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性格特点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性格特点,第1张

 刘兰芝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女子,遵循古时极为崇尚的三从四德,而她和焦仲卿最后的结局则是封建爱情的必然结果。当然,刘、焦二人的悲剧与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现在,从刘兰芝的形象特点来分析《孔雀东南飞》这个经典故事。

 刘兰芝性格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刘兰芝是一位聪慧的女性。文中写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刘兰芝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家庭良好的氛围,造就了她琴棋书画样样行。

 刘兰芝十七岁的时候,嫁给了户江府小吏焦仲卿,身为人妇之后,刘兰芝日夜操劳不敢有一声懈怠。焦仲卿常年在府衙,刘兰芝既要织布养家,又要照顾婆婆和小姑。聪慧的刘兰芝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却还是招到了婆婆的埋怨。

 刘兰芝还是一位外刚内柔,敢于反抗的一位女子。刘兰芝生活的年代,妇女在社会的地位很卑微。出嫁之前在家听从父母和兄长的话,出嫁之后要听从公婆和丈夫的话。刘兰芝受不了婆婆的恶意欺压,便写信给丈夫。丈夫知道后,赶回家中劝告母亲和刘兰芝,母亲让焦仲卿休了刘兰芝。刘兰芝不堪婆婆的辱骂,准备回娘家,焦仲卿无可奈何之下决定先送刘兰芝回家,并承诺过段时间会来接刘兰芝回家。

 在爱情上,刘兰芝敢忠贞坚定,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刘兰芝是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女子,媒人上门提亲之时,她知道焦仲卿一定回来接她回家,便以各种借口推辞了媒人。不料,哥哥强制打压刘兰芝,让她同意嫁与太守的儿子,无奈之下,刘兰芝答应了。焦仲卿和刘兰芝见面时,俩人表明彼此的心意。刘兰芝成亲之日,她投河而死,焦仲卿听闻后,自缢而死。

 刘兰芝为什么被遣回家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共同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后人吟诵《孔雀东南飞》时,都被俩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撼动。刘兰芝和焦仲卿本是一对相爱的璧人,为何会劳燕分飞刘兰芝被遣之谜也成为众人谈论的话题。

 一说,刘兰芝没有为焦仲卿生下孩子。刘兰芝和焦仲卿已经成婚两三年,但是一直未有孩子,焦母渴望焦仲卿能够有一个孩子。心急之下,焦母便让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另娶秦罗敷为妻。

 二说,这是焦母的阴谋论。刘兰芝十分貌美,这引起了太守之子的觊觎。太守前来和焦母商量,让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太守和焦母之间有了交易,他们平等交换的砝码就是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未来。焦母知道刘兰芝和焦仲卿有很深厚的感情,自己也不愿破坏一对真心相爱的璧人。但是,焦仲卿身为焦家顶梁支柱,焦母把全部的希望都托付在他身上。所谓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焦仲卿在府衙里做小吏,焦母对焦仲卿的前途十分堪忧。为了焦仲卿的前途,她决定和太守合作,让焦仲卿休掉刘兰芝。焦母利用“忠孝”来逼迫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她的计划得逞了,刘兰芝回到娘家。

 刘兰芝回家之后,便有媒人向她提亲。哥哥贪图权势,让她嫁给太守的儿子,刘兰芝被迫答应。太守儿子迎娶刘兰芝那天,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自杀来证明彼此间矢志不渝的爱情。

希望有帮助

浅析《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形象

摘要:《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不但有着无以伦比的外在美,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除了这些封建社会女性必须具备的传统美德之外,在她身上还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自尊、自强、清醒、刚毅……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她身上的人格魅力触及到焦母及焦仲卿男权思想意识的统治,所以为婆婆所不容,并以“举动自专由”为借口遣送回家。最后刘兰芝以死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关键词:刘兰芝;传统底蕴;现代意识;女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命运的不幸是不言而喻的。对待女性,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展示了她们的多面性,女性并未获得一个清晰的始终如一的评定。在正统的封建文化中,女性是一个被严格限制的弱势群体。就时间而言,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规定,使她们一生被男性所掌握;就空间而言,“行莫回头,语莫露齿,作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莫窥外壁,莫出外庭,窥必掩面,出必藏形” [1] ,使女性与外界的联系几乎隔绝。当然更重要的限制是在思想行为上对女性的禁锢。因此,封建道德和礼教的禁锢,依附于男子的卑微地位,使女性丧失了人格的独立和尊严,承受了比男子远为深重的痛苦。实际上正如林语堂所言:“对于中国人来说,女人就是女人,是不知道享乐的人”。

传统的研究认为,《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斥” [2]。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总觉得不够全面深刻。走进《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形象总在眼前浮现,挥之不去,呼之欲出。从美学角度看,《孔雀东南飞》是一个充满美的魅力的领域,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其中的刘兰芝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形象画廊中一颗闪光的珍珠。她的悲剧结局增强了其形象美的无穷魅力,使这一形象有着无以伦比的审美价值。

一、刘兰芝富有传统底蕴的美

(一)天生丽质的形象美。提起人的形象美,人们常常以为只有西方才重视和欣赏,如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因为争夺绝代美女海伦而引起的。同样在中国历史上,也非常重视人本身的审美价值。《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就是一个实例。首先看将要被婆婆休弃回娘家的刘兰芝晨起梳妆的正面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在即将辞行的复杂心境中尚见兰芝光艳四射,可以说其貌美艳绝伦,堪于海伦比美。

同时作者又运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笔法———侧面烘托一笔,也可见其美妙无双。刚刚“还家十余日”,县令使遣媒人来,回绝了县令的“窈窕世无双” “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又有太守的遣媒“结大义”,可见兰芝的美貌已传扬乡里,芳名远播,德行服人,赢得四方才子仰慕。但就是如此貌美的女子,却被焦母所遣。作者把刘兰芝的形象刻画的越美,越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悲剧意蕴。

(二)勤劳善良的品德美。勤劳善良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刘兰芝也不例外。在某些人看来,“丈夫经营家计,女子不能生财” [3] ,因而女性必须从事劳动,如“描鸾刺凤”、“挑花绣枕”、纺织作衣。《孔雀东南飞》中作者写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可谓起早贪黑,勤劳有加。又写她“三日断五匹”极力强调她能织布。另外,兰芝临别前对房中什物的捡点交待,可证平日操持的稳重和临乱不苟。这些都突出表现了她的勤劳善良,那“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句,更能看出她勤劳能干的一面。

