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不仅仅可以当做食物的调味料使用,而且还可入药,在中医临床方面应用相当广泛。只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桂枝所具有的药物疗效,所以就忽视了这种中草药,桂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
抗菌消炎
桂枝当中含有一定量的桂枝醇等有效成分,经过研究发现,可起到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尤其是对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有抑制功效。当人体受到伤寒杆菌感染或者因为肺炎球菌患上肺炎时,就可使用桂枝进行调理性治疗。除此之外,桂枝还具有抗病毒效果。
散寒解表
中药桂枝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能够治疗邪风、寒风入体引起的疾病,喝些桂枝就能让病情得到缓解。如果是热风引起的感冒,那么桂枝搭配清凉食材来喝也可以。除了风热风寒,桂枝还可以缓解风湿类问题。桂枝搭配红枣来熬汤,让发汗的功效加倍。
利尿消肿
中药桂枝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熟悉中药的人应该知道,桂枝是五苓散当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对于出现肢体浮肿以及眼睑水肿等一类症状的人群来说,服用桂枝可帮助消除水肿。
活血行气
中药桂枝具有活血行气、温经理气的功效。针对女性血滞血凝,月经混乱,痛经等综合问题都能够给予改善。通常桂枝在治疗关节痛、风湿等病症的时候有奇效。
降压消脂
中药桂枝具有降压消脂的功效。桂枝内含有的桂枝油具有挥发功效,在被摄入到人体之后能有效促使血液向体表流动,可帮助扩张局部血管,进而降低血压值。还可帮助减少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起到降压消脂的功效,是高血脂症和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物。
镇静安神
中药桂枝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桂枝当中含有桂皮醛,该种物质可帮助减少惊厥、癫痫的发作,并能促进睡眠的形成,也可缓解失眠多梦等症状。
促进排汗
中药桂枝具有促进排汗的功效。桂枝含有桂皮醛以及桂皮酸钠等物质,可促进血液流向表皮,从而可增加排汗,能帮助治疗闭汗所致的感冒。
平日里,一些人会食用桂枝,那么,桂枝的食用方法有哪些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分别又是什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希望能帮到你。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
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桂枝治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桂枝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2、桂枝治风寒感冒。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桂枝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3、桂枝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4、桂枝治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5、桂枝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6、桂枝治心悸。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7、桂枝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桂枝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桂枝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桂枝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桂枝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8、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桂枝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桂枝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桂枝的及禁忌由于桂枝能旺盛血行,属于温热药物,所以,在风温等热性传染病时,有高热、脉洪大而汗不出者,不宜用桂枝,如果错用了,即使只用上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至于原来已有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所谓内火的患者,更不宜用桂枝。
用量:常用量3~6g,用于解表的,少者24g至45g即可,一般用6g较普遍。在治疗风湿关节痛时,有时要用较大剂量,甚至重用至30~45g,但要视具体情况和根据临床经验而定。
川桂枝与桂枝有何区别
川桂枝与桂枝有何区别,现实生活中,川桂枝是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的中药材,尤其是女性朋友,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川桂枝与桂枝有何区别的相关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川桂枝与桂枝有何区别1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川桂枝的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表症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有大于老人使用。
川桂枝与桂枝的区别
川桂枝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功效。临床常用于:
1、用于风寒表症 。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 。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正名:肉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桂皮等,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川桂枝泡脚有哪些好处呢
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有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泡脚有好处,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在不同的时间段泡脚,起到的作用略有不同。如果想护肾,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左右泡脚,效果最好。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效果更佳。
泡脚时,水温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泡到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由于金属易冷,所以泡脚的容器最好用木盆,其中可放一些有利于活血的丹参、当归;或放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以起到降火清热的作用。
