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译文
序: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采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本来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他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哀求:“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儿到老也不会再娶别的女子!”
阿母听了府吏这些话,便敲着坐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
府吏默默不说话,再拜之后辞别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开口向媳妇说话,悲痛气结已是哽咽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阿母逼迫着要我这样做。但你只不过是暂时回到娘家去,现在我也暂且回到县官府。不久我就要从府中回家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当公鸡呜叫窗外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
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阿母听任她离去而不挽留阻止。“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从小就生长在村野乡里。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受了阿母许多金钱和财礼,却不能胜任阿母的驱使。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还记挂着阿母孤身操劳在家里。”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我这个新媳妇初嫁过来时,小姑刚学走路始会扶床。今天我被驱赶回娘家,小姑的个子已和我相当。希望你尽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每当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她走出家门上车离去,眼泪落下百多行。
府吏骑着马走在前头,兰芝坐在车上跟在后面走。车声时而小声隐隐时而大声甸甸,但车和马都一同到达了大道口。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下头来在兰芝身边低声细语:“我发誓不同你断绝,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暂且赶赴官府。不久我一定会回来,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会违背我的心意使我内心饱受熬煎。”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兰芝回到娘家进了大门走上厅堂,进退为难觉得脸面已失去。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十四岁你就会裁衣,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时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什么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我十分惭愧面对亲娘,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失。”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回家才过了十多日,县令便派遣了一个媒人来提亲。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亲娘便对女儿说:“你可以出去答应这门婚事。”
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这样答应你。”
媒人去了几天后,那派去郡里请示太守的县丞刚好回来。他说:“在郡里曾向太守说起一位名叫兰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貌美才高还没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这番话是由主簿来转达。”县丞来到刘家直接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结亲,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
兰芝的哥哥听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烦恼,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离开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他回到太守府禀告太守:“下官承奉着大人的使命,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他翻开历书反复查看,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月建和日辰的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办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迎亲的船只上画着青雀和白鹄,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配着玉饰的轮。驾上那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步前进,马鞍两旁结着金线织成的缨子。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各种花色的绸缎三百匹,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共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齐集太守府前准备去迎亲。
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
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动她那镶着琉璃的坐榻,搬出来放到前窗下。左手拿着剪刀和界尺,右手拿着绫罗和绸缎。早上做成绣裌裙,傍晚又做成单罗衫。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她满怀忧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伤心哭泣。
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告假请求暂且回家去看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人很伤心马儿也悲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心中惆怅远远地望过去,知道是从前的夫婿已来临。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不断叹气让彼此更伤心。“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事变迁真是无法预测和估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详。我有亲生的父母,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把我许配了别的人,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只有我独自一人下到黄泉。”
兰芝对府吏说:“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同样是被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受熬煎。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握手告别分道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他们都想很快地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府吏回到自己家,上堂拜见阿母说:“今天风大天又寒,寒风摧折了树木,浓霜冻坏了庭院中的兰花。我今天已是日落西山生命将终结,让母亲独留世间以后的日子孤单。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请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责罚!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强健又安康。”
