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莲的诗句古诗

关于白莲的诗句古诗,第1张

1 关于白莲的诗句

关于白莲的诗句 1 赞美白莲花的诗句

1、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出自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白莲》

原诗

《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2、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

出自宋代诗人唐珏的《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原诗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译文

白莲的纯洁,如同美人在夜晚梳妆去粉一样美丽。白莲挺立在清凉的月光下,萧萧的风声里,娇红都顾忌退避无踪的环境中。过去宫中美丽的太液池空了,动人的霓裳羽衣舞没有了,一切都不堪回首。虽然白莲高清的精魂尚在,但翠绿的荷叶已经残败,白莲花蕊也已坠落,水中一片凄凉萧瑟。

白莲凋谢后,尚有荷叶在清凉寒冷的夜里,遥远地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水中。莲蓬萎落,采莲少女恨亦远,昔日的良辰美景都永远逝去了,现在只能在梦中重温。虽然盛时已经过去,秋日也已来临,但琼楼依旧不夜,广寒泛夜仙意尚留。莲花凋谢了,莲香散失了,秋深露凉,寒气逼人。

3、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出自唐代诗人武元衡的《赠道者》

原诗

《赠道者》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译文

她穿着一身洁白如雪的衣服,就好像一枝美丽的梅花般好看。这位曳着雪白衣裙的女子,正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梦中。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边,置身于一群身穿红色衣裙的越国美女中,那情景就好像一片红色的莲花中绽放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4、莲,花之君子者也。

出自宋代诗人周敦颐的《爱莲说》

原诗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

原诗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 《白莲》 陆龟蒙 关于诗句的问题

原文:

陆龟蒙《白莲》

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

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内容似有寄托。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遏的心理。不过这首诗为读者所欣赏,主要在最后两句。最后两句有的本子作“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晚风清欲堕时”。白莲好象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间的事情),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

3 关于白莲的句子

1、莲花,你有独立不迁的鲜活个性。

你不倚高枝,花开独朵;你端庄典雅,含蓄深沉;你豁然大度,光明磊落;你清新隽永,雅趣怡然;你璞玉浑金,自洁自爱;你亭亭玉立,别具一格。莲花,你有友善宽厚的温柔情怀。

你善良温厚,谦逊益群,携众而生,择善而从,欣然。… …2、白莲的精神不就是那不屈不饶的中国民族魂吗?不管经受怎样的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从不低头折腰。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清香。

白莲,它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有着白莲的秉性,不怕挑战,永不言败。

… …3、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 …4、莲花,你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你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你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

污者管自污,莲花竟自洁。… …5、我们是白莲之乡,这里物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白莲了。

春天,农民伯伯把莲藕种在田里。过了几天,莲叶露出了一个小小的头,像一个刚睡醒的小姑娘。

初夏,莲花露出了一个尖尖角,像一支毛笔指向天空,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阳渡》晋·乐府 … …7、安静是心底的白莲,眠云卧雪,意静花闲。

不与百花争艳,不与蜂蝶纠缠,天全欲淡,任其自然。… …8、不老的白莲,那来自人间四月的白莲,一生如此完美,未曾失去的爱,化作文字白年依绽你的素雅清芬。

那份柔情倾人不老。那来自人间四月的白莲,只愿静谧相伴,不曾褪色的美。

人间四月池水映出你的清澈双眸。… …9、一朵白莲,开放于暮色中,没有惊艳,没有妖娆,淡淡的,伴随墨绿的荷叶,在清风中轻轻摇曳。

清香、洁净,沁人心脾。我静静立于湖边,痴痴凝视,深深呼吸。

从此,一朵白莲,长进心里。博客也好,会员号也罢,用得着头像的地方,都有白莲一朵。

… …1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 …11、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负。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才真正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看似冷漠无情却怀有着不尽幽恨,可惜又有谁人察觉到呢?在天将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清新的晨风吹拂时,它正在孤独一生后悄然欲坠。… …12、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你廉洁无暇、清丽纯真之魂的赞誉。

