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移栽一年的茶叶苗时需要浇水的,秋冬也要做好抗寒抗旱工作。
由于枝叶娇嫩、扎根较浅,当遇到干旱烈日、低温严寒等不良气候,茶苗生长就会受到威胁,轻者生长受阻,重者s亡,因此为了提高栽植茶苗的成活率,促进茶苗正常生长,加强栽植后的管理十分重要。那茶树幼苗期应该如何管理呢?
一、浅耕培土
茶籽出土齐苗(或移栽)后,在旱季到来之前应抓紧时机进行浅耕培土。但表土层干旱形成板结后,则不宜再浅耕松土,以免伤害连在土块上的茶苗。
二、铺草遮阴
覆盖物要就地取材,茅草、蔗叶、麦秆、穗草等均可。茶园铺草不仅有保水作用,而且对防冻、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都有很好效果。
茶苗在幼年阶段喜湿耐阴,在茶苗出土后用松枝、杉枝或蕨类等遮阴,将其插在茶苗南面,避免阳光暴晒,这样做适合幼苗的生长。
浅耕加铺草200kg,配施硫酸钾20~30kg的幼龄荼园,可增产18%,土壤有机质增加05%~06%,氮、磷也有所增加,追肥可选用海和威海餐沃水溶肥,茶园铺草对幼龄茶树快速成园和成龄茶园高产、优质、高效有重要意义。
施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营养,同时也是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施肥应该针对土壤特点,选用恰当的肥料。
三、间种绿肥或豆科作物
在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如太阳麻、田菁、山毛豆、萝卜、黄豆花生等,既可起遮阴保苗作用,又可增加绿肥回田,提高土壤肥力。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自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遭遇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饮用水奇缺,牵动了社会各方的心弦。严重龟裂的土地,温总理紧锁的双眉、沉重的语气,让我们无不为这一罕见的旱情所震撼。
1、受灾省区及各地灾情:
云南——最大粮仓130多天无降雨。全省已有超过80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最大粮仓陆良县125天无降雨。
贵州——84县230天滴雨未下。230余天无雨,84个县(市、区)沦为重度受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广西——31万人靠送水度日。 13个市77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782万人,饮水困难人口达219万人。
四川——稻田无水拟种烤烟。 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水稻田拟改种耐旱烤烟,流了500年的泉眼干涸。
重庆——两江枯水大船难靠岸。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270万亩,9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低水位使大吨位船舶只能“蹲”在江心没法靠岸……
蔓延——湖南、甘肃未能幸免。湖南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饮水困难;甘肃受旱面积达16283万亩,1436万亩地下种困难,72万人饮水困难。
2、灾情成因:
(1)降水偏少蓄水不足系造成旱情主因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认为,降水偏少和蓄水不足造成南方旱情的主要原因。
今年降水量,南方五省严重偏枯,一些河道来水量不足常年平均的50%,部分河道少于九成,造成整个西南五省出现严重干旱。由于持续时间长,这个面积逐渐扩大到目前的状况。现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几乎处于不饱和状态,蓄水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严重的供水不足。
(2)水资源利用率低。
南方水资源量非常充沛,但是它的河道属于峡谷型的河道,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大致上我们水资源利用率在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这和它的特殊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3)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天气晴好,持续高温。
在此影响下,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4)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西南省市边缘“溜”过去。加上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秦岭,无法对盆地及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加之“水汽”条件不丰富,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也有专家认为这次西南严重旱情的成因不乏下列因素:
第一,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提倡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作物涵水能力较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第二,西南的矿产、矿石资源丰富,但矿产大量开采,尤其石材的开发,对西南的保湿屏障破坏很大,缺乏地下水保持气候湿润,也使喀斯特地貌调节旱涝的功能受到破坏。
回答者: lin1991126 - 二级 2010-4-7 20:39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倘若南北同旱局面再出现,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在干旱重灾区云南曲靖,城区正常供水只能确保到4月底。如果雨季迟来,城区可能出现近600万吨供水缺口,市民生活用水届时将失去保障。而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很难想象南北同旱会给农民生产带来多大的损失。
