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艺术的成就

宋代陶瓷艺术的成就,第1张

中国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汉。作为产量巨大的手工业生产系统,它因胎土、釉色、造型、工艺、装饰等差异而形成地方特色,古人遂以“窑口”命名这种特色。事实上,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形成了瓷业“窑口”的格局,但是从唐代开始,在文献中才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它们各以青、白二种釉色显示特征,遂有“南青北白”之说。转型于五代、成于两宋的中国瓷业之“窑口”达到昌盛阶段。中国近代第一部陶瓷通史《中国陶瓷史》(吴仁敬、辛安湘著,1934年)记载:“宋代瓷器,真能集前代之大成……至大观、政和等时作品,则釉薄如纸,胎薄如漆壳,声如磬,具有胎和釉溶成难分之瓷。瓷器至此,可谓登峰造极矣。”此书统计,唐五代时,全国窑口不过十数,而两宋则达到20多个,而降至元代,又数不过十。

一、窑口众多 空前绝后

陶瓷学术界将宋瓷分为八大窑系,分别为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窑系、钧窑系、磁窑系;南方地区的越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饶州窑系)、建窑系。其实还应该有个“官窑系”,可合称“宋瓷九大窑系”。辽国的“缸瓦窑系”也应该列入宋瓷窑系。还有的学者列出“吉州窑系”等等。在九大窑系中,相关窑口至少有百个以上。

众所周知,九大窑系中,“越窑系”止于南宋之初,其他窑系在元代初年大体还在延烧,但质量明显下降。到元代中后期,建窑、定窑两系退出历史舞台,其他窑系也基本衰微,仅“景德镇窑系”尤其是继承唐宋青花工艺的“青花瓷”一支独魁天下,自此,宋代中国南北各地百千瓷器窑口“各美其美、美美共美”的时代便成为历史的定格。

其实,还有大量的“窑口”无法进入现有的“窑系”之中,如邢窑、婺窑、瓯窑、宜兴窑等等;况且即使被列入某个“窑系”的“窑口”,它自身同样存在特色性甚至内涵的复杂性,为此,近年来有学者对“窑系”之说提出了不同意见。

北宋 白地黑花童子垂钓图椭圆形枕 河北省博物馆藏

我认为,以窑口而论,“百花齐放”才是大美,“一枝独秀”乃文化衰弱之表现。故以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

二、名窑辈出 登峰造极

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

给宋代名窑定位,起于明代《宣德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这一记载成为“宋代五大名窑”(柴窑被列为五代时期名窑)之说的来源。可见,明人评价两宋名窑,以窑器是否进入宫廷为标准。

目前考古界已确认明代学者认为的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南宋官窑、钧窑、定窑各窑窑址所在,唯北宋“官窑”尚未发现,“哥窑”身份未获定论。

近日,陕西富平银沟窑址群的发现,为“鼎州窑”及“柴窑”的发现提供了重要资料。该窑址群发现窑炉318座,出土标本包含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等品类;从瓷器成分分析看,窑工已掌握胎、釉的二元及二元以上配方技术,比景德镇同类技术早近300年,其中又以白瓷及青白瓷技术占据最高水平。

事实上,1949年以来经考古发掘的宋代耀州窑、越窑、龙泉窑、湖田窑、建窑、吉州窑、内蒙古赤峰市的缸瓦窑、宁夏灵武窑等,从出土的精美瓷器与文化影响力而言,哪个又不可以位居瓷器“名窑”之列呢?!

两宋“名窑”之所以称为“名窑”,主要是看几个方面:一是明代人的评价标准,即其器物能否入贡宫廷;二是它是否在工艺上具有开创地位及先进性,从而成为“窑系”的领头者和命名者;三是看其在生产和市场上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以北宋“九大窑系”为例:

1、官窑系:北宋官窑、汝(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哥窑等。

2、定窑系:河北曲阳定窑;陕西平定窑;山西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四川彭县窑等。

3、钧窑系:河南禹县钧窑、河南临汝东沟窑等以及此后的宜钧、广钧、炉钧等。

4、耀州窑系:陕西铜川耀州窑;河南临汝窑、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州窑;广西永福窑等。

5、磁州窑系:河北磁县观台磁州窑、修武当阳峪窑;河南鹤壁集窑、宝丰青龙寺窑、禹县扒村窑、安阳天僖镇窑、密县窑、登封曲河窑;山西平定窑、榆林窑、介休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山东德州窑;安徽白土镇窑等。