(三)知书达礼的心灵美。作者所塑造的刘兰芝,在封建社会看来,是一个妇德完美的人物。她“十三能织布,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很有修养。仲卿的“女行无偏斜”进一步说明兰芝的被遣,完全是焦母无端的厌恶与挑剔,即使这样兰芝辞别时仍旧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有礼有节,举止得体。与小姑告别时,又叮嘱其“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可见她内心其实是非常孝敬婆婆的,尽管婆婆对她是那么薄情。接着对小姑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可见她与小姑关系非常融洽。我们知道姑嫂关系难处,但兰芝对小姑的情义,可以看到她“和于家”的品德:“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洒下的是一片真情、“始扶床”“如我长”的感慨,“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久,嬉戏莫相忘”的叮咛,感人至深。这些都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其心灵之美无须多言。

(四)情笃意深的女性美。女性对爱情是执着的,“女人重视爱情甚于她的生命”(居里夫人)。也正如黑格尔所言:“爱情在女性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到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狂风吹熄掉。”[4]第2卷刘兰芝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诗中写刘焦二人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别情之盟、”“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的“抗婚之誓”,以及“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殉情之义”⑤,都足见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她对焦仲卿的情笃意深,恋情浓烈,充分体现了我国女性特有的美德。

二、闪烁现代光彩的亮丽女性

(一)聪慧不屈的人格美。鲁迅曾说:“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抗暴,这是中国女性所特有的韧性。《孔雀东南飞》以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兰芝的美丽聪敏、勤劳能干、知书达礼和善良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的背后却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反抗性格与理性认识。

首先开篇“诉苦衷”的场面,不仅让我们得知兰芝的美德,更让我们看到兰芝认识问题的清醒态度:“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曰公姥,及时相遣归。”从仲卿请求其母的对话中证明兰芝的判断是准确的,原因正如兰芝所料,决不是“织作”问题,而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正是兰芝的“自专由”刺痛焦母这个家庭封建霸主的神经,被驱赶已是不可挽留之势。聪明的兰芝,通过仲卿的试探,更证实了自己的分析判断。当仲卿求母失败后,仍抱有幻想:“卿但暂还家,吾今日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兰芝便冷静地告诉仲卿:“勿复重纷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这是多么深入而精辟的理性认识,事情的发展正如兰芝所言。

其次从“起严妆”外貌描写中不仅可窥兰芝惊人之貌,更让读者感知兰芝撼人心魄的倔强与自尊。请看“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首饰不可谓不精致,这些衣着不可谓不精美,反复装饰不可谓不精心,如此场面不可谓不精彩。刘兰芝此时,包含对焦母的怨怒,深藏对焦仲卿的眷恋,满怀对前途的忧虑,真是百念缠身,万感穿心。兰芝本应无心于服饰,无意于容颜,可她却从头到脚极为华艳地打扮了一番,她是漂漂亮亮嫁入焦家的,也要漂漂亮亮地离开焦家,以示她“实无罪过”。她要走得体体面面,决不在她婆婆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显得很伤心的样子。她这样精心打扮,是为了做人的尊严,仿佛英雄赴刑场,要衣冠整洁,昂首挺胸。她心上滴血而眼中无泪,胸中燃火而面无表情,这是多么倔强与坚贞的性格、气节。

(二)强烈的女性自由意识。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婚姻完全是按男性的思想和利益设立的,而全然不会考虑作为女性的爱情和自由。男权制的婚姻制度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先在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女性无条件地服从男性。这是在女子未出嫁时就预先形成的习俗和法律。在男权制婚姻契约中,女子一当出嫁,就被迫与这种男权制契约签约。在男权制契约的规定下,无数的女性埋葬了自己的人生自由和爱情自由,即使是女性本身也是按男人的需要设计的。

《孔雀东南飞》在叙述刘兰芝被休回家时,刘母的惊骇和质问的那段话是颇能说明问题的:“阿母大拊掌:‘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刘母的惊骇在于,她是按封建礼教的规范来塑造女儿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符合男性的要求,既然被丈夫休回家,就是女儿没能符合男性的要求;刘母的惊骇还在于,女儿不符合男性的要求就是不符合社会的规范,就是一种大逆不道,因而也是一种耻辱。由此可见,刘家让刘兰芝学习“织素”“裁衣”和“弹箜篌”“诵诗书”,并不是要使刘兰芝成为一个思想、精神、个性更丰富的女性,而是要塑造成一个更符合男性需要的女人,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找到更好的人家。刘兰芝是刘家按照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规范而塑造出的理想女人形象。

但是,刘兰芝对此却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不同于男性规范的理解,她认为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是这样一个会女工、懂艺术、通诗书、有才学、有情感的女性,是应该有自己理想的爱情的,是理应得到丈夫疼爱的,是理应拥有一种美满甜蜜的婚姻生活的。在刘兰芝的婚姻观里,是有着女性的自由意识与爱情追求的,她认为她所签署的是有着和男性几乎一样地位的女性自由的爱情契约,所以她要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获得人性的自由,要求挣脱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而获得爱情的自由,要求挣脱女性作为婆家劳动工具的限制而获得生活的自由。因而,她才会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的不满,才会有“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的抱怨,才会有“君家妇难为”的慨叹,也才会有“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愤激。当然刘兰芝并不是要真的离开焦仲卿,不是要毁弃这份婚姻契约,而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在维护自己作为女性的爱情契约。因为现在的这种婚姻生活,与她所想象的爱情相去甚远,而她的追求又是源自于她作为一个女性与自己情窦初开时就朦朦胧胧产生的爱情理想之间的签约。这种先于婚姻契约的爱情契约就必然地与焦仲卿的男权制婚姻契约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刘兰芝的女性自由意识使她反感于焦家的男权思想意识对她的种种束缚、限制和规定,向往着一种自由的爱情生活。

(三)视死如归的悲壮美。兰芝被休回家,尽管她为她和焦仲卿的“别情之盟”做出了种种努力,拒绝了县令和太守的求聘。但是,最终她迫于重重压力,无奈地违弃了约定。但那是被逼迫的结果,刘兰芝无力抗争这种无所不在的男权制。因而,违约的罪责在男权制的思想意识,而不在刘兰芝。作为另一方的焦仲卿,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践行这份契约,只是在得知刘兰芝违约之后,他才“因求假暂归”,才匆匆忙忙来和刘兰芝见面。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曾为践约付出过任何努力,仍然要讥讽、嘲弄、羞辱刘兰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并进一步嘲弄地说“卿当日胜贵”。