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23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其中重旱127万亩,轻旱260.5万亩,干枯30万亩,有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2009年10月迄今,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贵州省安顺市遭遇罕见的冬春季节大干旱,辖区内90%河流几乎断流、水库几乎都已干枯,黄果树大瀑布水量也仅剩下1/4左右。贵州持续干旱不仅造成农作物受灾、人畜饮水困难,旅游景点也遭到波及。由于来水大幅减少,黄果树大瀑布水量大减,漂流景区水位大幅度下降。
据初步统计,截至3月4日,贵州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896.45万亩,其中轻旱521.07万亩,重旱296.58万亩,干枯78.8万亩;因旱有769万人、344万头大牲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有348万人、15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回答者: 630茹 - 二级 2010-4-7 20:53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自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遭遇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饮用水奇缺,牵动了社会各方的心弦。严重龟裂的土地,温总理紧锁的双眉、沉重的语气,让我们无不为这一罕见的旱情所震撼。
1、受灾省区及各地灾情:
云南——最大粮仓130多天无降雨。全省已有超过80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最大粮仓陆良县125天无降雨。
贵州——84县230天滴雨未下。230余天无雨,84个县(市、区)沦为重度受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广西——31万人靠送水度日。 13个市77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782万人,饮水困难人口达219万人。
四川——稻田无水拟种烤烟。 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水稻田拟改种耐旱烤烟,流了500年的泉眼干涸。
重庆——两江枯水大船难靠岸。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270万亩,9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低水位使大吨位船舶只能“蹲”在江心没法靠岸……
蔓延——湖南、甘肃未能幸免。湖南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饮水困难;甘肃受旱面积达16283万亩,1436万亩地下种困难,72万人饮水困难。
2、灾情成因:
(1)降水偏少蓄水不足系造成旱情主因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认为,降水偏少和蓄水不足造成南方旱情的主要原因。
今年降水量,南方五省严重偏枯,一些河道来水量不足常年平均的50%,部分河道少于九成,造成整个西南五省出现严重干旱。由于持续时间长,这个面积逐渐扩大到目前的状况。现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几乎处于不饱和状态,蓄水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严重的供水不足。
(2)水资源利用率低。
南方水资源量非常充沛,但是它的河道属于峡谷型的河道,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大致上我们水资源利用率在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这和它的特殊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3)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天气晴好,持续高温。
在此影响下,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4)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西南省市边缘“溜”过去。加上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秦岭,无法对盆地及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加之“水汽”条件不丰富,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也有专家认为这次西南严重旱情的成因不乏下列因素:
第一,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提倡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作物涵水能力较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第二,西南的矿产、矿石资源丰富,但矿产大量开采,尤其石材的开发,对西南的保湿屏障破坏很大,缺乏地下水保持气候湿润,也使喀斯特地貌调节旱涝的功能受到破坏。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倘若南北同旱局面再出现,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在干旱重灾区云南曲靖,城区正常供水只能确保到4月底。如果雨季迟来,城区可能出现近600万吨供水缺口,市民生活用水届时将失去保障。而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很难想象南北同旱会给农民生产带来多大的损失。
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23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其中重旱127万亩,轻旱260.5万亩,干枯30万亩,有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2009年10月迄今,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贵州省安顺市遭遇罕见的冬春季节大干旱,辖区内90%河流几乎断流、水库几乎都已干枯,黄果树大瀑布水量也仅剩下1/4左右。贵州持续干旱不仅造成农作物受灾、人畜饮水困难,旅游景点也遭到波及。由于来水大幅减少,黄果树大瀑布水量大减,漂流景区水位大幅度下降。
