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大黄(R 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
R1
R2
名 称
晶 形
熔 点
-H
-COOH
大黄酸(Rhein)
**针晶
318~320℃
-CH3
-OH
大黄素(Emodin)
橙色针晶
256~257℃
-H
-CH2OH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橙色细针晶
206~208℃
-CH3
-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砖红色针晶
207℃
-H
-CH3
大黄酚(Chyrsophanol)
金色片状结晶
196℃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缓冲纸色谱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根据色谱结果,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
2.掌握PH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通过磷酸氢钙柱色谱分离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试验,进一步熟悉柱色谱操作技术。
4.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三)实验方法
1.大黄总蒽醌苷元的提取
注意:①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大部分与糖结合,以蒽醌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所以要用酸水解使其生成苷元。蒽醌苷元可溶于氯仿、苯及乙醚等有机溶剂,用苯时应注意苯蒸气的挥发,严防中毒;②所得的氯仿液中如带有酸水液,应该用分液漏斗分出弃去,并用蒸馏水回洗一次除去酸性以免影响梯度萃取。氯仿提取液放置中如有沉淀析出,可滤取之,该沉淀多为大黄素,余液进行下一步分离试验用。
2.总蒽醌苷元分离方案的设计
① 大黄总蒽醌苷元的纸色谱
② 蒽醌类成分的缓冲纸色谱试验
③ 最佳萃取剂及其用量的确定
各种萃取剂用量的确定
新分离方法的设计
蒽醌类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大黄酸的分离与精制
将含有总游离蒽醌的氯仿液450ml移至1000ml的大分液漏斗中,加PH8缓冲液275ml振摇萃取,静置至彻底分层,放出氯仿液后,到出碱水液至置250ml烧杯中,加HCl酸化至PH=3,待**沉淀析出完全后,过滤、干燥,干燥后的样品加冰醋酸10ml加热使溶,趁热过滤,滤液静置,析出**针晶为大黄酸,过滤即得纯品。
大黄素的分离与精制
将提过大黄酸的氯仿液继续移至分液漏斗中,用PH99缓冲液275ml振摇萃取,彻底分层后,分出碱水层,并用HCl酸化至PH=3,析出棕**沉淀,过滤,沉淀经干燥后,用10ml冰醋酸加热使溶,趁热过滤,析出橙色大针晶,过滤后,即得大黄素纯品。
芦荟大黄素的分离和精制
余下氯仿液移至分液漏斗后,加5%NaCO3:5%NaOH (9:1) 碱水液540ml或用05%KOH540ml振摇萃取,碱水液加HCl酸化,析出的沉淀过滤干燥,用10ml乙酸乙酯重结晶,得**针晶的芦荟大黄素纯品。
④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分离——磷酸氢钙柱色谱
蒽醌类成分的鉴定
① 纸色谱鉴定
② IR光谱解析
(四)实验指导
1.本实验讲解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 PH梯度萃取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② 如何设计萃取分离方案的程序与方法。
③ 蒽醌化合物红外光谱的特点。
④ 分离萃取时一定注意乳化层的分出,不要混入,并且每步最好用新鲜CHCl3,回洗碱水液。
⑤ 缓冲液的配制和碱液的配制要准确,严格注意检查。
每步萃取时,利用纸色谱检查跟踪萃取效果,如未达到预想效果应及时纠正。
2.实验报告要求
① 记录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方法。
② 总蒽醌的纸色谱检查结果(附色谱图)。
③ 总蒽醌的缓冲纸色谱结果,并说明它对总蒽醌分离方案设计有何启示。
④ 记录总蒽醌的分离程序(包括溶剂用量),及各分离物粗品的纸色谱检查结果,与原设计有何出入,原因何在?
⑤ 记录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的精制方法及纸色谱、红外光谱的鉴定结果。
"太黄"可能指的是大黄,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泄热通便、治疗腹痛瘀血、降血压等功效。
大黄别名包括将军、黄良、火参、牛舌大黄、川军等,其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断面呈颗粒状,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大黄通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蕴结引起的黄疸、尿赤等症状,以及腹痛瘀血和降血压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建议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问题一:中药大黄指的是哪一种大黄 2015版本中国药典规定人用药品大黄应来自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而不能是土大黄,后者有毒,有些用商陆代替,这个是绝对不允许的。
问题二:大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大黄的作用: 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大黄的应用: 1、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3、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4、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 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问题三:大黄是什么植物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问题四: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大黄一般是俗称的马蹄大黄,是常见的中药材,大黄具有清湿热、泻火、凉血和解毒等保健功效,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大黄味道气清香,味道苦而微涩,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一般常见的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大黄能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还能抗感染,对于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还能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中医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上述说的常见的功效了解就可以,平时很多上班族熬夜加班会有上火的现象,可以服用一些大黄的制剂,不仅清热去火,还能保肝,降低胆固醇。 相关阅读:马蹄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不是一种药
大黄是攻下药,地黄是清热凉血药
据文献资料,目前西方一些国家的用药人群,因长期服用含有芦荟、大黄、番泻叶等制成的泻剂,而出现“黑便”,经检查显示癌症的病人时有出现,经流行病学调查,这些病人可能与长期服用泻剂有关,故西方一些国家如德国、加大拿、西班牙、美国等对这些药用植物有着明确的使用规定。
1、《医方考》:“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读者,得之由溺而泄。风*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诸痛疡疮痒,皆属心火,故表有疥疮,必里有实热。是方也,用防风、麻黄泄热于皮毛;用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泄热于肺胃;用荆芥、薄荷、川芎泄热于七窍;用大黄、芒消、滑石、栀子泄热于二阴;所以各道分消其势也。乃当归、白芍者,用之于和血;而白术、甘草者,用之以调中尔。”
方论 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阳邪入里,痞、满、燥、实、坚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调味承气汤不用枳、朴者,以其不作痞满,用之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也;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者,以其实而未坚,用之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也。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满、燥、实、坚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
中药大黄的副作用都有哪些
说到清热解毒的中药,我们也能说出几种,比如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等,大黄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那么大黄有没有副作用呢有没有毒性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大黄的副作用,欢迎阅读。
大黄毒性介绍
大黄为常用中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炎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现代医学证明,本品具有导泻、利胆、保肝、抗溃疡等作用。目前对于大黄国内文献尚未见有明显的毒性报导,但是近年来国外学术刊物较多地报道了大黄素及其蒽醌类化合物的肾毒性和致癌性。如何正确、全面、深刻认识和评价大黄素及其蒽醌类成分的安全性,是新药研究和评价双方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大黄的副作用
大黄除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是: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大黄用药禁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大黄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大黄的毒性,也为大家介绍了大黄的副作用,虽然大黄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也有很多的副作用,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要注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