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
晴雯的姓氏、父母、家乡皆湮沦无考。她长到十岁时,赖大家用银子买了她,是奴才家里的奴才。因她常跟赖嬷嬷进府,贾母见了喜欢,故此赖嬷嬷把她孝敬给了贾母。晴雯11岁,由贾母分配到宝玉房里。十月赏梅,宝玉在秦可卿卧房梦入太虚幻境,四个大丫鬟服侍,那是晴雯第一次出场。
晴雯的主要事迹:
1、晴雯撕扇
五月初五,晴雯不小心跌坏了一把扇子,宝玉说了几句气话,她就顶撞起来。晚间,宝玉主动给她赔不是,二人前嫌尽释。
晴雯说喜欢撕扇子,宝玉便把手上的扇子递给她撕。麝月来劝,宝玉又夺过麝月的扇子给晴雯撕了,说是“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又值几何。次日,宝玉挨打。晚间,晴雯替宝玉传两条旧手帕给林黛玉。
2、得罪袭人和王夫人
八月二十一日,秋纹夸耀得了王夫人的好彩头,晴雯当众给她泼冷水,说那是把别人挑剩下不要的丢给她,接着又暗讽袭人为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又暗讽袭人在王夫人前卖乖,一个月多得二两银子,以此得罪袭人,而且冒犯王夫人。
王夫人有一次进园,正碰到她在那里骂小丫头,心里很看不上她那狂样子。
读红楼,很多人都非常喜欢晴雯,觉得晴雯不但貌美,而且口齿伶俐,说话做事从不吃亏,她像是黛玉的“加强版”,正因为喜爱的人多,从古至今因晴雯之死而伤心落泪的读者比比皆是,很多人将晴雯之死归咎于王夫人,确实,王夫人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但其中也有别的原因。
王夫人不喜晴雯,早就想赶走晴雯。读过红楼的都知道,王夫人素来不喜欢鲜妍娇俏的女孩子,她喜欢端庄稳重大方的,这点和老夫人不同,而且,在王夫人眼中,晴雯勾引宝玉不学习、沉迷女色,金钏儿不过与宝玉调笑几句,就被逼得跳了井,更何况素来就让王夫人厌恶的晴雯呢?因此,王夫人借抄检大观园的时机,给晴雯扣了罪名,将晴雯赶出贾府,最终导致了晴雯的死。
晴雯言辞犀利,不留后路。无论是对宝玉屋里的小丫鬟,还是嬷嬷,亦或是对府里的主子,晴雯从来有话直说,甚至还有几分尖酸刻薄,长此以往,自然没有好人缘。抄检大观园之后,晴雯就成了墙倒众人推,这也加速了晴雯的悲剧命运。
宝玉的懦弱。抄检大观园时,身为庶女的探春尚且为自己的贴身丫鬟站出来说话,保护了自己的丫鬟,宝玉作为府里头等得宠的主子,却对晴雯之事不管不问。晴雯被赶出去,他也没有阻拦,只是象征性地掉了几滴眼泪,晴雯死后,他仅仅写了一篇悼亡词,宝玉所作所为,对改变晴雯处境没有半点用处,甚至晴雯还因为宝玉的纵容,养成了十分骄纵的个性。
晴雯貌美,风姿出类拔萃,但偏偏少了几分圆滑,引得王夫人厌恶,晴雯虽不是王夫人亲手杀害的,但正是因为王夫人莫名其妙将她赶出府,才最终导致了晴雯的悲剧。
引言: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曹雪芹所著,在国内外都有着极广泛的阅读群体。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多,丫鬟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红楼梦一章中出现了晴雯这个人物。晴雯来到贾府后,最先服侍的是贾母。后来,贾母又让清完服侍贾宝玉,服侍了五年多。算下来,晴雯在贾府的时间很长。但是王夫人却不认得晴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主要的原因还是晴雯从小并不是在贾府生长,而是由赖嬷嬷买来的。
晴雯长得秀气伶俐,贾母刚开始见到晴雯时,就非常喜欢这个丫头。赖嬷嬷见贾母如此欢喜,就将买来的丫鬟晴雯送给了贾母,于是晴雯就成了贾母的贴身丫鬟。因为深得贾母的欢心,晴雯就成为了重点的培养对象。贾母将府内的情况都一一与晴雯说明。晴雯还经常为贾母传话,晴雯来到贾府没多久就已经和紫娟的地位差不多了。
晴雯在第五回中也出现过,这个时候,晴雯已经成为了贾宝玉的丫鬟。贾宝玉是王夫人的小儿子,王夫人自然非常疼爱贾宝玉。王夫人还在贾宝玉的身边埋了眼线,贾宝玉一有什么动静,就有人给王夫人通风报信。贾宝玉身边的侍女很多,晴雯就没有了存在感。虽然贾母非常喜欢晴雯,但是贾宝玉却不觉得晴雯有什么过人之处。晴雯在贾宝玉一众侍女身边,就是一个小透明。
王夫人利用自己的眼线监听贾宝玉身边侍女的行为举止。因为晴雯在贾宝玉面前没有突出的表现,王夫人对晴雯的印象也不深刻。因此,王夫人说自己不认识晴雯,也情有可原。毕竟王夫人的视线都在其他的是女丫鬟上。也有人说,王夫人假装不认识,是想要收拾贾宝玉身边的丫鬟,让自己摆脱嫌疑。王夫人一旦做出动静,晴雯可能就会上报给贾母。
晴雯和黛玉的相似之处是:都是顶级美女、性格相似等。
1、顶级美女
晴雯长得美,口齿伶俐,长相冠绝贾家所有丫头。贾母说“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贾母说多有不及,表示晴雯在贾家丫头中“凤毛麟角”,王夫人更直接说她“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晴雯长得好,眉眼类似林黛玉,这是外形酷似。贾宝玉“爱”她,与此最相关。
2、性格相似
晴雯心直口快、眼尖、不妥协的性格与林黛玉“目下无尘”类似,晴雯比黛玉粗糙,但两人得罪人的本领无二致。晴雯就像十五岁前的林黛玉,浑身是刺,伤人伤己。
林黛玉的家境介绍:
林黛玉的家境,存在不同说法。最早提出黛玉家产问题的是清人涂瀛,他依据《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所说的“这会子再发个财就好了”一句(此句存在异文),提出林黛玉原应有其父林如海的遗产,但为贾家侵吞。