据初步统计,截至3月4日,贵州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896.45万亩,其中轻旱521.07万亩,重旱296.58万亩,干枯78.8万亩;因旱有769万人、344万头大牲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有348万人、15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回答者: 11312819 2010-4-9 19:10
光明报记者 李慧 张蕾 刊发时间:2010-04-08 05:15:22 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大西南历来以雨水丰沛著称,云南的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是,恰恰这些丰水区,今年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如何从科学理性的层面上去找寻其中的原因和机理?如何从旱灾的发生形成的机理上去探讨其规律性的认识如何建立抗旱的长效机制本报记者最近专门走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为什么丰水区却遭大旱
刘宁国 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
这次西南地区大旱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降雨少、气温高。二是江河来水偏枯。去秋以来,西南5省(区、市)江河来水偏少3—8成,云南省境内金沙江、南盘江、红河、澜沧江、伊洛瓦底江来水量创历史最少,有662条河流断流。2月23日,广西西江梧州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及最小流量。三是工程蓄水不足。目前西南5省(区、市)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偏少近两成。云南、贵州两省共有690座水库、近15万座塘坝干涸,广西河池有21万个家用水柜、16万个地头水柜断水,抗旱水源十分紧缺。四是水资源利用率低。云贵高原虽然水资源丰沛,但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峡谷、喀斯特地貌,许多人居住在丘陵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今年这场罕见的大旱,“工程性缺水”也是重要因素。大旱充分暴露了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南地区的极端重要性。其实,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库和骨干水利工程很少。以贵州为例,全省中型水库仅34座,蓄水总量不到20亿立方米,加上发育完全的喀斯特地形导致水资源向地下渗漏,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
吕娟 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教授:
西南地区这次出现特大干旱,原因有很多。西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去年秋天以来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这场历史罕见的大旱。西南旱区气候地理条件有相似性,现以云南为例进行说明。
气候和地形成因 此次西南五省发生干旱的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南侧,大多为山区,喀斯特地貌。这些地区由于冬季半年因受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部的干暖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干燥、风速大、蒸发量大,春季和夏初的水面蒸发量是同期降水量的10倍以上。由于不同年份冬、夏季风进退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不同,致使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时空分布产生差异,这是造成云南省干旱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
地形也是造成此次西南五省干旱灾害频发的另一主要因素。例如云南北高南低,最高与最低相差66636米,巨大的高差,与低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相结合,扩大了气候变幅,形成了包括北热带到寒温带的全部气候带。这种气候带,加上云南东西两大不同地形的影响,再叠加山地的垂直变化,导致部分地区受地形地貌影响,干旱灾害频发。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降水量的变化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因素。云南省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匀。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由于地形影响,垂直变化也十分突出,普遍是山区大,河谷坝区小,迎风坡大,背风坡小,随地形起伏呈交错重叠高低相间分布。省内降水量分布最多的地区与最少的地区相差37倍。
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资源差异悬殊。由于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复杂性,致使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悬殊。滇西高黎贡山西侧迎风面,多年平均年径流深高达3000毫米以上,而金沙江河谷的局部区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不足50毫米。此外还常出现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从而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云南省亩均水资量为5322立方米,其分布的特点为坝区地多水少,山区地少水多。云南省严重干旱以上的30个县(市、区),耕作条件好,但水资源总量不多,亩均水资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而怒江州、迪庆州等亩均水资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
