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每个人都浮粉,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当时的化妆技术限制,二是因为这贴合古人的生活。
87版的《红楼梦》可是拍摄于1987年,在那个年代,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根本无法和现在相比,比如八十年代的粉底膏,质地就非常粗糙,放到现在,就跟刷墙没什么区别。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修容粉的概念,就算是睫毛膏也不防水。就算是现在的演员,他们有这么多化妆品,什么持妆粉底,定妆喷雾,但是该浮粉还得浮粉。当然,只要后期打光合适,就可以解决浮粉的问题,不过,87年可没有现在的条件,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古代的时候,上层贵族都是非常流行浓妆的,这些女性平日里没有什么事,又不是想要外出就能外出,所以只能在家中精心打扮自己,以打发时间。《红楼梦》中的世家大族,都是豪富,其中的公子**们自然也非常注重仪表,尤其是女性,她们绝对不会以素颜示人。世家大族的女性,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不仅要仪容整洁,而且还有很多的条条框框,不经过精心打扮,是不允许出门的。
87版《红楼梦》在拍摄的时候,请了很多的红学家和顾问,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尤其是演员的妆容,更是重中之重,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要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这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的。87版《红楼梦》的化妆师是杨树云,他此前是给戏剧人物化妆的,化妆手法也偏戏剧,而且当时既要呈现古代美女的妆面,又要避免古装的缺陷,能够做到电视剧中的份上,已经很不简单了。现代的古装剧之所以不像是那个朝代的,就是因为服化道上的观感过于现代化,显然,《红楼梦》中演员的妆容是非常贴合清朝那个朝代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绘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为了给林黛玉化妆,化妆师杨树云还参考研究了各种古籍,在《西京杂记》中,卓文君的“远山眉……淡而曲,忘之如远山”,这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杨树云便给林黛玉化了灰青色的眉毛。同时,杨树云又研究了杨贵妃的妆容,即“八字愁眉,面涂黄粉,乌膏注唇”,后来又浏览了很多画家的黛玉图,才最后给林黛玉定妆。可见,演员们的妆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非常贴合古人生活的。当然,也正因为贴近古人生活,以古代的化妆技术,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觉得新版《红楼梦》的妆容很辣眼睛,和87版的差得有点远。
《红楼梦》取材自曹雪芹所著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由韩三平担任总制片人,李少红执导,于小彤、蒋梦婕、李沁、杨洋、王龙华、姚笛等主演。这部剧的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另一条线索则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看过87版的《红楼梦》都知道,旧版的剧情、人物、妆容都比新版的好。而新版的肥胖臃肿面目呆板的黛玉,瘦弱干枯毫无气质的宝钗,尖嘴猴腮黑瘦如柴的宝玉,而且是尚未发育的小孩子样子,再加上令人作呕的头饰,诡异恐怖的音乐,真的是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除了妆容辣眼睛,比如王熙凤一角,姚笛演得太造作,单单是林黛玉出场那幕,姚笛只会嘻嘻哈哈虚笑,没有气场,根本演不出王熙凤张扬跋扈以及圆滑世故。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林黛玉一角,蒋梦婕装柔弱实在装得让人不大舒服,与贾宝玉首次见面那场戏,说话有声无力,简直像半死不活。另外,已小有名气的唐一菲饰演的秦可卿,也被指演不出秦可卿的内秀,眼神妖媚倒像风尘女子。总之,新版《红楼梦》的妆容并不看好,演技更不行。大家怎样认为呢?欢迎点赞留言哦。