6、景德镇窑系: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南丰白舍窑;安徽繁昌柯家冲窑;湖北武昌金口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安溪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7、龙泉窑系:浙江龙泉窑以及庆元、遂昌、云和等县龙泉窑场;江西吉安永和窑(吉州窑)、泉州碗窑乡窑等。

龙泉窑青釉刻花带盖五管瓶 温州市博物馆藏

8、建窑系:福建建阳市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临汾窑。

9、越窑系:主要分布在余姚上林湖一带,宋代一度曾作为“贡窑”,南宋初之后停烧。

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三、官窑成熟 造福南北

两宋时代是中国官窑制度成熟时期。笔者曾撰文认为中国瓷器官窑之制至少可以追溯到南朝。但专为宫廷所设的“官窑”或“内窑”目前所知仍出现于两宋。

正如南宋人顾文荐《负暄杂录》所说:“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兴后苑,号邵局,袭旧徽宗遗制,制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后郊坛下别立新窑。”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说到“修内司官窑”时也讲它是“袭故京遗制”。

以上宋人所讲表明,北宋汴京确有“官窑”,惜迄今尚未发现窑址。而宋高宗定都临安后,也命有司设京师官窑,初为“修内司官窑”,后又增设“郊坛下官窑”。前者即1998年以来发掘之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后者早于20世纪初已被人在杭州南郊乌龟山发现,50年代做考古发掘,现有南宋官窑博物馆给予保护和陈列。

关于修内司官窑器,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

古人明确说到属于北宋“官窑”系列的还有“汝窑”。南宋人周辉《清波杂志》讲:“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宋 汝窑青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又宋人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也说:“故都时定(窑)器不入禁中,唯用汝(窑)器,以定(窑)器有芒也。”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有同样观点,而且他对北宋“汝窑”和“官窑”的关系也有很好的交代:“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有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汝窑”作为北宋官窑,曾长期不知窑址在于何方,1986年汪庆正先生从河南宝丰瓷厂王留现同志处获得信息,遂终于发现汝窑窑址就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后赵青云先生主持该窑址多次考古发掘,收获丰硕。

北宋之末,“汴京官窑”及“汝(官)窑”随着东京的失守,其掌握高技术的瓷业人员应该南下临安,参与了南宋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的建造及生产。这已经被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的发掘资料所证实。

宋 官窑大瓶 故宫博物院藏

而两宋官窑技术还影响到“哥窑”及龙泉窑技术的革新。诚如南宋初人言,北宋时期,“江南处州龙泉窑质颇粗厚”,然到南宋中后期,龙泉窑使用了石灰碱釉,烧成令人惊艳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其中的黑胎青瓷在工艺特征方面甚类南宋官窑器。古陶瓷学界也都认为南宋时期龙泉窑确实受到南宋官窑薄胎厚釉技术的影响而达到了技艺的高峰。

南宋临安官窑与哥窑的关系至为密切。无论真实的“哥窑”是在杭州还是在龙泉县,都脱不了与南宋官窑的传承关系,故古陶瓷界有“官、哥不分”之说。

“哥窑”一称出自元代,原称“哥哥洞窑”,元至正二十三年刊刻的孔齐所著《至正直记》说:“乙未(1355)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明曹昭《格古要论》也讲:“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而明初《宣德鼎彝谱》说“哥窑”器见于“内库”,且判为宋瓷。明朝人高濂《遵生八牋》也言:“‘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宋 哥窑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藏

由上可见,至少在元代,“哥窑”即被列为宋代官窑,而且还有旧、新两种,况且即使是新烧者,也“绝类古官窑”,“官、哥不分”其实早在元代已成定说。

至于真实的哥窑究竟在哪里?明人高濂《遵生八牋》说在杭州凤凰山下,而同样为明代成书的《七修类稿续编》及《浙江通志》等则说是在龙泉。不过,综合分析元代有关哥哥洞窑的史料及明代高濂所说,应大体可以认为“哥窑”初在杭州;哥、弟二窑并存及在龙泉一说晚起于百年之后,其中附会、传说成分较多。

