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麻仁丸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麻仁丸的副作用,第1张

虽然是非处方用药,但还是不宜长期服用。你平常是否活动量太少了,缺乏运动,多吃粗粮或含粗纤维高的食物。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最好看看这方面的书。便秘分很多种类型的。建议您最好对症下药。。。改变一下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

下面是麻仁丸的说明书:

孕妇忌服,年老体虚者不宜久用。

1、 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

2、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3、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有慢性病史者、小儿及处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服用本品三天后症状未见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6、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7、 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 如正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四磨汤是消积止痛的多种中药成分组成,麻仁丸是润肠通便,通便宁胶囊是用于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的中成药。这三种药都是中药成分组成,都是利于润肠通便的作用,不需要一起混合服用,只需要吃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 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 144 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达 50 万公斤。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黄”。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于海拔2000-3500 米的高寒地带,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无毛,叶似蓖麻,每年4 月发芽,6 月抽茎,7月开花,9月结籽。青海大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高的:一种是掌叶大黄,叶面呈手掌形状,茎高 105-3米,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叫鸡爪大黄,花淡**。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 大黄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同时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大黄以其根茎入药,根茎肥大粗壮,呈萝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故名为“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据药理实验,大黄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凉血、利胆退黄、行瘀破积、降压止血之功效。大黄还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种植。青海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 将军之药——大黄 功能主治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 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中药。现代临床报道大黄可用治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及急性菌痢、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外科手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脂异常症、肥胖症、各种出血、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闭经、排卵功能失调、外阴溃疡、宫颈糜烂、烧伤、冻伤、带状疱疹、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抗凝状态、糖尿病肾病、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脐炎等等。 毒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黄也不例外。其主要副作用是,服用过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 配伍特点 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用大黄治疗便秘,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不同类型的便秘,如与人参、黄芪等同用,可治疗气虚便秘;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可治疗血虚便秘;与麦冬、天冬等同用,可治疗阴虚便秘;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可治疗阳虚便秘;与木香、槟榔等同用,可治疗食积、气滞便秘。 增效减毒,是中医配伍用药的精髓,首载于《伤寒论》的麻仁丸,便是运用了这一中医理论的精髓。麻仁丸是由大黄与枳实、厚朴、芍药、杏仁、麻仁同用的复方泻下药,是治疗热结津枯、肠燥便秘的首选药物,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禁忌人群 大黄其性苦寒,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弱者慎用;另外,大黄其性沉降,且善活血化淤,故孕期、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同仁堂

麻仁润肠丸¥1000

便秘患者有时一连好几天都解不下大便来,苦不堪言。遇到这种情况时,若单独使用番泻叶、大黄、芒硝等药物,又易引起腹泻,且止泻后便秘依然如故,根本不能解决问题。那么,

麻仁软胶囊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气香,味苦涩,为便秘类非处方药药品。可以补中益气,开阳固表。临床现用于体虚、气亏病人、胃下垂、肠下垂、脱肛等症状的治疗。主要成分为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

麻仁润肠丸主要成分是火麻仁、苦杏仁(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主要药理作用主要有增强肠管蠕动,抗菌,解热等作用。1增强肠管蠕动:火麻仁、大黄、陈皮能增强肠管蠕动。2抗菌、解热:大黄、白芍具有抗菌、解热作用。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常用的润肠通便中成药主要有麻仁丸、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麻仁软胶囊等。仔细一看,发现均是以“麻仁”为主,火麻仁又称麻仁、大麻仁,是桑科植物的种仁。含有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1和B2、胆碱、挥发油、卵磷脂、甾醇、葡萄糖醛酸等,具有润燥滑肠、补益虚劳的作用。但是,麻仁润肠丸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麻仁润肠丸成分里面多了陈皮这种材料,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现在康爱多药店进行正品药物大促销,更多优惠惊喜等着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965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随机推荐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护肤品,质地比较粘,比较适合干性肌肤。但是对油性皮肤来说,因为油脂分泌旺盛,如果涂太滋润的产品并不容易吸收,所以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使用,以免因为吸收不了而出现营养过剩、粉刺等问题。精华液一般为液体

    2024-04-15
    1054700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以下是鉴别妮维雅是否为正品的一些方法:1 从包装的印刷上看,正品背面的文字印刷柔和,字体略扁,文字之间的距离均等。而大部分假货的文字印制的颜色都比较深,字体看起来细长,印刷的也不是很细致,上下行之间的距离有偏差。有的文字印制的还有重影。2

    2024-04-15
    57000
  • 挂耳v脸面膜真的有用吗

    1、坚持用是可以的,不过要配合瘦脸紧致精油一起用,一般都有跟瘦脸膜套盒的。2、很多瘦脸面膜确实以紧致肌肤的作用起到了瘦脸的效果,但是并不能改变脸部本身的骨架,所以,骨架大的MM想变成V型脸,光依赖面膜是不可能的哦~瘦脸面膜是只能祛除脸部赘肉

    2024-04-15
    64100
  • 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真假

    关于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的真假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这取决于你购买的渠道和产品包装。如果你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比如官网、专柜或者认可的线上零售商,那么你购买到的产品应该是真品。如果你选择在一些不明来源的小店或者个人手中购买,那么就存在假货风险

    2024-04-15
    49900
  • 美容院里的做背的基础油和套盒有什么区别

    美容院里的做背的基础油和套盒有什么区别?在美容院里进行背部护理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选择:基础油和套盒。这两种产品有什么区别呢?基础油是一种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植物油,常见的有橄榄油、葡萄籽油、甜杏仁油等。在进行背部护理时,按摩师会用基础油

    2024-04-15
    40200
  • 屈臣氏卖假货吗?你买到假货了吗?

    屈臣氏确实有假货的!我第一次到屈臣氏买东西时。买了很多东西。办了张会员卡。然后有个换购。原价239元的阿迪达斯香水。只要在添99元就可以换到。我当时很纠结。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99元也不多。就换了。至今没用。这个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是真是假

    2024-04-15
    39900
  • 什么是吉米高纯VC雪肌奢宠套盒?

    吉米高纯VC雪肌奢宠套盒是由吉米品牌迎接618的即将到来推出的一款护肤套装⁞༜包含吉米焕颜雪肌精萃液、吉米VC精华粉(进阶版)、吉米舒缓保湿双效霜、吉米淡斑美白修护精华乳和吉米美白祛斑面霜五种产品。SUM37时光肌底套盒有:时光肌底修肤水1

    2024-04-15
    46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