之所以选择早上泡脚,是因为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脚掌上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洗脚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按摩脚心、脚趾间隙,能使大脑感到轻松、舒畅,使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给一天的工作“加满油”。 早上泡脚方法
川桂枝药用价值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3、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4、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川桂枝与桂枝有何区别2桂枝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词典》言其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胸痹痰饮,经闭症瘕,小便不利”等功用。
桂枝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如《伤寒论》中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都要加入桂枝。
功效与作用
1、抑制细菌
桂枝中有一种提取物“桂枝醇”,这种物质对各种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与抵抗作用,能有效的预防各种应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2、解酒护肝
桂枝对因饮酒过度导致的肝硬化有着显著的恢复作用,此外还能减少酒精中乙醚对身体肝脏所造成的损害,防止细胞变性,并促进细胞的再生。
3、止咳祛痰
桂枝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研究显示,桂枝挥发油被人体吸收后需要通过肺部,能够使淤积在肺部的痰液得到稀释,帮助痰液得到顺利的排出。
4、治疗痛经
特别是一些原发性痛经的女性患者,主要是因为血液过于粘滞所致。而中药桂枝的作用则是改善血液粘稠度,调节体内微循环,使女性气血得到顺畅,就能有效地防止痛经了。
5、皮肤暗沉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过重,皮肤疾病也是在不断地增多。常见的如痤疮、斑点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形象与生活质量。而桂枝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彻底地排除垃圾毒素。
6、发寒驱寒
桂枝内的桂皮油,可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服用禁忌
1、流产:桂枝茯苓胶囊在药物流产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桂枝当中的所含的桂皮油当使用量较大时可以导致流产。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当桂枝用量过大时,常可出现汗多、疲倦、四肢乏力、心慌心悸的情况。
3、月经过多:伴有内郁化火的痛经患者使用桂枝后易引起经量增多。
桂枝药膳
桂枝绿茶
材料: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治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
桂枝甘草汤
材料:桂枝12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功效: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对于养心安神有一定的效果。
桂枝丸
材料:槟榔3个,牵牛3两,官桂3两,青皮2两陈皮2两,干姜2两(炮)。
制法:上为细末,煮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15丸,茶、酒任下。如妇人心腹痛,即醋汤送下,男子用茴香汤送下。
功效:桂枝丸可以利胸膈,促进食欲,保持肌肤健康,有效治疗心痛腹痛的`病症。
川桂枝与桂枝有何区别3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提起“桂枝”,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区的人,因为桂枝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药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解肌开腠理,抑肝气,扶脾土,熨阴痹。”
今天,博禾医生就来科普下中药桂枝的功效作用,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带来帮助,码字不易,您的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散寒解表
中药桂枝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作用。桂枝对于因身体受寒气入侵而引起的风寒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当染上风寒感冒之后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如果咳嗽严重,还可能引起咽喉炎或肺部的疾病,此时,可以通过桂枝驱寒,待体内的寒气被驱除之后,感冒自然也就痊愈了。
温通经脉
中药桂枝具有温通经脉的功效作用。由于体内寒湿较重,导致经脉不通,会引起手脚冰凉的症状,特别是在冬天,许多人在睡觉时手脚总是冰凉,这也正是由于经脉不通、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桂枝温通经脉,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
除了药物之外,平时还应坚持运动,帮助更好的驱寒祛湿、温通经脉。
利尿消肿
中药桂枝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作用。桂枝是五苓散当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对于出现肢体浮肿以及眼睑水肿等一类症状的人群来说,服用桂枝可帮助消除水肿。另外,还可治疗一些泌尿系统疾病。
护肝醒酒
中药桂枝具有护肝醒酒的功效作用。许多人由于工作或者情感的问题平时总是有很多应酬,需要喝酒的场合也特别多,而酒精长期在人体内积累,会导致肝脏的损伤。
我们都知道肝脏可以帮助人体排毒,由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的排毒功能出现问题,从而很容易导致酒精肝等肝脏问题,对健康造成影响。而桂枝除了护肝外,还有醒酒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肝脏。
除此之外,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尽量避免长期大量地喝酒,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影响。
镇静安神
中药桂枝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作用。桂枝当中含有桂皮醛,该种物质有镇静安神等药物功效,可帮助减少惊厥、癫痫的发作,并能促进睡眠的形成,缓解失眠多梦的症状。
抗菌消炎
中药桂枝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作用。桂枝中的提取物可以抑制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特别是肠胃中有多种细菌,桂枝对于它们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帮助肠胃抵抗细菌的侵入,预防肠胃炎等疾病,同时它还使寄生虫的出现几率降低,维持人体消化系统的健康。
桂枝
(《唐本草》)
异名柳桂(《本草别说》)。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植物形态详"肉桂"条。
采集8~7月间剪取嫩枝,截成长约15或30~100厘米的小段,晒干。
