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赞美刘兰芝的美丽与智慧
刘兰芝,一位出自中国古典名著《孔雀东南飞》的女性角色,因其美丽、善良、坚韧和勇敢的品质而备受赞誉。在本文中,我们将一同赞美她的美丽与智慧,并对她的命运表示惋惜。
首先,刘兰芝的美丽让人过目难忘。在书中,她被描绘成一位有着明亮眼睛、白皙肌肤和优雅举止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源于外表,还源于她内心的善良与关爱。这种美丽超越了时空,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形象。
然而,美丽的外表并未让刘兰芝屈服于命运的捉弄。她在面对家庭纷争、丈夫离去和命运挑战时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智慧。在故事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受到了家庭阻挠,但她勇敢地选择了坚持。她深知,真爱需要时间和勇气去考验,因此她毅然决然地坚守自己的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此外,刘兰芝的智慧在故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她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审时度势,为自己和丈夫寻找出路。当焦仲卿被遣送至太守府后,她机智地假扮成太守夫人的侍女,与丈夫重逢,并在最后关头带着丈夫一同殉情。这种智慧使她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
虽然刘兰芝的美丽与智慧让人敬佩,但她的命运却令人惋惜。在故事中,她因为家庭纷争和封建礼教的压迫而无法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最终选择了殉情。这种悲剧结局彰显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总的来说,刘兰芝是一个充满美丽与智慧的女性角色。她的美丽让人过目难忘,她的智慧让人敬佩不已。尽管她的命运令人惋惜,但她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追求自己的幸福。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关于汉乐府的相关知识。
2、 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在理清全诗脉络,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培养复述的能力。
3、 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和它们的表达效果。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多媒体提供的组图,复述这首长诗的主要内容。
2、 用《梁祝》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兰芝盟誓”、“严妆辞别”等情节。
3、 自主梳理本文文言基础知识。
4、 运用数学因果推理法,分析鉴赏全诗。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诗歌,让学生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社会现实。感受焦、刘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教学重点
1、 结合多媒体提供的组图,复述这首长诗的主要内容。
2、 用《梁祝》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兰芝盟誓”、“严妆辞别”等情节。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因果推理法,分析鉴赏全诗。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自主梳理、合作探究;3、例题讲授与学生演练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加黑的文字是多媒体演示课件内容)
第一环节:
媒体播放乐曲《梁祝》;教师配乐朗诵自己修改的诗歌《咏焦仲卿刘兰芝》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一朝不幸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仿清代袁枚的诗歌《马嵬》。
导语:《孔雀东南飞》就是《长恨歌》的母板,它给我们演绎的是一个凄凄惋惋的爱情悲剧。谁是这出悲剧的始作俑者呢欲知端详,请走进汉“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
第二环节:
教师紧接着提问:
什么是“汉乐府”呢“乐府双璧”又指的是什么呢
媒体演示:
关于“汉乐府”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第三环节:
1、 听录音,用()圈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反复朗读。
2、 媒体演示生字词:
自缢(yì) 徘徊(pái )( huái ) 箜篌(kōng)( hóu)
公姥(mǔ) 槌(chuí)床 伶俜(líng ) ( pīng)
萦 (yíng) 绣腰襦(rú) 葳蕤 (wēi ruí) 遗(wèi)施
蹑 (niè) 丝履(lǚ) 玳瑁(dài mào) 纨(wán)素
磐(pán)石 拊 (fǔ) 掌 窈窕 (yǎo tiǎo) 否(pǐ)泰
要(yāo) 络绎(yì) 鸿鹄(hú) 踯躅(zhí zhú) 幡(fān)
青骢(cōng)马 赍(jī)钱 鲑(xié)珍 榻(tà)
晻晻( yn) 摧藏(zàng) 仕宦( huàn) 华山傍(páng)
3、师生交流各自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然后互相做出评价。本环节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并恰当简洁地作出评价。
4、教师展示“兰芝盟誓”这段文字。师生美读这部分,在此基础上比较下面两个誓言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通过图文结合的模板呈现)
•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饶歌》)
学生互相讨论后,教师明确:
① 内容上:前者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后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②表现手法上:前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后者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方法。
媒体依次循环呈现如下组图:
夫妻话别1 夫妻盟誓2 焦刘合葬3
5、教师展示“严妆辞别”这段文字。师生美读这部分,在此基础上比较下面两段诗句中人物描写方法有何异同。(通过图文结合的模板呈现)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路,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媒体依次循环呈现如下组图:
新妇起严妆4 堂上辞阿母5 却与小姑别6
学生互相讨论后,教师明确:
① 相同点:两段文字都运用了铺排的手法,多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美丽动人的姿态。
② 不同点:前者是正面直接描写;后者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师小结:誓言是美丽的,爱情是忠贞的,我们的心是感动的。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凄美的诗句,带着回味结束这节课吧!