妙玉是《红楼梦》里的一个特殊人物,也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重要人物。她自称是“槛外人”,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始终静静地一人独守在栊翠庵,想要在槛外地世界中寻找一份超脱自得。但在我看来,妙玉仍未能迈出尘世肮脏地门槛。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多病,狠心的父母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人空门。如果长住苏州玄墓山,虽然“人山不深”,也还是一个隔离城市便于修行之地,师傅偏又带着她进京,师傅圆寂前曾劝她留在京城,说道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地结果又是什么呢?还没有广求佛道,遍访名山,却梦一般地住进了贾府的名园。从官宦之家投入空山古庙,又从空山古庙转入了赫赫豪门,这是什么“缘法”定下来的出家人的行径?贾府的主人为了妙玉身世好,品貌佳,慨然赏赐了一个破格的体面。“礼聘”入院,从此就被“拢”之在栊翠庵之中了。可是来到这里,既非主人,又非作客;既非**,又非丫鬟;原来自己竟和那些园中的花鸟鱼虫一样了,做了当今贵妃娘娘省亲别墅中的高雅的点缀。
妙玉同黛玉一样,充满了雅洁之气。但其高洁孤僻,寡言少语的个性,却又比黛玉胜三分。因此,她更难得到世人的认同。尽管大观园中同龄的人比比皆是,但没有人能与她成为知己。李纨说她“可厌”,岫烟与她相伴多年,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就连宽容大度的宝姐姐都说她“怪诞”。毕竟: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妙玉沏茶用的水是收集梅花上的清雪溶化而成的;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品了口茶,她便嫌脏扔掉了;到惜春处闲坐,她竟然带上自己的茶具……如此高洁,怎能融入世人的圈子?所以,正值青春妙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时刻,也仍是独自一人,心中的孤苦无人可诉。说她孤苦,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心内尘念未决。她对宝玉有着若有还无的一星半点的感情。也许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条规,也许是由于自尊自傲的心理,她比宝钗还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可见,妙玉的“槛外人”却有几分不可信的。青春年少的女孩,确实难以做到出家人应有的置身红尘外,无情无欲,清静无为。宝玉过生日,她送去贺帖;宝玉到她庵中吃茶,她递过了自己的杯子;与宝玉闲谈免不了面红心跳;她庵里的梅花,别人要不来,宝玉一讨即得……“云空未必空”,妙玉到底做不到一了百了。而宝玉对妙玉只是一种敬重之情,前有姐姐,后有妹妹的他,对于妙玉,淡及世俗的儿女之情就算有,也只是一闪而逝的罪过。这对妙玉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悲哀。“眺破秋眸只见愁,逍遥心迹不能游。铁槛内外无足境,歧路茫茫泪自流。”
在大观园中住定的妙玉,心里认为大观园曲折回环的围墙,对自己来说,就像金鱼的玻璃缸和画眉鸟的金锁架。所谓“出家”原意是解脱作为一个普通世人的苦恼,也就是说要通过“修行”而获得高于“凡人”的境界。在庸俗污浊的贾府,香罗艳粉的大观园中,不是明枪暗箭,就是惨绿愁红,比起普通人的处境,压迫与反抗,享乐与哀愁,挣扎与诱惑,反而更为尖锐,复杂。对妙玉来说,在这个金鱼缸与金锁架里所遭受的考验比一般社会还要严酷十倍甚至百倍。
命运的虐待使妙玉感受到大观园中的**丫鬟们体会不到的痛苦和矛盾。别人生活在现实里,她只能置身于现实之外。她的现实是什么呢?是仅限于古佛,青灯蒲团,经卷吗?又不是,在栊翠庵里,她还可以欣赏自己弄来的一些名贵华美的古玩,她的足迹还可以“偶出禅关”去和惜春下棋,深夜月明去听湘云和黛玉联诗,又还有意外的“来客”,宝玉来讨红梅;贾母率领大队人马闯入了她的“净土”……尽管她念着“纵有千年铁门槛,难逃一个馒头庵”这样看空一切的诗句,而现实生活的乐趣她又无法杜绝。那么这个少女尼姑低眉打坐的时候,是在“因色悟空,因空见道”呢,还是苦苦地与自己“人”的感觉搏斗呢?
妙玉在贾府无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大家都认为她孤僻了。作者在《红楼梦》序曲中为她特撰的曲牌叫“世难容”,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又说“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不但贾府许多人厌恶她的“好高”和“过洁”,连家境贫寒靠着宝钗周济的岫烟姑娘也“嫌”她。这也许是因为她们过去相熟,而能从妙玉外边的冷透视到她内心的热才心生反感吧?可是妙玉的外冷内热是受了非常沉重的抑制的结果,难道不值得同情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