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孔雀东南飞的来由。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叙事诗,最早发现于南北朝时期陈超的徐陵编著的《玉台新咏》,原来的名字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叫《焦仲卿妻》,后来不少人根据习惯取诗歌的第一句为题,就叫做《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全诗共有352句,1765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几千年来影响深远。
第二,孔雀东南飞故事凄婉悲切。诗歌讲述了一个叫刘兰芝的女子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刘兰芝自小冰雪聪明,勤劳善良,17岁嫁给了焦仲卿。婚后夫妻恩爱,幸福甜蜜。但是婆婆却反对,横加干涉,百般刁难。刘兰芝被迫无奈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并提出将她退回娘家。夫妻爱人被迫分离,万分痛苦,临别时发誓互不相负。谁料,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却遭到了趋炎附势的哥哥的威逼利诱,让她改嫁给太守的儿子。新婚前一天,刘兰芝和焦仲卿相见,抱头痛哭,两人于是约定“黄泉下相见”。在太守儿子结婚当夜,刘兰芝便“举身赴清池”,跳河自杀了,焦仲卿闻讯也“自挂东南枝”,上吊自杀了,夫妻两自此双双毙命,这就是孔雀东南飞的凄婉爱情故事。
第三,孔雀东南飞并非是方向确指。据考证,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在江南一带,首府南京。南海在南京的东南方向。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后,据说化为孔雀飞向东南。为什么不往别的方向飞呢?我个人认为,南海有观世音菩萨,因此这种解释合情合理。《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在封建社会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诗中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这对恋人为了忠贞的爱情以死抗争的可贵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无数读者。
这是为了告诉后人自己是自杀而死的,不是被人谋杀的。也是为了让自己死后的尸体能够进入到祠堂,接受后代人的供奉。
不论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有那么一部分人因为一些种种的原因,想不开要自杀的。有的是因为迫不得已才自杀,而有的则是因为自己想不开,脑瓜里的弯转不过来,也用自杀的方法来摆脱生活所困。自杀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的,有的人选择上吊、割腕、喝毒药、跳河、跳井等等。
我们来说说一个比较常见的跳河自杀,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都人跳河自杀之前,就会先将自己的鞋子脱掉,整齐的放在河边,自己再纵身跳跃到河中,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放鞋子的动作都是千篇一律的,但是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最早跳河自杀的故事来自屈原,当时屈原因为为人耿直、不懂人情世故,在朝中很多人排挤他,导致最后对朝政失望,就投了汨罗江。因为当时跳汨罗江的时候旁边没有任何一个人,屈原便将自己的鞋子放在岸边之后,又跳的汨罗江。
当时的人们在岸边发现了屈原的鞋子之后,才断定屈原是跳河自杀的,但是却苦苦找不到他的尸体,便每年这一天到汨罗江里去喂江里的小鱼,让他们有吃的,不要去吃屈原的身体。
在《孔雀东南飞》里,也有这样的描述,说一个姓刘的女子脱了鞋子之后才跳到池子里自杀的。所以从春秋到汉代再到后来,自杀的人只要跳河就会想到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放在岸边。
这简单的动作却很好地解释自己不是被人谋杀的,而是自己自杀的。因为以前的人们认为横死的人是不吉祥的,是不可以进入祠堂的,而把鞋子放在岸边也能很好证明自己不是横死的,这样可以名正言顺进入到自己的祖宗祠堂里。
在古代,有许多名士在极端的情况下通过以死明志的方式表达自己志向,警醒统治者。自古就有“士可杀不可辱”,如传说钟馗在人间时考取了功名,但在皇帝大殿被人侮辱后他撞向柱子,以证气节。如投河、投井等都是古代较为常见的以死明志的方式。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不愿与当时黑暗的官僚世俗同流合污,于是报国无门极度失望的他投汨罗江自尽。唯留在江边的鞋子诉说着屈原的志向,后人为纪念屈原,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不论投河还是投井,在自尽之前古人都会有这一举动,即: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来。脱鞋投水在历史和小说中都有来看汉乐府的叙事史诗《孔雀东南飞》中的描写。对于这个耳熟能详的爱情悲剧故事,相信许多人都印象深刻。故事主人公刘兰芝,抗争不了自己人生的命运,悲痛之下“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古人投河自尽时,为何要先将鞋子脱下来呢再投水呢?
鞋子是行踪的线索和身份的证明。如果放在现代追查,追查一个人的行踪是非常便捷的。可以通过视频信息和定位信息以及大计算的帮助。某人在何时何地买了去往某地的车票都可以查到。这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但是在古代行踪的追查方式不像现代一样发达高效,所以鞋子可以提供有力的踪迹证明。
之所以证明身份,也是表达了死者的心志。失踪之后,投河自尽者的鞋子也是一种较为明显和清楚的身份证明物品。若是他杀或者正常失事跌入河中,鞋子会和死者一同落下水里,留在岸边的鞋子表明了死者选择了投水自尽。还有投河自尽者留下鞋子在岸边,也是一种自己放下世间万物再无诸多牵挂,断不回首的仪式。
方便死后供牌于家族宗庙俗话说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去世后牌位供于家族宗庙,代表着家族对其身份的认可,承认此人是家族之人。而且在古代横死之人包括早夭、他杀或因牢狱之灾罪被处决之人,是不能葬入祖坟的。投河自尽者如果没有留下任何遗物,则很容易被认为是遭到他杀。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期,投河、投井自杀前,岸边或者井边是否存在死者留下的鞋子也成了判定其是自杀还是其他死亡形式的重要证据。
传统的认知同时表明心意传统的认知里面,投河之人必须得找到尸骨,好生安葬,以入土为安,得一个周全。但是还有一点比较容易忽视的就是,他们是为了用自己的死亡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只有让别人找到自己的尸体,才能将心意表达出去,也就是说的以死明志。如果是尸体都找不到,那么就属于失踪,或者是不辞而别,那么这次死亡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作为最好的标志物,脱鞋便成了跳河前的统一动作,也是一个必须的动作,并不是多此一举。
时针说自古以来,人各有志。无论是名士还是寒衣,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正如乐府诗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也如朝堂上撞柱明志的钟馗,还有怀才不遇的屈原。若非实在是封建礼教的枷锁和束缚以及时运的不公,还有怀才不遇,伯乐难觅的走投无路,相信没有人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大好的年华和生命吧。
刘兰芝和焦仲卿本就是十分相爱的夫妻,奈何焦仲卿的母亲对刘兰芝多有怨言,认为兰芝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不顾儿子跪求,坚持将兰芝赶回了娘家。
在古代,女人被赶回娘家是很丢人的事情,因此兰芝回到娘家的处境也并不好,家人争相为她相亲,不顾兰芝的心意。这样的离别,对兰芝和焦仲卿来说都是悲痛的,但是两家人却都不知道,兰芝父母和哥哥都逼迫她嫁给县令的三公子,苦口婆心说着其中好处,焦仲卿母亲说着自家邻居贤惠的女子,逼迫着焦仲卿,两人此时已是身不由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