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长篇叙事诗,旧题作为《古诗为焦仲妻作》。这首诗以优美的文辞,流畅的文笔,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成为“乐府双壁”。也有后人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合称为“乐府三绝”。其诗篇艺术成就之高,可见一斑。纵观资料论文,大多数专家学者把研究的方向都指向了诗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笔者对所搜查到的资料文献进行整理统计,本文将着重分析概括《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研究论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这些研究方面进行总结综述,阐释造成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再从人物形象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入手,从美学角度进一步学习《孔雀东南飞》文本审美艺术。
一 、
关于《孔雀东南飞》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研究概况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学者对于《孔雀东南飞》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研究成果丰硕,切入角度可谓丰富多彩。笔者从浅析《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心里的复杂性、从孝爱双全到“不孝之子”——焦仲卿形象新探、千古殉情第一男——试析《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形象新探、中国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孔雀东南飞》中的中国老妇女形象、这些论文的基础上,分析概括研究概况。
(一)《孔雀东南飞》主题的研究阐述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凄美的爱情家庭悲歌,主题的层层深入,文本从不同角度揭示不同的主题。对于这出婚姻悲剧的主题揭示观点不一,但是主要从两个方面揭示了两个主题:从社会背景,批判封建礼教伦理道德的残害,批判包办婚姻制度束缚,指出她对年青一代的严重迫害,赞美反抗精神;从人性角度,讴歌了凄美的爱情,反映追求自由精神。“《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之所以如此鲜明,如此深刻就因为作者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封建制度。”1文本随着主题的揭示,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也大白于世人面前。
1、 汉代下的“吃人”礼教——封建家长制
众所周知,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之,它也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产生在东汉建安时期的《孔雀东南飞》也必定受到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家的伦理道德渐渐的渗透到了每个家庭,甚至是每个人身上。儒家文化则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先秦儒学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下成为了“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所以在伦理道德森严和婚姻包办制度的社会里,抗争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封建家长制气焰也因此的到助长。
由此可知,在封建家长制要求严格的情况下,焦、刘婚姻悲剧直接原因就是有焦、刘两家的强硬的家长制。焦母对焦仲卿反对遣妇归家“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不满“捶床便大怒”尽显出家长的威严,霸道蛮横。赶媳妇回家的目地达成后,兰芝回娘家前,“上堂拜阿母“是,焦母却”怒不止,此时的焦母摆出一副厌恶的态度,让自己出尽了家长的威风。兰芝归家后,刘母“不图子自归。”“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的这些带有少许埋怨话对兰芝本已脆弱的心造成更大的伤害,间接地造成这段婚姻的悲剧。二刘兄逼兰芝改嫁,更是绝情凶狠。因此,这些家长的专制和蛮横,是造成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
2、婚姻包办制度
婚姻包办制度自古就有,在《孔雀东南飞》中,包办婚姻对青年一代的残害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汉代时期,,在门阀观念很重的门第中,焦、刘婚姻就相当于一种交易。焦仲卿本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可如今只是个小府吏,而焦家只有焦仲卿着一根独苗,所以家庭贵而不富。刘兰芝的哥哥是经商的,可想家里是贵而不显。两家门当户对,所以才会有包办婚姻,互相弥补。可是这样的包办婚姻并没有给焦刘两人带来幸福,而是被无情的离间和拆散。焦刘两家为了更高的目的,为了家庭的显赫,不顾焦刘两人的以名抵抗,毅然决然的再度包办了焦刘两人的婚姻。这样的强制婚姻,最后直接造成了两人双双殉情。《孔雀东南飞》展示的就是包办婚姻下的爱情悲剧、家庭悲剧、婚姻悲剧。
当然造成婚姻悲剧的原因还有许多,笔者认为,在这场婚姻悲剧的背后,人物的两面性也是这种悲剧的原因。
(二) 对《孔雀东南飞》形象“一分为二”的研究
《孔雀东南飞》塑造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特别突出的是刘兰芝的形象。每个形象看似无心雕琢,其实每个形象都有心刻画,而且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两面性。一般读者都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都处在的同等的地位,性格也有着相似之处。亦然,大家也就把焦母和刘兄放在恶人的行列,在维护家庭门第的心理上同样有着许多共同点。所以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同时一分为二,把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的分析概括了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1、刘兰芝焦仲卿刚毅的同时伴有软弱。
