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阐释。
第2段:总说立其诚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3段:立其诚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名实一致。
第4段:立其诚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言行一致。
第5段:立其诚的第三个方面的含义,表里一致。
第6段:总说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7-8段: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9段:从端正学风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10段: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11段:总结全文,强调修辞立其诚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修辞立其诚释义:君子通过整顿文教以确定其诚实的态度
回答:出自西周姬昌的《周易》中的《乾文言》。
翻译:才德出众的人加强道德修养钻研学问,忠诚无私守信用,所以增进了道德。锻炼培养言辞表达能力显现他的诚实品质,所以积储了学问。
原文: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
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三国演义》
指的是杨修之死。
杨修是什么人呢?赤壁之战,汉相曹操败而不馁,力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其广罗人才,求贤若渴,甚而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一代名士杨修投效曹操,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曹营缺粮。杨修立状半年备齐,并荐好友孔闻岱为助手。当粮草备齐,曹操得知劳苦功高者却是孔闻岱时,悔恨交加,原来曹误听小人谗言已将孔杀死。为使杨修及众官信服,曹遂谎称自己患有“梦幻杀人之疾”而误杀孔闻岱。杨修心存疑惑,特设计促曹夫人在曹操熟睡时进见。曹明知是计,为使众人信服,仍诈惊将妻杀死。
曹操与杨修,对军机大事意见屡屡向左,但智谋又多以杨修为高。曹操妒贤,称杨修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后与蜀国交战中,杨修为挽救败局,力谏不果,乃自作主张,终惹怒曹操,将其处斩。
聪明的杨修是汉代的名门世家之子,文章写得好,语言也是语出惊人,对答速度也是在众人之上,所以他的死是曹操嫉恨杨修的才华高于自已,并不是因为他惑乱军心之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