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兰洲的对中国丝虫病调查

冯兰洲的对中国丝虫病调查,第1张

1936年,冯兰洲发表了对中国丝虫病调查的结果,首次证明在中国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varsinensis)是马来丝虫的重要传播媒介。1937年他被提升为助理教授。1938年他参加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国际昆虫学会议,报告了论文“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osquitoes in China”(中国蚊虫的地理分布)。1939年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热带病与疟疾学会年会,报告了论文3篇:“中国丝虫病的分布与传播”、“中国疟疾流行病学”和“钝缘蜱对回归热螺旋体的传染方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冯兰洲不可能再到南方乡村调查。当时北平香山一带疟疾、黑热病及回归热均比较严重。他就到北平近郊调查白蛉传播黑热病和潘氏按蚊(Apattoni)传播疟疾的情况,并在实验室中研究了虱和蜱传播回归热的情况。他在这些疾病的传播机制方面均有所发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北京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关闭,冯兰洲转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系任主任教授,从事教学,并在天津东亚毛织厂附属药厂兼任研究员,研究槟榔有效成分的提纯。

194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校,冯兰洲回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寄生物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参与复校工作。

分为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前者包括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后者为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

1病原学检查

血检微丝蚴,由于有夜现周期性,取血时间以晚上九时至次日凌晨二时为宜。

(1)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2)成虫检查法在尿、鞘膜积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查见微丝蚴,在淋巴管、淋巴结内查见成虫,或在病理组织切片中查见丝虫断面。

(3)特异的DNA探针

2血清学检查

快速免疫色谱试验检测班氏丝虫抗原阳性或酶联免疫检测丝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

概述

 盘尾丝虫病(onchocerciasis) 为盘尾丝虫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皮炎、皮下结节、角膜炎及失明为特征。本病借吸血蚋传播,流行于非洲和中美地区。

 病因

 成虫寄生于皮下结缔组织中,虫体线状,白色,角皮有明显横纹。雌雄虫分别为19~42×013~021mm和335~500×027~04mm大小。微丝蚴长宽分别为200~300×6~8μm,无鞘,尾端细长,无尾核。传播媒介蚋叮人吸血时,微丝蚴进入蚋体在胸肌内经7天左右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当蚋再度叮咬人时,感染性幼虫即侵入人体,历时1年左右发育成熟。成虫寿命为数年,长者达15年,微丝蚴可存活3~5年。

 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处于北纬15°和赤道间的国家流行比较严重。在拉丁美洲主要流行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中美国家,南美则呈散发流行。全世界受感染者估计有2000万~4000万,我国赴非工作人员亦有感染本病者。

 传染原为病人,家畜保虫宿主尚未发现,但自然感染可见于猴及猩猩。本病借雌蚋叮咬传播,不同流行地区蚋有其特殊种属。

 发病机制

 成虫及微丝蚴均有致病作用。成虫寄生于皮下组织淋巴管汇合处,引起局部组织反应,将虫体包围,形成皮下结节。病理检查发现虫体周围有肉芽肿组织、纤维组织、免疫复合体以及嗜酸粒细胞、巨细胞、浆细胞等浸润。每个结节内有1至数条雌虫,雄虫可有可无。

 微丝蚴可自结节进入皮肤、皮下淋巴管和血管,到达眼球、淋巴结以及各脏器,微丝蚴抗原,代谢产物或裂解产物引起的宿主过敏反应导致各种病变。角膜中微丝蚴可引起点状角膜炎或角膜混浊,微丝蚴也可导致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使瞳孔变形甚至闭锁。脉络视网膜炎和视神经萎缩也可发生。淋巴结病变表现为各种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多见于盘尾丝虫皮炎附近的淋巴结。感染严重者可有微丝蚴尿和类似坏死性乳突炎的肾脏病变。

 临床表现

 感染后全身反应少见,病人也可有低热、头昏、头痛、乏力、腰背痛以及胸部、肩髋关节痛等陈诉。数月后开始出现本病特征性皮下结节。结节质硬,圆形或长形,不痛,边缘清楚,直径小者05cm,大者可达10cm以上,可推动,也可固定于骨膜、筋膜或皮肤。在中美地区结节多见于头部和胸部;在非洲结节多分布于骨盆区,尤其是髂嵴、股骨粗隆、骶尾骨附近,少数结节见于膝关节附近或小腿、踝、脚等处。