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语声往下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台阁。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东邻有个好女子,苗条美丽全城称第一。做母亲的为你去求婚,答复就在这早晚之间。”
府吏再拜之后转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长叹不已。他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把头转向屋子里,心中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迎亲的那一天牛马嘶叫,新媳妇兰芝被迎娶进入青色帐篷里。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听到了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死在东南边的树枝。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3、作品简介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问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个标题应该似乎有些问题“《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孔雀东南飞》里婆婆焦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孔雀东南飞》用现在的观点看,就是一位刁婆婆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导致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自杀殉情,是一出人间悲剧,究其原因是封建礼教导致的。焦母按照封建标准来衡量婚姻的幸福,还有对女人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以及封建价值观,最主要的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另一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们先看刘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勤俭持家,而且非常守妇道,丈夫忙于工作,妻子在家做全职太太,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虽小心伺候公婆,却得不到认可,还要被赶出家门。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有刘兰芝自己的原因,因为在婆婆的眼中,儿子不回家,肯定是媳妇有问题,而不会是怪罪儿子,这就是人性,古代人更是如此,即使是现在,一旦出现结婚后多年没孩子,婆婆也会怪罪媳妇,而不是怀疑自己的儿子,自古人性都是如此;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相信刘兰芝的婆婆当年也受了非常多的苦,她的婆婆应该也是这样刁难她的,如果说她的心理有一些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有意见,再有他自己的丈夫对她的态度,也会影响她的决定,女人看见自己儿子跟媳妇过于亲密或者感情过于好,是会“吃醋”的,如今也存在这种现象,这也是焦母讨厌刘兰芝的一个原因。
但是焦母对儿子是不会这样说的,她的理由是: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其实这里充分体现了,焦母和刘兰芝之间文化的差异,她看中的所谓贤女,应该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接受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育的典型人物,他们到了夫家一定是“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女子,把婆婆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刘兰芝的表现则差一些,既追求夫妻之间的感情,又显示自己非常能干,有可能远超婆婆当年,这就像“让前任领导感觉自己很没面子”。
当然最主要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思想在作祟:
古代有条件的人之所以娶“三妻四妾”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繁衍后代,认为人丁兴旺才是让家族传承下去的首要条件,像刘兰芝嫁过来三年,还没有孩子,婆婆根本不会怪罪自己儿子工作忙,而是找媳妇的原因,一旦不能生育或者没有男孩,现在的很多婆婆也会看媳妇不顺眼的,不要说古代了,如果是儿孙满堂,相信焦母就不会这么激进了,总能有个商量的余地。
最后,我觉得人和人之间有天生的看不顺眼,也是存在的,也许在刘兰芝的眼中,早就看她婆婆焦母不顺眼了,只是她不敢说出来而已,她们就像天敌一样,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焦母才表现得非要把她赶走才心甘。
婚姻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虽然要考虑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的意见,但是生活在一起时间最久的还是夫妻,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当出现这样矛盾的时候,还是不要像焦仲卿和刘兰芝这样采用极端手段,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这个结局对于焦母来说,也是她不想看到的。
造成这个结果,焦仲卿也有责任,他的最后决定其实对焦母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段意序: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梗概。
段意1:
写刘兰芝对丈夫的诉说,是矛盾的开端。“君家妇难为”一句,形象地道出了封建包办婚姻带给妇女们的精神枷锁。
段意2:
写焦仲卿与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在封建礼教桎梏下,儿子唯唯诺诺、无能为力,家长专横霸道、为所欲为。焦仲卿挚爱妻子,却只能用“终老不复取(娶)”来表示软弱无力的反抗。而婆婆对媳妇的不满,主要是因为媳妇“举动自专由”。也就是说,她是不允许年青人“自专由”的。
段意3:
写恩爱夫妻被迫分离前夕的话别。丈夫屈从于专制母亲的逼迫,只能作苍白无力的反抗,并幻想母亲能回心转意,劝慰妻子暂时忍耐以待来日团聚。而妻子却表现得清醒而理智,她知道,破镜重圆是不可能的。于是,她把自己的嫁妆留给丈夫作临别的礼物,豁达大度而又体贴入微。
段意4:
写兰芝无缘无故被婆婆驱逐回家,但临行前仍然分别向婆婆辞行、与小姑告别。不仅表现了兰芝善良宽厚的性格,而且还体现了她知书达礼、颇有教养。
段意5:
写夫妻二人诀别的凄惨情景。焦仲卿指天发誓绝不抛弃兰芝,刘兰芝答应丈夫,等待丈夫回来。夫妻二人决心冲破家庭阻力,争取破镜重圆。
段意6:
这是过渡段,写刘兰芝的母亲看到女儿被休,心里十分伤心。
段意7:
写刘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等纷纷前来求亲。故事情节急剧转折、矛盾逐渐激化,是情节推向高潮的前奏。
段意8:
写阿兄妹出嫁,使故事的悲剧气氛骤然加剧。
段意9:
写兰芝被迫再嫁前的情景。一方面是太守家盛大的迎娶场面,一方面是兰芝夫妇的生离死别、悲痛欲绝。鲜明的对比把悲剧的气氛推向高潮;
段意10:
写焦仲卿听说兰芝再嫁,急忙赶来探视。夫妻二人面对封建家长的迫害,无力抗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决定以殉情而死来表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段意11:
写焦仲卿为忠于爱情而向母亲作最后的告别。暗示了封建统治者以害人始而以害己终的必然下场。
段意12:
写刘兰芝投湖自杀,焦仲卿“自挂东南枝”。一对幸福恩爱夫妻在封建专制的迫害下终竟以双双殉情自杀而告终,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控诉了封建专制体制的罪恶。
第一场:(两情同依依)
旁白:汉末建安中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兰芝不从,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选择另觅新境,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兰芝:(手持油纸伞,作轻盈状出场)“没下雨呀,那我把伞关了!(关伞)“同志们好!我就是传说中美貌与智慧并重,温柔与体贴的化身刘兰芝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小偷,打得过流氓。”
(焦仲卿翩翩出场)
仲卿:(深情地)兰芝~
兰芝:(深情地)仲卿~几日不见,你又消瘦了!(二人对视)
仲卿:哎,你别提了。我同脂肪作斗争,差点没牺牲!娘子你更憔悴,母亲又让你陪她打麻将了吧?
