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年来,随着人们对蚯蚓的开发利用,认识到蚯蚓不仅是蛋白饲料的来源和改土造肥的“好手”,而且还可供人类食用和药用。
人工养殖蚯蚓,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在全国虽然有许多地方饲养,但养殖技术尚未完善,故此特别约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徐晋佑先生等人撰写如下文章,希对广大蚯蚓养殖爱好者有所裨益。
蚓种选择
人工饲养蚯蚓的种类,可根据饲养的目的和环境条件加以选择。一般地说,为了解决蛋白质饲料的,应选择生长快、繁殖率高和蛋白质丰富的蚓种,如参环毛蚓、亚洲环毛蚓、赤子爱胜蚓、背暗异唇蚓等都可入选;用于改良土壤,疏松下层泥土的应选择抗逆性强,且善于钻土,栖于深层土壤中的环毛蚓属的蚯蚓,故体型较小的异唇蚓属、爱胜蚓属的蚯蚓是一个可选的对象;若为药用,则以饲养参环毛蚓、中材环毛蚓和背暗异唇蚓较佳。
由于蚯蚓对环境条件,如土壤、酸碱度、湿度、温度等要求随着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蚯蚓的选择。
总之,在生产中适于人工饲养的蚯蚓,应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1、要能提供利用价值高的优质产品和利用效果,如蚓体、蚓粪,或其中蛋白质含量高,或具有某些特殊的药用成分及生物化学物质,或有良好的改良土壤和处理废物的良好效果。
2、要有较高的繁殖力,如年产增殖率达300倍—500倍以上。
3、能适应人工饲养环境,如不逃跑,有定居性,耐高密度饲养,适应有机质丰富的饲料等。
4、有较强的抗逆性,如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不太受季节影响。
饲养方法
人工饲养蚯蚓的方法很多,饲养方法要根据饲养目的和饲养条件而定,不能强求一律。下面介绍一些适于中、小规模饲养蚯蚓的方法。
盆养法
利用花盆、塑料盆及其它废旧陶瓷器进行饲养。此法适于室内进行试验研究的小规模饲养,因为此法饲养简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饲养条件易于控制,试验数据也容易测定。但是由于盆的体积小,不能多养,因此难于在生产上应用。 盆养蚯蚓时,装入的饲料为盆高的四分之三,每盆投放蚯蚓约100条—200条为宜。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饲料易于干燥,温度高低变化明显。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同时经常喷水,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地方,以调节盆内的温度。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多以30天—60天为宜。
箱筐饲养法
这是最常用的饲养方法之一。箱筐的制作材料可以是木材,也可以是竹、荆条、藤条、塑料等,饲养箱长、宽、高的规格有下列几种:60厘米×30厘米 ×20厘米;60厘米×40厘米×20厘米;60厘米×50厘米×20厘米;60厘米×20厘米×30厘米;60厘米×40厘米×30厘米。每个箱筐的底和侧面要有排水和通气小孔,孔的大小以直径0·7厘米—1·2厘米为好,这样既可通气排水,蚯蚓又不会爬走。整个箱小孔的面积可占箱底或箱侧面积的20%—30%。两侧还要有对称的拉手把柄,便于手提操作。箱内饲料的堆放高度约为16厘米,装料太多,易使箱内通气不良;装料太少,饲料易于干燥,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每箱蚯蚓的投入量约5000条—10000条。饲养的规模较大时,可将箱层叠起来饲养,这样可成为立体箱式饲养,但不能叠得太高,一般以4层—5层为宜。这种饲养方法占地面积少,使用人力小,管理也方便,生产效率也较高。但是,木制、竹制的箱筐容易受湿腐烂,故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用塑料来制作,这样不但耐用而且规格一致,还利于提高饲养效果。
池养法
国内饲料蚯蚓多采用这种方法,建池养蚯蚓适用于室内外饲养,饲养池用红砖砌成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15厘米的池。池内外壁不用水泥或石灰粉抹,以保持通气。池底可用水泥地板,也可用泥地面,但要打实铲平。每个池的四角底部留一个小口,以渗出过多的水分,洞口要用塑料网或铁丝网盖住,以防蚯蚓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内为害蚯蚓。如果投入的蚯蚓量不大时,可把池分隔成若干个小池,这样不但便于饲养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室内建池饲养可以选择旧猪房、鸡舍,其室内必须保持阴暗和潮湿,光线不宜过强,但要通风良好以免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