第四环节:
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幻灯片上的“兰芝盟誓”、“严妆辞别”内容,争取会背。
2、结合注释,分小组梳理本诗中的文言文知识。
• 第一组①生字词;②通假字;③一词多义。
• 第二组①一词多义; ②词类活用;③特殊句式。
• 第三组①一词多义;②古今异义。
3、尝试复述这首长诗
第五环节: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加黑的文字是多媒体演示课件内容)
第一环节: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并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这首长诗的主要内容
具体做法:
① 设置一个超链接“知识回顾”,依次链接到“汉乐府”、“兰芝盟誓”、“严妆辞别”等上节课知识点;再从“严妆辞别”这张演示文稿超链接返回“知识回顾”。
② 设计艺术字“今天我最棒”演示文稿,然后以打擂的形式比赛复述这首长诗。
③ 教师评价每一个参与复述的同学的表现。
第二环节:
1、分小组交流作业——诗中的文言文知识整理。
2、教师对各小组的作业情况给予点评。
3、教师用演示文稿给出对“偏义复词”的整理。
偏义复词
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语素构成一个词,其中只有一个词表示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①便可白公姥 ②昼夜勤作息③我有亲父兄
④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⑤其日牛马嘶
教师小结:
文言知识凌杂琐碎,但大家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其实不只这些知识有规律,学科内部其它知识点也有规律,科与科之间一样有相通之处。下面我们将以数学例题的形式呈现语文阅读题的答案形成过程。
第三环节:
例1: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六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意在说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解:∵“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可知她会织布裁剪,通晓琴瑟书画。
∴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知书达理的女子。
又∵她多才多艺,知书达理
∴她有良好的家庭教养。
∵她不可能只在十三岁学织布,同理,也不可能在一年只学一种才能,这是在句式上构成排比。
∴这是铺陈排比的表现手法。
我们可以得出上述例题里的推理中的各步的结果即为问题的答案。再看一例:
例2:刘兰芝嫁给焦仲卿 “心中常悲苦”的原因是什么
解: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刘兰芝悲苦的原因是焦仲卿 经常因公务繁忙而冷落刘兰芝。
又∵“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日夜不停地织布,婆婆依然虐待她。
本例题里的推理中的各步的结果仍为问题的答案。大家试着做一道例题:
例3:照应是记叙文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试举例证明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相互照应的诗句。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学生将证明过程写在演算纸上。
教师小结:
可见,只要大家仔细观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各科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下大家合作完成如下例题。
第四环节:
布置作业:多媒体课件展示作业
①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记叙顺序是怎么样的)
② 通过哪些描写可以判断焦刘是彼此恩爱的 焦仲卿是软弱的,也是忠贞于爱情的
③ 焦母要驱遣刘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④ 刘兰芝的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
第五环节: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下面是我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主要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古代社会生活。
2、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汉乐府民歌,了解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3、继续培养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能力、积累有关文言词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叙事诗特点。
2、鉴赏、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情节,感知主人公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关于爱情,我想化用泰戈尔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的不幸。那就是:幸福的爱情是相似的,不幸的爱情却有各自的不幸。在和平民主的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伴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在古代封建社会下的人们,是否也一样呢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去感受古代的社会生活。(板书课题)
二、结合注释
1、简介作品: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最早的、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诗”,“长诗之圣”,对后世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2、乐府:这首诗歌属于乐府歌辞。“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三、整体感知
1、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记叙文一般由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尾声结合。
2、疏通小序,通过小序叙述故事内容。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那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明确:刘兰芝、焦仲卿、仲卿母、“其(刘兰芝)家”。
3、默读课文,根据小序内容将课文分成五部分,并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
兰芝被遣(2)(开端)
夫妻誓别(3~12)(发展)
兰芝抗婚(13~22)(进一步发展)
双双殉情(23~32)(高潮)
告诫后人(33)(尾声)
四、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引导: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刘兰芝,她也是本文当之无愧的主人公。为什么刘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课文又是怎样塑造的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下面几个问题来思考,并点读相应段落。
1、诗中有两段诗句几乎完全一样,请找出来,简析这种繁笔(不厌其烦,细加描述)的作用。
明确:在第⑵段和第⒀段。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是个本应无所指责的好媳妇。为下文的被遣作铺垫。
2、芝离开焦家时,诗中特意写她的晨起严妆。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妙地对兰芝的美作了必要的`补叙,为下文县令和太守的两度求婚作了张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兰芝那种冷静、镇定、外柔内刚、不卑不亢的性格。(运用了夸张、渲染的手法)
3、比较兰芝与婆婆、小姑离别时的言行,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对婆婆:突出其倔强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修养,识大体并没出口伤人
对小姑:心地善良,“知礼节”。
4、诗中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太守迎娶的排场,作用何在
明确:突出表现兰芝形貌美,人品好(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剧悲剧气氛。
