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勺猪油胜十副药”,由此可见猪油营养价值有多高。猪油是从猪肉中提炼出来的,刚开始呈现半透明液体的食用油,常温下呈现白色或浅**固体。跟一般植物油相比,动物油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能增进人们食欲,获得其他调料难以达到的美味。另外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差不多,其消化和吸收率可达到95%。那人们很是纳闷,既然猪油营养价值高,为什么现在没人吃了。
1、易引起血脂异常
猪油中含有太多油脂,以猪油当做食用油,长时间吃易导致血脂升高,从而诱发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另外吃太多猪油也会增加患上癌症风险,经过研究发现,血脂偏高的人患癌症风险比普通人高达好几倍。
2、相对来说植物油更 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质量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于 养生 保健。猪油需花费很长时间制作,购买食用油方便又快捷。食用油中的油脂并不是很高,只要正确食用不会导致油脂过多。
1、把握好量
食用油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能促进身体对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利用,不过摄入太多易影响身体 健康 。烹调食物时不放油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不过摄入过量易引起肥胖,诱发高血脂和高血压以及胃肠疾病等。 健康 成年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即可,不能因噎废食。
2、选择正确的烹调方法
通过蒸煮、炖、凉拌或焖的方式来烹调食物, 健康 又省油。同时选择烹调工具也至关重要,可选择现代化的烹调工具如空气炸锅、烤箱、不粘锅以及电饼铛等。
3、家庭可用带刻度的控油壶
家庭中尽量备一个带刻度的控油壶,尤其是 健康 意识薄弱的人群,计划好每天吃油的量,控制每天油摄入总量。
4、少吃油炸香脆的食物
几乎所有的酥香脆食物都经过油炸工序,为增加产品稳定性,一般用高饱和油脂。所以尽量少吃油炸香脆食品,远离加工零食,如薯片薯条和饼干等。购买食品时,先仔细看一看营养成分表,选择少油食品。另外要减少在外吃饭次数,因为为能提高菜品色香味俱全,餐馆会用太多的油和盐。
温馨提示
尽量以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好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脏血管疾病;同时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调节胆固醇水平,降低血脂,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抑制血栓生成,大豆油、花生油和橄榄油等交替着吃。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25克,以免引起身体肥胖,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增加心脏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吃加工零食,凡是食品配料表中含有植物奶油、起酥油以及植物黄油的都不能购买。从小就要培养清淡且不油腻的饮食习惯。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2021#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属于三大营养素之一,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承担了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功能。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脂肪组织是人体的主要储存和供应能量的场所。体脂主要分布于皮下和内脏周围,特别是腹腔内的大网膜、肾脏周围等处。它保护着我们的内脏,起着保护和机械支持的作用,并能帮助身体维持体温恒定。
而食物中的脂肪除了为我们提供能量和机体脂肪的合成材料外,还能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便于消化吸收,增加饱腹感,提供脂溶性维生素。而且,有一些脂肪酸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但是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这种必需脂肪酸,只能通过食物获得。
脂类还是构成大脑、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并且和人类的生育能力有重要关系。
带来危害的不是脂肪本身,而是不适宜的摄入量。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烹调油平均摄入量为421克,远高于我们目前的推荐值,甚至有26%的居民每日烹调油摄入量超过了50克。
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脂肪,甚至将它彻底清除出日常生活,而应该针对摄入量这个问题,科学地选择,有计划地减量,达到“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的要求。在保证机体需要的同时,又不会因超量而带来健康负担。
学会使用控油壶控制烹调油摄入量
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吧,现在的年轻人倡导佛系养生,却吃着重油重盐的外卖。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亚健康状态。今年的主题是减油,就是减少油的摄入量。每人每天的烹调油不超过25克。25克油是多少具体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
2020年9月1日是第14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本次宣传主题为“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
十条减油宣传核心信息:
(一)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摄入过多会影响健康。
(二)植物油和动物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三)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四)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均可减少用油量。
(五)家庭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六)高温烹调油、植物奶油、奶精、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克。
(七)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的零食,如饼干、糕点、薯条、薯片等。
(八)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坚持选择少油食品。
(九)减少在外就餐频次,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十)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
25克油有多少
25g油大概是26-30ml
约等于四个矿泉水瓶盖的容量或者两个搪瓷勺的容量
油的正确吃法
建议不同类型的油轮换着吃,或者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油,根据烹饪方式选择合适的油。橄榄油相对来说比较健康。此外需要注意食用油的保质期一般只有半年左右,从打开盖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氧化酸败的过程。
建议尽量购买小包装,最好3个月内用完,并且应当避光保存、远离灶台。无论使用什么油做菜,都要注意不要“冒油烟”,冒烟说明油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容易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容易产生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得了“三高”,要清淡饮食;被查出脂肪肝,要清淡饮食;皮肤过敏了,要清淡饮食;手术后,出院后,要清淡饮食……
很多人误以为,清淡饮食就是荤腥不沾、水煮青菜这样的“吃草”式饮食。实际上,这是片面的。
到底什么才是清淡饮食呢?是不是只吃菜不吃肉就可以了?