(兰芝低头,沉默)
兰芝(抬头):唉,只怕母亲是不会留我了。
仲卿:“娘子你莫担忧,我不会让你离开我的,待我再去向母亲求情。”(离去)
第二场:(遣去甚莫留)
(焦母正襟危坐于前,焦仲卿上前一鞠躬)
仲卿:母亲啊,您看,兰芝她温柔体贴,对你恭敬又孝顺,可为什么你总对她不满意呢?
焦母:我的乖儿子啊听话,这种女子不要也罢。娘再给你找个好媳妇。喏,东家有位芙蓉姐姐,娘看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爱,车见车暴胎!你和她是龙配龙,凤配凤,老鼠配臭虫
仲卿(讶异地):啊?有没有搞错?
焦母(陪笑):不对,不对,是美女配英雄!
仲卿:不,我和兰芝已立下山盟海誓,相伴终生!我是风儿她是沙,我是叶子她是花,我是螃蟹她是虾,我是白菜她是地瓜。
焦母(手势作停止状):STOP!她打麻将连胡了也不知道,赶快打发她走!
仲卿:我和兰芝的爱情情比金坚,海枯石烂,老婆说要看闪电,我拿菜刀砍电线!我是不会让兰芝离开我的。
焦母:你懂得什么叫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吃饭想吐。有个哲学家不是说了吗:当人类真正懂得爱情的时候,那么人类和爱情将会一起完蛋。你娘我说了,爱情就像是卫生纸,扯扯就没了!
仲卿(为难):可是可是
焦母:没什么可是的!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不是用来讲道理的。(掏出手机,拨号)老张啊,今天打麻将啊~(焦母扬长而去)
仲卿:一开始我相信伟大的感情,最后,我无力看清,强悍的是命运。不,决不!!!(大声)
第三场:(离别在旦夕)
(音乐《waiting for you》起):
仲卿(郁闷地走到兰芝前,深情地):兰芝~
兰芝(用丝巾擦泪):仲卿,无须多言。奴家明白了
仲卿(斩钉截铁):兰芝,你放心先回娘家,等我劝服了母亲立刻接你回家。
(仲卿送兰芝走,两人携手绕场一段,告别)
旁白:君当作磐石!妻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石
第四场(阿母大悲摧)
刘母:大家好,我,老衲,哦不对,老尼,就是刘兰芝的母亲,刘母!!
刘母(惊讶):呀,兰芝,你回来了?
兰芝:母亲,我~~~~(丝巾轼泪)
刘母(愤怒地):怎么啦?一定是被赶回来啦,那臭婆娘果然卑鄙无耻,阴险狡诈。我这是做了什么孽啊,OH MY LADY GAGA!!(晕倒)
旁白:两天后
(媒人出场,音乐《猪八戒背媳妇》起)
媒人:大家好,终于轮到我了。各位观众,我就是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跨世纪的金牌媒人。哈~~~~~(走到刘母跟前)
刘母:阿婆,你找谁啊?