“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池畔慧风生”——是对你怜爱平和、吉祥美好之意的褒奖。莲花,你有彻底无私的奉献精神。

你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全盘托出,从花到叶、到籽、到根,可入菜肴,可作良药,通身是宝,整体奉献。 。

… …14、白莲王蕙 我敬仰挺拔的松柏,我敬仰傲雪怒放的腊梅,我敬仰勇斗西风的黄菊,但我更敬仰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它不与春花争丽,默默地躲在污泥中养精蓄锐。

直等到六七月,在那烈日当空的日子,百花争艳的春花们经受不住烈日的炙烤,纷纷凋零。只有莲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破土而出,在湖面上亭亭玉立,欣然怒放。

… …15、一切交于四月宁静归去。那来自人间四月的白莲,不染世间红尘,孤傲清高一生。

一袭白衣高洁净化了西湖的池水。方见藏于花间淡雅的心。

你化不去的今世情缘,恰如西湖流不断的怡人净水。千百年后,望白莲,便懂得了你的所爱所恨。

… …16、你像那白莲,那样圣洁,那样孤傲,那样洒脱。于淤泥中独树自己的一方白色,于污秽中独树自己的清高。

… …17、一朵白莲,盛开在岁月的素帛上,晨听钟声晚闻鼓,袅袅紫烟洗涤残留的心尘,木鱼声里,静沐梵音。… …18、你舒伸得像一湖向着晴空里的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19、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采莲曲》梁元帝 … …20、“世间繁花簇锦,我是最白最淡的一朵。”这仿佛是白莲的心音,然那么轻,那么缥缈,似乎不曾说过,却飘在爱莲人的心里。

不求被人赞叹,更不奢望登堂入室,就在僻静处,依从本性,遵从内心,默默生长,悄悄绽放,安然而又淡定。

4 3首别的诗人关于池上和白莲的诗句

《采桑子·白莲池上当时月》

宋 晏几道

白莲池上当时月,

今夜重圆。

曲水兰船,

忆伴飞琼看月眠。

黄花绿酒分携后,

泪湿吟笺。

旧事年年,

时节南湖又采莲。

《送白酒白莲与钟统制钱广文因成二绝》

宋吴芾

瓮头白酒熟,池上白莲开。

我爱君纯白,聊持荐一杯。

《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5 描写白莲的句子

在远离喧嚣的荷塘深处,与白莲如期而遇,恍若梦中一相逢。远远看到白莲仙子飘逸的身影,仿佛浪迹了一生,蓦然,峰回路转,进入了芬芳脱俗的诗画。

白莲,天华之首,静落在茂密的莲叶间。比清泉还晶莹,纯洁净化着人间的污浊,比雪花还洁白,仙女下凡般的风姿绰约。

那一朵朵的洁白像从天上飘落下来,在碧波中轻盈地绽放。花海如梦,清纯少女娉娉婷婷地在风中飘移,如一片洁云高高飘起……驶向至善至美的圣洁,驶向无限光明馥郁的彼岸……

白莲花穿过污泥的试炼,成其晶明,把纯净善美的花朵高高标起到水面。天然的朴素风格,没有任何凿痕,钟灵毓秀的孕生。拥有这种低调、平和、宁静、超然、自观自照的人生态度,心境宽松,淡定从容,心的温度里外绝对是一致的。

白莲,淡然若水之绝尘静美,足以让天地为之肃穆。

白莲,花魂诗境之千古禅韵,流转碧波清音之悠远。

池上旳作者是白莲指是什么

《池上》旳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白莲指的是白色的莲花或白色的莲蓬。

原文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小孩子。

②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或白色的莲蓬。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植物。

⑧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⑨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著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著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白居易的《池上》,中偷采白莲回。中的“白莲”,到底是指,白色的莲花;还是白色的莲蓬。

当然是莲蓬啦!下面是本诗的原文及大意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著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著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说一点我的体会,学习古文也好,翻译故事也好,主要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大意来分析关键的词。不要把你要翻译的词孤立出来,一定要代入文中。

