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药就可以 如果是混合的 相当的难 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因为中药产地不同,它的成分含量也不同,或者有些成分根本就不同,“有药名 无药实”比如是说黄酮类成分,只要是茎叶类中药大多都含有, 如果是混合的中药粉末做图谱分析也难以得出结论确切是从哪种中药里出来的。因为成分不确定 含量没有标准 用高效液相也只是徒劳,我导师说 没有100 000 没有人敢接这个项目,接了也难。。。。。。呵呵 祖传的秘方吧 可能怕外泄。。。。
1填充剂(稀释剂)
填充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
(1)淀粉。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以免制成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2湿润剂和粘合剂
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只需加入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所加入的液体就称为湿润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黏性或黏 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粘合起来,这时所加入的黏性物质就称为粘合剂。它们所起的主要作用实际上都是使药物粉末结合起来,所以也可将 总称为结合剂。
(1)蒸馏水。是湿润剂。较易发生湿润不均匀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
(2)乙醇。是湿润剂。可用于遇水易于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3崩解剂
崩解剂是使片剂从一个整体的片状物迅速裂碎成许多细小颗粒的物质,有利于片剂中主药的溶解和吸收。用量:崩解剂总量一般为片重的5%∼20%,根据崩解剂的性能加入量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干淀粉。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吸水膨胀率为186%左右。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后可膨胀至原体积的300倍(有时出现轻微的胶粘作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剂,其用量一般为1%∼6%。
4润滑剂
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助流剂是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抗粘剂是防止原辅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润滑剂是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片剂中常用的润滑剂有:
(1)硬脂酸镁。用量一般为01%∼1%,用量过大时,由于其疏水性,会造成片剂的崩解(或溶出)迟缓。
(2)滑石粉。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常用量一般为01%∼3%,最多不要超过5%。
意思是200克药粉里面能起作用的占65%,也就是说有130克的东西是有效的,其它70克是杂质。
1克加多少水,得看你需要多大的浓度。如要配10%浓度的溶液,那么1克就得加99的水,2克就要加98克水,以此类推。
再细的粉末也经不住“镜检”的检验。“镜检”就是把被检物放大到一定的倍数以后来根据它们的组织结构和标准图示进行对照判定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这种分析的显微镜叫“体视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并不一定要高而视野要比一般的显微镜要大一些,以便观察。
科学检测成分也只能定标检测,就是比如你要检测这里面含不含铅,或者含多少蛋白质。但是哪种蛋白质,分析不全。
基本就是检测不了具体含有什么物质,只能定向的指定几种,然后检测含不含,含多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