表面看来,是刘兰芝违背了诺言,但实际上,焦仲卿才是契约实际的破坏者。是焦仲卿不能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力量再迎娶兰芝,才造成了兰芝的被逼再嫁。焦仲卿不检讨反思自己的不能践约,反而讥讽兰芝,把破坏契约的责任推卸给兰芝。当兰芝再嫁已成事实,焦仲卿当着兰芝的面愤而提出“吾独向黄泉”,其实他并不是真的要去死,而是对兰芝的谴责和施压,是对兰芝羞辱之后的激愤之词,是对兰芝的再嫁无力改变的恐吓之词,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极度失望和悲凉。因此,尽管焦仲卿是黄泉之约的立约人,但焦仲卿的履约却是被动的迟缓的不情愿的。他是在得知兰芝践约之后,“心知长别离”,而且是“徘徊庭树下”,然后才“自挂东南枝”的。他的践约是在兰芝践约之后,那是因为他已无力改变这份契约,就只能去践行这份契约了。这份黄泉之约带给他的是“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的恐惧象征,但他又无法违背自己订立的契约,所以他“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最终只能无奈地履行自己订立的契约。

从实际上看,刘兰芝才是黄泉之约的立约者。因为尽管她已被驱遣回家,但她还在绝望中抱有一丝希望:渴望丈夫能实践他的誓言,能履行他的契约———真的来重新迎娶她,焦仲卿是她绝望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能给她帮助、理解的人,却在她身心疲惫之时雪上加霜,不仅没有对她的苦难予以一丝一毫的慰藉,送给她的只是严厉的讥讽、嘲弄、羞辱,这个男权制社会没有给兰芝这样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女子留下任何的生存空间。所以她愤慨而又凄凉地告白:“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然后毅然地签署了这份黄泉之约、死亡之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兰芝的签约是如此的果决,她的履约也是决绝的,“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刘兰芝的立约和践约是要证明自己的人格,但是,那里面还深深地包含着这个女性对焦仲卿这个男性的失望,对爱情的失望,对这个男权制社会的失望。因此,刘兰芝的死不是为了殉情,如果是为了殉情她在被驱遣之后就应该选择这条道路;如果是为了殉情,她在被迫改嫁之后就应该想到死,刘兰芝是在受到丈夫的羞辱、嘲弄之后,改嫁的新婚之夜才愤而去死的。刘兰芝要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尊严,证明自己的人格:她不是那种贪恋荣华富贵见异思迁的女子,不是那种言而无信不守承诺的女子,所以她死得是那样的决绝,那样的震撼人心,彰显了一份圣洁,一份纯正,一份刚烈,一份血性。

刘兰芝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显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的毁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核心问题便是男权制统治下的女性与婚姻问题。刘兰芝是一个悲剧,但不是唯一的悲剧

A 我想给我的女朋友讲个最美的爱情故事,结局完美的,,感动的。。大家给我发过来个,。

一个让你落泪的故事,七十年的爱情,一辈子的遗憾

2014-11-13 19:03:28 来源:关于爱情

引导语:那年,他7岁,她6岁。他们是同学和邻居。他们每天背着包一起上学,牵着小手一起放学,下雨的时候同撑一把伞。她长得很漂亮,男生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可是他们表达喜欢的方式总是很奇怪,他们揪她的手背扯她的头发,她疼得直哭。他就会忽然出现在她身边,对所有男孩子说:“她是我妹妹,不要欺负她!”做勇士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因为她而被一群男孩揍了一顿,却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们从此不再欺负她。就这样,他们一路走来,到了中学。他已经是个高大英俊的大男生了,而她,却显得平凡了。美丽的女生们都希望把他旁边的她换成自己,可是谁也取代不。这么多年以来,每天早晨他都是骑着单车载她去上学。他们约定,将来考学也要同一所学校,这样他可以继续照顾她。

他很优秀,有很多爱慕者,她常常被迫做着邮差的工作,那些女孩子总是要在给他写情书之后拜托她递给他。他从来不看,总是扔在一旁,满不在乎!她很小心地问他:“你看那些信没有?”“看了!”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那你喜欢不喜欢那些女孩子之中的某一个?”“不喜欢?”她给信的次数多了,问的次数也多了,他对她大发雷霆:“以后不要给我看这些信了!你别那么多事!”她委屈地对他说:“你让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然后就怒气冲冲地跑了。

高三毕业了,她没有和他考同一所学校,而是相隔那么远地分开。那年,他19岁,她18岁。偶尔暑假回来,在同一个院子里相逢,他会问:“在学校还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她淡淡地说:“还好啊,我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看着她的背影,一种难言的伤痛像小老鼠一般慢慢啃噬着他的心。她妈妈说,她留在那座城市了,有个很疼很爱她的男朋友。他微笑着祝福她,却满心落寞。大学毕业那年,他回来时身边多了一个女孩。那是他的女朋友,说不出有多可爱,只觉得女孩身上有种与她相似的习性。可是那年,她偏偏一个人回来了,当他们在大街相遇的时候,她看着他身边拽着他手臂的女孩子笑着说:“身边的位置终于有人了!”他尴尬地对身边的人介绍说她是他的妹妹。

他用哥哥的语气问:“还有一个人呢?怎么没有陪你回来?”“他?”她冷笑一声,“早分手了!他和你一样有太多女孩子喜欢,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安全感!”她捻了捻头发,对他身边的她说:“不过,我哥哥可是个很好的男人哦,他一旦爱上了谁,一定会一辈子用心去爱的!”女孩子羞涩地笑着说:“他就是有太多的追求者,以前我跟他是好朋友,很多女孩子见我们关系不错,就叫我帮她们送信给他,后来我自己也写了一封……”听到这里,她的脸色突然惨白,黯然地对他们说:“对不起,我有点不舒服,我要回家休息一下!”他看着她失态地离开,突然感觉到了些什么。