 盘尾丝虫皮炎也是重要临床表现,开始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全身性瘙痒见于非洲多雨林区,局限者见于非洲热带草原或美洲。瘙痒可伴有非特异性斑疹、丘疹或脓疱疹。晚期病人皮肤增厚,呈苔癣化,伴色素不均,呈豹皮样。皮肤病变依次见于臂、腰、下肢和躯干,头部少见。皮肤瘙痒明显者微丝蚴检出率高,数量也多。

 严重眼部病变发生率在中美和非洲分别达30%和85%,失明者甚多。早期表现为结膜炎、流泪、畏光等,以后出现点状角膜炎、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混浊、瞳孔变形,甚至完全闭锁。裂隙灯检查可在眼前房中发现微丝蚴,眼底检查可发现脉络视网膜炎及视神经萎缩。

 淋巴结炎见于浅表淋巴结。在非洲地区由于鼠蹊部皮肤萎缩和鼠蹊或股部淋巴结肿大,在鼠蹊部形成一悬吊的囊状块物,为本病特异体征之一,此病变也可导致腹股沟疝。

 微丝蚴偶可在尿中及血液中找到,可出现全身微丝蚴栓塞现象。微丝蚴也可自泌尿生殖道、肺以及肝、脾等器官中发现。盘尾丝虫病伴生殖器象皮肿者见于非洲扎伊尔和乍得。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诊断说明

 流行地区有持久性、刺激性的各类型皮疹、皮下结节和眼部病变者即考虑本病可能。以植皮刀刮取簿片皮肤,加上生理盐水,将皮肤撕碎,复以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动的微丝蚴。也可将浅表皮肤切开,挤出血液和淋巴液作涂片染色寻找微丝蚴。盘尾微丝蚴在皮肤有昼现周期性,在中美和非洲微丝蚴密度时分别为上午10时和中午。

 病人口服乙胺嗪50mg后1~24小时可出现发痒丘疹,称Mazzotti反应,有时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痛、低血压、蛋白尿、甚至突然死亡:因此有眼、肾、心、肝病者不应作此试验。在丘疹处进行皮肤活检,可见由嗜酸粒细胞包围的微丝蚴。数量甚少的微丝蚴偶在周围血液、尿、痰或脑脊液中找到,服乙胺嗪后,这些体液中微丝蚴数可显著增加。

 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特异性差,难用于诊断。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强,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采用放射免疫法以IgM型单克隆抗体检测病人血清,抗原阳性率可达80%左右。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验诊断盘尾丝虫病远较寻找盘尾丝虫或免疫学方法敏感。

 疥疮和肤癣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刺激性皮肤损害,需与本病鉴别。链尾丝虫亦寄居于皮肤,可致瘙痒性皮疹,应注意区别。

 治疗说明

 (一)伊维菌素(ivermectin) 伊维菌素为80年代初试用于治疗盘尾丝虫病的新药,本品对盘尾丝虫成虫的作用尚在研究,对微丝蚴和雌虫子宫内正在发育的微丝蚴胚胎有较强作用。病人单次口服100~200μg/kg后,皮肤微丝蚴密度徐缓下降,在1月内几乎全部消失,并维持低密度达1/2年之久,以后微丝蚴计数逐步上升,至12个月时微丝蚴密度升至治疗前的2~10%。一般1/2~1年重复治疗一次。伊维菌素治疗的少数病人出现轻度反应,如发热、瘙痒、淋巴结疼痛等。个别病人可有轻度短暂(24~36h)体位性低血压;眼部病变无加剧现象。伊维菌素对盘尾丝虫微丝蚴有较强作用,但又无由于乙胺嗪杀灭大量微丝蚴引致的严重反应(眼部病变加剧)因此在治疗盘尾丝虫病时伊维菌素完全取代了乙胺嗪。孕妇忌用此药。

 (二)苏拉明 苏拉明能杀灭成虫,对微丝蚴也有一定作用。应用时以新鲜配制的10%药物水溶液作徐缓静脉注射,自小剂量01~02g开始,逐渐增至10g,每周给药1次,总剂量55~7g治疗时可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腹痛、脚底感觉过敏、瘙痒、皮疹及眼部反应等,一般可为抗组胺药物或皮质激素所控制。皮下也可出现具有压痛的结节,为成虫被杀灭的反应。

 由于本品有肾毒性,给药不便,现已应用较少。

 (三)其它 敌百虫对墨西哥盘尾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有杀灭作用,治疗后皮肤结节缩小、皮炎改善:但对非洲盘尾丝虫无效。甲苯咪唑(mebendazole)、氟苯达唑(Flubendazole) 等苯并咪唑类药物(benzimi-dazole)以及amocarzineCGP6140皆在临床试用。