人类活动影响 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持续增加,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供水保证率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致使一些河流枯季断流、井泉干涸、湿地消失、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由于特定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西南地区干旱缺水及其灾害形势仍很严峻,抗旱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要准备抗大旱抗长旱吗
刘宁:
不久前西南旱区降了一些小雨,但是有效降雨不多,对耕地旱情有所缓解,但是对人饮的解困问题帮助不大。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425万人,是常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西南5省(区、市)因旱饮水困难人数为1939万人,占全国的80%;云南、贵州两省占全国的58%。
根据现在的气象预测和未来来水的情况,通常5月20日以后西南地区进入降雨期,但是不排除一些地区会提前发生降雨。因此还得做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
目前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旱象,大家注意我的用词,是旱象,并不是发生了大面积的干旱。因为北方十年九春旱,今年北方旱象相对去年来说是少的,但还是有旱象,所以我们不能不防,一定要立足于防大旱,因为北方是我们国家粮食主产区。
西南五省的耕地有344亿亩,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8%,用于种粮的耕地是26亿亩,只占全国的16%,因此这次旱灾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影响不大。根据目前的统计,今年真正用于种粮的耕地受旱情况少于往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北方麦区受旱的农田相比去年减少了50%。
杨贵名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预计未来10天,云南、川西高原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等主要气象干旱区大部旱情将持续或发展;考虑到近两年西南省份的雨季都是在5月下旬才到来,因此寄希望于雨季的丰沛降水来缓解、结束干旱状态恐怕还要等一个多月。
未来一周,西南旱区仍然没有明显降水,特别是云南,只是在西北部与西藏、四川接壤的部分有降水;相对来讲,贵州和广西的降水多些。具体情况如下:11日至14日,贵州西部和南部降雨量有1—8毫米,其中东南部局部地区有10—20毫米;11日至14日,广西北部有2—8毫米的降雨,部分地区有10—20毫米;13日至14日,云南东部一般有不足3毫米的降雨;13日至14日,川西高原南部有分散性阵雨,降雨量一般不足5毫米。
党委、政府,惊动了县委、县政府,惊动了各级各部门,惊动了无数关心抗旱救灾的人们。县、镇领导
首先要极力保障春耕用水以及居民的正常饮水安全能力,提升抗旱的管理应对措施,预防行情的反弹。
2021年3月18日,根据中华新闻网的相关信息以及气象预测的监控信息。今年春季在我国的江南,华南,西南等地降水量比往年较少,南方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旱情再次反扑。水利部门应当做好旱灾的防御工作。在2020年的秋冬两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明显比往年偏少,水库的储水量严重不足,在秋冬季节已经发生了干旱事件。
一、2021年严重的干旱卷土重来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春耕用水量的到来,使旱情逐步出现了高峰期,全国耕地的受旱面积达到了七百多万亩以上,有数万的群众面临着饮水困难,尤其是南方。已经到了梅雨季节,但是受天气的影响,梅雨的降雨量比较少,蓄水量不多。预计在今年春季会出现旱情的赞次反弹。如何保证旱情反弹,如何的应对措施是目前南方政府相关部门棘手的一个问题。
二、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对于南方旱区的群众饮水问题进行全面的排查和完善修订及时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安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各种各样的抗旱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用水安全和基本用水的保障问题,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相关部门以及水利部门加强知道巩固旱情预防反弹情况,全力保障群众的饮水量和用水安全。
三、在农民春耕用水方面,努力保障春耕用水的需求对于现有水源进行统一的筹划管理,并且进一步的完善用水计划,对于农耕地灌溉区域进行合理的调控。对于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友善的改善工作,科学调度春耕用水,留足居民安全用水的同时要满足老百姓农业灌溉用水的基本需求,为了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和充足的水力资源。
四、提升抗旱管理能力,努力推进水系工程的建设对于整个辖区内的抗旱管理能力以及水域内区域内的水域下联通技术以及抗旱计划措施等实施。提高江汉地区的供水能力。利用新的技术加快推进旱情的预防监控水平和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一体化的转变为了旱情监控做到了如指掌,为旱情分析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方案和支持,加强区域内的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用水量的调度方案和应急措施,提升整体抗旱管理能力的调度水平。
总之,针对今年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紧急做好两手准备,既要在抗旱方面保障居民的安全用水,又要保障农业春耕问题,做到水利调度有方能够合情合理地进行水力调动的管控,另一方面更要做好防汛工作,南方马上进入雨季,汛情也开始逐渐恶化,在加强抗旱工作的同时,对水汛工作的防备要逐步加强起来,对雨水情的监测要进行预警,细化分析水库的调度方案要及时,更加快捷安全,做好进一步的减灾抗旱等工作。
