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以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秦可卿的。曲名“好事终”的“好事”特指男女风月之事,是反语。
[注释]
1“画梁”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2擅风情,秉月貌——自恃风月情多和容貌美丽。全句说,后来贾府之败,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一点上。
3箕裘(ji qiu 基球)颓堕——旧时指儿孙不能继承祖业。箕是簸箕,裘是皮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木竹、兽角作准备。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敬,指贾敬。他颓堕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养了个不肖之子贾珍,而贾珍则“**”与儿媳私通。
4家事——家业。宁——宁国府。
5宿孽——原始的罪恶,起头的坏事,祸根。
[鉴赏]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这类人形兽类。
曲子有一点是颇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说中死得较早,接着还有元春省亲、庆元宵等盛事,为什么要说她是“败家的根本”呢?难道作者真的认为后来贾府之败是像这首曲子所归结的“宿孽总因情”吗?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会的、政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也是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纵然曹雪芹远远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又何至于把后 来发生的重大变故的责任全推到一个受贾府这个罪恶封建家庭的毒氛污染而丧生的女子身上,把一切原因都说成是因为“情”呢?
原来,这和十二支曲的《引子》中所说的“都只为风月情浓”一样,只是作者有意识在小说一切人物、事件上盖上的瞒人的印记。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为了给人以“大旨谈情”的假象,才虚构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但是,这种“荒唐言”若不与现实沟通,就起不了掩护政治性的真事的作用。因而,作者又在现实中选择了秦可卿这个因风月之事败露而死亡的人,作为这种“情”的象征,让她在宝玉梦中“幻”为“情身”,还让那个也叫“可卿”的仙姬与钗、黛的形象混为一体,最后与宝玉一起堕入“迷津”,暗示这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影子,以自圆其“宿孽因情”之说。当然,作者思想是充满矛盾的,以假象示人是不得已的,所以他在太虚幻境入口处写下了一副对联,一再警告读者要辨清“真”、“假”、“有”、“无”。试想,冯渊之死明明写出凶手是薛蟠,却偏又说“这正是梦幻情缘”、“前生冤孽”。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被迫自尽,明明写出首恶是王熙凤,却偏说他们都是“多情的”,又制造“情孽”假象。就连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纨、“戡破三春”遁入空门的惜春、“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于心上”的史湘云,作者也统统让她们在挂着“可怜风月债难偿”的对联的“孽海情天”中注了册,这个“情”(风情月债)不是幌子又是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贾府后来发生变故的直接导火线在荣国府,获罪而淹留在狱神庙的宝玉、凤姐都是荣国府的人。宝玉的罪状不外乎“不肖种种承笞挞”时传的那种口舌。宝玉固然有沾花惹草的贵族公子习气,但决不至于象贾珍父子那样无耻,使这一点成为累及整个贾府的罪状,当然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敌对势力要尽量抓住把柄来整治对方。现在偏要说这是风月之情造的孽,并且把它归结到它的发端——秦氏的诱惑。但即使就这个起因来说,也不能不指出,这一切宁府本来就更不象话。比如,若按封建礼法颓堕家教论罪,贾敬纵容子孙恣意妄为,就要比贾政想用严训教子就范而无能为力更严重,更应定为“首罪”。王熙凤的弄权、敛财、害命,也起于她协理宁国府。贾珍向王夫人流泪求请凤姐料理丧事,纵容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铁槛寺受贿害命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而办这样奢靡的丧事,又因为贾珍、贾蓉与死者有特殊的关系。凤姐计赚尤二姐、大闹宁国府,事情也起于贾珍、贾蓉,而贾蓉又与凤姐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他还是与凤姐最亲的秦氏的丈夫哩!然而,尽管如此,“风情”“月貌”以至于秦可卿本人,都不过是作者用来揭示贾府中种种关系的一种凭借,贾府衰亡的前因后果自有具体的情节会作出说明的,这就像作者在具体描写冯渊、张金哥之死的情节时毫不含糊一样。秦可卿“判词”和曲子中的词句的含义,要比我们草草读去所得的表面印象来得深奥,就连曲名“好事终”,我们体会起来,其所指恐怕也不限于秦氏一人,而可以是整个贾府的败亡 。
林黛玉 〔枉凝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薛宝钗〔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任是无情也动人。
元春〔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