5、兰芝投水,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忠于爱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故事的情节,认识了一位既美丽又有魅力的女子刘兰芝,可以说这样一位智慧与美貌又不乏勤劳的女子,为何会遭遇“被遣”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六、布置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背诵“精妙世无双”段落。
2、找出描写其他人物的诗句,概括每个人物的形象。
〖小结板书〗
足头腰耳指口步
形体美
精妙世无双
勤劳:兰芝自诉
品质美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反抗性焦母
精神美
兄长
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塑造人物的方法、主题的提炼、其他人物形象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提问思考
刘兰芝的美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的除了正面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还有他人的评价,这属于侧面描写。这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点读)
明确:
丈夫:幸复得此妇
社会:县令遣媒来
直说太守家
太守家迎娶的排场
从侧面写出刘兰芝的形貌美,人品好,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更表现了她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剧悲剧气氛。
二、这样一个为人称道的好女子,却遭到了的遣归,仲卿母是什么身份她为什么能遣归成功(主题)
明确:封建家长、在封建社会,人的行为受着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不能越轨,否则就视为离经叛道,空子就著有《孝经》来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宣传封建伦理道德。比如大家熟悉的“三纲五常”,就是董仲舒对《孝经》的具体发挥。对妇女的要求就更多了,例如: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刘兰芝可以说是符合封建妇女标准,可还遭到遣归,这是因为她违反了“七出”里的一项“不顺父母去”,焦母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即使刘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在封建家长看来你“自专由”就是“自专由”了,要你出,你就不得不出了。焦母背后有着强大的封建伦理道德和体制在支撑着她,所以她能够随心所愿,遣送兰芝。
(封建制度规定:妇女有“七出”(“七去”“七弃”):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无子,*泆,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恶疾(《仪礼·丧服》))
三、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思考、提问
1、你认为焦仲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2、仲卿对兰芝的感情始终如一,而对母亲的感情却有所变化。试指出这种变化,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明确:
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
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
3、通过兰芝兄长的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四、探究拓展
1、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的。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明确: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结尾安排了“化鸟”这一情节,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则充分地表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矢志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嘲弄,从而更充分地表现了本诗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偏义复词。
2、填空:
本诗以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的罪恶,歌颂了刘、焦的和。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探究学习,研究作品的思想意义,掌握文言词句,小结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检查预习情况(可在解读文本时串在其中讲,最后再小结)
1、通假字:
“取”同“娶”。例如:终老不复取。
“帘”通“奁(lián)”,嫁妆。例如:箱帘六七十
“丁宁”通“叮咛”。例如:府吏见丁宁。
“冥冥”通“暝暝”,日落。例如:儿今日冥冥。
“奄”通“晻”,阴暗不明。例如:奄奄黄昏后。
“傍”通“旁”,旁边。例如:合葬华山傍
2、词句难字:
无所施:用
白公姥:禀告
启阿母:告诉
致不厚:招致
萦苦辛:被缠绕
卒大恩:尽,终
若见录记得;见录:记得我;见,代称性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对动作行为的承受,相当于“我”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赍钱:赠送
否泰:泰,好运气;否,坏运气
3、古今异义:
可怜:
古义: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
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
守节:
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例如:守节情不移;
今义:指妇女不改变情操。
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
自由;今义:不受束和限制。
教训:
古义:教养,例如:本自无教训;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
驱使:
古义:使唤,例如:妾不堪驱使;
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区区:
古义:真情挚意,例如:感君区区怀;
今义:很小。
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例如:自可断来信;今义:寄来的书信。
处分:
古义:处理安排,例如:处分适兄意;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便利:
古义: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
今义:方便。
逢迎:
古义:迎接,例如:相逢迎;
今义:奉承,拍马。
纷纭:
古义:麻烦,例如:勿复纷纭;
今义:多而杂乱。
交通:
古义:连接,例如:叶叶相交通;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和邮递通讯事业总称。
多谢:
古义:多多劝告,例如:多谢后世人;
今义:多多感谢。
宦官:
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例如: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今义:太监,宦官。
千万:
古义:无论如何,例如:念与世间,千万不复全;
今义:多为务必`一定之意。
4、一词多义:
取:
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动词)
还必相迎取(与“迎”同义,迎接,动词)
为:
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读wéi)
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读wéi)
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èi
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
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
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
相:
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
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
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
及时相遣(指代兰芝,可译作“我”可)
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译作“老人家”)
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下文“誓天不相负”中“相”同此)
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下文“怅然遥相望”中“相”同此)
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
