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不过好像是因为这篇课文确实是会带有一些悲剧的色彩,所以现在已经被移出了课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事情。但是,在课文中,对于焦仲卿跟刘兰芝而言,是有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事情。当时我会觉得,可能对于两个人而言相守在一起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他们俩最终选择殉情,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多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做的无奈选择。
先说一下他们俩为什么会选择离婚,主要还是因为在当时的大背景情况下是以孝顺为主,对于两个人来说焦仲卿母亲的意见是对于他们生活中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的。因为焦仲卿的母亲不喜欢刘兰芝,所以才让他们聊选择分开的,最终情况下对于焦仲卿来说是没有办法去反抗的。当然这也能看得出来,焦仲卿性格是比较软弱的。
不过刘兰芝最终选择跳河,主要还是因为家人的不理解,我还只觉得她属于刚刚离婚的状态,并不应该很快的再婚,但是家里人不认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刘兰芝是很重感情的,所以即使她后面选择再婚,我觉得她也是忘却步不了跟焦仲卿的感情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对像他们俩的情侣,那就是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了。两个人离婚之后都选择新的生活,但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依旧是让他们两个人无法忘怀的,所以十几年之后的再次重逢,导致唐婉最终因病去世,陆游也因此过得不太好。要是刘兰芝跟焦仲卿也选择了他们俩一样的道路,可能也会是一样的结果。不过,这都是猜测。
[答案]焦、刘二人在思想上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到家受到的是家长制的威压,他们二人并没有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两人的反复辩解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焦母和刘兄是强者,焦仲卿和刘兰芝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如果他们屈从,那么虽然肉体存在,但灵魂、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们为坚持爱情和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了后世人们的同情与尊敬。这样就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言之有理即可) |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