为此,杭州老虎洞窑址出有元代器物,它与“哥哥洞窑”是否有关,值得今后关注。

四、外销陶瓷 遍布四海

中国瓷器外销,至少起于南朝。唐代已成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但只有到宋代,瓷器才完全取代此前的丝绸外销之地位,从而一举夺得中国外销产品之冠。这方面证据有四:

一是宋瓷实物在世界各国发现甚多。如东亚的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列国,南亚印度、斯里兰卡,中亚的伊朗乃至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北非及东非沿海国家等都有宋瓷之出土。宋代文献《萍州可谈》(朱彧)、《诸蕃志》(赵汝适)、《云麓漫钞》(赵彦卫)等也有宋瓷大量外销的详实记录。

二是中国陶瓷技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瓷业生产。如朝鲜半岛的高丽青瓷技术来自于中国的汝官窑;日本的濑户窑也受到中国陶瓷工艺影响,带动了日本瓷业的诞生;埃及的法蒂玛王朝(966—1171年)开始仿制中国瓷器;伊朗、伊拉克一带的伊斯兰陶瓷工艺中也兴起仿造中国陶瓷的风气。

三是这时瓷器外销为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一个新的国际化称呼——china

ONE:

宋代陶瓷具有秀丽典雅、优美含蓄的独特时代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独辟蹊径,尝试从禅宗对宋代陶瓷风格的影响入手,通过分析宋代陶瓷在釉色、造型、纹饰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禅宗美学境界,论证禅宗美学思想对宋代陶瓷时代风格的形成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禅宗和禅宗美学思想背景。禅宗自中唐开始在中国兴起,宋代尤为兴盛。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了“意境”、“妙悟”等重要范畴。禅宗的心物观——“现象空观”和顿悟观——“自性自度”是影响器物美学风格的重要观点。随后,文章分析了禅宗对宋瓷的两种影响方式:直接影响体现为具有明显佛教用途的瓷器和纹饰,间接影响体现为符合禅宗审美观的具有禅学意境的瓷器和图案、文字等。

其次,本文重点探讨了禅宗美学推动宋代陶瓷风格形成的具体表现。禅宗崇青尚白的色彩观、心声相通的声音观和于相而离相的意境观推动了空灵淡雅的青白瓷在宋代大为盛行;禅宗崇尚清丽的艺术表现风格促进了宋瓷以轻巧秀丽的造型为取向;禅茶一味的结合是宋代陶瓷茶具别具禅意的源头:禅宗追求自然变幻和残缺之美促进了宋代窑变和开片瓷的盛行:禅情禅趣更以一种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在宋瓷上频频出现等。文章对宋代陶瓷中所具有的禅宗美学境界给予了充分论述,最终认为禅宗美学思想是推动宋代陶瓷形成独特时代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TWO:

宋代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的复原工作困难重重。

  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在宋代臻于成熟,宋瓷之所以长久地被推崇,除了客观烧造技术当时已经成熟,以及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因其中蕴含着哲学精神和道的力量。

  宋瓷造型稳健,格调儒雅内敛,偶有变化亦遵循“确保和谐,追求圆满”的旨趣。今日钧瓷在复原的过程中,以突破拉胚技艺为起点,不修里外胚的螺旋纹拉胚绝技在业内赢得赞誉。钧瓷烧制中,还成功抑制高温下的釉水流动,解决了活环或崩裂或粘连的难题,其仿品比例和谐,线条流畅,轮廓优雅,遵循宋代器物形制,又具骨感神韵。

  定窑创烧于唐代,元代消失,持续六七百年,是五大名窑中烧制时间最久的窑口,以白釉瓷驰名。今人的复原中,始终围绕定窑牙白釉刻花这一传统核心技艺,强调用线和虚实处理,注重刀刻、竹划、模印,同时创新篦纹,综合运用纹样,增强了纹饰立体效果。

  传统铁系高温釉中,青瓷釉、青白釉、白瓷釉和黑釉占主导,釉色力避张扬,融自然于人工。宋代五大窑器的独特魅力,与黑釉衍生出的酱色釉、油滴釉、兔毫釉和花釉等也有密切关系,宋代匠师利用铁分子的结晶和釉的流动,本色外烧出奇妙无比的色调。钧瓷的紫红、紫蓝或紫玫瑰,灿如晚霞;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定窑白瓷色质如玉;官窑青瓷釉色的匀润莹亮;还有哥窑的缺陷美、瑕疵美,单一瓷色与五彩斑斓交替引导审美趋向,展现着匠师的工艺、恒心和智慧。