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他”)
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遣:
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施:
徒留无所施(用,动词)
留待作遗施(施舍,赠送,动词)
幸复得此妇(又,再,副词)
复:
红罗复斗帐(双层的,夹层的,名词)
便复在旦夕(回答,答复,动词)
会:
会不相从许(当,决,副词)
于今无会因(相当,聚会,动词)
作:
何不作衣裳(制造,制作,动词)
昼夜勤作息(劳作,名词)
君当作磐石(做,成为,动词)
故作不良计(做出,动词)
自:
我自不驱卿(本)
本自无教训(本)
自可断来信(即)
葳蕤自生光(自然)
自名秦罗敷/自名为鸳鸯(其)
好自相扶将(亲自)
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举止自专由/那得自任专/不图子自归(自己)
5、词类活用:
语法现象:
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受荣华)
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最吉利)
为仲卿母所遣(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6、偏义复词: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
(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偏姥
昼夜勤作息,作
我有亲父兄,兄
逼迫兼弟兄,兄
其日牛马嘶,马
7、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明确: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三、主题及人物形象的重新审视
讨论:你是赞成刘兰芝、焦仲卿私奔,还是赞成他们殉情,请分别阐述理由。
参考:私奔有其合理性。毕竟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既保全了性命,又得到了爱情,何乐而不为。
殉情也有其必然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私奔者恐怕很难有美好的结局。
殉情能坚守住爱情的誓言,能赢得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尊敬,成为后代反对封建礼教、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殉情能获得文学上和美学上的悲剧意义,成为流传千古、永垂不朽的艺术形象。
小结: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了焦母就是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遣责,而且可能会被绳之以法,焦仲卿和刘兰芝不会这样“不识时务”,所以,当时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和幸福。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私奔。
四、艺术特色
1、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2、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鲜明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⑴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⑵ 人物行动的刻划;
⑶ 环境景物描写作衬托、渲染。
五、拓展,对比阅读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城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yì)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 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gān),泪痕残,欲笺(jiān)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作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陆 游
连接阅读:《孔雀东南飞》与《钗头凤》
1、一个东汉,一个南宋,同是;
2、情义浓厚,同是;
3、女主人公同是遭休谴;
4、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抑郁而身亡,同是。
六、作业布置
以《刘兰芝被遣原因之我见》为题,写一段文字。
;汉朝以孝治天下
儒家的三纲五常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深入人心。父母的话孩子不可违拗。儿媳妇绝对要听从丈夫和公婆的指挥 没有自己独立的自由。
这种封建家长制度是早就刘兰芝死亡的根本。由于婆媳不和 而且当时的那种封建制度家长制度不可能使感情很好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摆脱家庭和道义的束缚按照个人的意愿自由的生活。儿子只能听从父母的话 按照父母的意愿做父母喜欢的事情。休了刘兰芝。
造成了刘兰芝的亡故。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中心思想: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
主要内容:
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
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人物:
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怯弱的白面书生。
刘兰芝知书达理,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
《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呼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词>>并为乐府双壁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诗篇名,因其首句为“孔雀东南飞”,故名。最早见陈代徐陵《玉台新咏》,题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全诗一千七百多字,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孔雀东南飞》艺术成就较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全诗语言朴素通畅,叙事中兼有浓厚抒情,描写上铺张排比,是当时五言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1、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2、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3、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5、焦母势利,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
6、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
7、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
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
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
(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对妻子说话,却哭得连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
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
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
(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
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匣里面。
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
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
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平息。
(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
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
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
”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掉下来。
(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
(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
