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明确修缮古建筑的目的。古建筑保护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毁,延长其寿命,而且需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充分地保留自然对其留下的历史烙印。
第二,要研究保护什么的问题。古建筑保护首先要保存建筑本体,因为许多历史综合信息只能依赖建筑本体而存在,保护古建筑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才能完整地保留下古建筑的各类信息。中国古建筑的主流当属木构建筑。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大多是明清建筑,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存世极少。木构建筑是榫卯结构,在保护时要关注建筑本体、建造工艺、手段以及周期性的维护方法等。
第三,要探讨古建筑保护的依据。《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学者认为文物法所提的“原状”是指该建筑物初建时的状况,是健康的状况,而不是残破的状况;是未经后人拆改的状况,而不是被拆改后的面目全非的状况。衰败破旧不是原状,是现状。现状不等于原状,对于改变了原状的文物建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尽早恢复原状。
对于影响整体的局部问题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损坏状况采取不同方法,以延续现状。同时要尽可能把维修工程控制在建筑内部,避免对建筑外貌做大的改变;另外要尊重传统木建筑的维护方法,关注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修缮古建筑只有按照原形制、采用原有材料、使用原有技术、实施原有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这才是搞好文物古建筑修缮的根本保证。
第四,要注重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古建筑的修缮有多种方法,应根据损坏状况采取不同方法。在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完整性、原真性的同时,要将对文物建筑本体的干预减小到最低限度,不得任意扩大修缮范围。
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但是经过岁月磨练,都出现不同的损害。有的甚至濒临损毁,所以对古建筑的加固与维护至关重要。
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原状或现状、尽避少干预、符合所有物品内在要求原则及保护材料可逆性原则。
我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针对古建筑的整修提出“修旧如旧”的观点,这一观点,一直被作为古建筑维修的纲领。
文化遗产古建筑修复原则应与古建筑抗震加固的原相统一,在古建筑修复的同时也能达到抗震加固的效果,使修复与抗震加固相融合。
要做到“修旧如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少干预的原则。我们要维修一座古建筑。是因为它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危险,如地基、结构,或是材料。要维修,必然要加固地基,增强结构,更换材料。
这些措施都是会对古建筑本身产生变化的,量变到质变。动的越多,“修旧如旧”就越难保持,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想“旧”,就要少干预,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条。
2、尽量保存原始古建材料。文物古迹的材料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千百年来的历史与现代人以及未来人交流的媒介,你可以从一块汉砖中读出汉代的制砖泥料、制坯工艺、烧成方法以及汉代人对这种建筑材料的工艺修饰。
3、继承和运用传统工艺。古建筑是古代工匠按照其当时当地的生产水平、工艺手段和审美观点制造出来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地方性。“修旧如旧”,就要运用传统工艺来对其进行修复。
木结构古建筑加固的方法有:修整加固、隔震技术、化学锚固、支顶加固、嵌补加固等。
砖石结构古建筑加固的方法有:抗震加固、外包钢加固、替换构件法、钢筋水泥砂浆加固、注浆加固、静压桩等。
对现有的有关古建筑的加固规范和标准进行整理、修改,按照不同古建筑的不同特点,深入研究古建筑的修复与加固,以此才能更好的维护古建筑的安全,一代代的传承。
连日来,山西省全境持续降雨,引发严重洪涝险情,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很多珍贵的古建筑也受到损害。比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外围城墙严重坍塌;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城台顶面塌陷,城墙出现裂缝;解州关帝庙春秋楼漏水,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受到威胁……文化瑰宝惨遭暴雨侵蚀,令人心痛,如何在自然灾害中保护古建筑,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物保护专业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建立监测机制,对古建筑进行受灾等级评估。及时检修,提高抗灾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平时注意对古建筑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看看是否存在倾斜、塌陷、开裂等问题,进行养护修复,同时判断古建筑的抗灾害等级,分析洪涝、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对古建筑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根据监测评估数据,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尽量将灾害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还应注意对古建筑顶部进行防水处理,屋顶漏水,对建筑内部的塑像、壁画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二、设置排水泄洪装置。专家建议,可对古建筑周边环境进行研究,制订整治方案,在保障不破坏、不影响其原貌的前提下,在周围设置一些排水设施,以便在遇到暴雨时及时泄洪,避免古建筑被冲毁。
三、尝试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如果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能够做出预测,对当地文物单位发出预警信息,就可以提前采取保护措施,降低损害。免得灾难突发,措手不及。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预警信息,文物保护方面也可效仿,比如监测到某地可能有大面积降雨,就立即通知文物单位做好防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