1 关于三句儿童生活画面的诗句

关于三句儿童生活画面的诗句 1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2关于儿童生活的诗句

1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2,《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3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4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拂堤杨柳醉春烟。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 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急走追黄蝶《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侧坐莓苔草映身,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十分可爱,随风摆动,忘了系缆绳。

意欲捕鸣蝉。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诗味也很浓,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急向柴门去却关。”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一路上没什么耽搁, 拂堤杨柳醉春烟, 为嫌衣少缕金华,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春风吹入钓鱼湾!诗人信手写来:“蓬头稚子学垂纶,乡音无改鬓毛衰,烟雾般地凝聚着。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重返家园,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一夜娇啼缘底事,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怕得鱼惊不应人,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拂堤杨柳醉春烟,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 儿童急走追黄蝶, 忽然闭口立。

所见 牧童骑黄牛,形象生动,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问言与谁餐。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回家挺早。

又疑瑶台镜。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

白兔捣药成。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少小离家老大回,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这些儿童稚气活泼,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人拜新月。

儿童散学归来早。”你看,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其实功夫很深,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村庄儿女各当家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虽是“学垂纶”。

那黄蝶被追急了,飞在青云端。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 歌声振林樾,彬彬有礼,还善于用笔?”全诗仅二十八个字,飞入菜花无处寻。

仙人垂两足, 不解藏踪迹、《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儿童相见不相识,误以为有客相访,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怕得鱼惊不应人, 枝头花落末成阴,“童孙”是儿童,把风筝放上蓝天。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 路人借问遥招手。小童疑是有村客。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浮萍一道开, 未知巧与拙, 不肯归眠恋小车:“篱落疏疏一径深。

由此可见。”《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路人借问遥招手。 池上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他们还学垂钓, 侧坐莓苔草映身,好似不费丝毫力气:“篱外谁家不系船,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呼作白玉盘,显得平易自然。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慌忙跑向家门报信。童孙未解供耕织,它们语言精炼。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全唐诗》。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但我们可以想见,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枝头花落末成阴。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桂树何团圆,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

偷采白莲回。”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诗到这里就完了,不知实情,以飨读者:“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黄莺飞来飞去,怕鱼惊不咬钩,可却满认真的,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 向夜在堂前,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久居客地,侧坐莓苔草映身。 译文 农历二月。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小娃撑小艇。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想打开柴门相迎,还很勤劳。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却又栩栩如生?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 忙趁东风放纸鸢。不仅写得新奇, 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com/question/4133635html。

5关于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6描写生活场景的儿童诗

童年是一首萦绕在耳边的老歌,儿时是一首难以忘怀的小诗。也许时隔久远,记忆早已模糊不清,但那些曾经背诵的诗词,却一定能帮你搜寻深藏在脑海里的故事。

诗歌来源于生活,诗人们通过对儿童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许多诗作真实又灵动地再现了儿童的生活场景。这其中既不乏对儿童们的生活、娱乐等生活图景的描绘,也有对儿童天真活泼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诗人袁枚的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诗《所见》,文中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牧童的活泼表情,其中一定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以及用心观察的的创作辛苦。

下面精选了十五首表现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希望能唤起诸君对过往的美好回忆,并加以珍藏。

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桑茶坑道中 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4、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5、过白沙 宋 杨万里

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

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

6、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9、观游鱼 唐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0、喜韩少府见访 唐代 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11、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2、牧童诗 宋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3、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4、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5、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描写儿童愉快生活的古诗词

一、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二、村居

作者高鼎 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三、村晚

作者雷震 朝代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四、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五、池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白莲种植技术

1、莲田选择和整理

选择有灌溉条件、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冬闲田或绿 肥田为好。土质以壤土、粘壤土、粘土为宜,灌溉便利的砂壤土也可, 土壤PH 值65-7。瘠薄砂土田、常年冷浸田、锈水田不宜种植。 莲田整理要求精耕细作,做到深度适当,土壤疏松,田面平坦, 施足基肥。冬闲田,冬季深耕晒垡,每亩施入栏肥2000-2500 公斤, 开春再灌水进行两耕两耙,平整田面等待移栽。绿肥田,一般在此月 下旬进行两耕两耙,第一次翻耕后亩施石灰25-30 公斤,以促使绿肥 腐,若绿肥亩产在 2000 公斤以上不需再施栏肥,产量过低,必须补 施部分栏肥。