秋季和冬季是栽培甘蓝的好季节,在秋冬两季栽培甘蓝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好的技术 方法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秋冬甘蓝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秋冬甘蓝栽培技术
一、精选优质品种
选用优质、抗病、丰产、商品性佳,并能满足保鲜加工出口要求的品种。根据这几年的引进试种和筛选,秋季栽培适宜的品种以美貌2号、宝盛为主,冬季选用耐寒、耐裂球、存圃时间长的品种湖月和冠王。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根据甘蓝的品种特性分期播种。秋季栽培的美貌2号、宝盛在6月上旬~7月中旬播种;冬季栽培的湖月、冠王在7月下旬~8月下旬播种。苗床选择排灌水方便、土制疏松肥沃的田块,结合深翻施适量腐熟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播前浇透水,待土壤的含水量适中时把畦面整平。整平后按每亩苗床播种量为300~400克,播后稍加镇压,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并采用小拱棚或大棚进行遮阳网覆盖。当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假植一次,在育苗过程中,晴热天上午9时至下午3时用遮阳网覆盖遮阳。
三、合理密植
选择苗龄40天左右,6~8片真叶壮苗,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定植,行距55厘米,株距35~40厘米,亩栽3000~3500株,秋季栽培的美貌2号、宝盛为3500株左右,冬季栽培的湖月、冠王为3000株左右。
四、平衡施肥
在定植前10天左右,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作基肥。追肥的重点放在莲座叶生长盛期和结球期。追肥分5次进行,第一次在幼苗定植后施“提苗肥”,用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并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在莲座叶生长初期,施第二次追肥,亩施尿素10公斤,同时用02%硼砂溶液叶面喷施一次。其三次于莲座叶生长盛期,亩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在结球前期和中期再追肥两次,每次亩施三元复合肥10公斤。为防止干烧心,结球期可用07%氯化钙喷雾2~3次。
五、病虫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措施 。
1、病害
甘蓝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病毒病、黑腐病、白粉病、软腐病等。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72%克露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黑斑病在发现病株时及时喷洒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病毒病发病初期开始喷20%病毒A 500倍液或5%菌毒清300~400倍液;黑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药液重点喷洒在病株基部及地面;白粉病用福星6000倍液,或20%三唑酮1500倍液喷雾;软腐病重点抓好定植至初包心期的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清除,药剂及使用方法同黑腐病。
2、虫害
甘蓝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蚜虫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菜青虫可用Bt1000倍液,或20%除虫脲500~1000倍液喷雾;小菜夜蛾可用Bt1000倍液,或抑太保1500倍液,或25%菜喜1000倍液喷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用10%除尽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1000倍液喷雾,提倡傍晚用药。
六、适时采收
当叶球达到紧实时采收,在收割时保留2片外叶(莲座叶)以保护叶球,做到表面干净、无虫害、无裂球。同时根据保鲜加工出口的标准要求,按照叶球的大小进行分级。供应市场的,可视需求情况,及时采收上市。
甘蓝 种植 方法
1 气候和土地资源
我县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地处沂蒙山腹地,位于北纬35°27′~36°02′,东经117°45′~118°15′,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四季平均气温128℃, 历史最低气温-211℃,历史最高气温400℃,有效积温43365℃, 年平均降水794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4829h,无霜期191d。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冬甘蓝的种植和生长,有大面积可供选择利用的有水浇条件土壤较好的花生、地瓜、黄烟茬等冬闲地块。种植冬甘蓝,变冬闲田为菜园,巧打土地时间差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还解决部分富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一条增产创收新门路。
2 科学选种
选择抗寒性强、优质、高产、抗病的冬甘蓝品种。我们选用了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冬甘蓝品种和河南省商丘市特优蔬菜研究所,江苏正大越冬甘蓝品种种植,种植表现较好,抗寒性强、产量高、品质好,不加保护措施能安全越冬生长。
3 育苗时间和苗期管理
31 育苗时间
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选择以下两个时间段:冬播:9月1~20日播种育苗,10月底定植完毕,翌年2~3月份采收上市。秋播:7月20日至8月10日播种育苗,苗龄30~35d。9月15日前定植,1~3月份均可采收上市。
32 苗期管理