土沟饲养法
在养鱼、养鳖、养青蛙等饲养场内或周围,选择背光、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宽60厘米、深40厘米、长度1米的沟,在其周围筑起高出地面20厘米土埂,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再将沟底和四周沟壁打实后,放入高30厘米的饲料,再放入蚯蚓3000条—5000条,最后在饲料上面铺上一层杂草,再盖上塑料薄膜,以防日晒雨淋。放进蚯蚓后,要定期喷水保湿,沟内饲料吃完后要及时补充饲料,并且要定期采收蚯蚓。这种方法投资少,收效大,适于供给家禽、鱼、鳖、青蛙的动物性饲料。
另外,在甘薯、白菜、玉米等作物的农田中,都可以饲养蚯蚓。
垃圾饲养法
利用垃圾饲养蚯蚓,既可以处理生活垃圾,又可以收获蚯蚓和得到蚓粪,这种方法在日本、美国和台湾已被广泛应用,收效很大。
饲养蚯蚓的垃圾要经过处理,先将垃圾进行筛选,去除对蚯蚓生长繁殖有害的金属、塑料、玻璃、石头杂木等,把分离出来的有机物进行堆沤发酵,最后将发酵腐熟后的垃圾作为饲料,放入沟内、池内用来饲养蚯蚓。
日常管理
放养蚯蚓后,要按照蚯蚓所需要的生活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下面几项日常管理工作。
保持适宜湿度
蚯蚓喜潮湿怕干燥,饲养床湿度应保持在70%,因此必须定期洒水保湿。夏季气温高,饲养床水分蒸发快,可在每天早晚各洒水一次;冬季气温低,水分蒸发慢,可以减少洒水次数,每隔一天洒水一次。无论夏季或冬季,洒水用的水不要用被农药、化肥等污染的池塘和河水,也尽量减少直接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较多氯离子,会毒害蚯蚓。通常可用干净的井水,如果使用自来水,最好先停放一天后再用。
保证足够饲料
饲料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因素,特别在饲料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如果饲料不足,往往导致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死亡增加等。饲养过程中,如果发现饲养床中的饲料已经有80%变成了蚓粪,还要继续饲养时,必须进行补充投料。投入的饲料必须是调制好的饲料,按饲养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投料方法。
(1)上投法 将饲料投入在饲养床表面,厚约5厘米。这种投料方法简便,由于新饲料中的水分下渗,位于下方的旧料与蚓粪水分往往过多,加上把蚓茧埋于深处,降低了蚓茧的孵化率。
(2)下投法 即把旧料缩小,在它的一侧投入新饲料,再把旧料的表层(5厘米左右)平铺在新料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旧料中蚓茧的孵化,同时当旧料中的蚯蚓被引到新料中去后,也便于进行蚓粪的清除工作。
(3)侧投法 把新料投放在旧料的近侧,成蚓很快进入新料中栖息,幼蚓进入慢且少,这样旧料中的蚓茧可继续进行孵化,这种方法有利于成蚓与幼蚓、孵化与饲养分开。
防止敌害
蚯蚓有不少的天敌,在这些天敌中有专门捕食蚯蚓和蚓茧的。哺乳动物中的黄鼬、猪常用它们的嘴在饲养床中挖出蚯蚓来吃,而老鼠则在饲养床中钻洞,为害蚯蚓。几乎所有的鸟类、鸡、鸭都喜欢吃蚯蚓。此外,蟾蜍、蜈蚣、蚂蚁、土盅等也是蚯蚓的天敌。
预防方法:(1)在饲养前将房舍、用具用石灰水消毒,杀死附在这里的有害昆虫,同时堵塞各种洞穴,防止老鼠、蛇、蟾蜍入内;(2)在堆沤饲料时加入5%生石灰,把附在饲料内的各种害虫、细菌杀灭;(3)关好门窗,防止猪、鸡、鸭入场。并在饲养场四周撒上生石灰或666粉构成一条防线,防止有害的动物入侵,颇为有效。
蚯蚓很少生病,但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蚯蚓也会发生一些疾病。如致病性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时,会使蚯蚓产生拒食、拉稀粪等症状。另外,如果摄食了过多的蛋白质饲料时,会发生蛋白质中毒,蚯蚓的环带红肿,分泌粘液增多,甚至蚓体变黑、肿而死亡。蚯蚓生病时,往往在饲养床上不吃不动,或蠕动异常,如转圈或痉挛。平时只要认真检查就很容易发现生病的蚯蚓。并把它捡出来处理。
防治措施:(1)饲料堆沤发酵应彻底,减低含蛋白质多的饲料;(2)在调制好的饲料中加入1%蚓康,或定期用100ppm的蚓康液泼洒饲养床,能得到良好的防治效
沼液的综合利用
一、用沼液制作棉花营养钵有什么优点?
用沼液制作棉花营养钵,能防治棉苗立枯病、蚜虫、地老虎、蚯蚓等病虫的危害。移栽后,棉苗生长快,比普通育苗法提前2-3天长出真叶,而且棉苗粗壮,配合其他措施,棉花可增产10%。
二、怎样用营养钵育棉苗?
