04-15
    47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