  在对宋瓷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窑变不是钧瓷的专利,秘色也不神秘。汝窑的复原中,今人采用先进技术掌控火焰温度,使用名贵玛瑙入釉,经氧化还原,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斑斓图景,出现不同于青、白、黑釉色,如天蓝釉、豆绿釉、月白釉、天青釉等色,再现多彩的幻境。

  文化——传承的永恒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戏曲和杂技等艺术门类,皆可从陶瓷装饰画觅得踪迹,甚至书法绘画亦可寻到发展脉络。宋瓷特殊的美质,汲取自儒道释等传统文化。宋瓷的制作亦受中国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以及整体把握、直观感悟、瞬间包藏等。同时,宋代理学的细致谨严也与宋瓷风格的形成有内在关联。

  今人对宋瓷的研究,注重文化的传承。宋瓷器体连贯和谐,形体变化适度,主次关系明确,比例匀称,求静不求动,求正不求奇,儒韵潜藏其中。对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推崇,让宋瓷造型和瓷色以静态美为主基调,自然淡雅中蕴含沉静。释家的精神主张则使宋瓷艺术进入空灵幽远的境地,通体饱含禅的韵味。比如宋瓷流行的“过枝花”,其装饰纹样经常是一枝花从器里转到器外,典雅厚实中展现禅境。

  宋瓷对单色釉情有独钟,青瓷极具艺术张力和市场魅力。自古陶瓷皆重青品,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外,汝、官、哥、钧都属青瓷。深沉、优雅、含蓄是青瓷美学的境界,凝重、浑厚、润泽是青瓷的艺术特色。当下仿制的青瓷,釉色晶莹清澈柔和,造型简约,体现了儒雅沉静的气质,而非轻浮浅薄的热烈,为大众所喜爱。定窑白瓷,以其高贵的出身,辉煌持续百余年,如银类雪是宋代文人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心境。如今仿制的定窑白瓷明快、秀丽、严谨、精巧、光挺,无论薄如蛋壳精巧剔透的薄胎瓷,抑或浑厚古雅的皇皇巨制,皆呈现玉脂般内敛沉静的质地美。

  陶瓷颜色的选择、搭配及创新变化,与技术、工艺和材料有关,更与时代审美相关联。钧瓷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让宋瓷单色沉静与多姿多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陶瓷艺术长河中色彩斑斓又线索清晰的溪流。今天钧窑的恢复状况同样让人欣喜。人们采用现代化的工艺设备精细“分相瓷釉”技术,控制釉液分离的状态,即小滴相的粒度分布、小滴浓度、化学成分和胎层颜色等,同时把高温铜红釉烧制推到新的高峰,釉汁不流,釉面无龟裂纹,明如镜,润如玉,呈色深沉,似海棠初醉,如桃花带雨,颇具韵味。

  境界——艺术的至高追求

  艺术创造是在手与造化、心源与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某种程度上,陶艺又是触摸的艺术,胎体轮廓、涌动的形体凹凸皆因手的参与而生。艺术家面对大自然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情思起伏,最终将其化做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得心应手的挥洒。宋代陶瓷就是在这种美学哲思中由实用走向艺术,推动并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进入更高的美学境界。

  同其他中国艺术一样,中国陶瓷艺术也讲求气韵生动。陶瓷作为民族文化形态的集成,透过其器形、装饰、胎釉,可以品味其美学价值,阅读其文化承载。瓷面是“意”,通过纹饰、釉色等体现气韵;瓷质是“境”,通过器形、质感等展现核心内涵,展现内敛之美。

  仿古非造假,宋瓷复原追求的是古瓷的境界。汝窑作为官窑,以其天青釉色坐拥儒雅高贵,成为宫中供品。石灰胎体取代香灰胎体后,如凝脂般的内敛品质一扫玻璃釉的虚浮。青色的幽玄和内敛,暗合自然含蓄质朴的审美观。今日汝窑执著于改进传统的釉料添加技艺,探索胎体素烧多次施釉技术,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恰到好处,仿品逼真,无论造型、线条还是装饰,都透着灵气和美妙。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当下的陶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始终在探寻,以期创造“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手端”的神奇。他们一方面丰富刻、划、印、镂、堆塑等传统装饰技法,实现飞动之趣,同时手、脑、心合一,借助现代工艺设备,掌控火候极致,使窑变可控,终达物我两相融合的境界。