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
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违反我用来使我烦忧。
”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面。
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
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
” 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
(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
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
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
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
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
运气的好坏相差得像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中间回到哥哥家里。
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立刻就答应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
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
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
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
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
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说有此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哀鸣。
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
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
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没有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好,有很多的事情你又不了解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
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
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
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
(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
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京城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
(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结婚的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
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
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左右两侧种上梧桐,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
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
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
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故事梗概及英语翻译: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in Jian'an period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
Liu Lanzhi, a young girl, has been a girl who is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 and can read poems and books
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
At the age of 17, Jiao Zhongqing was married to Jiao Zhongqing, who worked hard day and night and was diligent in housework, but was not accommodated by her mother-in-law
So she wrote to her husband, who was a small official in Lujiang Prefecture, to tell her unbearable suffering
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
Zhongqing came back to plead for his wife, but her mother scolded her and ordered her to divorce her wife and marry another woman
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
Zhongqing knelt down and said, "If you send this woman today, she will never marry again ” Mother was furious
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
Because she still had to rush back to the prefecture, Zhongqing had to ask her wife to return to her mother's home for a while
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Lanzhi naturally understood that such a difference, like abandoning, in the future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see you again, so he left his commonly used sachets, make-up kits and other things to Zhongqing as a souvenir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
Chickens crow and dawn, Lanzhi carefully dressed, go to the hall to leave her mother-in-law and sister-in-law, and boarded the bus in tears
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At this time, Zhongqing had been waiting by the main road, and the couple met Two emotions depend on each other, bowing their heads and whispering, "Swear that heaven will not fail ”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
Liu Lanzhi was sent home for more than ten days, and the county magistrate sent a matchmaker to propose for his son, which was politely rejected by Lanzhi
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
A few days later, Taishou Yetou County Prime Minister went to the door to propose for his relatives The five princes who said that Taishou had not yet married, wishing to marry Liu Jia for a hundred years and were rejected
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
It annoyed Lanchi's thunderstorm eldest brother this morning
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