药材干燥的嫩枝,呈圆柱形,长15~100厘米,直径08~1厘米,外表棕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枝痕、叶痕、芽痕,并有纵棱线、纵纹及横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有棕红色边,中心色较深。粗枝断面呈黄白色。气清香,味甜微辛。以幼嫩、棕红色、气香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③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炮制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锅内,以文火炒至深**略有焦斑为度。
性味辛甘,温。
①《医学启源》:"气热,味辛甘。"
②《本经逢原》:"辛,甘,微温,无毒。"
归经入膀胱、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④《本草求真》:"入肌表,兼入心、肝。"
功用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宜忌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血证、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阴虚之人,一切血证,不可误投。"
②《得配本草》:"阴虚血乏,素有血证,外无寒邪,阳气内盛,四者禁用。"
选方①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伤寒论》桂枝汤)
②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③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④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生姜枳实汤)
⑤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⑥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⑦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桂枝龙骨牡蛎汤)
⑧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小建中汤)
⑨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⑥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名家论述①《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
②王好古:"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汗也。一药二用,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宣导百药,通血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闭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桂枝汤下发汗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其治虚汗,亦当逆察其意可也。"
③《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④《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进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
⑤《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⑥《本草述》:"桂枝与薄桂,虽皆属细枝条,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营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芪耶盖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伤卫,卫为寒风所并,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⑦《本经逢原》:"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肌。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
⑧《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⑨《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⑩张寿颐:"桂枝轻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钱至钱半,若营血素虚,而卫阳亦微,外有凛寒,则用一、二分与白芍合炒,其舌滑无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拣去桂枝不用,仅取其气,不食其味,此虽吴下近时新法,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桂枝即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味辛气温。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宜通经络,上达肩臂。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气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阴亏液耗,误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皮为木,而晚近来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⑾曹家达:"寒湿凝迈于肌肉,阳气不达于外,仲师因立桂枝汤方,以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盖孙络满布腠理,寒郁于肌,孙络为之不通,非得阳气以通之,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湿邪内窜关节,则病历节;或窜入孙络而为痛,按之不知其处,俗名寒湿流筋。其郁塞牵涉肝脏,二证皆宜桂枝。"
提醒您:桂枝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那么桂枝有什么功效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桂枝的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
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
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
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桂枝的作用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的炮制方法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
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这种中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临床应用都会用到这个,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它吗?用它能治什么病?下面就带你了解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1 、 发汗解肌
桂枝辛温而归肺经,能够发汗解表,配伍麻黄可治疗表实无汗的风寒感冒,麻黄是主药。桂枝是表虚汗出的风寒感冒的主药,须配伍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即组成桂枝汤,是治疗风寒感冒表虚汗出的代表方。
桂枝是临床常用药,桂枝汤是临床常用方,治疗汗出、恶风者,无论发热与否,均予桂枝汤,大多在3~5剂后,汗出即愈。还须指出的是,桂枝汤治疗无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表现为汗出、恶风者,疗效显著。若兼见口苦、咽痛、胁痛等,与小柴胡汤同用,名柴胡桂枝汤。
