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古代素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说法。焦仲卿仕途还算顺利,更加知道父母不可违的道理。
但是一边是自己的妻子,一边又是养育自己的母亲。无奈之下不得不选择遵从母亲,休了刘兰芝,但是对于母亲想让自己去迎娶另一家只是母亲看的顺眼的一个女子是很抵触的,毕竟自己一生的婚姻幸福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让他对于自己重新审视了一遍,加上刘兰芝自己的诉苦。一日夫妻百日恩,和她生活了也挺久了,还是想想个办法留住她。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约定,让刘兰芝等他,自己先去应付自己的母亲,而刘兰芝也答应了。
但这也不过是两人的幻想而已,与现实作对如鸡蛋碰石头,刘兰芝家里有人提亲,对于有一个刚被休的女人的家庭来说,这样既可以攀高贵,又不会落下笑柄,自然很是乐意。对于他们的约定,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刘兰芝的哥哥更是进一步劝说她答应,不只是为了她,更是为了这个家。
刘兰芝只好妥协答应,但心里还是期待焦仲卿来接她。直到出嫁,出嫁时,他来了,他们对于生活与现实几乎妥协,内心的一点希望也消失殆尽。当时只有殉情或私奔,私奔或许使两人在一起,但是这是不孝的,而且私奔就名不正言不顺。他们想在一起,更想摆脱现实,无疑,殉情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焦仲卿与刘兰芝,彼此在爱情的世界沦陷,我在这就不谈他们的悲剧是怎么酿造的,想必你也知道的。我想主要谈谈他们的双双殉情遗留下的遗憾,先说双方父母吧,孩子是自己的肉,怎么不心疼啊,这必然是留给亲人们的痛。又看到别人评论说他们俩的爱情是错误,但是就现代人的目光来看,爱情本没有对错,即便她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结成姻缘,他们彼此的爱是真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是真的,不是吗?我们现在看这段爱情悲剧,我觉得更多还是在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看待的,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那个婆婆的想法太BT了什么的,毕竟我们现在越来越多人觉得孩子也不是说非有不可嘛。可我们也可以追溯到文章所述年代,那时的人们是不可能赞同我们的想法,也正如同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思想。又看到这么一句话:爱情是一种戒不掉的瘾!我想这句话还是会有不少人会认同的,就如同有人说爱情世界里的人往往是自私的,眼里只容得下彼此,他们的悲剧最终的酿成我想还是彼此看重对方,看重那份情,当爱情之路被阻挡,他们找不到自己生命的出口,选择离去所以说,我们还是得想开点,爱情并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这话是对所有人说的,毕竟现在的社会爱情破裂率太高啦(最近我也失恋了,不过我还是勇敢地走出来了,没有什么大不了,没有爱情我还有亲情,还有爸妈疼,不是吗?)。以上是我对这段爱情悲剧的看法与观点,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也请朋友你谅解,谢谢!
东汉末建安间有个叫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 、勤劳。她与焦仲卿结为婚夫妻后,俩人感情非常好。然而焦母却对刘兰芝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驱逐刘兰芝,焦仲卿迫于母命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并承诺一定会接她回家。谁知兰芝娘家趋炎附势,她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相见。太守迎亲 ,双双殉情死。
知识拓展刘兰芝和焦仲卿成为悲剧的原因
刘兰芝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技艺,真的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从她嫁入焦家以后,更是勤侍婆婆,忙于家事,不敢有所懈怠,这样的媳妇被谴!可以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古代休妻,讲究七出,又称为“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者,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即使是对照这几条,其实也找不出刘兰芝的大错,她的被休。仅仅是因为婆婆对她看不顺眼,早就想把她赶出家门,所以处处为难刁难她。而婆婆对她看不顺眼的原因是因为两人的婚姻门不当户不对,这些从刘兰芝的话语“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以及焦母的“汝是大家子,仕宦于抬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在魏晋时期,婚姻一般来说是家族和家庭之间联合的工具,反倒是结婚的双方没有说话的权力,任由家里做主。所以这样的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被焦母所反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只是觉得在这样的一种制度下,刘焦在父母做主婚姻当中能够相亲相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桩美满的婚姻了,结婚虽说是由家里做主,但两人由陌生人发展到有情人,也是难能可贵的了。婚姻本来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一旦掺杂进太多的外来因素,也就变得非常脆弱了。所以在焦母的干涉下,即使不情愿,刘兰芝也不得不离开焦家。
说到刘兰芝,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焦仲卿了,他对刘兰芝真情是有目共睹的,从向母亲苦苦求情,到以为刘兰芝变心时的恶语相向,以及最后的殉情。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的那一片真情实意。但我们在感动的同时其实也有些遗憾,总觉得焦仲卿的抗争是软弱的,不够坚决。假如他能够再坚决一些,自己做主坚决不让母亲谴刘兰芝,态度再强硬些,也许母亲也会让步,毕竟孤儿寡母的相依为命,做母亲总是最疼儿子,决不会让儿子为难的。
但遗憾的是,在焦仲卿的身上,封建的愚孝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母亲的命令,即使是错的,即使是自己不愿意的,也不得不服从。他虽求情了,但当母亲捶床大怒时,焦仲卿能做的就只有诺诺而退了回来。假如焦仲卿能够多抽些时间出来陪妻子和母亲,缓和化解妻子和母亲的矛盾,也许母亲对妻子的态度就没有那么僵了。
但这只是假如,男子汉大丈夫,要以事业为重,不能沉迷于温柔乡之中。娶了妻子回来了,但焦仲卿却在官府里忙碌着,以至刘兰芝“贱妾留空房,相见日常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没有了焦仲卿这个润滑剂,尽管刘兰芝处处退让,矛盾在焦母的故意挑唆下,依旧在不断升级。最终让刘兰芝觉得自己不能忍耐下去了,照这样的情形下去,被休是肯定的了,与其被休回家,还不如自请回家,这样还可以保持自己的一丝尊严。
所以面对婚姻的悲剧,我们只能是说,焦仲卿是在努力了,但他在工作为重的时候,却忽视了妻子,连妻子回家时还说,要赶着到衙门去,以后再去接你回来。他的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刘兰芝的再嫁及殉情,试想如果他和刘兰芝家里做好沟通,相信家里也会理解的,那么刘兰芝的等待也是值得的了。也不会有那个悲剧的结局了。努力了,却没有尽全力,连自杀的勇气都有,却没有勇气去进行坚决的斗争。
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必然的结局。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
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原为民间歌曲,可能
经过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美丽、善良、聪明
而勤劳。她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
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
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
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
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
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
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
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
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
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4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
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
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