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迎春〔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探春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惜春〔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王熙凤〔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史湘云〔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秦可卿〔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妙玉〔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巧姐[留馀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李纨〔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即指此。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三春”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后两句写探春远嫁海隅,一去不返。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暗示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前两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两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湘江水逝楚云飞”,句中嵌有“湘”、“云”二字。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而成“凤”字。此“判词”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亡。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前两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写巧姐母亲王熙凤曾济过刘姥姥,最后也得到刘姥姥的相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首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次句“兰”字寓李纨之子贾兰。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丧天香楼”。判词是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通奸,伤风败俗的秽行都是从宁国府开始的。
1 关于秦可卿诗句
关于秦可卿诗句 1 描写红楼梦人物的诗句
薛宝钗
寄意豪门待春晖,
玲珑娴淑众望归。
良缘残就终化梦,
流水无情逐芳菲。
林黛玉
因酬重恩凝泪痕,
才高气雅卓芳尘。
痴心终为前盟误,
樽洒空对月夜魂。
贾迎春
遥嫁他乡夜苍茫,
舛命又遭中山狼。
闺门重重凭谁诉,
清目无言对灯黄。
贾元春
残霞凄凄弥六宫,
终岁难闻天伦声。
恨水东逝粉黛泪,
魂萦梦索祭晚风。
贾惜春
谁言豆蔻不自知,
道旁唯叹众芳痴。
富贵犹在心已空,
青灯木鱼录旧诗。
贾探春
舟泛海外摇征槁,
东风欲尽心渺渺。
待得时迁枝败日,
众春谁比三春好?
王熙凤
恃宠十年王侯家,
几曾滴水露残花。
聪明一生机关尽,
秀女无辜溪浣沙。
李纨
清苦只为镜姻缘,
心血呕沥付孤兰。
幽香未及溢斗室,
无常已至叹经年。
妙玉尼
檀香佛卷妄言空,
速祸只缘心魔生。
洁质璞玉落淤淖,
残身渐颜向青灯。
史湘云
秉命不较百花同,
终身缘向绿林逢。
燕尔难释哭离日,
怎似观园醉桃红。
秦可卿
秋残花谢源自身,
锦丝悬素叹翁昏。
非是念外风雨至,
落枝犹可沐再春。
贾巧姐
柔枝无力事萧瑟,
莹泪堪忍风波恶。
幸得远戚酬旧恩,
柴门笑语学碾磨。
2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箕裘颓堕”是一个红楼千古之谜。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如果从作者的思路来猜测的话,应该是说,家世遭到巨变是多方面的因素,而诱因是内部先烂起来的,内外相加导致了灭亡。如果内部不先出问题,也许家族不至于消亡。
而首先烂起来的地方,就是宁府,可卿也许就是问题的中心(包括身世,男女关系等)。 “敬”和一般意义上的敬爱没有多大联系,和贾敬联系在一起也站不住脚,如果把它解释成封建社会中传统的宗法制观念、家族制思想还合适点。
古代的三纲思想和唯命是从观念遏制了人的思维的发展,老一套的处事办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脱节的后果必然是落后甚至灭亡。
3 红楼梦诗词集锦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 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宝黛: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恨无常 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探春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喜冤家 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
4 金钗之年的诗句
十二金钗应该说的是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指《红楼梦》中太虚幻境“薄命司”正册记录的十二个优秀女子。