⑴准备苗床。翻松苗床,拌细耧平,中间约呈弧型。⑵备土制钵。将沼液泼到床面上浸润床土,直到床面有水渍为止。床土经一夜吸胀后,第二天用手抓一把钵土,紧捏成团,落地能散为宜。如水分过多,可待水分蒸发后再做;如水分不足,要补浇沼液。制成的营养钵,紧密排列于备好的苗床上,边做边覆盖薄膜,以保持营养钵松软。⑶播种。播种前苗床要浇足沼液,使钵与钵之间充满沼液。每钵播种棉籽两粒,并及时用泼有沼液的疏松细土均匀覆盖营养钵,厚约1厘米左右为宜。⑷苗期管理。待苗出至三片叶时可搬钵蹲苗。如遇干燥天气,营养钵缺水,则应喷施一定浓度的沼液,开始以2份沼液与8份清水混合施入,随着苗龄增长而逐渐加大沼液的浓度。喷施的次数和数量应视钵的干湿度而定,不宜过量。
三、怎样制作沼渣玉米营养土?
用沼渣制作玉米营养土能使苗转青快,发病率低,配合其他措施,可使玉米增产10%左右。制作的方法是:将沼渣与一般泥土按6:4的比例混合。这种混合土即可用来进行玉米育苗。播种后,用泼有沼液的细土覆盖。当玉米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移栽。
四、沼肥为什么可以养鱼?
用沼肥(含有沼渣、沼液)养鱼,是将沼肥施入鱼塘,为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提供营养,增加鱼塘中浮游动、植物产量,丰富滤食性鱼类饵料的一种饲料转化技术。沼肥养鱼有利于改善鱼塘生态环境。沼肥养鱼可增产12%,提高优质鱼比例。沼肥施入鱼塘,不再发酵,降低了泛塘死鱼的可能性,同时能减轻锚头鳋、中华鳋、赤皮病、烂鳃、肠炎等常见病虫的危害。用沼肥在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
五、用沼肥养鱼有哪些主要技术?
⑴基肥:一般在春季清塘、消毒后进行,每亩施沼渣150公斤或沼液300千克,均匀撒施。⑵追肥:4-6月,每周每亩施沼渣100公斤或沼液200公斤;7-8月,每周施沼液150公斤;9-10月,每周施沼渣100公斤或者沼液150公斤。⑶施肥时间:晴天8-10时施沼液最好,阴雨天气,光合作用弱,生物活性差,需肥量小,可不施,有风天气,顺风泼撒;闷热天气、雷雨来临之前不施。
六、稻田沼肥养鱼有哪些技术要点?
⑴挖掘鱼沟鱼坑。插秧前,在田中每隔4至5米挖深025米,宽03米的沟,横直沟交叉处挖长1米,宽04米,深06至08米的鱼坑;然后按每亩施沼渣750-1000千克作底肥。⑵投苗。以鲫鱼为主,适当搭配鲤鱼、草鱼和鲢鱼。⑶追肥。5-7天追肥一次,沼液每亩施100至150千克,晴天和阴天7-8时施肥为好。
七、稻田沼肥养鱼有哪些注意事项?
⑴沼液养鱼适用于以花白鲢为主要品种的养殖塘,其混养优质鱼(底层鱼)比例不超过40%。⑵专业养殖户,可在沼气池出料间连接管道到鱼池里,形成自动溢流。⑶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说明水中浮动物数量大,浮游植物数量少,施用沼液可迅速增加浮游植物的数量。方法是:每两天施1次沼液,每次每亩施100至150千克,直到透明度回到25至30厘米,转入正常投肥。
关于的知识推荐以下网站供您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2091htm
http://wwwahnwgovcn/2006nykj/ShowaspContentID={21B654B7-EFF7-4363-BA98-574E9CA6BDD0}
http://tiebabaiducom/fkz=358729640
关于
沼液能否处理象清水一样 这个问题来说,是可以的需要有过滤设备
从对蚯蚓的生态功能分类来说比较好回答。按照按照动物形态学分类,世界上现存蚯蚓种类有千余种,而按照蚯蚓的生态功能分类,可以将其分成三类:表层种、内层种、深层种。
表层种,主要生活在距地表5cm的范围内,以枯枝落叶、腐殖质为食,基本不吃土,对土壤性质、结构影响小,但有一定的分解有机物功能(实验室的表层种蚯蚓就是以牛粪为食,消化完后成为质地细软、疏松的蚓粪);
深层种,主要生活在距地表1m的范围处,体型大,进食习惯可以概括为“老鼠式进食”,对土壤的贡献主要是物质交换,不是土壤改良的主力;
内层种,主要生活在距地表20-40cm的范围内,体型稍大,活动能力稍低,其进食方式是大量吞食土壤、快速消化,通俗来说就是在它生活区域内的土壤,都会像通过管道一样通过它们的身体,消化(物理、化学作用)之后变成蚓粪排出,所以我认为,蚯蚓对土壤改善理化性质、富集重金属的改良作用主要发生在这一种类中。
蚯蚓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为发展畜、禽、水产业等开辟了动物蛋白质饲料的新来源,也为城市净化环境、处理公害找到了新途径。 蚯蚓究竟要怎么养殖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蚯蚓养殖技术吧。
蚯蚓养殖技术一、蚯蚓习性1、 喜温:15℃-25℃佳温度创造佳温度冬季扣塑料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洒水降温0℃-5℃冬眠0℃冻死40℃死亡32℃停止北京区10月25扣棚盖塑料布第二4月10揭掉蚯蚓12月20至第二2月10基本处于休眠2月气防止温度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揭10逐渐转入佳温度要特别注意高温塑料布辛苦白塑料布四周揭早晚及盖并要及浇水保湿3月6月10蚯蚓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每浇水8月206月10至8月20夏季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蚯蚓第二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准)所要求养殖床含水量60%每或隔1-2必须浇水水要太要浇透层料接浇水间冬季午浇夏季晚浇春秋季节白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月光见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利蚯蚓我经验投料前床翻支遍( 约20公厚)增加透气点重要我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少饵料主要缺少空气蚯蚓利