回到家中,趁着女朋友陪妈妈做饭的间隙,他在书柜的角落找到那堆尘封多年的情书,他一封封地寻觅着,他总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她写的。他终于在最后一叠里找到那张写着她秀美小楷的淡蓝信封,他懊恼得跌坐在地上。“其实我一直希望自己不是你妹妹,虽然你一直都用爱妹妹的方式来爱我,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希望能一辈子坐在你的单车后座上,希望能永远听你说你要保护我,希望你对我的每一个承诺都能实现。我希望你能看到这封信,而你对我的态度,与我对你的态度,都会由这封信决定。你不喜欢我,我自然不会死死纠缠的,我会安静地躲开,要多远,就躲多远……”眼泪滑落在纸上,仍然无法赶走那种爱她却又伤她的痛。第二天,他想去找她,拿着那封信。可是走到了她的家门前,却又迟疑了。

他能辜负跟着他回到家乡的女朋友吗?她从在学校开始,就—直照顾着他,她对他的爱,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了他,她会死!他不能辜负对自己死心塌地的女人。那几个晚上,面对女朋友,他没有任何兴致。他想了很多,第二天,他抱着女朋友说:“对不起……”可是,当他再次去她家的时候,她的妈妈却告诉他,她已经离开了,工作安排在了另外一个城币,离这里更远的地方。几个月后,他简单地收拾了行李,去了她所在的城市,当他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被吓呆了。

他笑着抱紧她:“我来带你回家!”“可是……”她举起自己的右手,那上面戴着一只订婚戒指:“我准备结婚了!”他惊讶地看着她,怎么会这么快?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她就要嫁人了!“你知道吗?我一直最爱的女人是你,那封信也是我刚刚发现的……”“别说了!”她长叹口气,“你应该对她负责,不能因为一封信就辜负别人。就像我,也需要回报他一样,所以我选择嫁给他!”她说得那样决绝,他听得肝肠寸断。

那一年,他26岁,她25岁。

她结婚了,留在了她丈夫所在的城市;他也结婚了,妻子是个简单贤惠的女人。他的父母生病没人照顾,他妻子比他还要热心。

她再回来的时候,虽然丈夫陪

B 爱的故事内容

爱的故事抄

印度影片名。故事发袭生在50年代初期独立的印度,当时拉加家庭、萨库尔家族和扎民达家庭支配着普通人民的命运。时代虽然变了,传统却继续控制着印度社会。拉杰·卡普尔创造了迪奥达这个角色,随着爱情故事的发展,引出了价值观的冲突,这部影片比他以往的影片呈现出更直接的目的性,他把贵族家庭的私生活特征公之于众,他们的双重规范,他们在善良外表下的道德堕落,以及他们的女人在家庭荣誉下默默忍受的羞辱。这也是拉卡·卡普尔第一部没有自传含意的影片。 孙耀威的一首歌名也叫“爱的故事”

C 最美的古典爱情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爱情故事

No 10 焦仲卿与刘兰芝

最恨焦仲卿的窝囊,如果不是哀怜刘氏,断不能把这个故事列入。焦仲卿身为一家之主,在面对母亲出妻的压力下,不曾试图化解 两人之间的嫌隙,只是软弱的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复不娶。”然而在妻子被休之时,他也只是全面撤退。甚至在兰芝将改嫁时,他还以“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 泉”的话语来刺伤她。这样的男人真气得人牙根儿痒痒,不但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无法顾及妻子的尊严;对母亲终是不孝,对妻子又何尝有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No 9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又一位窝囊的兄台登场了,不,是两位。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窗七年,却不向山伯告白爱意; 而在父母许婚之后,两人也不曾有过任何争取。以祝父这样愿意女儿男装求学,还有马家后来奏请朝廷,封英台为“义妇”的做法,梁祝所面对的反对者,并 非全然不可动之情理的顽强之辈,但是二人却非要演一出生离死别,sigh

No 8 张生与崔莺莺

才子佳人的早期版本,古典的欢喜大团圆肥皂剧。但是这个故事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所以跻身前十。

No 7 元稹与韦丛 /苏轼与王弗

两对儿不分伯仲吧,虽然故事的细节并不是很清晰,但是凭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此情深意切,不能不让人感动。

No 6 陆游与唐婉

Sigh,除去两首《钗头凤》,陆游八十岁的时候还写下:“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一辈子难以释怀,可惜,可惜。

No 5 秦重与莘瑶琴

卖油的小贩秦重担着香油来到昭庆寺,乍见了人称花魁娘子的名莘瑶琴。看着花魁女炫赫的排场,贩夫走卒的秦重心下又欢喜又气闷。但他也不空想叹气,以虔诚的心灵,踏实的脚步,一日日的积攒碎银,经过一年多,攒下了十两银子,终于达成一见花魁娘子的心愿。然而这次的相会,花魁娘子却是喝得大醉,也没宽衣,也没卸头,倒头就睡。苦苦期盼、满腔热情的秦重只是静静的守候在一旁。当花魁娘子呕吐之际,他忙把自己的袍子张开,接住秽物。卖油郎的卑下地位、花魁女的不堪过往,都经真爱的淘洗而无比尊贵。故事摆脱了“才貌”二字,更显得真情可贵。

No 4 红拂与李靖

有秦重如此深情男子,亦有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红拂。司空杨素家里的歌红拂女,看见前来献策的布衣士 子李靖,深为他的气度与见识所吸引。于是打听他下榻的酒馆,至情率性夜奔李靖。她说“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人多矣,无如公者,……故来奔耳。”可见她并非 一时情迷,而是美人识英雄。路途中当粗犷的虬髯客直看她梳头时,红拂女亦不扭捏娇叱,反与虬髯客结为兄妹,再见她的不凡的见识与独到眼光。比起幽怨的梁祝,红拂夜奔方是爱情的真面目。

No 3 柳梦梅与杜丽娘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 ·关睢》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 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枒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 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汤显祖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此有情,所以列第三。不过《牡丹亭》后来也不能免俗,还是中了一个状元:)

No 2 贾宝玉与林妹妹

《牡丹亭》既然都列出了,那么下一个一定是《红楼》了。《红楼梦》中最感人的一段在三十二回:贾宝玉素来不喜欢追求仕途经济的劝说,而说:“林姑娘从 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分生了!”黛玉在门外听了,又喜又悲,喜得是“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已。”然而想到众人的宝 玉和宝钗“金玉良缘”之说,不禁又悲叹自己孤弱的身世处境起来。宝玉出了门,看见林黛玉若有拭 泪之状,抬手为她拭泪,然后瞅了半天说:“你放心。”黛玉听了,怔了半天,回说:“我有什么不放心?”接着宝玉劝黛玉凡事多宽慰放心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 似一日。黛玉听了,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掏出来的还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还有病中送手绢一节,也是感人至深。宝哥哥与林妹妹的爱情,神远味淡,却又沉着痛快。可惜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让高鄂一续,差点又出一个状元:)