除正册外,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正册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林黛玉—判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薛宝钗—判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元春—判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贾迎春—判曲《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贾探春—判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贾惜春—判曲《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贾巧姐—判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史湘云—判曲《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王熙凤—判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妙玉—判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李纨—判曲《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秦可卿—判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因为她早已看透了贾府繁荣背后的假象,并且苦思对策,在去世前以托梦的形式告知王熙凤,可惜并没有得到重视。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虽然对她的笔墨描写不多,但仍可以看出她性格温柔平和,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是重孙之中贾母最得意的人之一,可惜这样一位女子却早早逝去,如果她活着,贾府或许是另外一番光景。
秦可卿虽然出身寒门小户,但自小父亲对她要求极为严格,将她当做男儿一般教养,长大之后的秦可卿出落的亭亭玉立,更难得的是知书达礼,因此被宁国府看中,迎进门成为贾蓉的妻子。当时的贾府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府内上下人等皆讲究排场,铺张浪费已经成为常态,秦可卿看在眼里十分着急,也屡次提醒贾蓉,但贾蓉认为她完全是杞人忧天。
不久秦可卿生了重病,虽然延医问药但身体仍旧一天比一天虚弱,在临去世前她托梦于贾府当时的管家人王熙凤,将贾府的利弊进行了精确的分析。在秦可卿看来,贾府此时虽然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但所依仗的不过是荣国公和宁国公之前的功劳,在贾赦、贾政、贾敬这一代,没有能力出众的人出现,贾府所有人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长此下去不是持久之道。
另外贾府众人上到主子、下到奴才出门都要摆阔气,这种不良之分的蔓延对贾府的名誉造成影响,应该及早制止,细水长流才是正道。秦可卿还建议王熙凤要多置办田地作为族田,这样贾府日后若是有不测也能有个进项,可惜秦可卿的这番话并没有得到王熙凤的认同,而在她去世短短几年后,贾府便迅速衰败落魄。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为什么她死的时候宝玉吐血了,王熙凤跟她的关系也很好么?为什么?
解析: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 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 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秦可卿这一形象在今本红楼梦中是个不完整的形象,由于某种原因,删去了“秦可卿*丧天香楼”一节四五页的内容。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出身并不寒微,是个公主级的人物。
周思源说,看秦可卿的出身,我们一般不会说她是养生堂抱来的孤儿,而会说她是营缮郎秦业的女儿而且秦家并不低微,营缮郎也是五六品的官,相当于现代的司局级干部,贾珍是世袭3品将军,3品将军的儿子娶5品营缮郎的女儿也算门当户对,不足为奇周思源又进一步指出,秦业是个清官因为,营缮郎主管朝廷的各大工程,是个肥差,而秦业宦囊羞涩,当然有很高的个人修养,是个清官那他的养女秦可卿自幼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当然是个有修养知礼数的明白人,在宁荣二府受到一致好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周思源一开始就说了,要注意有三个秦可卿形象,即曹翁起初写的秦可卿,后来改写的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以及第五回太虚幻镜中的可卿曹翁起初写的秦可卿是一个 形象,可后来作了较大改动;同样秦的家庭,秦的父亲也作了相应的改动曹翁一开始用秦业着个名字是有喻*的含义,不过随着"秦可卿*丧天香楼"被删去,秦业这个形象也发生变化,可能由一个官场的爆发户变为一个有修养的清官
至于秦可卿与贾珍的关系,由于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是由未改动前" 秦可卿"转变而来得,所以保留着原有的秦的故事背景,周称为"文学基因"
作者在《石头记》手稿中,原确有“秦可卿自缢天香楼”一节,然于此后,又突然将其删减。其因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秦可卿原型涉及曹家一位女性亲属,且脂砚斋劝其莫为外人道之,作者遂改写之,然前著之手稿已为人传阅,遂留下秦可卿死因之惑。实则,自缢、病亡之说皆出自雪芹之笔。
秦可卿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她虽在书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虽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个金钗,但是她仍有着和其他金钗不同的明显特色
第五回中关于可卿的判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想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说明她其实不是书中所写的病死而是自缢据说是作者原稿作” 秦可卿*丧天香楼”一节是经脂砚斋劝阻才改写成今稿的