蚯蚓养殖技术二、 养殖1、养殖品种: 赤胜蚓本引入"平二号"特点繁殖率高增殖200倍定居性耐热抗寒适于四季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式: 建场十我直坚持露堆肥养殖我认低本规模 产蚯蚓产品佳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切空闲要未经发酵牛粪、马粪、猪粪做高15-20厘米宽1-15米度限放入蚓种盖稻草遮光保湿养殖我几平米始饲养直现二百亩扩繁都用其优点操作便省堆制发酵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受损失提高蚯蚓速度易于农村推广应用其缺点:旦饵料发热蚯蚓死见尸夏季连雨及暴雨床内透气外逃现象避免让每养殖床都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蚯蚓创造良自条件种关键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60-70%干湿否则饵料发热造死亡
蚯蚓养殖技术三、 繁殖1、 产茧量:平二号蚯蚓每条产茧56-58间其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蚓茧平均孵幼蚓5-8条12条发育完全幼蚓般3-4条同温度孵化所需间孵化率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 40 25 20 16 幼蚓() 90 68 55 40 蚓() 120 90 70 55
3、 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增缓慢性熟期前 月内蚯蚓快采取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速度与饵料状态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同幼蚓速度相差15倍所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团块(现团块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每平米1万条内产蚓群每平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米期降2万条
5、产量:每平米产量达10公斤/般6-8公斤(北每产期8-10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产1公斤鲜蚓并获70%蚓粪我经验5牛粪产吨蚓粪鲜蚓50公斤
蚯蚓养殖技术四、饲养管理1、 饵料投喂:及喂给蚯蚓充足饵料保证蚯蚓快速重要措施饵料采用 堆块投厚度10厘米要床面盖满求平整便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佳温度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40-50厘米饵料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浇水降温期饲养:种群、繁殖群、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料前先翻床每给料厚度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采收:夏季每月采收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采收及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更新养殖床每换保蚓群旺盛防止蚯蚓自发展造种群衰退 3
3、 饵料: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采收 佳自光照采集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2-3万条/平米80% 体达03克佳采收间采收提取前24前浇足水干湿养殖床面10厘米饵料70%集水泥面或塑料布利用蚯蚓怕光特点逐层扒饵料扒净使蚯蚓集底层达收集目。
蚯蚓养殖技术要点1、饲养设备。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积水即可;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篓、盆、缸,室内堆料均可。
2、饲料准备。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秸秆、树叶、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烂水果、桔子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
3、温湿度条件。
(1)最适温度10—30℃。在冬季稍加遮盖即可,不让蚯蚓冬眠,但不可暴晒及雨淋。
(2)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按新鲜牛粪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
4、投放种苗。先在蚯蚓养殖池里(或木箱、室内地板上),平铺新鲜牛粪15—20cm,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优。
5、日常管理。一般每20天观察一次,并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扩大饲养面积。一般每40天为一周期,一年可养9批。
6、采收方法。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后投给蛙、鸡、鸭、猪等食用(鲜食)。
7、定时清出卵茧,提高孵化率。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三、四条小蚯蚓,二至三个月成熟,四至六个月可繁殖十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