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子戏的荣誉

坠子戏的荣誉,第1张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地方戏曲集·安徽省卷》(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收入了坠子戏剧目《小菜园》。1960年《安徽戏剧》出版了坠子戏剧目《小包公》。80年代初,《戏剧界》又出版了安徽坠子戏剧目选集——《小包公》,其中收入了坠子戏《智斩赵横》《贵妃恨》《潘金莲》《金妹和银娃》《鸾凤和鸣》《小包公》《小菜园》等剧目。刘羽君对坠子戏《小菜园》的演出表演和艺术特色作了专题撰文评述。著名剧作家金芝看了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的坠子戏《小包公》后,还以《〈小包公〉的艺术特色》为题,在1960年第二期《安徽戏剧》上发表了大篇幅的评论文章。著名戏剧家、音乐家郭汉成、余从、刘祯、刘文峰、付雪漪、时白林、完艺舟、陆洪非、阚望、董泗珠、王长安、徐志远等都对坠子戏艺术给予充分肯定。

坠子戏《小菜园》《智斩赵横》《包公赶考》《公主求情》《窦娥冤》《潘金莲》《小包公》等戏,分别于1960年、1962年、1981年、1986年被中国唱片社、海威特音像公司、江苏音像出版社录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

坠子戏著名演员朱月梅、张立峰的表演艺术分别由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予以介绍。

1961年春,坠子剧团进京汇报演出时,在中国剧协和中国戏曲研究院联合组织的座谈会上,田汉提议将化妆坠子改名为“坠子戏”。

1999年,坠子戏《魂诉》在第六届安徽省艺术节上一举夺得了编导、作曲、表演、演出等5项一等奖。由坠子戏主奏乐器演奏的双坠胡《农家晨曲》获比赛二等奖。

2002年,坠子戏《魂诉》和《一条大鱼》晋京汇报演出,得到首都观众和戏剧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其中《一条大鱼》还在2004年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金奖。

2002年以来,坠子戏《窦娥冤》《人生配方》《一条大鱼》《打赌》《魂诉》《水晶颂》《大脚娘娘选总管》《今天是个好日子》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被相继推出,并分别在文化部、中国剧协等单位举办的中国第七届、第八届“映山红”戏剧节及省文化厅举办的各类戏曲艺术活动中获奖。大型坠子戏《故土情深》又获得了安徽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08年6月14日坠子戏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民间艺术包括鼓乐、皮影戏、坠子戏、评弹等多种形式。

1、鼓乐

河北鼓乐是一种融合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民间音乐表演艺术。河北鼓乐起源于河北省冀中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地方特色。河北鼓乐表演队伍通常由十几名或数十名艺人组成,其中包括鼓手、锣手、钹手、唢呐手等。

河北鼓乐曲目丰富多样,既有祭祀、婚庆等场合的曲目,也有表现劳动、生活、战斗等题材的曲目。通过各种乐器的和谐搭配和独特的节奏变化,展现了河北人民豪放、激情的性格和稠密、悠扬的地域特色。

2、皮影戏

河北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唐代,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以动物皮革制作人物、道具、场景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操纵这些皮影进行故事情节的表演。皮影戏表演需要演员、唱腔、配乐、灯光等多种元素的相互配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采。

河北皮影戏的剧目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传奇、神话故事,也有民间故事、生活掠影。表演时,皮影的形象生动独特,唱腔优美激越,乐器伴奏和谐搭配,给观众带来了极具艺术魅力的视听体验。

3、坠子戏

河北坠子戏是一种流行于河北省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起源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河北坠子戏以韵白对唱、动作表演为主要特点,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间气息。坠子戏的表演队伍通常由十几名演员组成。

河北坠子戏的剧目内容广泛,包括历史传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河北坠子戏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唱腔、富有力度的表演和具有韵味的地方方言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精彩纷呈的戏剧画卷。

4、评弹

评弹,又称说唱,是一种流行于河北省的说唱艺术。评弹起源于宋代,成形于明清时期。评弹表演者通常以一把三弦琴为伴奏乐器,边弹琴边讲述故事情节。评弹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传奇、民间故事,也有现实题材、寓言故事等。

河北评弹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单口评弹、双口评弹、合唱评弹等。表演者以极富表现力的嗓音、巧妙的语言技巧和生动的表情动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别具魅力的艺术盛宴。河北评弹在传统说唱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地方特色和民间风俗,成为河北民间艺术的独特代表。

河北深泽县深泽坠子剧团 团长 崔彦生

西柏坡深泽坠子剧团 团长 秦战江

河北正定县小钢炮深泽坠子剧团 团长 施振红

河北石家庄深泽坠子剧团 团长 施国营

邯郸临漳县长霞深泽坠子剧团 团长 王凤银

邢台松江深泽坠子剧团

赵县化妆深泽坠子剧团

我国戏曲种类中共有317种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

北京市:

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

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

龙江剧

陕西省:

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戏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眉户戏 弦板腔 陕西道情戏 陕南花鼓戏 陕南端公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

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

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

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淮海戏 锡剧 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红剧 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

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沙河调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淮剧 嗨子戏

上海市: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

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

赣剧 戈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闽剧 平讲戏 庶民戏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

歌仔戏

广东省: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东昌花鼓戏 雷剧 梅县山歌剧 粤西白戏 临剧

海南省:

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剧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剧 广西苗戏 广西侗戏

湖南省:

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剧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怀调 大弦调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

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云南壮剧 彝剧

贵州省: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

藏剧

  一、马街书会的盛况 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八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位于河南。中原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具有独特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更是历史悠久。关于马街书会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起源于东汉,一说是起源宋末。据马街村火神庙及广严寺碑刻记载,书会最早起源于元朝(公元1316年前后),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据说,当时马街村有一位叫马德平的老艺人,桃李满天下,农历正月十三是他的生日,他的弟子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其献艺祝寿。加之当地老百姓有正月十五“写书”的习俗,年复一年,就形成了传统的马街书会。尽管书会起因众说不一,但自元朝以来竟无间断,确是事实。且书会聚集了来自河南及外省市的众多民间说唱精英在此吹拉弹唱,曲种、曲目之繁多,规模之宏大,堪称中原文化的一大奇观。

在书会的艺人里,有每年常来的名家,也有第一次到会的新人。男女老少都有,有三口之家组成的,也有亲朋好友几人组成的说唱团,你拉、我唱、他演,配合十分默契。当然,也有不少单人独角,最简单的脚上绑一击槌,用以击拍,边拉坠胡边击拍演唱,自娱自乐。也有的在地上固定一根木杆,绑上一个小扬声器,左手拿简板边打边唱,还有的直接拿一坠胡自拉自唱,也有的将小喇叭放在田埂上,坐在土地上或是站在田间纵情说唱,观赏者或蹲或躺或席地而坐,三五成群,悠闲自得。这就是我国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的文化盛会,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

书会期间,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精英到马街说书会友、切磋技艺。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多彩,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应有尽有,观众有时会达到十万人以上,可以影响到周边数百公里。近年来,每逢书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群众仍会穿着节日漂亮的服装,年轻人骑上电动车、自行车,中年人会开上自家的农用车全家出动,大伙儿一路有说有笑赶书会,还有年长者三五成群赶上毛驴车说说笑笑来到现场,规模可谓是非常壮观。到会的观众不只是来凑热闹、看表演、会朋友,还有到书会来“写书”的。“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而是邀请艺人专门到家里说唱。在农村,如果家里有较大的喜事,如小孩考上好的大学、结婚生子、致富后还愿或者是“喜丧”(家里八九十岁老人去世,称“喜丧”),就会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到家中说唱,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更隆重、体面。书价是以演唱者的水平及规模,私下与说书人商议,并定下日子,请说书人到家中演唱。一个说书摊棚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也正是因为有“写书”之说,所以大多数艺人到马街书会会场后,都会先到位于马街东侧的火神庙里烧香朝拜,认认真真地为神说唱一段,求神的保佑能把书尽快“写出去”。

二、河南坠子的特色

马街书会汇集了来自河南省内外的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精英,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种应有尽有,但大都属于说唱音乐。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坠子书在发展过程中流派纷呈,名家辈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河南坠子女艺人乔清秀、董桂枝、程玉兰先后进津,形成了乔派、董派、程派三大流派,火爆津城,使坠子成为我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之后的坠子艺人们在努力继承传统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河南坠子的音乐、表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形成了以曹元株为首的曹派唱腔;著名艺人马玉萍设计出富有新意的坠子唱腔,形成了“甜、润、脆、美、俏”的马派坠子;还有徐玉兰演唱的河南坠子,在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民歌及西洋歌曲的长处及发声方法,对坠子的唱腔进行大胆创新,她的演唱音域宽,真假嗓混合,形成自已独特的、技艺高超的演唱风格。河南坠子风靡全国,唱腔异彩纷呈,绚丽多彩。在河南本土上的赵派河南坠子赵铮的演唱也是独树一帜,赵抱衡在《赵铮河南坠子艺术》中这样描写赵铮的表演艺术:“赵铮的表演因人而异,又因情而转,不但注意声音造型和身段造型,还注意情绪转折和语气变化。在表演风格上,她既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她的舞台作风统一基调是大方,准确,雅而不板,俗而不媚:既可状写屈原的高古,苏武的忠贞,孔明的潇洒,岳飞的悲壮,陆绩的清正,彭总的苍凉,‘双枪’的豪侠,雷锋的热忱,也能描绘黛玉的幽怨,晴雯的娇嗔,苏三的悲苦,春妞的泼辣;既能展现悲剧《汨罗悲歌》《风波亭》那豪迈、刚烈的气概,又能捕捉喜剧《摘棉花》《姑嫂观灯》那欢快、俏皮的神韵。”由河南坠子发展而来的深泽化妆坠子,由单口、对口说唱发展为多口说唱。深泽坠子戏用河南方言唱念,唱腔委婉清新、优美动听并辅之以表演动作,借鉴京剧的一些表演程式,穿上戏曲服装,增设了灯光布景,并设置了生、旦、净、丑行当,表演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河南坠子因其演唱字正腔圆,似说似唱,接近生活语言,唱词合辙押韵,唱腔优美动听,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成为书会上最受欢迎的曲艺形式。