秦可卿除了第五回引宝玉到她房中安歇以及后来写到她卧病榻上之外,她只在书中做过两件事: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以警幻仙子之妹的身份许配给了宝玉二是临死前在凤姐梦中托咐一件未了之”心愿”即从事物的荣枯哲理,讲到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这些所为都有是别人梦中进行的所以显得她只是个虚幻式的人物然而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 警幻仙子告诉宝玉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这使人想到百花丛中的仙客来花仙客来是樱草科,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 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秦可卿这一形象在今本红楼梦中是个不完整的形象,由于某种原因,删去了“秦可卿*丧天香楼”一节四五页的内容。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出身并不寒微,是个公主级的人物。
周思源说,看秦可卿的出身,我们一般不会说她是养生堂抱来的孤儿,而会说她是营缮郎秦业的女儿而且秦家并不低微,营缮郎也是五六品的官,相当于现代的司局级干部,贾珍是世袭3品将军,3品将军的儿子娶5品营缮郎的女儿也算门当户对,不足为奇周思源又进一步指出,秦业是个清官因为,营缮郎主管朝廷的各大工程,是个肥差,而秦业宦囊羞涩,当然有很高的个人修养,是个清官那他的养女秦可卿自幼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当然是个有修养知礼数的明白人,在宁荣二府受到一致好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周思源一开始就说了,要注意有三个秦可卿形象,即曹雪芹起初写的秦可卿,后来改写的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以及第五回太虚幻镜中的可卿曹翁起初写的秦可卿是一个*妇形象,可后来作了较大改动;同样秦的家庭,秦的父亲也作了相应的改动曹翁一开始用秦业着个名字是有喻*的含义,不过随着"秦可卿*丧天香楼"被删去,秦业这个形象也发生变化,可能由一个官场的爆发户变为一个有修养的清官
至于秦可卿与贾珍的关系,由于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是由未改动前"*妇秦可卿"转变而来得,所以保留着原有的秦的故事背景,周称为"文学基因"。
作者在《石头记》手稿中,原确有“秦可卿自缢天香楼”一节,然于此后,又突然将其删减。其因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秦可卿原型涉及曹家一位女性亲属,且脂砚斋劝其莫为外人道之,作者遂改写之,然前著之手稿已为人传阅,遂留下秦可卿死因之惑。实则,自缢、病亡之说皆出自雪芹之笔。
正册判词之十一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注释]
这一首是写秦可卿的。
1“情天”二句——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这是为了揭露封建大家族黑暗所用的托词。“幻情身”,幻化出一个象征着风月之情的女身,这暗示警幻仙姑称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程高本作“幻情深”,“深”是错字。“幻”在这里是动词,与“幻形入世”、“幻来亲就臭皮囊”用法相同。作者讳言秦可卿引诱宝玉,假托梦魂游仙,说这是两个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结果。
2“漫言”句——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
3“造衅”句——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意思是引诱宝玉的秦可卿的堕落是她和她公公有暧昧关系就开始的,而这首先要由贾珍等负责。衅:事端。作者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丧天香楼》为回目,写贾珍与其儿媳妇秦氏私通,内有“遗簪”、“更衣”诸情节。丑事败露后,秦氏羞愤自缢于天香楼。作者的长辈、批书人之一畸笏叟出于维护封建大家族利益的立场,命作者删去这一情节,为秦氏隐恶。这样,原稿就作了修改,删去天香楼一节四、五页文字(从批语提到该回现存页数推算,原来每页约四百八十字,删去二千字),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样。但有些地方作者故意留下痕迹,如画中“美人悬梁自缢”就是最明显的地方。
红楼梦曲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以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秦可卿的。曲名“好事终”的“好事”特指男女风月之事,是反语。
[注释]
1“画梁”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2擅风情,秉月貌——自恃风月情多和容貌美丽。全句说,后来贾府之败,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一点上。
3箕裘(ji qiu 基球)颓堕——旧时指儿孙不能继承祖业。箕是簸箕,裘是皮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木竹、兽角作准备。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敬,指贾敬。他颓堕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养了个不肖之子贾珍,而贾珍则“**”与儿媳私通。
4家事——家业。宁——宁国府。
5宿孽——原始的罪恶,起头的坏事,祸根。
[鉴赏]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这类人形兽类。
曲子有一点是颇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说中死得较早,接着还有元春省亲、庆元宵等盛事,为什么要说她是“败家的根本”呢?难道作者真的认为后来贾府之败是像这首曲子所归结的“宿孽总因情”吗?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会的、政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也是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纵然曹雪芹远远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又何至于把后 来发生的重大变故的责任全推到一个受贾府这个罪恶封建家庭的毒氛污染而丧生的女子身上,把一切原因都说成是因为“情”呢?