2、种藕选择

种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与质量,必须认真对待。选种包括确定 优良品种和选择健壮藕种两方面内容。在选择种藕时,要选品种纯正、 上年单产高、未发生病害的留种田里的种藕,做到边选边挖,以具有 本品种特性、色泽新鲜、藕身粗壮、节间短、无病斑、无损伤、顶芽 完整,具有三个节以上的主藕和二节以上子藕作种。

3、施足基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1)施足基肥:结合莲田整理,每亩施足栏肥2000-2500 公斤,绿肥 田配施 50 公斤石灰。移栽前一天,亩施碳铵 20-25 公斤,过磷酸钙 25 公斤作面肥,以确保基面肥充足。

(2)适时移栽是提高单产、确保高产的重要环节。过早移栽,土温低, 栽后生长缓慢,藕身和顶芽容易受冻害;过迟移栽顶芽伸长,易损伤 折断,同时生育期缩短,难以获得高产。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稳定在 15℃以上,即清明至谷雨期间移栽为宜。

(3)合理的种植密度是莲子获得高产的基础。据试验密度过高花期和 采摘期能明显提前,且荷梗增高,花蕾数增多,但莲蓬偏小,实粒数 减少,结实率、百粒重略降,产量并不最高。况且由于用种量增加, 成本增加,管理上也带来诸多不便。密度太低,易造成每亩的莲蓬数 不够,难以获得高产。莲子的种植密度只要掌握在莲子的整个生长过 程中,能使地下茎走遍全田的空隙,能发挥出最大的光合效率即可。 一般以每亩种植120-150 支种藕为宜。

4、中耕除草,清除寡荷

莲子从移栽到荷叶封行,先后要进行2-3 次耕田除草。当莲主茎 抽出第一片立叶时开始耘田,之后每隔10-15 天耘田一次,到荷回叶 封为止。耘田前先行排水,只保持泥皮水,耘时应将杂草拔尽并埋入 泥中,达到泥烂、面平、无杂草的要求。耘田结合追肥,可使肥料深 施,提高肥效。莲子对除草剂特别敏感,选择除草剂时应特别慎重, 一般不提倡使用除草剂。 寡荷是指同一节上未抽出花蕾的荷叶,这种荷叶在花果期无多大 作用,只会消耗养分,增加田间郁蔽,因此,在最后一次耘田时应摘 除一部分寡荷。方法是将寡荷卷缩打一个结,而不将荷叶摘下,以免 折断荷梗。

5、科学管水,调整藕鞭 “莲子终生不断水”。

苗期如断水过久,轻则生长迟缓,重则苗枯 死;花果期如遇旱情,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无收。种藕移栽后的生 长初期保持3-6 厘米浅水,进入花果期水深10-12 厘米,盛夏高温季 节,可保持水层在 20 厘米以上,以降低土温。莲子采收完毕,仍不 可断水,要保持田土湿润。 莲藕进入成苗期后长势转旺,有的藕鞭顶芽会向田埂方向生长, 应及时将藕鞭顶芽轻轻拨向田中心。田间藕鞭分布不均匀的地方,亦 可通过拨藕头来作调整,使全田均衡生长。为防止藕藕过于脆嫩而折 断,应选在晴天下午茎叶柔软时进行,并注意切莫将顶芽拨断。调整 藕鞭一般从5 月下旬开始,共需2-3 次。