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正确的烹饪方式。
清淡饮食并非荤腥不吃、油盐不进,而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营养,采用 健康 的烹饪方式,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糖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地使用辛辣调味品的一种饮食方式。只有这样 健康 的饮食才能称之为“清淡饮食”。
1少盐、少辣
成人每日摄入盐量应不超过 6克(大约相当于盛满一个啤酒瓶盖的食盐量) ,同时注意隐形盐,包括酱油、甜面酱、鸡精、番茄酱、沙拉等调味品。吃得太咸会让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很好地排出,水分滞留在体内造成水肿和肥胖。
除了在日常饮食中少摄入盐分,更要少吃一些零食,比如薯条、薯片、炸鸡、饼干、椒盐花生、奶油瓜子、盐津梅子等,因为绝大多数零食里面,都加了不少含盐的调味料。
适当吃辣可以增加食欲,但过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统,让人遭受上火、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影响代谢。
2用油应少量多种
合理控制用油量,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要控制在 25-30克 ,可以用带有刻度的控油壶来控制油摄入。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经常换着吃。
3烹调常用蒸煮
尽量用 清蒸、水煮、快炒 等烹饪方式,少用干煸、烟熏、油炸、腌制这种“深度加工”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油盐的使用量,也可以减少食物营养流失。还要学会多种食材搭配,例如肉类最好和低脂、高纤维的菌藻类食材共同烹调,可减少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的吸收。
4吃肉以“白”、“瘦”为主
肥肉脂肪含量较高,容易影响心脑血管 健康 ,应以瘦肉为主,少选五花肉。与畜肉相比,鱼、禽类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鱼类,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这类疾病的人吃肉应首选 鱼肉 和 禽肉 。需要提醒的是,吃鸡、鸭肉时要 去皮 ,否则会增加脂肪摄入。
5控制糖的摄入
从广义上讲,清淡饮食还包括少吃高糖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添加糖的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
添加糖包括白砂糖、冰糖、红糖等,以及甜点、甜果汁中的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它们会刺激胰岛素水平上升,加快脂肪合成,危害 健康 。
科学的清淡饮食方式有助于保持 健康 ,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手术后的病人,更应清淡饮食。#饮食 健康 #
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
很多人对于食盐的量比较模糊,炒菜时只是凭感觉或者口味添加食盐,即使知道每日食盐摄入量,做饭时也不可能用天平或者秤称量。为了防止吃太多盐,一直建议使用控盐勺,使用2克定量盐勺时,每一平勺食盐量为2克。
除了减少盐的使用,还建议选择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其实,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
另外,还要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高盐的包装食品,比如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这类食品含盐量都不少,建议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建议少食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在减少吃减量过程,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也就是说慢慢会习惯清淡口味。
02
全家用油只从控油壶取用
不食用菜汤或汤泡饭
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摄入过多会影响健康。
植物油和动物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均可减少用油量。
家庭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平时在外就餐时,少吃或不吃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值得注意的是,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因此也建议不要喝菜汤或用汤泡饭吃。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03
每天糖控制在25克以下
白开水代替含糖饮料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含糖饮料是儿童青少年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用白开水替代饮料。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约85杯)水,女性最少饮用1500mL(约75杯)水。
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建议减少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在加工过程添加糖的包装食品的摄入频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