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体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与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定阶段,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并不在于化学组成上的差异,而在于包装程度不同,反映了它们在细胞周期不同的功能阶段中所处的不同的结构状态。在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是以染色质的形态而存在的。
通过分离胸腺、肝或其他组织细胞的核,用去垢剂处理后再离心收集染色质进行生化分析,确定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还有非组蛋白及少量RNA。
大鼠肝细胞染色质常被当作染色质成分分析模型,其中组蛋白与DNA含量之比近于1:1,非组蛋白与DNA之比是06:1,RNA与DNA之比为01:1。DNA与组蛋白是染色质的稳定成分,非组蛋白与RNA的含量则随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化。
扩展资料:
凡是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在真核细胞中,每条未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一条纵向贯穿的DNA分子。狭义而言,某一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含量比原核生物高得多。
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识别信息来源于DNA核苷酸序列本身,识别位点存在于DNA双螺旋的大沟部分,识别与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
在不同的基因组之间,这些非组蛋白所识别的DNA序列在进化上是保守的。这类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形成与DNA结合的螺旋区并具有蛋白二聚化的能力。
虽然与DNA特异序列结合的蛋白质在每一个真核细胞中只有10 000个分子左右,约占细胞总蛋白的1/50 000,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包括基因表达的调控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如帮助DNA分子折叠,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域;协助启动DNA复制,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等。
——染色质
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主要成分是DNA与组蛋白,存在与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
染色体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后的名称,存在与M期(分裂期)细胞核中。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不同名称。
细胞在分裂间期的时候染色体复制,变成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靠着丝点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相同。
“姐妹染色体”是指“姐妹染色单体”还是“同源染色体”?
染色单体又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指人的23对染色体中的“1对染色体”(如13号染色体,被称为13号的染色体有两条,这两条称为“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每个染色体一般具有两个臂或一个臂,两臂之间有着丝点(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细胞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复制形成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的染色体仍为一条染色体。当细胞进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各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时就不再是染色单体而叫染色体了,随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①染色体的组成:一个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着丝点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少数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一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因此,对染色体计数时就是看着丝点的数目。
②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形态有两种,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B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B的着丝点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称之为姐妹染色体。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③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B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随着着丝点分裂,B形成了C中的2个染色体,因而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④要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好象应该选A,核仁
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它是由核膜(naclear membrane)、染色质(chromatin)、核仁(nucleolus) 和核液(nucleochy lema)几部分组成。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一般说真核细胞失去细胞核后,很快就会死亡,但红细胞失去核后还能生活120天;植物筛管细胞,失去核后,能活好几年。尽管细胞核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即主要是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构成。
核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把核与细胞质隔开,两层膜的中间为空隙,叫核周腔。膜上有穿孔,占膜面积的8%以上。
核膜使细胞核成为细胞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使核内形成一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核膜又是选择性渗透膜,起着控制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作用。
染色质:染色质是真核细胞的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蛋白质以及少量RNA所组成的一串念珠状复合体。是细胞间期遗传物质存在的形成。易被碱性物质着色。
核液:是核内没有明显结构的基质。
核仁经常出现在间期细胞核中,它是匀质的球体,其形状、大小、数目依生物种类,细胞形成和生理状态而异。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核糖体RNA的合成。
从其结构,我们可以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胞的遗传,生和长和发育。德国藻类学哈姆林的伞藻嫁接试验验证了细胞核是遗传物质携带者。
1、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
核被膜(包括核孔复合体)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它们不仅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界限,而且还控制着核、质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流。核被膜是双层膜,膜厚约7~8nm,膜间为宽10~50nm的核周腔(perinuclear space)。
核被膜可分为三个区域:
— 核外膜:面向胞质,附有核糖体颗粒,与内质网相连。
— 核内膜:面向核质,表面上无核糖颗粒,膜上有特异蛋白,为核纤层提供结合位点。
— 核孔(nuclear pores):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又称核孔复合体,直径为50~100nm,一般有几千个,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核纤层是紧贴核内膜的一层厚度为20~50nm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成分为中间纤维蛋白,称为核纤层蛋白(lamin)。核纤层与细胞质骨架、核骨架连成一个整体,一般认为核纤层为核被膜和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