  宋瓷这一中国古老的艺术,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完整的技术语言,穿越时空而异彩焕发。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关注陶瓷艺术,大批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投身创作实践,表现出不容低估的潜力。毋庸讳言,陶瓷摹仿创新的误区亦不鲜见。主要问题在于:其一,传统根基不深,营养不良又急功近利,作品型制缺少气韵格调,艺术处理主次失当;其二,作品特质弱化,母体基因丢失。陶瓷创作可师古拓今,让传统与当代文化精神融合,但在借西济东或从姊妹艺术、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时,不能脱离基本艺术规律,割裂传统;其三,忽视写意精神,作品装饰构图欠缺和谐之美,有些作品过分拘泥于自然物态的秩序,纹样的穿插、缠绕、散点和连续等难以体现艺术家的立意要求。

  汝窑之浑厚,官窑之古朴,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定窑之纯净,在艺术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正是今日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寂寞无闻的千百次锤炼、坚持不懈的文化追寻,曾经的宫廷重器、奢华之色,才成为了眼前触手可及的风景。

THREE:

http://wenkubaiducom/view/6d92cf1d59eef8c75fbfb3f6html

酱釉瓷器与青瓷、黑瓷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酱釉瓷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窑场所烧造的酱釉瓷器也各不相同,自成体系。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北贾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时期有所发展。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酱釉瓷器一枝独秀。

根据考古材料,酱色釉早在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上就偶有出现,东汉时期比较盛行,尤其是东汉中晚期,在南方青瓷产区有较多生产。这一时期的酱釉瓷器发现很多,在窑址和墓葬中多有出土。如1978年浙江余姚石堰翁家山(今属慈溪市)出土的一件东汉酱釉五联瓶,现藏于余姚市博物馆,通高47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155厘米,通体施酱釉,色调深赭,釉层丰厚且富有光泽,具备了酱釉瓷器的基本特征。

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两晋时期酱釉瓷器的质量有所提高。2003年山东临沂冼砚池晋墓出土的酱釉壶和酱釉双系罐,现藏于临沂市博物馆,保存完好,造型精美,釉层均匀光润,釉色典雅沉稳,堪称这一时期酱釉瓷器的典型之作。因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烧制瓷器最早的窑址为北朝晚期,而墓中同时出土的其他青瓷器,从造型、釉色等方面来看,多与南方同类器相似,故洗砚池晋墓出土的这批瓷器,包括两件酱釉瓷器也应是于来自南方的产品。

南北朝时期,随着瓷窑的增多,酱釉瓷器的烧造地域也逐渐扩展。据资料推测,河北磁县北贾璧窑是最早烧造酱釉瓷器的窑场,生产历史虽然较短,但与同期出现的黑釉瓷,以及后来出现的化妆白瓷,都大大丰富了磁州窑的内涵,为北方酱釉瓷器的繁荣开启了先声。如磁县东陈村尧赵氏墓(东魏武定五年,即547年)出土的酱釉四系罐和小口双系瓶,器表施酱釉,釉面均匀,釉层较厚,色泽柔和,既反映了当时北方瓷器使用历史背景的一个侧面,又印证了五六世纪北方瓷器手工业发展的高度和水平。

唐、五代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在北方出现了以陕西黄堡窑为代表的窑场。该窑烧造的瓷器品种之多,为同时期其他瓷窑所少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有一件在黄堡窑址出土的五代时期的酱釉花口渣斗,釉面匀润,釉色深酱,十分精美。这一时期黄堡窑的酱釉瓷烧造为后世酱釉瓷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辽代虽是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在五京所辖的范围内均设有瓷窑,如北京龙泉务窑、林东辽上京窑和内蒙古赤峰缸瓦窑等。各窑烧造的瓷器品种十分丰富,酱釉瓷器即是其中之一。除窑址出土的酱釉瓷器标本外,辽代墓葬里也常常出土有酱釉瓷器。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会同四年(941年)耶律羽之墓出土了一批酱釉瓷器,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这些酱釉瓷器有钵、喇叭口束颈壶、提粱鸡冠壶和罐等造型,明显分为“汉式”与“契丹式”两大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地域特点。