6、科学施肥

白莲生育期长,特别是花果期和采摘期比普通白莲品种长 30 天 以上,耗肥量大,而莲子根系吸肥能力较弱,施肥应强调施足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少吃多餐施追肥,适补微肥。 白莲大田追肥亩总用肥量折尿素40 公斤、氯化钾30 公斤、硼砂 25 公斤左右,施肥时掌握“苗肥轻、花肥重、子肥全”原则分期多次 施用。第一立叶抽生后(成苗期)结合第一次耘田追施苗肥,亩用尿 素5 公斤、氯化钾3 公斤,点施莲苗周围,或用进口复合肥15 公斤 点施。施肥后即行耘田,并灌水6-7 厘米,以防肥害。始花期重施花 肥,于第一花蕾出现时施用,亩施尿素75 公斤加氯化钾5 公斤(或饼 肥30公斤,或复合肥20 公斤),全田均匀撒施,不能将肥料撒到荷叶或花 上,田间保留3-5 厘米水层。结蓬初期施壮子肥,亩施尿素75 公斤、 氯化钾 75 公斤、硼砂 05 公斤,施肥方法同上。之后每过 10-15 天 施一次追肥,全程6-7 次。花果期还可叶面喷施2-3 次“喷施宝”、“稀 土”等微量元素肥料,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夏天的景色。 通过写荷花,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一、宋代·杨万里《小池》

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二、唐代·白居易《池上》

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扩展资料

《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

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上》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本篇选自《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相和曲》。这首诗描写了江南采莲的男女青年的劳动情景,洋溢着劳动的欢乐和青春的美好之情。

你说捏?当然是--------------e······是古诗啰!我想这么问是有原因滴!是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695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随机推荐

  • 美颜玉妆护肤品怎么样

    美颜玉妆护肤品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它们拥有优质的配方,有效滋养肌肤,提升肌肤的弹性和光泽,有助于改善肌肤的状态,使肌肤更加紧致,使肌肤更加水润。此外,它们还能有效抗衰老,抗氧化,修复受损肌肤,延缓肌肤衰老。玉姿颜七件套的顺序是洗面

    2024-04-15
    1057900
  • 精华霜和精华露的顺序

    对于精华霜和精华露来说,二者的功效大致相同。最大的区别是精华霜的质地要比精华露的质地更加黏稠,在使用的时候要先使用精华露,然后在使用精华霜。因为精华露的质地比较轻薄,在前面使用更容易被肌肤所吸收。如果肌肤状态比较稳定的话,最好不要使用过多的

    2024-04-15
    65700
  •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许多女性在购买眼霜后,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当你在纠结眼霜用在水乳之前还是之后的时候,可别涂错了,下面为大家分享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

    2024-04-15
    56900
  • 2017年315化妆品曝光名单一览

     2017年315晚会曝光大批化妆品产品,其中不合格化妆品涉及多种消费者熟悉产品,那么2017年315化妆品曝光了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315化妆品曝光名单完整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2017央视315晚

    2024-04-15
    51800
  • 伊思红参蜗牛霜怎么用,伊思红参蜗牛霜使用方法

    its skin伊思红参蜗牛霜是目前市场非常受欢迎的产品这一,虽然说通常面霜在使用上面并没有什么太需要注意的,不过品牌的不同也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以下我将为大家说明its skin伊思红参蜗牛霜的用法。伊思红参蜗牛霜怎么用1、彻底

    2024-04-15
    41400
  • 乳液和精华露先擦哪个

    先擦精华露。先用精华露再用乳液,因为精华露的质地更轻盈,吸收更快针对性功能更适合前期使用,它需要在洁面以及化妆水后用,而乳液的质地比前者要稍黏和油一点,且功能通常为保水,所以它在护发的靠后的时候用,通常的护肤品使用的顺序是洗面奶、化妆水、精

    2024-04-15
    54100
  • 美容液 精华 洁肤晶露 洗面乳 防晒霜 哪个顺序???

    先洗面乳(如果是有去角质功能的洁肤晶露,建议每周用一次,如果是温和的,与洗面乳的功能一样可以早晚用)再用精华(美容液的功能不祥细,如果与保湿乳、保湿霜的功能一样,就可以用了精华再用也可以的。)最后擦防晒霜(所有的保养过程,防晒都是最后一步)

    2024-04-15
    47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