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生长习性
黄连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怕高温和干旱。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根浅,分布于5~10cm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65,为微酸性。
产地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
扩展资料:
性状
1、味连
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 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其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表面灰**或黄褐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或橙**,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其苦。主产中国重庆、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其中石柱黄连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产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2、雅连
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1-3厘米。顶端有少数残基。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四川省。
3、云连
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长约2-5厘米,直径15-4厘米,节间密。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云南省。
参考资料: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水蜜丸;气芳香,味苦,口服固体药用聚酯瓶,每瓶装60克,每盒装1瓶。主要成分有黄连、大黄(酒炙)、连翘、薄荷、旋复花、黄芩、荆芥穗、栀子(姜制)、防风、石膏、桔梗、黄柏(酒炒)、蔓荆子(炒)、白芷、甘草、川芎、菊花。辅料为:蜂蜜。 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黄连汤的组成: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共计七味药。
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300px。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本品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的介绍如下:
黄连喜冷凉、湿润、荫蔽,忌高温、干旱。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
根浅,分布于5~10cm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到65,为微酸性。生海拔1500~2300米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有时栽培。
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适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病人。脾胃虚寒者忌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莲的药用价值是十分丰富的,黄连属于是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黄连还能治疗呕吐、心火旺盛、肝胃不和、牙痛等,功能不可谓不强大,虽说苦口,但绝对对很多疾病有大作用。
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温、呕吐、腹泻、热毒火盛、黄疸、头痛目赤、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热毒上扰等病证。黄连主要含有黄连碱、小檗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心律失常、抗菌、消炎、抗过敏等。黄连一般入汤剂服用,常用量为2-5g,亦可外用,用于湿疹、耳道流脓等疾病。因此,黄连多用于热毒火盛类病证。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抑菌
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对湿热蕴结引起的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缓解作用。另外,由于苦入心经,服用黄连还能改善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烦不寐、心悸不宁,有泻火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中含小檗碱成分,有较广的抗菌作用,能较强的抑制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等病原菌,降低人体受感染几率。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肝胆湿热者、心火旺盛者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阴虚津伤者
不宜同食
洋地黄类强心苷药物
黄连可导致血中强心苷的浓度升高,容易发生强心苷中毒。
食用方法
煎服
取适量的黄连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一段时间,过滤后即可服用。
泡茶
将黄连、生姜放入茶壶中,倒入刚烧好的沸水静置五分钟后可以饮用。
研末吞服
遵医生处方将黄连研末后装入胶囊,每日用温水送服。
1、清热解毒:黄连在中医里配以其他辅助药物既适用于湿热证,也适用于火热证,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抑菌:黄连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3、降血糖:黄连中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适当的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的黄连素,能明显的姜烯血糖,但是需要注意黄连素静脉滴注的量不能过高,以免引起心脏系统的抑制,减缓心跳速度,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及乳酸中毒症。
4、治疗疟疾:在我国中医里黄连一直都是用来治疗疟疾等严重的腹泻,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5、治疗消化道炎症:胃炎,胃溃疡,肠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直都是属于很难治疗的疾病,很多药物对胃肠道都有刺激作用,在食用之后对炎症虽有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有刺激促进作用,对药物的量的把控很难做到准确,黄连不一样,黄连在食用之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是不会通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其主要是在胃肠道中停留,由于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消化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双黄连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市面常见剂型有颗粒剂、口服液、注射液等。
通用名称
双黄连
汉语拼音
Shuang Huang Lian
成份
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
功能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
主要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病症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常见剂型
1口服液 2颗粒剂 3片剂 4糖浆剂 5合剂 6胶囊剂 7注射液 8注射剂(冻干)。
常见规格
1口服液:每支装10、20mL。
2颗粒剂:每袋装5g,相当于净饮片15g或相当于净饮片30g(无蔗糖)。
3片剂:每片重053g。
4糖浆剂:每瓶装100mL。
5合剂:每瓶装100mL。
6胶囊剂:每粒装04g。
7注射液:每支装20ml。
8注射剂(冻干):每支装06、09、12g。
用法用量
1口服
(1)口服液: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2)颗粒剂:开水冲化,一次10g,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2~3g;6个月至一岁,一次3~4g;一岁至三岁,一次4~5g,三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无蔗糖颗粒,服用量减半。
(3)片剂:一次4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4)糖浆剂: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5)合剂:一次1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6)胶囊剂:一次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2 注射
(1)注射液:静脉注射,一次10~20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公斤体重1ml,加入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中。肌注一次2~4ml,一日2次。
(2)注射剂(冻干):静脉滴注。每次每千克体重60mg,一日1次;或遵医嘱。临用前,先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500ml稀释。
药性分析/方解
方中金银花、连翘既能疏散风热以解表,又能清热解毒以利咽;再加苦寒之黄芩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以止咳。三味药共奏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及指南
1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西医综合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