 皮下结节应尽量摘除,尤其是头部结节更需尽早切除以减少或防止眼部病变的发生。

 预后说明

 盘尾丝虫病对生命威胁不大,但持续的刺激性皮疹对人的健康影响较大,严重眼部病变常致失明。

 预防说明

 普查普治病人和消灭传播媒介蚋为预防本病的主要关键。全民每年服用伊维霉素1~2次或可成为控制本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中国近代医学寄生虫学大约起始于1870年,首先是由一些供职中国海关的外国医生,借助他们的特权在中国一些城市、农村开始了寄生虫病流行情况的调查。中国的寄生虫学工作者是在1921年后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到1934年中国动物学会成立之时,在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1、原虫方面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对危害人类健康较大的原虫性疾病,如疟疾、黑热病、阿米巴病等做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⑴疟原虫:疟原虫所引起的疟疾是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在中国长江以南流行尤为严重。本世纪30年代许多学者对各地区人群进行了广泛调查,对发病季节及疟疾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三种疟原虫在全国的分布轮廓。

1935年胡梅基报告了上海高桥地区疟疾的季节分布与中华按蚊密度间的关系。此外,冯兰洲等还对疟疾的传播媒介的确定、对一些按蚊在疟疾传播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一系列调查研究。1936年姚永政等证实盛行于中国西南各省山岭区域的所谓“瘴气”实际上就是恶性疟疾。1941年姚永政与吴征鉴在昆明首次证实卵形疟原虫在中国的存在。 在旧中国,尽管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过一些“点”的调查研究,在云南省曾设立了疟疾防治所,进行小范围的防治工作,但全面的抗疟工作在当时无法开展,据估计每年疟疾患者至少3000万以上,病死率约为15%。

⑵黑热病:黑热病也是中国重要的原虫病之一,流行于长江以北,主要在黄河流域。1904年Marchand与Ledingham报告的由青岛回国的德国籍患者为在中国发现的第一例患者,随后许多学者相继在许多地方发现了黑热病患者,从而初步肯定了当时中国18省有黑热病流行。关于黑热病的传播问题,中国学者等根据一系列调查研究,证明中华白蛉为中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⑶溶组织内阿米巴: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所引起的阿米巴病也引起当时许多学者的注意,并在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调查。1943年卢婉卿及冯兰洲以实验方法证明蝇在传播阿米巴病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除最常见的阿米巴痢疾外,还报道了有关阿米巴肝脓肿、肺脓肿以及皮肤、生殖器与泌尿器阿米巴病的许多病例。 张孝骞等用乙状结肠镜诊断阿米巴痢疾。认为方法简便可靠。

2、蠕虫方面的研究

⑴日本血吸虫:1905年Logan在湖南常德县的一例下痢患者的粪便中检出了日本血吸虫卵。差不多同时,一位英国医师在解剖一例福建籍华侨的尸体时,在其肠系膜血管中发现了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从而用现代医学手段科学地证实中国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 早在20年代对日本血吸虫在中国的危害性已引起了全国的注意,因此在不少地方,如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西、云南、广东等部分流行区开展了小规模调查,至1949年,血吸虫在中国地区分布的轮廓已被初步确定。1949年以前,对中国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已证实并确定其种名者有6种,分别属于3个螺属。

⑵肺吸虫:1880年,曼松在厦门于一福州籍病人痰中查见并殖吸虫卵,但直到1930年应元岳在浙江绍兴兰亭发现两例并殖吸虫病人,才最终确定肺吸虫病也存在于中国。此后草药中国学者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源学及地理分布等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并发现了新种。1934年,吴光、屈荫杰等在浙江绍兴的蟹体内发现并殖吸虫囊蚴;1942年Asada证实在东北地区的三种喇蛄有并殖吸虫囊蚴感染,从而确定了石蟹与喇蛄为中国肺吸虫病的传播媒介,浙江和东北为中国肺吸虫病的流行区。

⑶丝虫:近代医学文献中有关中国丝虫病的记载始于1871年,在海关和教会医院工作的外国医生,先后记述了中国丝虫病的发现与感染情况。1878年Manson在厦门首次证实蚊子为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及传播媒介。

⑷钩虫:钩虫病在中国的分布虽为广泛,据当时报道,中国学者在辽东省7市、北京、山东济南、河南焦作煤矿区、南京、南通、上海、浙江萧山、湖北、四川、福建闽南、江西萍乡煤矿区、湖南、海南岛、广西宾阳、云南昆明等地的调查中均发现有钩虫病患者,可见钩虫病在中国分布甚为广泛。