当代学者刘心武也认为,巡盐御史属于肥差,林如海当有巨额遗产,但黛玉未得到父亲的巨额遗产,则是因为贾琏和王熙凤从中侵吞。陈大康根据书中对林黛玉月钱来源等的描写,推测林如海留下的家产流入了贾府,除用于拨给黛玉生活所需外,还可能被用于了大观园的建造。
还有研究者从法制史的角度讨论林黛玉对林如海家产的继承权问题,其中一派观点认为,黛玉原本就不具备继承林如海家产的权利,因此林如海设法向贾府转移财产,不料财产被贾家侵吞。
中国的文化有一种很细致的地方,就只它会对一件很小的事物都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和讲究,正是因为这一份“讲究”便能够让文化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红楼梦》中特意提到了一个关于年纪的问题,就是晴雯从赖嬷嬷家来到贾府的时候,她还没有留头,那么这个留头是什么呢?女孩子到了多大才会留头呢?
第一,留头是对于未成年的小女孩的一种称呼留头就是留头发的意思,也是对未成年的小女孩的一种称呼。古代和现代都会有给小婴儿剃头发的习俗,据说是为了让孩子的头发长得好,所以在现代小孩子时常都会被剃光头或者剪成短发,留头也就逐渐演变成很小的孩子的称呼。
才留头是指头发刚长齐,未留头是没长齐,这时的男女发式差别不大,所以小丫头也可作小厮打扮。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有叙述,就是宝玉的屋里有一个小丫头叫做芳官,因为她是学习的小戏子年纪就很小,她一次无意中说起要是宝玉把她打扮成一个小书童的模样就可以带出了。
第一是因为年纪小打扮成小厮也看不出来差别,第二就算别人怀疑那么也可以说一个番邦来的小奴仆就可以了,这里也就表明了未成年的小女孩和小男孩其实装扮起来也看不出来。
古代对于不同阶段的小孩子称呼都会不一样。时常听到的就有好多种,其中襁褓指还没有满周岁的孩子;牙牙是才刚发音学着说话的孩子也就是1岁左右;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始龀,是在说小孩子换牙的时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黄口小儿表示十岁以下。
第二,小孩子大概在十岁左右会留头一般而言小孩子留头大概会在十岁左右,和孝公主在12出嫁前,她都是同其他兄弟一般都是留着半头,或者说就是留着短短的头发,但是女孩子还是能够扎起小髻的那一种。在古时候小孩子需要剃头发,但是随着年纪的长大就需要把头发给留起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样的。
一般而言都是先把头顶的头发蓄起来,然后再慢慢留长。这种把头发全部蓄起来的说法就叫做“留头”,也叫做“留满头”。晴雯到贾母身边的时候还没有十岁,所以她还没有留头也是属于正常现象。
头发在古代人的生命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即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父母带给了我们生命和身体、头发等所有的一切,好好地保护自己也就是对父母尽孝了。
那么古人长到一定的年岁,就是蓄发之后是轻易不会剪头发的。除了新婚夫妻二人共同剪下一缕头发做成结发寓意百年好合之外,就是出家为尼,再者就是“休夫”,正如《如懿传》中如懿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也就了断了她和乾隆的一世情缘。
第三,女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可以怎么称呼既然提到了留头是未成年小孩子的一种称呼,那么女孩子在嫁人之前不同的称呼又有哪些呢?具体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人们时常在感叹豆蔻年华,这就是女孩子从小孩向少年的过度,其中这个词就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当词语出自诗词就自带美感,豆蔻年华是最好的岁月,也许刚开始懵懵懂懂地有喜欢一个人的感觉,那种甜甜但是自带悲伤的感觉,不正如黛玉的感伤。陷在这个时期的姑娘就是喜欢多愁善感。
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宝玉一直所以都希望大家可以不要长大,那么他不必去考虑家族的事情,他的姐姐妹妹们也都不用出嫁,因为嫁人之后她们都会改变,或者也会承受生活的艰辛,所以他好希望大家一直都是孩童的样子。
可是时间都是不经意间就溜走了,每个人都会长大,宝钗在到贾府过得第一个生日就是十四岁,这是她的将笄之年,如果不是入宫参选的束缚她想必也该咩有谈婚论嫁了。可是因为薛家早就把后路选定了在了宝玉身上,所以即便后来落选了宝钗也没有其他婚事的考虑。
女孩子十二岁称为金钗之年,这里是否可以明白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的评选中她们这一群小姑娘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可称为舞勺之年,十五到二十岁可以成为舞象之年,十六岁是碧玉年华,20岁是桃李年华,24岁是华信年华。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