No 1 沈三白与芸娘

至少在我看来这是最感人的一段爱情故事。故事很简单,文笔很纯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不过是些日常琐事。随手拈来一个例子,譬如开篇“留粥”的那个故事,还是在三白与芸娘未成婚的时候,到芸娘家作客的三白帮忙送客晚归,想要吃点东西,却只有糕饼甜食。一向不爱甜食的三白正在犹豫时,芸娘便悄悄拉着三白的袖子,原来早已帮他留着清粥小菜,多么的体贴可爱。呵呵,看到一个BM的昵称是“清粥小菜”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故事有关。还有芸娘因为三白小时候出痘而一直吃斋,直到结婚那夜才告诉三白;还有结婚后他们诗文讨论、莳花玩石;还有芸娘扮成男装与三白一同夜访水仙庙庙会,同游太湖与舟子击碟而歌;还有两人如何布置小屋,使人不觉其窄,如何以爬藤植物制作活花屏,使夏日生活不觉 其热;还有芸娘如何借来小贩担子,让三白及其好友可以在风景优美处,有熟食热茶 等等这些,写的不过就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娓娓道来,呈现的是两人性情的相通,生命的相融。所有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除了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外,再也找不到类似的文字了。芸娘虽然不是非常的美丽,但是却是许多学者公认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第 一可爱之女子”

D 我最喜欢的故事“爱的主题”作文

我喜欢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节的前夕,天空正版下着鹅毛大雪,一个光着权脚丫,穿着单薄衣服的小女孩沿街叫卖她的火柴。因为她要养活生病的爸爸。别人在温暖在家里,吃着可口在美食,准备着圣诞礼物。她却在平安夜冻死在寒冷的街头。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催人泪下。小女孩在临死之前,四次划燃火柴,每次在火柴的燃烧中,都出现幸福的幻境。分别是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漂亮的圣诞树、慈祥的祖母。小女孩很弱小,很无助,她创造不了自己的幸福,只能通过幻觉感受到不真实的幸福。故事的背景是100多年前的西方国家,里面还有一些安徒生本人的经历。

想想现在的我,每天早上是爸爸、妈妈送我上学,穿着一身干净、漂亮、整洁的衣服。晚上回到家里全都是我喜欢吃的饭菜,我跟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差多大呀。她却生活在寒冷、饥饿、痛苦的世界。

我喜欢《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因是:故事情节很感人、人物描写很细致。我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更庆幸的我生活在一个快乐、幸福的大家庭里。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教育下,我对弱势群体的有同情心。我以后生活要节约,给有需要的人一些帮助。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美好。

E 你身边或者你听过最美的爱情故事有哪些

‍‍亲身经历,一对新婚朋友的对话,新娘:你说,我们下辈子还会在一起么?新郎:你上辈子就问过这个问题了。当时我在现场都要哭了。‍‍

F 我们身边“爱”的故事。

我们身边“爱”的故事:

你好!身边“爱”的故事有很多,

比如公交车出事故了,里面的乘客被困,

有爱心的善良的路人就砸窗户玻璃进去救人。

还有年轻人让座也是爱的故事呀,虽然很简单。

望采纳哦,谢谢!

G 有没有给我讲一个关于爱情,很美的故事

一天,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中文传呼机,温柔地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地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

男孩得意地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

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这是爱情专线,号码不公开。”

从此,女孩每天都把它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开。

在一个阳光明媚、让人有一份好得不得了的心情的周末,女孩只留了一张字条给父母,坐上汽车奔向邻近县城玩,但是没有人知道女孩正在走向一场灾难

女孩在县城玩了一天,拖着沉沉的脚步找到了一间带淋浴间的小旅馆。一走进房间,女孩迫不及待地走进浴室,想洗去一身的疲惫。当女孩正准备洗澡的时候,脚下一阵晃动,她急忙扶住一根铁管,心想是错觉?但跟随第二次晃动的,还有急促和沉闷的断裂声,女孩开始颤栗,她知道可怕的地震来了。随着第三、第四次更加猛烈的震动,无边的黑暗和无边的恐惧把女孩紧紧地包裹起来。女孩像一只受伤的野兽,拼命放声号叫,拼命拍打、撕咬浴室的门板。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女孩无力地蜷缩在阴凉冷漠的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腰间一阵颤动,是呼机。

女孩匆匆摘下它,在黑暗中摸索着按下键,看到了绿色的光芒:“张先生请你七点钟到老地方见面。”读着这句话,女孩的泪水又一次涌出来,滑过嘴角,咸涩涩的。

想着电话那边的他,女孩再一次尝试走出困境,但仍然只有徒劳与绝望。

女孩跌坐在地上,把自己蜷缩成一团,眼睛盯着呼机的屏幕。

不知过了多久,女孩睡着了,又不知过了多久,呼机再一次在女孩的手中颤动了:“张先生问你在哪里,请速回电话。”女孩再一次流下眼泪:我想告诉你我在哪里,但是我办不到啊。

女孩渐渐平静了下来,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女孩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呼机第三次震动:“去了你家,看到你留下的字条,请火速回家。”

女孩的心开始躁动。

呼机第四次震动:“我听到广播,知道你那里发生了什么,相信你此时正拿着呼机读我的话,我们很快会见面的。”似乎有一缕曙光在女孩的眼前闪过。女孩期待呼机第五次震动,此时呼机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呼机像一个疲惫的孩子一样睡着了。

第五次震动终于来了:“我去找你,车不通,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无功而返。我相信你不会有事的,你是一个聪明又好运的女孩,我期待你的归来!” 。

第六次、第七次 女孩在男孩一次又一次的传呼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恐惧与绝望的时刻,不知不觉已经两夜了,死亡的阴影越来越紧地裹住女孩的全身,她仿佛看到自己体内的鲜血和肌肉正被一条黑色的巨蛇一口一口贪婪地吞噬。

女孩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连哭泣的力量都没有了,她的思想开始混乱,感觉自己在往下沉

就在沉到底的时候,呼机第三十八次,也许第四十八次、第五十八次震动起来,那震动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女孩体内残余的所有能量。“我们什么时候结婚?举行哪些仪式?从现在开始我们分别设想一下,日后评出最佳方案。”

结婚,婚礼,实在太诱人了,女孩陷入了遐想之中:海底婚礼?像鱼一样自由自在穿梭在海洋世界跳伞婚礼?与白云并肩飞在空中

女孩再一次振作起来,是啊,那么美好的人生在等着我呢 !!!