媒人:啊!你怎么这样叫人家呢?人家还是黄花大闺女呢。(拨弄头发)
刘母:Oh 那请姑娘有什么事?(表情不屑)
媒人:(用丝巾挥打刘母):是这样D,叶县令大人家的三公子对刘姑娘是一见钟情,茶饭不思,特请我来提亲。
刘母:哎呀呀,我又走桃花运了,我的确是风韵犹存啊,想当年,俺中原第一大美女呀,我的美貌胜于昭君,只可惜,现在已嫁为人妇了(拿镜子照)
媒人:刘大妈,我是来向兰芝提亲的,你可别自恋了。
刘母:什么?我晕。(晕倒)
(兰芝恰走出,听到对话)
兰芝多谢您的好意,但恕兰芝不从,我已是仲卿的妻子
媒人(用丝巾挥打兰芝):姑娘三思啊,三公子可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你知道周杰伦吗?周杰伦的发型就是学三公子的,你知道不?你知道不?你知道不?
刘母(醒来):嗯?周杰伦?竟敢侮辱我的偶像(把媒人赶了出去)
第五场(不得边相许)
(三公子出场,打扮大家都知道了打字辛苦,请原谅 --/// MUSIC《上海滩》)
三公子: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既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则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宽广既胸襟和强劲既臂弯(展鸡肉)
(群众流氓上前群欧,两女在前面跳SORRY SORRY,带上他的道具走人,注意,扇子留下)
(三公子爬起来,看到兰芝和她的哥哥)
三公子(眼冒红心,心在磅磅磅磅):哇,美女呀!!(上前拥抱,兰芝一闪,抱住了刘兄相视1~2秒作呕吐状。刘兄把吐出来的又咽了回去。)
刘兄:早上刚吃的鲍鱼不能浪费了。大家好,我是刘兰芝的哥哥刘兰草。看我妹妹漂亮吗?想和她聊天吗?赶快和我联系吧!不要四五千不要一两千只要九九八。九九八赶快带回家,九九八买到的不止是安心,九九八,只要九九八!(被兰芝狠揍一拳)哎哟,很痛你知道拨? 这不是三公子吗?狗养狗养!兰芝还不拜见!
(兰芝悄悄说:是久仰久仰,然后上前作揖)
三公子:呦,这不是兰芝妹妹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让哥哥等得好辛苦啊!(装可爱,恶心的那种语调)
(向前欲饱住兰芝)
兰芝(退后):公子请自重,(暧昧的)你说,你喜欢我?其实,一开始,我也~(三公子愈发期待)跟你说了吧其实我也挺喜欢我自己的!但是奴家已经是有夫婿的人了
三公子:你是天鹅,他是蛤蟆,不配,嘿嘿,三公子我才是你的青蛙王子。爷就是巴黎欧莱雅,你值得拥有!摆造型
刘兄(给三公子上烟):那是。三公公,哦不不,三公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对你的敬仰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您放心,我一定会让我妹妹嫁给你的,那彩礼
三公子:这个不必说,(掏出一摞钱)告诉你啊,爷这辈子没白忙活,就是趁钱!!(把钱抛向空中,刘兄急忙去捡。)
刘兄(高兴):三天后来迎娶。
三公子:告诉你三天之后见不着人,钱拿回来。(*笑着,离去)
兰芝(哭):哥,你怎么可以这样?
刘兄(大声吐唾沫数钱):闭嘴你个死丫头,你白吃白住还想怎么样?水电费很贵啊!
(兰芝掩面离去,刘兄退下)
第六场(情人终成眷属)
(焦刘两人彼此向对方迎上去,《千年等一回》再次奏响)
兰芝:仲卿,我不,我决不!