我们大家都知道,刘兰芝能干、善良、美丽,人格几近完美。而大多数人在看待焦仲卿的性格时,都认为焦仲卿懦弱无能。其实不然,笔者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刘兰芝性格更偏于刚烈。显然,在大家眼里近乎完美的刘兰芝其实也有软弱的一面,而懦弱的焦仲卿也有其刚烈的一面。所以笔者认为,男主角并不是一味的是女主角刘兰芝的映带人物。
在分析概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时,应该各分所长,各分所短。在婚姻遭到拆错时,刘兰芝和焦仲卿都极力反抗,并对各自都许下了诺言:“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美好的誓言,深重的夫妻感情。可是两人在面对强势力的压迫时却表现出了软弱和妥协。焦母的强权专制,刘兄的霸道势利,这是包办婚姻制度下对婚姻的一种致命打击,软弱和妥协把他们俩的婚姻推向了断头台。
2、焦母刘兄的强权专制、霸道势利,内心缺少安全感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认为:“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本能和情感而不是观念,观念自身不能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也不能造成人格的分裂。”2由此说来,在焦母和刘兄的性格里,影响着他们性格的是来自自身的本能和情感。
一直以来,《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和刘兄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冷酷无情、专横自私,一个蛮横无理的封建专制家长,一个十足的反面人物。在心理学中认为,人越是专制强势就越缺少安全感,他们用强的一面掩饰自己脆弱的一面。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在门阀制度森严,阶级对比突出的年代,强就代表拥有。而焦家贵而不富,刘家富而不贵,这让两位封建家长,也就是家庭的主宰人都绞尽脑汁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家族门第富贵显达。诚然,他们在外人面前都要“打肿脸充胖子”,内心却极度缺少安全感。
二、评论分析,创新观点
(一)主题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联
在《孔雀东南飞》中,主题和人物形象是有着亲密直接的关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为了更加鲜明地说明主题,而主题的突出是为了更好的展示人物形象。两者相互突出,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一味去探讨某一方。笔者在下文略微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人物性格丰富的内涵揭示主题
人物性格都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塑造出来的,通过展示典型的人物的某种典型性格,深刻揭示人物性格背后特定的社会环境、时代特征。《孔雀东南飞》中通过三组矛盾冲突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一组是刘兰芝和和焦母之间的,一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一组是刘兰芝和刘兄之间的。文本通过这几组矛盾冲突的开始、突出、激烈,进而导致悲剧。随着这些矛盾冲突的发展人物性格也呼之欲出。刘兰芝刚烈、贤惠但也带有少许懦弱,焦母传统专制霸道,但给他儿子对儿子的爱绝不少于其他母亲,焦仲卿坦率、真诚,但有时懦弱,刘兄则冷酷专制,其实内心缺少安全感。这些人物性格都有其根源,都是为了更好的揭示主题而设计。
2、人物的命运揭示主题
作品主题的本身有其深刻的内涵,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展开揭示主题,是主题更加深刻,让人思索。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被拆,最后走向了黄泉路,世人都深思了,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这对恩爱有加的夫妻双双殉情?是什么样的社会造成这样的悲剧?这种悲剧只发生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身上吗?深深感叹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思考。通过性格与命运的结合揭示主题
(二)创新观点:从美学角度看待文本
《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是独一无二的,也再也不会有作品能够代替。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要深入了解文本,统一主题和人物形象分析,那么我们可以从美学角度,把文本当做一种审美享受。
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孔雀东南飞》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文学是最能充分发挥和显现语言的审美功能艺术”3所以我们可以纯粹的把《孔雀东南飞》当做艺术品去欣赏。探求其中的深层内涵,这样更有利于客观的看待文本中的人物和主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的悲剧成因,出了家长制这个社会根本原因之外,人物各自的性格心理缺失似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也就是说,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即是一个社会悲剧,也是一个性格悲剧。人物各自不健全的性格心理也是酿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焦母变态失衡的性格心理分析