栽植1hm2需育苗畦600m2左右, 选择条件较好的沙壤土建育苗畦,要深翻整平,重施优质农家肥,浇足底墒水,等水干后,将种子掺土均匀播于苗床(用种量075kg/hm2),覆土要浅,一般撒05cm。为防止日晒或雨拍可用草帘或遮阳网遮盖,以确保全苗。
一般3d齐苗,于下午日落时揭帘,撤去草帘或遮阳网。由于秋季气温偏高、水分蒸发快,应及时喷水,苗期在2~3叶时间苗,疏苗也可在4片叶时按10cm2分苗,经过分苗定植期可推迟7~10d。苗长至6~7片叶,苗龄30d左右时即可大田定植,定植前5~7d不要浇水,进行炼苗,以提高成活率促其快缓苗,并注意拔除杂草和防治病虫,确保培育壮苗。
4 定植和田间管理
41 定植
选择有水浇条件、土壤较肥沃的花生、地瓜、黄烟等闲茬地块,及时耕翻整平,施优质土杂肥45万kg/hm2以上、 复合肥300kg/hm2、硫酸钾300kg/hm2,起垄备用。定植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时将大小苗分类定植,使大田整齐一致,便于田间管理。行距50cm, 株距35cm,定植数57万棵/hm2,定植后立即浇水,定植后15d浇1次水,并追施尿素225kg/hm2左右。
植株进入莲座期生长速度加快,如生长过旺,应适当蹲苗,一般蹲苗10~15d,当叶片上明显有蜡粉,心叶开始抱球时结束蹲苗。叶球基本紧实后,包心达6~9成时,应控制浇水,以免生长过旺而裂球和降低抗寒能力。
冬甘蓝在冬前形成半包心,进入冬季时,结球指标必须达到6~7成以上,正常降低气温的情况下,能耐-12~-15℃低温。若结球指标达不到, 立春 易发生抽薹现象;若高于指标,耐寒性降低出现裂球现象,影响商品价值。冬甘蓝在冬季生长,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发生较轻,不需打药防治,无农药残留,无污染,是发展潜力极大的无公害蔬菜品种。
5 适时采收
冬甘蓝的收获期长,要视市场价格因素决定,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注意:必须在4月1日前收获完毕。因为植株已通过春化作用,防止后期裂球、抽薹,影响菜球的商品质量。
甘蓝类蔬菜的营养特性
该类蔬菜适应性强、栽培简单、耐贮运。结球甘蓝主要生育期分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根基部粗大,但不发达,根系主要分布在6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但以30厘米以内土层的根系最密集,根群横向伸展半径可达80厘米左右,所以能大量吸收耕作层中的养分。
因根系人土不深,故抗旱能力较差,要求比较湿润的栽培环境。叶片多为绿色,叶肉肥厚,叶面光滑。
花椰菜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在10~35厘米的土层中,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出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卷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日光直射而变色或免受霜害。
该类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较好,且可忍耐一定的盐碱性。结球甘蓝是喜肥和耐肥作物。对于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比一般蔬菜作物要多,栽培上要选择保肥保水性能较好的肥沃土壤。
花椰菜喜湿润环境,不耐旱、涝,对水分要求严格,要求土壤疏松,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肥沃土壤。花椰菜生长的土壤以有机质丰富4^^55~70,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壤土和壤土为最适土壤。土壤相对湿度要求达到70%~90%,空气相对湿度80%~90%最适宜。在满足氮肥需要的基础上,宜增施磷、钾肥。需要时,可叶面喷施硼肥,浓度为〇2%~05%。
甘蓝类蔬菜需肥特点
需肥特点:甘蓝类蔬菜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也不同。早期消耗氮 素较多,甘蓝的莲座期(花椰菜的花球膨大盛期)对氮素的需要量达到最高峰,叶(花)球形成期 则消耗磷、钾较多。
结球甘蓝整个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3:1:4。甘蓝喜硝态氮肥,硝态氮占90%、铵态氮占1〇%时生长最好,每形成1吨鲜菜,需吸收氮(^^)35~50千克、磷(&05)07~14千克、钾(心())38~56千克。甘蓝含钙较多,钙不足生长点附近的嫩叶尖端或边缘枯萎呈褐色,或结球后内部有干烧心症状。
结球甘蓝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需求量不同。秋季甘蓝苗期至结球期氮和磷占总吸收量
的13%~19%,钾的吸收量较少,仅占5%~10%;结球期到收获,氮和磷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
的81%~87%,钾则占总吸收量的90%~95%。
结球甘蓝是喜肥的作物,幼苗期氮、磷不足时幼苗的发育会受到抑制。春季甘蓝育苗时易出现先期抽薹现象,营养条件过差,易促进抽薹,施肥过多,幼苗生长快容易感受低温影响,更容易抽薹,所以对幼苗既要补充营养,又要适当控制施肥。一般情况,苗期施少量速效性氮肥,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促进缓苗。
结球甘蓝开始结球前由于生长量有限,吸收氮磷钾的数量较少,而进入结球期后,由于生长量大增,养分的吸收量急速增加,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〇3:1,可见其对氮、钾营养的需要远大于对怜的需要。甘蓝对缺锌和缺铁也很敏感。
花椰菜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养分需求也有差异,氮肥在整个生育期吸收的比例都较高,是喜硝态氮作物。磷、钾肥在花球形成期需要较多。营养生长期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对磷和钾的吸收则集中于花球生长阶段。生产l吨花椰菜需吸收氮(N)101~145千克、磷(朽05)29~43千克、钾(1<20)95~125千克。在整个生长期内,花椰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5:1:25。花椰菜需硼也比较多,对硼的反应很敏感,缺钙妨碍硼的吸收,缺硼时易引起叶柄发生龟裂或发生小叶,花茎中心开裂,花球出现褐色斑点并略带苦味,影响商品质量。花椰菜对钼也有特殊要求,缺钼的典型症状是发生鞭尾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