如今,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马街书会,江泽民同志曾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曲艺事业”。每年宝丰县政府都要召开马街书会筹备会,拨款整修道路并规划书会场地。马街书会是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2004年8月,马街书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并报审国家级保护,宝丰县也被中国曲协命名为曲艺之乡。

参考文献:

[1]赵铮,赵抱衡赵铮河南坠子艺术[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2]吴文科中国曲艺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中国戏剧有多少种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就是众多的戏曲剧种。 “五大剧种”: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据统计,中国现存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 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

  序号 省份 曲目

  1 北京市 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2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四调

  3 山西省 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4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5 辽宁省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6 吉林省 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7 黑龙江省 龙江剧

  8 陕西省 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9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10 青海省 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11 新疆 新疆曲子戏

  12 山东省 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13 江苏省 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14 安徽省 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15 上海市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16 浙江省 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17 江西省 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1 福建省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19 台湾省 歌仔戏

  20 广东省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21 广西 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22 海南省 琼剧 临剧

  23 湖南省 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24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25 河南省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26 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27 云南省 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彝剧 云南壮剧

  28 贵州省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29 西藏自治区 藏戏

  京剧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1790年安徽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有名的徽戏“三庆班”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以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此时,昆曲、京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约于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 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因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相互结合。后来,徽班又吸收,溶化了昆曲、梆子、京腔的精华,在剧目,音乐,身段、服装、化妆方面都有所改革,再结合北京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便逐渐形成了京剧。当时称为“皮黄”,又名“京调”。

  1850年前后,京剧在四大徽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著名演员,时称“老生三鼎甲”。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突出的贡献。

  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一百多年来,京剧著名演员先后辈出,特别是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京剧艺术的珍贵财富。

  解放后,京剧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并成功地演出了许多现代题材剧目,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京剧艺术代表团还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轰动了世界艺坛

  评剧

  评剧是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变为“奉天落子”,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成兆才是早期评剧的著名演员和剧作家。他创造了许多新腔,并创作改编了一百余种剧本,对评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 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评剧原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今天盛行的是东路,流行于河北和东三省,在南方也有广大观众。西路评剧又叫“北京蹦蹦”,是在东路评剧梆子、老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腔调高亢,板头丰富,别具风格。辛革命前后在北京及京西各地演出,很受观众欢迎,以后濒于绝迹。1958经中国评剧院发掘整理,始重现于舞台。《花亭会》就是经过整理并由青年演员继承下来的一出好戏。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初名“直隶梆子”,后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始改今名。它渊源于陕西秦腔的梆子系统。大约在清代中叶以后,由山西蒲州梆子流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清末曾在北京盛极一时。后来梆子和皮黄曾同台演出,互相交流、吸收,使梆子在艺术上日趋完整。北京的直隶梆子吸收皮黄精华之后,又称“京梆子”。辛亥革命后,许多出色的梆子女演员不断涌现,给梆子剧种带来了新生面,使其唱腔音乐发生了较大变化。

  河北梆子流行时,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尤其是在河北中、北部及京、津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激昂、刚劲挺拔,主要有慢板、二六、流水、尖板、哭板、反调等板式,还有近百支用于舞台伴奏的曲牌。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河北梆子在河北一带农村得到广泛发展。但在国民党统治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则日渐衰落。解放后,河北梆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过分喧噪的锣鼓、梆子进行了革新,创造了新的唱腔,使其在慷慨雄壮之中兼有柔和悦耳、优美动听的特色。

  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部分地区,是由明代流入的案腔、蒲州梆子同河南当地民间戏曲结合而形成的。由于长期在农村演出,带有 浓厚的乡土气息,唱工多,口白少,长于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表演风格朴实清新,深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

  现在的豫剧主要分“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个流派。豫东:凋以商丘,开封为中心,演唱用假嗓,声音高亢,多用花腔,较为活泼轻快,又称“上五音”“祥符调”和“沙河调”是其支派。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演唱用真嗓,曲凋低回婉转,尾音低落;又称“下五音”。腔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飞板、栽板、滚板等多种板式。主要伴奏乐器有瓢胡,月琴,横笛、梆子等。文武场曲牌有几百种之多。流传的传统剧目达四百余出。解放后,豫剧在演出现代剧方面曾取得很大成功,《刘胡兰》,《朝阳沟》、《李双双》、《人欢马叫》等都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豫剧现巳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