⑸其它蠕虫:许多学者,先后在全国许多地方,通过对不同人群、患者的粪便检查或尸体解剖,进行了肠道蠕虫病的调查,证实还存在其它肠道蛹虫,如:华枝睾吸虫当时已自南到北、由东到西做了较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广州一带华技睾吸虫感染率高的因素作了调查分析,并就其引起的合并症,如胆囊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及与肝癌的关系均作了观察报道。关于布氏姜片吸虫的分布,当时已知达10省之多,唯各地分布明显不均,呈散发状。当时中国学者指出人体囊尾蚴病在中国并非罕见,而且自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囊尾蚴可在脑内寄生,因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百分率很高,所以对猪肉绦虫在中国的严重性不应忽视。关于蛔虫引起的各种合并症,如胆道蛔虫症、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等也有许多报道。

3、医学节肢动物方面的研究

医学节肢动物方面的研究以蚊子、白蛉、蝇类及跳蚤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蚊子的调查做得比较多,包括地域分布及各种类的调查,按蚊种类检索表的编制,生活史与生态研究以及与疟疾和丝虫病的关系等。在解放前已知的按蚊有41种、库蚁33种、伊蚊40种,并初步确定可能作为疟疾传播媒介者,根据实验与流行病学观点看计有12种按蚊,其中重要的有4种。传播丝虫病的蚊种,根据实验结果计有10种,其中主要的有致乏库蚊,尖音库蚊与中华按蚊三种,并早在1940年根据南京地区的材料对中华按蚊的三个种型提出了初步分析。对白蛉的调查研究也进行了不少,到解放前夕已知中国有白蛉17种之多,其中10种系新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843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随机推荐

  • 资生堂新透白精华液和红腰子的区别

    资生堂新透白精华液的主要作用是美白肌肤。具体来说,就是减少黑色素沉淀,减少色斑,令皮肤更白更透亮;给肌肤补充足够的瘫分,达到滋润和新生般的光泽。而红腰子,就是资生堂红妍肌活精华露,顾名思义,是焕发肌肤活力的产品。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皮肤问题:随

    2024-04-15
    47600
  • 兰芝化妆品 生产日期 用手指就可以涂掉,会是假货吗?

    额,,,我敢肯定是假的,,,因为刚看了下我的那个东西,还是不会涂掉的,我买的眼霜和面膜是同学从韩国带回来的,它说假几赔几,,又没地方鉴定又没地方说理,而且还挺麻烦,它肯定说,你用了不过敏就是真货,,,像兰芝,the face shop之类的

    2024-04-15
    38600
  • 盲盒现在哪些渠道效果比较好?

    展开3全部事实上,盲盒的玩法并不稀奇,尤其容易理解,花钱拆盒得结果。和我们线下买**,大转盘抽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是利用人性的好奇心和贪婪。列举一下三个进货渠道:1、16881688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批发商城,几乎可以满足你对货源

    2024-04-15
    36200
  • 哪些护肤品套盒效果好?

    很多妹子都会使用整套的护肤品,很多妹子都会去店里购买一套护肤品,毕竟使用成套的护肤品,会让自己的肌肤变得特别滋润,但是还是有很多品牌的护肤品不知道怎么挑选,不知道哪些好,那么哪些护肤品套盒效果好?希思黎明星保湿套装好用吗?1、保养品推荐1、

    2024-04-15
    39000
  • 精华肌底液和精华液有什么区别

    精华肌底液和精华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肌底液,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来肌肤打底产品来使用,涂抹之后可以迅速地帮助毛孔尽快的舒张,有利于后续护肤产品的使用,精华液,一般情况下都是针对某一个肌肤问题所专门去使用的,比如有美白的精华

    2024-04-15
    34500
  • 妮维雅防晒隔离润肤露spf30pa++是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防晒时间是多少?

    您好,知我药妆肌肤顾问很高兴帮助您。SPF是防晒指数(SunProtection Factor )的英文缩写,是防晒护肤产品对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 SPF指数越高,对皮肤给予的保护能力就越大。SPF值不同,表示有效防晒的时间也不同。具体为

    2024-04-15
    23700
  • 护美兵王的小说目录

    第一章 开房风波第二章 战火岁月第三章 卖艺也卖身第四章 飞天遛鸟侠第五章 禽兽!放开那个女孩!第六章 极限秒杀扒衣术第七章 这个女兵也有枪第八章 人不风骚枉少年第九章 出了虎穴又入狼窝第十章 这可是你逆推的我第十一章 KTV包房春光第十二

    2024-04-15
    27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