Brother's life is hard to violate, Lanzhi was forced, but had to arrange everything
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
The matchmaker over there returned that the Liu family had agreed to marry
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
Just three days later is the auspicious day Taishou immediately sent people around to prepare golden silk ribbon gifts, horse-drawn carriages, so as to get married as soon as possible
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When Zhong Qing heard of this change in office, she hurried to beg for leave and returned home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
The next day, Lanzhi was silent all day, just cutting clothes with tears
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Suddenly I heard a familiar neigh of a horse and went out to look at each other from afar, knowing that it was an old man
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
Lanzhi stroked the saddle and told the story one by one
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
Zhong Qing mentioned the vow on that day, and they had to meet "under Huangquan"
各自回家去了。
They went home separately
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When Zhongqing returned home, she said to her mother, "Today the wind blew down the trees, and the orchids in the yard were covered with frost;
the child's life is like a sunset in the western mountains, and the mother should take care of herself more in the future" Then she worshiped and sighed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
On this day, the family car was very busy and the bride had entered the door
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
After dusk, the crowd gradually dispersed, the night was deep and silent, and Lanzhi drowned himself in a skirt
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
Zhong Qing knew that wandering under the tree, she also died
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The latter two were buried together beside Huashan Mountain
扩展资料:
一、焦仲卿刘兰芝殉情: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快马加鞭赶到了刘家,已经是薄暮时分,那声声马嘶,也就是他心中的悲呜。眼见门前已经搭好了“青庐”,那是以大幅布幔搭成的帐幕,是新娘出阁前的一晚用来过夜的。
见到刘兰芝,焦仲卿气急败坏地说:“我如磐石,千年不转移,而你蒲苇的韧性呢?何以在一天一夜之间一切就变了样子呢?我们的海誓山盟呢!我只有祝贺你攀上高枝,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刘兰芝肝肠寸断,呜咽讲道:“人生不如意,一言难尽,你又何必那样讲呢!我和你同样是受逼迫,只有一死来表明我的志向了。”刘兰芝哭着跑回青庐,焦仲卿也拨转马头,万念俱灰地踏上归途,世上万般辛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那天已是冷冬的时节,寒风摧凌着树木,树叶飘零。渐渐地庵庵黄昏,寂寂人定,斜月清冷,严霜满地,偶尔地自空中传来一、两声孤鸟的悲鸣。刘兰芝踉踉跄跄地离开了青庐,趁人不备,跃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她的生命来诠释情爱的坚贞。
那边焦仲卿回到家里以后,登堂拜母,说了一些“不能承欢膝下,万望善自珍重”的诀别话。他那糊涂而专横的母亲还在安慰他:“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无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不管母亲如何劝勉,此时焦促卿已经决心赴死,那里听得进去。当天夜里徘徊庭院之中,三更过后,乌鸦成群飞过,焦中卿心知有异,以为爱妻已经殉情,正在黄泉路上等他结伴同行呢!于是解下腰带,绑在庭树枝上自缢而死。
刘兰芝放着“金车玉作轮,青骢马,金镂鞍”的富贵之家不去,甘愿为情而死,令人赞叹。
天亮以后,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的消息,已经轰动了附近村里,焦母呼天抢地,为独子的死悲恸不已;刘家兄长更是愧悔交加,因为自己的贪利趋势,而害得走投无路的妹妹投水保贞;村民更是由同情而愤慨,聚集在两家门前,鼓躁唾骂,并要求将两人合葬在华盖山麓。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墓地,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若干年后,枝丫繁茂,浓荫覆地,有一种双栖双飞的鸳鸯鸟,夜以继日地穿飞上下,婉啭和鸣;
青年男女纷纷来到墓地参拜,祈求获得美满良缘,至今安徽省舒城县城南的华盖山,还有鸳鸯坟的遗迹!焦仲卿是庐江郡的一个小吏,大约是如今安徽省庐江县、潜山县与舒城县一带地方。
二、焦仲卿刘兰芝殉情悲剧原因: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对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众说不一。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观点。
(一)门第说 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
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 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三)守旧说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相比较,认为刘兰芝消极的以死殉情,则由于她“软弱”。
这种“软弱”又是由于“守旧心理”的作用,因此,焦刘爱情悲剧“是反动的封建社会力量和落后的封建守旧心理相结合的必然”。
(四)情爱说 还有的同志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说法,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满情绪。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
-刘兰芝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故事 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们的《孔雀东南飞》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 爱情故事 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学习目标:
1、阅读欣赏,把握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讲述的呢谁能: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
本文讲的是在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却因焦母的逼迫,不得已而选择离婚。但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却逼她再嫁,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死后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2、请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为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并用2至4字概述每一层次的内容。
引 子: 1 自然段, 托物起兴