  黄梅戏

  黄悔戏是安徽省的地方剧种,源于湖北省黄悔县的“采茶调”。“采茶调”在鄂、皖,赣三省毗邻地区广泛流行,与当地民间流行的舞蹈、曲艺相结合,逐渐形成为民间小戏,安徽人称它为“黄梅调”,解放后改秤黄悔戏,

  黄梅戏早期多演出“两小戏”(小丑,小旦)和“三小戏”(加上小生)。后来受“高腔”影响,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清道光以后,黄梅戏流入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曾与徽剧同台演出,深受徽剧的影响;此外,还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得到再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解放后,黄梅戏发展很快,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黄梅戏曲调丰富,共有一百多种,如“评词”,“二行”、“三行”.“火攻”,“彩腔”、“仙腔”等。黄梅戏用安庆地区的语言演唱,加之唱时一律用本嗓儿,所以使人感到语言易懂,字音清晰。

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亚里士多德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重在描写严肃的时间,展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意。它通过主人公遭到意外和不幸,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并导致情感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人与命运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几乎无处不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一切反映在古希腊悲剧中,构成种种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悲剧的主人公多半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气贯长虹般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虽然在与命运或逆境抗争的过程中失败了,但其精神不可战胜。这一切赋予悲剧崇高悲壮的风格。严格说来,希腊悲剧所产生的戏剧效果并不是悲,它充满了战斗精神,风格雄伟,是一种具有人生哲理意义的困惑与恐惧之情,一种对剧中人物遭受苦难的深刻的同情。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扩展资料: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

参考资料:

_中国戏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14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随机推荐

  • 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有用吗

    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是一款针对美容修复的产品,主要功能是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和改善肤色不均现象,让皮肤更加亮泽和光滑。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真正有用吗?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产品成份来看,聚容美白修复精华露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透明质酸、维生素

    2024-04-15
    44400
  • 多芬小白碗和妮维雅蓝罐哪个好用

    妮维雅蓝罐好用。1、多芬小白碗,这款身体乳丰富营养成分可以锁水,但敏感及不可使用,对于室内干燥的冬季很是实用。2、妮维雅蓝罐是一款面霜,它的成分除了拥有专利配方Eucerit,能持久滋润柔软肌肤,干燥的皮肤和部位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湿和滋润的成

    2024-04-15
    49400
  • 护肤套盒的使用顺序

    护肤品大致分为十种,其使用顺序是:①洁面产品②爽肤水③面膜④精华液⑤乳液⑥眼霜⑦眼部精华⑧润唇膏⑨面霜(分为日霜、晚霜)⑩隔离霜(防晒霜)首先是清洁要做好,选择一款合适的洁面产品,有洁面乳、洁面啫喱、洁面泡沫等等,要清楚自己的肤质是干性、中

    2024-04-15
    27900
  • 黛莱皙护肤品怎么样

    黛西护肤品品牌整体不错,有一定性价比。黛西是国内护肤品牌,隶属于上海黛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品牌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名人品牌。它通过网络名人和名人本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用户,选择的代言人都是高国民但年龄偏大,明显针对中年消费者。作为网络名人的产品

    2024-04-15
    34100
  • SK-II嫩肤清莹露和护肤精华露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嫩肤清莹露是爽肤水,而护肤精华露就是美容精华液也是我们常说的神仙水。2、使用步骤不同嫩肤清莹露是洁面以后用,而护肤精华露虽然叫神仙水,但是它属于美容精华液,所以要用在爽肤水之后。3、成分不同SK-II 护肤精华露(神仙水®)超过

    2024-04-15
    29300
  • 平价精华液有哪些 好用平价精华液推荐

    精华液是女人保养皮肤的根本,从最基础的保湿到抗老,只有坚持用才能拥有一个人人都羡慕的素颜好底子。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几款平价又好用的精华液,一起来看看吧。1、悦诗风吟小绿瓶精华参考价格:180元三重的绿茶乳酸菌加透明质酸和维生素B5的搭配

    2024-04-15
    36400
  • 潍坊有什么名吃?

    潍坊小吃主要有临朐全羊宴、杠子头火烧、景芝金丝面、诸城辣丝子、朝天锅、鸡鸭和乐、城隍庙火烧、景芝三页饼、绿豆糕、箱中藏宝、芝畔烧肉、小炒肉、马宋饼等。1、潍坊朝天锅此宴用鸡肉、驴肉煨汤,以煮全猪为主,有猪头、肝、肺、心、肚、肠,再配以甜面酱

    2024-04-15
    27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