桂枝与肉桂来自同一种植物,均含挥发油,能够刺激汗腺而发汗。由于肉桂所含挥发油丰富,其发汗力比桂枝强,所以,为了增强桂枝汤的发汗作用,方中桂枝可由肉桂来代替,亦可桂枝与肉桂同用,诸多经方爱好者均有这样的经验。
以桂枝为主药的名方甚多,其中桂枝加葛根汤是擅长使用的处方之一。目前为止,治疗颈椎病仅有两首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体质壮实、无汗者,多选用葛根汤;体质瘦弱,易于汗出者,则多选用桂枝加葛根汤。无论选用何方,均可配伍活血祛风止痛药,如桃仁、川芎、鸡血藤、丹参、威灵仙、木瓜等。方中葛根的用量多在50~100g之间,甚至更大,量小则疗效不佳。
2 、 温通经脉
桂枝味辛,能够通行血脉,性温,能够温通经脉。总之,桂枝具有温经散寒、通行经脉的作用,所治的病证属于寒凝血滞之各种疼痛性疾病,例如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治疗脘腹冷痛之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配伍白芍、饴糖等,如小建中汤;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常配伍吴茱萸、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治疗寒凝血滞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宜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总之,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可广泛用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血循环障碍的病证。
3 、 助阳化气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桂枝性温,能够温通经脉,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故能利水,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痰饮等。治疗水湿内停之眩晕、心悸等,可配伍茯苓、白术、甘草,即苓桂术甘汤;治疗水肿、大便溏泄等,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同用,即五苓散。
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来看,桂枝能够治疗痰饮、水肿等,与其助阳化气作用有关,然而这种作用难以理解。认为,桂枝之所以能够治疗水肿,与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有密切关系,实际上就是桂枝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微循环一旦改善,水肿大多减轻。
使用注意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桂枝性温,能够动血。也就是说桂枝能够促进血液运行,提高心率,表现为“血热出血”,如易于鼻衄、牙龈出血等。所以对于易于出血、舌质红、口干咽干等患者,不宜使用桂枝。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1、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是中药桂枝的重要功效之一,因为桂枝中含有的药用成分在被人体吸收后,能消灭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并能抑制人体内伤寒感冒和肺炎球菌的活性,能防止人体因这些细菌感染而出现炎症,也能让人体内已经出现了炎症,慢慢消退。
2、抗病毒
中药桂枝还有多种药用成分能抑制一些常见病毒的活性,特别是它对流感病毒的抑制功效极为明显,可防止流感病毒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中,人们多服用一些中药桂枝,就能降低病毒性感冒的发病率。
3、预防感冒
桂枝汤是一种能解表散寒的中药汤剂,它对人类经常出现的感冒有明显预防作用,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中,人们多喝一些桂枝汤,能抑制流感病毒活性,并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4、利尿排毒
在平时人们适量服用一些桂枝汤,还能提高人类肾脏功能,并能加快身体内尿液生成,能让身体内淤积的毒素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它利尿排毒的功效特别出色以,适量服用还能让人体出现的水肿与小便不利很快减轻。
桂枝的禁忌
桂枝是一种药用功效极为出色的中药材,但生活中那些患有低血压的人禁止服用桂枝不然会让病情加重,除此以外生活中那些已经怀孕的女性也禁止服用桂枝,她们服用桂枝后容易造成子宫收缩,会对腹中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高热、脉洪大不出汗者禁用。桂枝属于温热药物,风温等热传染病时,高热、脉洪大不出汗的人,不应使用桂枝,误用的话,只使用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
2、内火患者禁用。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内火患者,桂枝不适合使用。
又是金桂飘香的季节,桂花自古以来就受到各大家的推崇,桂花在古代和兰花一样,代表着高洁的情操,良好的品质。张九龄在《感遇》中有云: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里的“桂华”即桂花,代表高洁的操守。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中药当中的桂枝是桂花树上的枝条吗?
答案:不是。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要产于南方,是一种具有很多营养价值的发散风寒的药物。
下面说说桂枝主要的两大功效。
首先,它可以治疗感冒。感冒多因感受风寒而发,邪气侵袭卫表引起的外感疾病。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头身痛,而桂枝能发散风寒,解表宣发肺气,桂枝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有止咳祛痰的作用,所以感冒方药中常含有有桂枝。
其次,可以治疗痹痛。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桂枝辛温,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之功效,所以可以治疗脘腹冷痛,血寒闭经,关节痹痛等。
此外,桂枝还可以治疗脑梗塞,血管神经性头痛,过敏性鼻炎,黄褐斑等等。
但你知道吗?桂枝的煎剂及乙醇的浸液对金**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还可以调节血压循环,扩张血管,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同时可以保护肝脏,减少乙醇对肝脏的损害,促进肝细胞再生。
其实桂枝还有很多好处,但一般需要和其他中药配伍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还要注意配伍禁忌,所以身体若有不适,就需要到专科去诊疗,不要自己随便尝试,那是对自己 健康 不负责任的表现。
对于桂花,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小小的米白色或橘**在树下显得不起眼,却默默地散发着香气。这个季节,公园里路边的桂花陆续开放了,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清香,尤其是在下班路上,闻到这股清香,立即感觉舒缓了紧张的神经,减轻了一天的劳累。
其实桂花也是一种中药,归肺、脾、肾经,具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之功效,可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知的桂花是在饮食方面。桂花茶,桂花糕,桂花粥等等。它香气四溢,味道可口,能平衡情绪,缓和精神压力,并对口腔有保护作用,所以,桂花和桂枝不是同一植物的部分,但都具有良好的功效,对此,你了解了吗?
关注@小日子里的 健康 生活 , 健康 生活。
参考书目《中药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