第六十次,第六十一次男孩一次又一次向女孩传呼,一次又一次给女孩注入生命的活力,一次又一次把女孩从死亡的道口拉回。

漫长的四个昼夜之后,女孩获救了。当她看到男孩惨白的脸、布满血丝的眼睛,一下子明白了世间最为珍贵的就是 --- 爱

女孩在担架上轻轻拉住男孩的手,柔柔地说:“我是你今生的新娘。”

H 我爱你的故事梗概

命运的女神,总会有抛弃你的一天,当你不再受到眷顾,如何重新走回生活的正轨,也就成了你为之奋斗的目标……

司晓梦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有着一份让很多女生羡慕的职业——电台DJ,聪明的她又幸运地找到了今生的最爱,并成为他的新娘。晓梦的老公叫卢飞,是一个充满了激情,幽默而且值得依靠的好男人,两个人婚后的生活,就像晓梦曾经预料过的一样,幸福到不像是真的。虽然他们也会为了琐事吵架、拌嘴,包括生不生孩子、换不换房子、你为什么从来不说爱我等等等等……

不难想象,当卢飞因为身患癌症而死去的时候,晓梦的世界是如何坍塌成一片废墟的。卢飞的离去,也带走了晓梦对生活的渴望与信心,这个世界上,惟一能够帮助她、安慰她、怜惜她的人,却是那个永远都不会再出现的人。晓梦知道,没有人再比卢飞更了解自己了,没有人再会像卢飞对晓梦那样的疼爱、包容和照顾了……但晓梦不知道的是,早在卢飞去世之前,他就已经默默的为晓梦安排好了一切,就像从没离开过她一样。

如同谜般的十封信,是他给她,最好、也最用心的礼物……

第一封来自卢飞的信,出现在晓梦30岁生日的当天,以一个蛋糕和由卢飞自己录制的录音笔的形式出。从那以后,晓梦就不断的收到来自卢飞的信件,都是卢飞为了鼓励她走出忧伤、重新拥抱生活而特别设计的。卢飞就像晓梦的天使一样,他知道晓梦什么时候最需要他,她知道晓梦这个外表坚强能干的女孩子其实回到家后就像一只受伤的小猫一样,只有他知道,应该如何让晓梦真正过上没有他的日子、更好的过上没有他的生活。

死去的人、离开了你的人,TA带走了剩下那个人的希望,然而你也会发现,有个人挂念着你,无论那个人身在何处,永远都能够温暖你的心。

他说:“我不说,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她说:“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爱我?”

她总嫌他说不出“我爱你“,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在用生命书写“我爱你“。

有些事情,总是要转过身才看得到。这似乎是每对命定的伴侣,完成相爱这门修行所要必经的修炼。

如同谜般的十封信,是他给她,最好、也最用心的礼物。

在离别后,她跟着信中的指示,从冬天、到春天,从相识钟情、到灵魂呼应…找回跟他共度的感动,找回自身潜藏的勇气,也再次找回了与他、与这个世界相爱的能力。

PS:我。爱。你。

I 我爱故事手抄报内容

我爱故事手抄报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书本上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小学语文作业趣味浓厚,形式多样。手抄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在独立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的眼、手、脑一起开动,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得到了锻炼,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在合作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迸发的思维碰撞和共鸣,对于学生开发智能和培养群体意识极为有利。 《我爱童话故事手抄报大全》原文地址://cnbanbaocn/shouchaobao/xueke/yuwen/CnBanBao_27315

J 求有爱的小故事。。

有一只小狐狸在森林里散步,遇见了一只大灰狼。

大灰狼说,小狐狸版小狐狸,谁让你不权戴帽子的!然后就亲了小狐狸一下。

小狐狸好害羞,立刻回家找到帽子戴上,又出来散步。

结果,又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说,小狐狸,谁让你戴帽子的!然后又亲了小狐狸一下。

小狐狸郁闷啦,就去找老虎商量。老虎答应帮小狐狸解决问题,小狐狸就很高兴的走了。

走到一半,发现帽子丢在老虎那,小狐狸就回去拿帽子。

结果,他听见老虎对大灰狼说:怎么能没有理由就亲小狐狸呢?下次在遇见小狐狸,你就说,小狐狸,给我找个女人去!如果找来的是胖子,你就说,太胖了,如果是瘦子,你就说太瘦了。这样就有理由啦!

小狐狸一听,心里砰砰的跳,又害羞又甜蜜。

第二天,它遇到大灰狼,大灰狼果然说:小狐狸,帮我找个女人去!

小狐狸问:那你要瘦的,还是胖的啊?

大灰狼沉默了一会,亲了小狐狸一下,对小狐狸说:谁让你不戴帽子的!( 抄的,不谢。)

  我在教《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成因时,总结出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正准备结束新课时,下面一个学生轻轻地叹息了一句:“又一个祥林嫂死了!”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说明了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于是,我借机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试分析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成因的异同,重点是相同点(因为学生的叹息重在“又一个”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讨论积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封建礼教“毒害”的结果

 

 封建礼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正常的统治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其中对妇女制定的行为准则主要是“三从四德”。“四德”中的“妇道”要求妇女必须守节、孝敬、卑顺和勤谨,又尤以守节为重,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就是俗话说的“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刘兰芝在自陈遣归的时候说自己“守节情不移”(此处为互文,虽是说焦仲卿的,实际上也是说自己),所以,当刘兰芝被其哥哥逼迫改嫁时,她选择了死,这很大程度上与守节有关,虽然含有为爱殉情的成分。

 在这一点上,祥林嫂的表现也最为强烈,其婆婆把她卖给贺老六时,她是“异乎寻常”的“嚎哭”,“不惜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以死抗争。祥林嫂再到鲁镇时,鲁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叫她“贺六嫂”,柳妈甚至认为她“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倒落下了一件大罪名”。就是这样一件不守节的“大罪名”,让祥林嫂在鲁镇无从立足,处处受人嘲讽,处处受人鄙视,再加上封建迷信的“毒害”,最后怀着恐惧悲惨地死去。