入宋以后,酱釉瓷器的生产在全国南北各地得到迅猛发展。在已发现的北方宋、金瓷窑中,许多都烧造有酱釉瓷器。而南方许多窑场亦能烧造。此期的酱釉瓷器虽无华丽的装饰,但却以端庄质朴的造型、柔和变化的线条、纯正光亮的釉色成为宋瓷新宠。因此有专家推测:宋代各地瓷窑都生产酱釉器,酱色釉的普遍出现,似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似是有意仿酱色漆器烧制的。从定窑、耀州窑、吉州窑、修武等窑烧成的酱色釉看,它们都很匀净,应当说是有意识烧成的。

总体上看,虽然两宋时期南北各地瓷窑都能生产酱釉瓷器,但仅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来评价,均无法与当阳峪窑媲美。2004年,当阳峪窑址出土了一大批酱釉瓷器标本,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而且制作精美,工艺纯熟。某些精品胎质细白坚致,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温润,色调雅致,堪称此期酱釉瓷器的典范。

从元代开始,江西景德镇窑逐渐成为了全国制瓷业中心。在元代酱色釉的烧造基础上,明初洪武时期景德镇窑的酱釉瓷器釉层均匀,色调似佛教僧侣穿旧的僧衣,故还被称为“老僧衣”色。此后,明代历朝在景德镇窑都生产有酱釉瓷器。如2005年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坑一次就出土了268件酱釉瓷器,包括外酱釉内白釉、外酱釉内青花、内外酱釉3个品种。胎土多细白,釉色因釉料成分、釉层厚薄、烧造气氛及温度等因素的差异,呈现出酱紫、酱红、酱黄、土黄等深浅不一的色调。这批酱釉瓷器大多光素无纹,装饰手法以笔绘为主,装饰少量刻划纹及贴塑乳钉纹。从工艺、造型、釉色及装饰风格看,均与宋代的当阳峪窑酱釉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酱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此时的酱釉瓷器釉面润亮,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好似紫金包镶一般,因此谓之“紫金釉”。紫金釉几乎成了清代酱釉瓷器的代名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有载:“一仿紫金釉,有红、黄两种。”乾隆时宫廷曾发样指令景德镇御窑厂照样仿造紫金釉器,《清档》乾隆记事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紫金釉小缸,并传旨:交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皇帝的亲自参与,皇家文化与艺术养分的植入,无疑从根本上提升了酱釉瓷器的高贵身份。

酱釉瓷是中国古代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当阳峪窑酱釉瓷器堪称杰出代表,“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虽然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的辉煌早已在金戈铁马、漫漫狼烟中渐渐淡去,但这一华贵而不热烈、静谧而不绚艳、神秘而不沉重的具有特殊美感的优秀瓷器品种,并没有消失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而是以煌煌赫赫的官窑气象重新书写了它的灿烂历程,这也正是酱釉瓷器令人回味无穷的魅力所在。

酱釉因以“紫金土”配釉亦称“紫金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其釉色类似芝麻酱色。酱釉瓷早在宋代就多见于北方的许多瓷窑,其中以定窑的“紫定”器最为著名。明代宣德时景德镇官窑出产的酱釉瓷造型规整,色泽温润纯正,釉面肥厚并有橘皮纹。常见器物有撇口碗、撇口盘、收口盘和瓜式执壶等。

《仙剑奇侠传三》中的景天、雪见、龙葵、徐长卿、紫萱游戏名都源自于中药名称

1、景天:景天是植物中的一个科——景天科,其中的“红景天”属可以入药,有滋补强身功效。不少保健品中都有景天的成分。也有一部分品种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总之是种很常见的植物。

2、雪见:雪见是种常见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雪见草是种分布很广泛的草本植物,摇曳的枝条顶端生着细细小小的穗状花序。

3、龙葵:龙葵草是一种清热解毒的常见中药,和雪见草一样,龙葵草这种植物在有些地区可作为蔬菜,也可作为花卉,开小小白白的花,结黑紫色珍珠一样的果实

4、徐长卿:“徐长卿”出自药草名,入药有镇静止痛,祛湿解毒的作用。另外,这种植物外表虽然是很纤细柔美的,表面上看来缺乏大侠的感觉,但从其药效上看来,内在的刚强也不容忽视。

5、紫萱:“紫萱”最早定的名字是“紫菀”,紫菀是北方常见的一种菊科植物的草花,小小的类似蒲公英的样子,浅紫色,每到春天风一吹过,到处都是,很柔婉的感觉。

但“菀”字比较生僻,而且“紫菀”还是一种导弹的名字,所以再三权衡,并经历“紫堇、紫芝、紫珠”等名字后,最终选定“紫萱”。

紫萱的选定缘由:

萱”既是百合科的名花佳卉,也是中国水墨画常见的题材。“萱”有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古人也常把它比喻为慈母的音容。

现实中萱花一般都是橘**或橙红色,并没有紫色的,所以“紫萱”也颇有独一无二的味道,“萱”作为中药,有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的功效;同样“萱”也是佳肴良蔬,就是常见的黄花菜。萱草有一个名叫作“宜男”,相传妇人怀孕时佩戴萱草花,就会生男孩子。

此外“萱草”又有“忘忧草”,在游戏中紫萱是一个悲情人物,她与长卿世世纠缠,却注定要牺牲天各一方,于是“紫萱”的这个名字里也包含着作者对紫萱的怜悯和同情。“紫萱”这个名字既古典又温柔的名字,塑造的也是一个既古典又温柔的完美女性。

-景天

-雪见

-龙葵

-徐长卿

-紫萱

古希腊陶艺与中国在代陶艺的区别

相同点:都在古代,都是人们智慧的体现,都是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用泥巴和成,都是纯手工制作,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不同点:具体那个朝代没说,所以不好比较,因为中国的陶艺发展经历了各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总括来说文化创作意向不同,实体利用对象不同,工艺制作过程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049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随机推荐

  • 袋鼠妈妈豆乳补水凝鲜致润精华液和精华露能一起用吗

    袋鼠妈妈豆乳补水凝鲜致润精华液和精华露能一起用。可以搭配使用,但不提议调在一起用,因为分子大小不一样,混着用容易影响精华或乳液的吸收效果,最好是分开来用,且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顺序,而不要为了省时间将各种护肤品调到一起往脸上抹。需要先用精华后用

    2024-04-15
    28400
  • 脸部紧致提拉用什么比较有效果?

    照镜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胖了呀,怎么感觉脸变大了呢,有点“松垮”的胖。其实不是胖了,而是我们的脸松弛下垂了!地心引力每天都在把我们的皮肤向下拉,特别是年龄增长胶原蛋白不足的时候,加上护肤不当、熬夜等诸多原因,导致我们的脸越来越垮

    2024-04-15
    20900
  • 全套海蓝之谜使用顺序是什么,海蓝之谜具体使用步骤是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使用海蓝之谜护肤品,海蓝之谜护肤品的美誉度很高。很多人进了一整套海蓝之谜护肤品,却不知道怎么用。全套海军神秘使用令海蓝之谜全套的使用顺序:洁面后先用醒肤水,再用浓缩精华,再用各种精华。精华的使用顺序:活

    2024-04-15
    26100
  • 有什么平价好用的男士水乳推荐?求推荐?

    男士平价乳液排行榜10强:  1、悦诗风吟  2、CeraVe  3、百雀羚  4、妮维雅  5、FANCL  6、高夫  7、相宜本草  8、欧莱雅  9、吾诺  10、资生堂  一、悦诗风吟青竹男士控油润肤乳  产品介绍:悦诗风吟的这款

    2024-04-15
    12500
  • 雅诗兰黛第七代面部特润精华露和第七代雅诗兰黛面部精华液是一个系列吗

    是的。雅诗兰黛七代小棕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促进皮肤自身修复的功效。小棕瓶里添加了特有的成分红没药醇,该成分能够有效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同时还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另外第七代小棕瓶中新添加了成分三肽-32,这是一款合成肽,其特征是调节肌肤本身的生

    2024-04-15
    18200
  • 欧蕙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你学会了吗

          欧蕙护肤品是源于韩国LG集团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适用人群为需要注重抗衰老、补水的中年女性。韩国护肤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推出各种套盒,欧蕙也不例外,一起来看看欧蕙套装的正确使用顺序和步骤吧。      欧蕙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  

    2024-04-15
    8200
  • 精华露的正确使用步骤

    精华露是日常护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使用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功效。怎样才是精华露的正确使用步骤呢?下面从多个角度介绍。使用精华露之前应该清洁肌肤。洗脸后,用化妆棉或手指将适量精华液涂抹于脸部和颈部。不要用力搓揉皮肤,以免造成刺激。按摩

    2024-04-15
    15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