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以中草药浸提物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中草药解酒的原理主要集中于4类:
①利用中药具有健脾化湿、消食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呕吐、脘腹胀闷、痰多头晕等症;
②利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功效,适用于酒后眩晕、话多或吐字不清等症状;
③利用中药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酒后口渴欲饮、烦热躁动等症;
④利用中药具有行气化积、消肿除胀的功效,适宜于酒后胁肋胀痛、面目黄肿、腹部痞块等症状。中草药解酒产品中,有以人参、葛花、葛根、三七、刺五加等单味中药为主要原料的,也有以五苓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传统方剂为主要原料的。产品类型主要有口服液、冲剂、茶剂、胶囊、片剂、饮料等。
另外,绿豆、五味子等中草药成分,经研究也具有一定的解酒护肝功效。如取50克绿豆、10克甘草,加适量红糖煎服,可醒酒,如单用绿豆煎汤,亦有一定功效。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大明本草》中记载,其具有“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的功效,用五味子10~12克,水煎服,亦具有解酒功效。
2 以肽作为主要功效成分开发的解酒产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3 以蛋白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以蛋白为功效成分开发的解酒产品主要是各种解酒乳饮料。其应用的原理是乳制品与酒精混合后,会促使蛋白质凝固沉积,在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酒精在胃内的进一步吸收,减轻醉酒程度。同时乳制品中钙含量丰富,可有效缓解酒后烦躁。
4 以蜂蜜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蜂蜜解酒产品主要是利用蜂蜜中的特殊果糖,可有效分解和吸收酒精,从而起到快速醒酒的作用,消除酒后头痛、头晕现象。产品类型为饮料、口服液等。
5 以维生素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维生素在人体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机体维持健康。醉酒者可通过适时补充维生素制品,有效缓解酒醉状态,预防酒精中毒。在解酒产品中,广泛使用的维生素主要包括VC、VB1、VB6、VB12等,维生素解酒产品主要利用维生素可有效促进酒精在体内分解的原理。产品类型主要包括饮料、片剂、解酒糖等。
你说的范围太广了,因为西药在剂型就有很多种,而不同剂型的药品生产流程也是大不相同的。
西药与中药的中药区别就是原料药上面,西药是化学原料,所有成分是可知的。而中药也不一定全是草药,也有动物、矿石类,但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无法知道所有成分,只是知道主要成分----就是能治病的化学成分。
:①从中成药的名称中辨别。如滋养××、温×××等,再结合主要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基本上可的辨别此中成药的药性。②从主要药物组成上辨别。一般来说,以寒凉药为主要成分的,可能属寒凉药,反之属温热药。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主要药物的用量无从了解,因为有的主要成分介绍中,既有温热药,又有寒凉药,但其药量未标明,是寒凉药的用量大?还是温热药的药量大?这就较难判断其药性了;再者次要药物未列出,在次要药物中是寒凉药多?还是温热药多?其用量是哪类(寒、热)药用量偏大?这些都决定了药物“寒、凉、温、热”的药性。③从药物的功能、主治中了解,但有的药物说明标示含糊。如有的功能主治为“补肾益精,强身安神”,这里是指补肾阳呢?还是补肾阴?或是阴阳俱补?有时结合药物主要组成可以大致判断。至于少数中成药在功能主治一栏中纯用西医术语,其药性就难以推测了,只能暂且把它作为西药使用(失去了中成药的意义)。④从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来推测。有些药物使用后出现口干或大便干结,则推测该药可能偏温。
因此,靠经验来推测中成药的药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性,但是使用中成药时,又不能不了解中成药的药性。
疾病有寒热的区别,中成药也有寒热的不同。临床治病必须辨明寒热,然后根据药物的药性,选用“寒、凉、温、热”之品,遵循“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否则将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有时还难以与药物的毒副反应、过敏反应相区别,这就使得临床医师在下次使用该药时就得谨慎了。有时为了用药安全,干脆就不用该药,而改用其它药。患者下次遇到其他医生给他使用时,也可能会提出曾经使用这种药物后出现的种种不适反应。本来就是该药物的很好适应症,也就不敢再用了,这就限制了该药的运用范围。假如药物说明中标明了药物的药性,就可避免错用药性的可能,也就不至于影响其临床运用,更有利于该药的推广使用。
总之,因为很多中成药未注明其药性,使之临床运用时出现很多不便,在药性不明的情况下,临床医师不敢放心地选用;在功能、主治相类似的情况下,则愿意选择药性明确的中成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