 所以,我认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对两人的“毒害”是其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封建家长制“逼迫”的结果

 

 封建社会除了封建礼教维护其正常的统治秩序外,还有封建家长制维护其正常的宗族秩序。刘兰芝与祥林嫂的悲剧,其另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家长制的“逼迫”。

 首先,妇女在封建社会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刘兰芝在自陈遣归的时候说自己“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和“妾不堪驱使”,一个“故”说明了婆婆对刘兰芝的无理责难,一个“不堪”说明了刘兰芝生活得悲苦,那婆婆为什么要故意为难勤快的刘兰芝呢根据文中隐含的交代,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仍是“贱妾留空房”,可以看出刘兰芝没有给焦家生下一儿半女,这在单根独苗的焦家,休妻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正如焦仲卿所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刘兰芝也说出了“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的感言,这是婆婆对刘兰芝行使的家长权力。因为根据《仪礼・丧服》中“出妻”之说,即旧时无子、*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忌妒、恶疾,做丈夫的可以根据其中的任何一条而休妻,所以,尽管刘兰芝“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免被逼迫遣归。

 在这一点上,祥林嫂的遭遇也是大同小异的。祥林嫂在祥林死后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祥林嫂由于不堪婆婆的折磨,逃到了鲁镇,后被婆婆抓回去卖给了贺老六,这是婆婆对祥林嫂行使的家长权力;儿子阿毛死后,祥林嫂在贺家便没有了立足之地,被大伯扫地出门,这是大伯对祥林嫂行使的家长权力。归根结蒂,她没有给祥家和贺家留下一儿半女。可见,妇女在封建社会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其次,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她们的行为准则。所以,才有婆婆行使家长权力,借故逼迫焦仲卿休了刘兰芝;才有刘兰芝回到娘家后,过着“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的生活,被其惟利是图的哥哥“逼迫”答应了太守儿子的婚事。也才有祥林嫂在祥林死后,被其惟利是图的婆婆和小叔子“逼迫”卖给了贺老六。妇女在封建社会完全成了买卖的商品,毫无人身自由。这也是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三两人性格“反叛”的结果

 

 刘兰芝与祥林嫂在性格上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反叛、坚强、勤劳、善良等,尤以“反叛”最为突出。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统治下,任何的“反叛”都只是徒劳,又何况是一个弱女子呢!性格的“反叛”是两人悲剧的直接原因。

 刘兰芝是有“反叛”性格的,其不堪婆婆的驱使,向焦仲卿自陈遣归,一个“自陈遣归”,在封建社会是需要勇气的,刘兰芝不会不知道其严重后果。但是她说出来了,焦仲卿向阿母求情,才使得阿母大怒,骂出了“此妇无礼节,行动任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的话,从“专由”和“自由”两词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反叛”,是为了所谓“自由”的“反叛”,很有勇气。后被其惟利是图的哥哥逼迫答应了太守儿子的婚事,在新婚之夜投河自尽,这是其“反叛”精神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控诉,可以说,刘兰芝的死是其“反叛”性格“反叛”彻底的结果。

 祥林嫂也是有“反叛”性格的,尽管这种“反叛”只是为了取得做“人”的起码权利。祥林死后,其不堪婆婆的折磨,逃到了鲁镇,一个“逃”字,在封建社会是需要勇气的,祥林嫂也是知道其严重后果的,但是她“逃”出来了,为了做“人”的“自由”,很有勇气。后被其惟利是图的婆婆和小叔子逼迫卖给贺老六时,她“不惜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以死抗争,这是她“反叛”抗争的表现,正是因为她“反叛”得不彻底,没有像柳妈所说的“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所以,才在鲁镇人的嘲讽中悲惨地死去。可以说,祥林嫂的死是其反叛性格“反叛”不彻底的结果。

 

 四生活遭遇“不幸”的结果

 

 正如《祝福》中卫老婆子说祥林嫂的话,“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说自己的话,“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加在一个弱女子身上的“不幸”太多了,这也是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的直接原因。

 对于刘兰芝来说,就是无一儿半女,焦仲卿还可以续房娶妻,三妻四妾在封建社会不足为怪,不幸的是婆婆看不惯她“行动任专由”。更不幸的是她所深爱的丈夫是一个懦弱的男人,在其母“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的逼迫下,休了刘兰芝。再次,不幸的是她有一个残暴的哥哥,逼迫她改嫁,本来,按汉代礼法,休妻或寡妇可以在家守寡。最后,刘兰芝的美貌也成了她的不幸,被休回到娘家后,求婚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又是一些封建官僚,不答应都不行。

 对于祥林嫂来说,不幸就更多了:祥林死,祥林死后婆婆家卖进山里;贺老六死,贺老六死后阿毛被狼吃,然后被大伯扫地出门,再到鲁镇后被鲁四赶走,最后沦为乞丐“穷死”街头。我们可以设想,要是祥林嫂没有那么多不幸,或许她不会死,至少可以死得晚一些,但是不幸没有放过这么一个弱女子。

 综上所述,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是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反叛性格和不幸遭遇是两人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太多的不幸遭遇,或许她们还可以像鲁迅《灯下漫笔》中所说的“暂时做稳奴隶”,但现实是两人“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面前,一个弱女子的反抗是那样的无助和渺小,两人的悲剧在封建社会是很必然的,也具有代表性。

 

 杜万伦,教师,现居湖北巴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两个人两情相悦,但不能长相厮守,既有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有无可奈何的落寞。一出爱情悲剧。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这首诗真正诠释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因为生,不能相见相爱,只有死,才能化作鸳鸯比翼双飞。 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真善良的女主角,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与男主角之间“永不分离”的诺言。

而男主角,也用自己对女主角的真心,交换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来一起守住他们之间亘古不变的真情誓言。

  也许这就是爱情的真谛:“为爱百转千回,随爱自由而飞”。

  这种感情让我觉得凄美,这种爱让我觉得存在着伤害,我想你们一定是真爱的,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很无奈。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

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

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

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评《击鼓》讲的是战争,不管是穷兵黩武的四处征战,还是保家卫国的战斗,士兵面对的都将是与亲人的别离,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长于一生。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含义,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若不从大处去讲,那更多的是"我独南行"的不忍,"不我以归"的忧心,无居无所得飘零,和兵失去战马的凄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爱人的一别竟会成为永恒,那曾经的誓言要如何兑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宋·秦观