焦母,是封建家长的一个典型代表,是焦,刘二人悲剧的第一制造者。从诗歌描写来看,她决意赶走刘兰芝的理由是“此妇女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但是从兰芝的自诉来看;“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羐,十六诵诗书。。。。鸡鸣人机织,夜夜不得息”兰芝应是个知书达理且极为勤劳有教养的女子,并非像她所说的是一个“无礼节”而“自专由”的人。那么,其根本原因又在哪里呢?可以毫不隐讳的说,就在于焦母那失衡而近乎变态的心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来看,文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焦仲卿有父亲。也就是说,她极有可能是一个死了丈夫而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的寡妇。在中国社会,对于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来说,儿子就是她的一切,是她唯一的希望。她会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儿子身上,自然也就希望儿子把全部的爱都献给自己。久而久之,她就会把儿子看成是自己一人的私有产品,不允许任何人——即使是儿子的媳妇——去分享儿子的爱。否则,她就会心理失衡,以至无法忍受。这样说来,她怨恨刘兰芝的真正原因根本不是别的,而恰恰是她失衡而变态的性格心理及由此而导致的焦仲卿畸形的爱。这也正是古往今来大多数残缺或单亲家庭的一个通病。
刘兰芝刚烈而偏执的性格心理分析
应该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讲,刘兰芝可称得上是“极品”女人,她美丽、善良、勤劳、能干。可以说,一个女子应具有的一切美德她差不多都具有了。要不然,在她被休之后就不会有县令、府君等大户人家纷纷上门提亲了。然而,这么一个上好女子,为什么竟遭夫家休弃并最终投水而死呢?难道责任全在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身上吗?非也,刘兰芝自身其实也有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她具有过于刚烈而偏执的性格缺陷。
首先,虽说婆婆看她总是不顺眼,但也并没有直接赶她走,只是劝儿子快些把她休掉。但儿子并么有休她的意思,并且一直在乞求母亲“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一向勤劳善良的刘兰芝竟率先发难,主动要求遣己回家:“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要知道在整个封建社会,女子向来遵从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被休乃是极不光彩的事,这一点刘兰芝不会不知道。然问题是她既然知道,那又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承受这极不光彩的名声呢?答案只能用她那过于刚烈而偏执的性格来解释。同样地,当她后来被兄所逼,不得不改嫁“郎君”而遭仲卿挖苦嘲讽“贺君得高迁”之后,性格刚烈和偏执的她再也无法忍受:“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可见,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过于偏执而刚烈的性格心理,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甚至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为刚烈的性格往往隐藏的是脆弱的心理,一旦遇到不顺或挫折,这样的人很可能就会因无法包容而走上极端。这不能不说是《孔雀东南飞》留给我们的又一悲剧思考与启示。
焦仲卿懦弱优柔的性格心理分析
单从忠于爱情这个角度讲,焦仲卿应该说是坚强而执着的,然而从其本质性格而言,他又是十方懦弱而优柔寡断的。母亲逼他休妻:“我已失恩义,遣之慎莫留!”他虽然不同意,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抗争,仅仅是反问一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最有分量的话也不过是“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而在母亲捶床大怒的一顿臭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之后,他便默然无声地“再拜还入户”无可奈何地劝兰芝“暂且还家去”。这就为以后悲剧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尤其可恨的是,在兰芝被逼无奈不得不答应改嫁的权宜情况下,他对兰芝缺乏应有的信任与谅解,竟然对她进行了一连串的嘲讽与挖苦:“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做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从而把本来就被逼无路且性情刚烈的兰芝推向了绝路——“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可见,过于懦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以及男女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与谅解,也是造成婚姻悲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不能不说是《孔雀东南飞》留给我们的另一悲剧思考与启示。
总而言之,《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它向人们昭示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而且还在于启示人们:没有一个健全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爱情的长久和婚姻的幸福,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可能避免。
不能这么说。
在婚姻中男子考虑的要比女子更多,他对自杀的犹豫也可以理解为对家庭的责任。
而且通篇没有出现焦父,我们可以推测焦是由母亲一手养大的,其时焦母此时的表现已经可以看成是一种恋子情节,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一种畸形的移情作用。
但正因为焦对母亲的敬重、孝顺才会造成他种种的顾虑吧,不能一概而论的评价为懦弱自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