仲卿:兰芝,我想清楚了,(拉着兰芝的手)让我们牵手私奔天涯!(二人摆造型)
(音乐片尾曲《你是风儿我是沙》)
整理很不容易呀,累死我了!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这个故事取材于东汉献帝时期庐江郡发生的一桩婚姻悲剧。原本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妇二人生活美满,婚姻和睦,但焦仲卿的母亲却对刘兰芝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看不惯这个儿媳妇。刘兰芝是个贤良恭顺的女子,不愿丈夫夹在中间为难,便主动要求丈夫将她遣送回家。
焦仲卿与刘兰芝
焦仲卿与妻子很恩爱,但又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思,便对刘兰芝说:“你暂时先回娘家住,等我处理完太守府的公务,就去你家把你接回来。”刘兰芝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我从那年冬天嫁入你家,便一直小心侍奉婆婆。白天黑夜地干活,依然受尽折磨,我不知哪里对不起她,但最终还是被赶走了。我又怎么敢奢求再回来呢”
婆婆指责刘兰芝
第二天一大早,刘兰芝便辞别婆婆和小姑子,准备回娘家。在刘兰芝离开前,焦仲卿对她说:“我发誓,绝对不与你断绝关系!你先暂时回娘家,我去太守府,不久之后一定接你回来。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对不起你!”有了焦仲卿的保证,刘兰芝便回娘家了。听说刘兰芝从夫家回来了,县令便派媒人上门为自己的三个儿子提亲。刘兰芝坚守对焦仲卿的承诺,婉拒了县令的媒人。
刘兰芝
没几天,太守也派郡丞来刘家求亲。原本刘兰芝的母亲替她拒绝了,但刘兰芝的哥哥却心动了。最终在哥哥的逼迫下,刘兰芝被迫同意。焦仲卿闻知此事,来刘府质问刘兰芝,并说了很多让人伤心的话。最终,刘兰芝说:“既然我们都被逼迫,那就在地府下见吧!”约定好后,刘兰芝便投河自尽了。而刘兰芝投河自尽前的一个小动作,却引发人们关注:“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女子投河
在投河自尽前,刘兰芝为何要将鞋脱在岸边呢关于这一点,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为了告知官府自己是自杀,而不是他杀。通常被人杀害的人,凶手是不会想到将他的鞋子脱下来的。有这个时间自杀的人,一般是刻意为之。所以投河自尽的人在岸边留下鞋,会避免无辜的人被牵连。
女子投河
第二,为了通知家人将自己安葬。在古人的观念中,即使自杀也一定要和家人说一声,而他们通知家人的方式,便是留在岸边的鞋。他们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告知亲人:我已经去世了,帮我把尸体打捞起来,安葬一下。
古人投河
第三,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在中国传统风俗中,“横死”的人是不能进家族祠堂的,这样的人会坏了家族风水,但自杀却不包括在“横死”中。那如何能证明死者不是“横死”,而是自杀呢留在岸边的鞋,便是最重要的证据。虽然这些人已经不再留恋人世,但不代表他们死后想当孤魂野鬼。所以为了能进家族祠堂,他们也会将鞋脱下,留在岸边。
杜华龙粤
学习完《孔雀东南飞》后,焦母的人物形象引起了我的兴趣。
通读全文,焦母认为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没有礼节,见识短浅,十分不喜欢她,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但是焦仲卿却舍不得刘兰芝,最终刘兰芝因为不得不嫁给县令,于是两人相约自杀而死。
从文中,我看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因为母亲反对悲惨命运,但我也看到了焦母的无奈和悲惨。
焦母我认为她之所以不喜欢刘兰芝并把她遣回家,可能是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儿子作为她的宝贝,是如黄金般珍贵的。而且刘兰芝可能自己在生活中也有些没有礼节的小细节,引起了焦母的不适。自己在的时候,便有那么多小毛病如果以后不在了呢?于是她愈发担心,儿媳以后会不会愈加放纵。这个方面是出于焦母对儿子过分的关爱,然而最终却害了儿子。再者焦母可能一开始便对刘兰芝的家庭环境、相貌等感到不满意,因此在这种印象下,随着刘兰芝嫁到她家,这种不满越来越多,集在一起,最终爆发促使了这一悲剧。而且,刘兰芝走后,焦母一直在说服儿子娶另一位女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刘兰芝相貌、家庭背景等的不满意。焦汉卿和刘兰芝的爱情一开始便是遭到焦母反对的,这也为刘兰芝最终被遣回家做铺垫。
儿子和儿媳因为自己的原因自杀,而本来希望可以靠儿子养老的焦母也最终落得无人陪伴的下场。焦母的本意是替儿子找到一个好伴侣,可因为自己的过度苛刻以及个人偏见,最终却害了大家。
如何看待焦母的形象?我认为凡事都有两面,焦母不仅仅可恶,带有封建观念,但同时也是十分可怜的。正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