开 端: 2-6 自然段, 被遣
发 展: 7-12 自然段, 誓别
再发展: 13-21 自然段, 抗婚
高 潮: 22-31 自然段, 殉情
结 局: 32 自然段, 合葬
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我们整体感知了全文。那么,同学们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故事的女一号是谁下面,请你在文中寻找刘兰芝的动人之处,做到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刘兰芝形象,并能有感情的朗诵个性化的语言。
我来 说说 我眼中的刘兰芝。
(诵读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情感上来说,我们要注意个性化的语言所具有的人物感情色彩。)
1、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多才多艺、美丽、聪明”印象。 ◆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2、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3、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焦母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 ◆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 ◆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
三、合作探究
刘兰芝如此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社会的原因: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二
教材分析:
本文所叙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凄凉的爱情悲剧。悲剧的背后有令人深思的所在。通过学习和探讨,学生能初步具备品评人物形象和透过文本解读其背后的思想内涵的能力。
学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话题是爱情,应该说是一个较能激起学生阅读探讨欲的话题。但学生往往会停留于表面的解读或较片面的理解。
教学目的: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理解“乐府”和“乐府诗”。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和古今异义词。
3疏通文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4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理解其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点: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理解“乐府”和“乐府诗”。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和古今异义词。
3疏通文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并进行复述。
4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进一步去理解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挚爱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焦仲卿在情与孝之间的挣扎,发掘形象的闪光点。
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其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2课时。
本课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就所写内容作脱稿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全体同学仔细听以作补充、评价。(明确复述的要求及评价标准:①突出故事主要内容:可专注文前小序的内容作相应的扩展、填充。②思路清晰,详略得当。③表达清楚,语言准确。)
大致脉络:兰芝自请遣归——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斥不许——兰芝严妆辞别——夫妻路口誓别——兰芝回家见母——兰芝陈情抗婚——兄长严词逼嫁——夫妻相约赴死——两人双双殉情——合葬化鸟双飞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进而分享小组讨论的内容,力求畅所欲言,激发相互间对问题逐步深入的看法。
1、你所解读到的刘兰芝是位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在其众多的个性特点中,你觉得最可贵的是什么(明确要求应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来加以分析)
(学生能从刘兰芝身上找到的优秀的个性品质应该是很多的,如,聪颖、美丽、勤劳、贤惠、善良、痴情、执着、专一、勇敢、自强、不屈……其中,最可贵的品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鼓励有个性见解,但要有所依据,自圆其说)
2、在同学看来,这一女性形象得以百代之下,依旧光彩照人的原因何在
明确:这一形象身上不仅具备了传统美德,且超越了一个层次,具有了反抗精神,是古代劳动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一个心灵呐喊,在不圆满的现实下的呐喊,具有了典型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得以流传千古,魅力不减。
3、有人说,焦仲卿这个男人太懦弱了,你觉得呢你是焦仲卿的话,你会怎么做
学生中可能有的看法:①焦仲卿是挺懦弱的。明知母亲对兰芝太过苛刻,有意刁难,但他却只是哀求母亲不要赶走兰芝,不敢对他母亲强硬到底,最终还是把受委屈的妻子给遣送回家了……②焦仲卿是勇敢的。无论如何,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兰芝,选择了爱情,用死发出了最严正的抗议。③焦仲卿就算有点懦弱,也是情有可原的。面对生身母亲,除非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没什么良心的儿子才会在母亲与妻子出现矛盾时,完全偏向妻子一方,否则,像仲卿那样重情的人是不会对自己的母亲不管不顾,毕竟年迈的母亲也是脆弱的。
引导归结:平心而论,用“懦弱”这顶帽子扣死焦仲卿是不公平的。一边是钟爱的妻子,一边是敬爱的母亲,当爱情与孝道冲突时,当中的取舍有多难可想而知了。焦仲卿对此表现出的无奈也正是因为他的善良与重情。多年来,如果说兰芝过得忍辱负重,那仲卿在夹缝中生存又岂会好受
SHAPE MERGEFORMAT
看看这份“心电图”,咱就明白这位仲卿老弟活得实属不易。而他最终能冲破思想的牢笼,向对婚姻横加干涉的封建大家长说“不”则更显出其难能可贵的勇气。
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其浪漫主义色彩。
1、结合诗歌内容及课前所收集的相关材料,探讨焦母逼子休妻的理由可能是哪个
材料:《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明确要求,畅所欲言但要从诗中举出依据)
视探讨的具体情况还可拓展一点课外内容,如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七巧——“恋子情节”,不幸婚姻的阴影,多年守寡,心理失衡等。
2、如何看待兰芝被遣之后,求婚者络绎上门的现象,是否有社会背景根据如果说是虚构的或是人民群众添加的,又怎么理解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那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那二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氛围之中,由衷产生对焦、刘二人的同情与哀怜,迸发出对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的憎恨。
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理解 文章 思想内容,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最有效的 方法 就是反复吟咏,读出诗歌的节奏;在诵读的基础上,以诗歌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思想感情;利用与音乐的对比阅读, 教育 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进一步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是非感,努力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普遍喜欢古诗词,但对古代长篇叙事诗和文言文阅读有畏难心理,学习较被动,一般等待老师的讲析。《孔雀东南飞》成诗年代较久远,学生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生活了解不多,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但学生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歌和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注释等疏通文本,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与人物性格。而且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 性 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抓住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较高,也很有音乐和文艺表演才能及欲望的实际,借助音乐的功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鉴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并达到三维目标。