评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由于农历的七月七日正当雨季,所以这一天常常下雨,人们便说这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农村中的一些少男少女还会趴在葡萄架的下面,据说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美妙动人,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牡丹亭》的题记

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评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

评吴越王钱镠(liú)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

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

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评执子之手,在雨 撑一顶小小的伞,在风 披一件温暖的外套,让所有的山盟海誓都在此刻黯然失色,让执子之手的伟大爱情感动这个世界。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伶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到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我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

卓文君寄司马相如

——汉·卓文君

一别之后,两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评据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婚不久,就到长安,被朝廷封了个中郎将,逐渐有了离异之心。五年后,他给卓文君写了封信,信中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

卓文君一看就明白丈夫变心了,因为数字中没有“亿”字,“无亿”不就是“无意”吗?卓文君十分悲伤,她提笔写了上面的一封信,把十三个数字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诗中,而且写的情真意切。难怪司马相如读信后,深受感动,马上备车马,回蜀接取卓文君。

白头吟

——汉·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评她并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的女人。像和一个人白头到老的愿望简单质朴,并不是过分的奢望。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就请离开。女子少有的决绝之美,毫无顾忌地从她的身体内迸发出来。这种美为世所稀。自她之后,女子的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最后的一搏,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他回来了,白头安老,再离不开。文君,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的好象当年,进入她心房时。那一年,春草重生。长卿,她看见他闭了眼睛。知道他,永远不能再回来。可以,从你的身上看透生死,因你的死获得重生的安宁,可是,我确认,不能与你相绝。长卿,请等待我。

我侬词

——元·管道升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评此词的作者管道升,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女艺术家、女词人。她的丈夫赵孟頫,为宋之宗室,宋亡,归元。管道升后封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据说在她四十余岁时,赵孟頫想纳妾,就先作了一首小词试探她,词曰: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雪?我便多取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升读词后,就写了《我侬词》回赠丈夫。孟頫得词大笑,遂打消了纳妾的想法。《我侬词》情意语切,带着浓郁的民歌气息,活泼、生动。

药名连缀的情诗

——寄夫信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复妻书

[红娘子]一别,[桂枝]已凋谢矣。也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回乡。至时有[金银花]相赠也。

评这两封信都选自清代诸人获所撰的《坚瓠集》。据说有一女子思念久别不归的丈夫,就写了一封给丈夫,信中不但巧妙地嵌入十二味中药名,而且写得情深意切,令人感动。其夫阅后,也回了一封信给她信中嵌入了十三味中药名,也写得一往情深。两封信可谓势均力敌,珠联璧合,珊瑚、玉树竞相争辉。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代诗人佚名《上邪》

评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北宋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评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评刘兰芝在投水自尽前对丈夫焦仲卿发出爱情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意思是说,我们虽然迫于压力而分手,但我们之间的爱情是坚不可摧的,为了爱情,你要像磐石一样坚守不移,我要像蒲苇一样坚韧难断。这样的誓言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与自主的坚定信念和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决心。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评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唐末诗人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评花间词以描写古代贵族女性生活和爱情为主要内容,故后人皆称之为“艳词”。但韦庄的这首《思帝乡》却以一个普通女子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为主题,词中语言清新,读起来独具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388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随机推荐

  • 三天瘦腿的最快方法

    1、马步操,两脚张开,双脚间步幅稍大于肩宽,上身下沉做马步状,两脚踮起。2、空中脚踏车操,平躺,在空中踩脚踏车;瘦腿按摩术,用精油或霜,双手交替分别沿内侧和外侧由脚踝向大腿根部按摩,双腿向挤毛巾一样,按摩两腿肌肉,双手交替用力,拍打大腿赘肉

    2024-04-15
    45400
  • nivea妮维雅水感防晒乳真假辨别对比图

    nivea妮维雅水感防晒乳我是代购买的,担心自己买到了假货,想学习下如何分辨真假。那么nivea妮维雅水感防晒乳真假怎么辨别下面我为你提供妮维雅防晒乳对比图。真假辨别瓶身正面:正品的瓶身正面下方是有一行日文文字的,而假货的该位置却是

    2024-04-15
    34900
  • 妮维雅美白凝露好用吗

    好。1、妮维雅凝水活采凝露质地比较轻,容易被皮肤吸收,而且非常温和,很适合22岁年龄的肤质。2、这款产品的主要功能是补水,如果是干性的皮肤,又是在秋冬季节,这个凝露用起来会感觉有点干,所以需要搭配使用面霜或者乳液使用,在春夏季节用好。  1

    2024-04-15
    42600
  • 鹊本化妆品怎么样

    鹊本化妆品是一个优质的化妆品品牌,使用现代科技精粹专利成分融合古老配方,实现东方智慧与草本原力的完美结合,满足肌肤养护需求。鹊本化妆品使用全新科技,化妆时不卡粉,并且在市场上价格大众化效果很好,因此性价比很高,在市场上销售很好。总的来说,鹊

    2024-04-15
    42700
  • 最好用的平价美白精华 美白淡斑精华推荐

    在改善皮肤色调上,美白精华是不能缺席的。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美白精华,而且这多年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我整理出了五款价格亲民,效果很好的美白精华淡斑产品,款款都是实力派,效果不比大牌差!1、自然堂凝时小紫瓶精华液参考价格:115元这款精华

    2024-04-15
    27600
  • 最近有什么平价而且好用的洗面奶推荐吗?

    国内外洗护用品品牌也是非常多的,其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产品。洗面奶是每一位爱洁净的男性女性都很常有的脸部清洁产品,接下来我将给大家介绍几款性价比高的洗面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旁氏米粹润泽洁面乳参考价格:39元作为一款氨基酸洗面奶,旁氏米

    2024-04-15
    30100
  • 油性皮肤用什么洗脸最好?

    洗面奶是妮维雅的控油保湿洗面奶,100毫升22元左右,洗脸后不紧绷,一整天都不出油,效果很好。还有1款也是妮维雅的,绿色的,含摩砂颗粒,也很好用。欧碧泉的美白洗面奶也很好。水是妮维雅的粉色瓶子的水,不含酒精,有收缩毛孔的作用,很赞~~200

    2024-04-15
    29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