原来,这和十二支曲的《引子》中所说的“都只为风月情浓”一样,只是作者有意识在小说一切人物、事件上盖上的瞒人的印记。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为了给人以“大旨谈情”的假象,才虚构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但是,这种“荒唐言”若不与现实沟通,就起不了掩护政治性的真事的作用。因而,作者又在现实中选择了秦可卿这个因风月之事败露而死亡的人,作为这种“情”的象征,让她在宝玉梦中“幻”为“情身”,还让那个也叫“可卿”的仙姬与钗、黛的形象混为一体,最后与宝玉一起堕入“迷津”,暗示这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影子,以自圆其“宿孽因情”之说。当然,作者思想是充满矛盾的,以假象示人是不得已的,所以他在太虚幻境入口处写下了一副对联,一再警告读者要辨清“真”、“假”、“有”、“无”。试想,冯渊之死明明写出凶手是薛蟠,却偏又说“这正是梦幻情缘”、“前生冤孽”。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被迫自尽,明明写出首恶是王熙凤,却偏说他们都是“多情的”,又制造“情孽”假象。就连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纨、“戡破三春”遁入空门的惜春、“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于心上”的史湘云,作者也统统让她们在挂着“可怜风月债难偿”的对联的“孽海情天”中注了册,这个“情”(风情月债)不是幌子又是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贾府后来发生变故的直接导火线在荣国府,获罪而淹留在狱神庙的宝玉、凤姐都是荣国府的人。宝玉的罪状不外乎“不肖种种承笞挞”时传的那种口舌。宝玉固然有沾花惹草的贵族公子习气,但决不至于象贾珍父子那样无耻,使这一点成为累及整个贾府的罪状,当然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敌对势力要尽量抓住把柄来整治对方。现在偏要说这是风月之情造的孽,并且把它归结到它的发端——秦氏的诱惑。但即使就这个起因来说,也不能不指出,这一切宁府本来就更不象话。比如,若按封建礼法颓堕家教论罪,贾敬纵容子孙恣意妄为,就要比贾政想用严训教子就范而无能为力更严重,更应定为“首罪”。王熙凤的弄权、敛财、害命,也起于她协理宁国府。贾珍向王夫人流泪求请凤姐料理丧事,纵容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铁槛寺受贿害命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而办这样奢靡的丧事,又因为贾珍、贾蓉与死者有特殊的关系。凤姐计赚尤二姐、大闹宁国府,事情也起于贾珍、贾蓉,而贾蓉又与凤姐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他还是与凤姐最亲的秦氏的丈夫哩!然而,尽管如此,“风情”“月貌”以至于秦可卿本人,都不过是作者用来揭示贾府中种种关系的一种凭借,贾府衰亡的前因后果自有具体的情节会作出说明的,这就像作者在具体描写冯渊、张金哥之死的情节时毫不含糊一样。秦可卿“判词”和曲子中的词句的含义,要比我们草草读去所得的表面印象来得深奥,就连曲名“好事终”,我们体会起来,其所指恐怕也不限于秦氏一人,而可以是整个贾府的败亡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