“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课堂是我们的,更是学生的。应遵循新课程的理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适当的整合比较,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也借助先人的经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拟本文的 教学方法 为:自主朗读——朗读探究——朗读比较。 课前预习 要求为:(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思考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学生听。
四、教学目标
鉴赏本诗的人物对话、人物性格与思想内容,学习本诗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习惯,能够熟读成诵。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追求的坚贞之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与是非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分析把握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性格的艺术手法。
2、难点: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影视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莆仙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
提问:同学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
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更早以前就有这么一篇描写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优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解说:板书课题:孔雀东南飞(并序),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根据需要,让学生来介绍,教师适时补充。)
(2)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
(解说: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马上来激情,议论纷纷。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营造良好气氛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思想在不时的碰撞中才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二)理清诗文思路,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自主梳理出曲折的情节和跌宕尖锐的矛盾冲突,然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投影归纳的五个方面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①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写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述,引出被遣之事。极写兰芝的才、德、能之优秀,也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深厚爱情,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她优秀贤惠,为何被婆婆不容而被遣,引人产生悬疑。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此“一曲”也。
②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夫妻誓别,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状摹兰芝之美貌和对仲卿的挚爱之情。随着兰芝的回家,问题矛盾看似已经解决,此“一平”也。
③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之后的遭遇。还家不久媒人登门说亲,受到兄长的逼迫而答应“改嫁”。兰芝“违背”誓言,节外生枝,展开矛盾,此“二曲”也。
④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为践诺和抗争,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矛盾冲突达到极点,同时也用以死抗争的方式解决了矛盾。此“三曲”“二平”也。
⑤“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及诗人强烈的愿望。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情节曲平交错,跌宕起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解说: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梳理,体会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合作研究探讨,理解人物形象
(解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诗中语言文字学习上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义疏通;二是语言文字表现力。
(1)关于词义疏通。
学生自主完成查找①通假字②文言实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文言句式⑥偏义复词后,小组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和订正,鼓励学生提出其他不理解的字句,教师进行引导,共同解决。
(解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投影这六个方面的一些例子)
(2)关于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结合人物对话的朗读揣摩,分析人物性格。
(解说:由学生自主合作找出诗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小组讨论完成对语言的揣摩,归纳出人物 性 格,教师进行引导。)
①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
学生讨论明确: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柔、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②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学生讨论明确:忠于爱情,不敢直接抗争,只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温情,软弱,愚孝。
③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学生讨论明确:专横跋扈、专横固执。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的丑态毕露。
(解说:人物是主题的载体。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随之才能深入理解主题。把人物塑造得越美,就越能体现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就于能引起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强烈憎恨。)
(四)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内容理解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为刻画,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自主学习
(1)熟读并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第二课时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生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