2、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化学成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只是分别处于不同的功能阶段的不同的构型。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形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形式。固定染色后,在光镜下能看到细胞核中经许多或粗或细的长丝交织成网的物质,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和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常染色质呈细丝状,是DNA长链分子展开的部分,非常纤细,染色较淡。异染色质呈较大的深染团块,常附在核膜内面,DNA长链分子紧缩盘绕的部分。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缩聚而成的棒状结构。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D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蛋白质有祖蛋白和非祖蛋白,组蛋白(histones)富含lys,Arg,碱性,能和带负电荷的DNA结合,分为H1, H2A, H2B, H3, H4五种;非组蛋白是参与DNA复制和转录的酶。
染色质的结构单体为核小体,直径约10nm,相邻以15~25nm的细丝相连,核心由4组组蛋白( H2A,H2B,H3,H4 )构成,DNA缠绕在核心的外周,核小体之间为连接DNA,上有H1,1个核小体上共有200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丝的一个单位。
3、核仁
细胞核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没有外膜,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或多个核仁,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核仁由颗粒组分,纤维中心和致密纤维组分三大部分组成。核仁组成成分包括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核仁是rRNA基因存储,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
核仁组织区(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4、细胞核骨架
核骨架是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架结构,其蛋白成分按道理说细胞质骨架有的,核骨架也应该有。但现在在核骨架中只发现有角蛋白和肌蛋白质成分,在某些原生动物核骨架中还发现含有微管。同时在核骨架中还有少量RNA,它对于维持核骨架三维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是必需的。在进化趋势看,核骨架组分是由多样化走向单一,特化。
细胞核通常是一个球形体,某些白血细胞的细胞核具有许多分叶。
无论核的形状如何,它都被一双层膜(核膜)与细胞质分隔。通过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任何物质均需通过核膜。核膜上零星分布有一些小孔,这些核孔使分子甚至相当大的分子容易穿过核膜。但核孔不是核膜上的简单开口,孔内经常充塞着电子密度大的物质构成的小栓,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氢离子浓度差别也表明,物质通过并非如所设想的膜结构那么自由。核膜仅在细胞分裂时消失,这是个短暂时期。核膜外膜与内质网的膜常常是连续的,并可能保持更早的联系,核靠细胞质的一边常常被覆核糖体。
细胞核经酸固定后容易被碱性物质染色,显示出细线网架结构,其中分布着更加粗的染色物质团块,这就是染色质。细线是常染色质,粗糙团块是异染色质。异染色质是更多的直径更小的相同细线网架结构。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间浓缩变成小体,通常称为染色体,每一物种正常时的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状是特定的。
细胞核除染色质外还有一个或几个致密小体,即核仁。核仁由特定染色体的特殊区段所形成,并附着在这些区段上。这类特殊区段叫做核仁组织区。核仁组织区不但合成核仁物质中的核酸部分,还把它们组成一个致密小体。核仁的特征因细胞类型及代谢状态而异。在活跃细胞、快速生长的胚胎细胞以及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中,核仁比较大也比较致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仁时隐时现。核仁内部可区分为松散的线状网架及颗粒物质。核仁及其有关的染色质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在细胞质中逐渐积累,最终组成细胞合成蛋白质上的结构。核仁不被孚尔根染料染色,表明核仁与染色质结构中所含的核酸种类是不同的。
大多数细胞都是单核的,单核情况是分隔生活物质为容易控制单位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虽然红细胞在生存的大部分时期内不具备细胞核,但它们在较短的分化阶段是有细胞核的。无核的细胞是短命的没有后代的细胞,细胞核(主要是染色质)是必不可少的细胞器,它提供维持细胞质长期行使功能的信息或能力。横纹肌细胞通过细胞融合形成多核。
细胞核是细胞的调控中心。遗传学就是建立在这种假说之上:染色体是遗传传递的载体,染色体中DNA是遗传的分子基础。
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
高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是由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其中dna与组蛋白重量比约为1:1,是稳定的成分,非组蛋白与dna之比变化很大,rna与dna的比例为01:1
。
问题一: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什么 ,主要由DNA和什么构成?
问题二: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真核细胞染色体由四类分子组成:即DNA,RNA,组蛋白(富有赖氨酸和精氨酸的低分子量碱性蛋白,至少有五种不同类型)和非鸡蛋白(酸性)。DNA和组蛋白的比例接近于1:1。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这里说的是物质组成。
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不要把基因和DNA的概念混淆。DNA是一种宏观的物质。是承载基因的即遗传信息的。
基因主要说的是能够编码某种蛋白质或者控制某种遗传性状表达的DNA上的一段碱基序列。
问题三: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有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即组蛋白(histones),另一类是酸性蛋白质,即非组蛋白蛋白质(non-histone proteins)。非组蛋白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十分恒定,而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都很恒定,其含量大致与DNA相等。染色体的一级结构经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线状体,称为螺线体或核丝或螺线筒或螺旋管,这是染色体的“二级结构”,其外径约300埃,内径100埃,相邻螺旋间距为110埃。螺旋体的每一周螺旋包括6个核小体,因此DNA的长度在这个等级上又被再压缩了6倍。
300埃左右的螺线体(二级结构)再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微米(μm)的筒状体,称为超螺旋管。这就是染色体的“三级结构”。到这里,DNA又再被压缩了40倍。超螺旋体进一步折叠盘绕后,形成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一条染色体。到这里,DNA的长度又再被压缩了5倍。从染色体的一级结构到四级结构,DNA分子一共被压缩了7×6×40×5=8400倍。例如,人的染色体中DNA分子伸展开来的长度平均约为几个厘米,而染色体被压缩到耽有几纳米长。
问题四: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5分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D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
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化学成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只是分别处于不同的功能阶段的不同的构型。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缩聚而成的棒状结构。
问题五:染色体主要由什么组成? 举例:人
由DNA和蛋白质 俩条恭NA双链先双螺旋, 蛋白质然后就像是裹上去一样,最后在盘曲折叠,形成棒状染色体
问题六:染色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______和______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是非常重要的.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故答案为:蛋白质;DNA
问题七: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什么是载体 蛋白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