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传统石文化中,印章石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在中国一直流传着四大印章石的说法,那么四大传统印章石是哪四种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下中国四大印章石吧。中国四大印章石四大传统印章石是哪四种
福建寿山石
寿山石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明朝以后,寿山石开始应用于印章材料。寿山石的特点是,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赏识。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硬度为摩尔25-27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将它打磨成石珠、石镞了。目前已出土发现寿山石雕刻品距今已1500年了。南宋时,寿山石矿已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寿山石雕刻艺术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明、清时期,寿山石雕的印钮技法已达到极高的境界,明、清后期,对寿山石印章情有独钟,康熙等皇帝用寿山制宝玺,寿山石印章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石身价也随之倍增,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有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寿山石雕刻艺术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它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们好评,寿山石在中国玉石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寿山石雕刻工艺品,特别是寿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们青睐。寿山石工艺品已经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以石会友”、“以石增缘”、“以石增情”成为寿山石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
黄宝庆、林国清在《寿山石》中写道:“寿山石的品种繁多,由其质地、颜色、形象和所产地点、矿洞等因素决定,并分为:
田坑石
亦称田石,主要品种是田黄石、田黄冻石、多裹银田石等等。有人将所有田坑石统称为田黄石。田坑石无根无脉,呈自然形态,无明显棱角,沉积于一两米深的田地下层。多有外表,红格成筋,肌理有萝卜纹。质地细柔,温润若脂,以**最为珍贵。田黄石按产地不同可分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
水坑石
有十几个品种,如水晶冻石、牛角冻石、鱼脑冻石等。产自寿山村东南2公里的坑头点山,山麓溪流发源地有一矿脉,东西走向,长期受地下水浸渍,矿石质地晶莹通透,色柔纯净,但一般块度较小。其以水晶冻石、牛角冻石和掘性坑头石最为典型。
山坑石
指山地岩石中的寿山石原生矿,呈脉状产出。由于所处地势较高,没有太多地下水浸灌,石质稍逊水坑石。山坑石分布范围广,产量也很大。由于产地内外环境不同,品种有高山石、都成坑石、善伯洞石等,其中以仅次于田黄的加良山石中的芙蓉石最为珍贵。
浙江青田石
据夏法起《青田石》介绍,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山口、方山一带的封门、旦洪、尧士等地。众多的品名又依外观颜色分为10大类,如青色的灯光冻、鱼冻、封门青,**的黄金耀、秋葵,棕色的酱油冻等等。在100多个品类的青田石中,也有类似田黄的东西,只是叫了别的名称。当然也有叫朱砂青田的“鸡血石”。
浙江昌化石
据钱高潮《昌化鸡血石》介绍,昌化鸡血石是按照物质成分、透明度、光泽、硬度等因素划分成冻地、软地、刚地、硬地四大类。鸡血石的品质首先按血色的多少、形态、鲜艳程度的不同加以区分,一般以血多、色鲜、形美的为最佳,血质以深沉有厚重感,血有集结或斑布均匀更佳。血量少于10%为一般,30%以上为中、高档,大于50%为珍品,70%以上者十分难得。根据鸡血石的质地和血色又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等等。
长期以来,人们对昌化石的认识只偏重了鸡血石,其实,昌化还盛产名目繁多的无血石,仍可依据色彩、花纹、质地评价优劣。如常见的品种有:玻璃冻、田黄石、红花冻、绿昌石、鱼脑冻、鱼子冻等。
内蒙古巴林石
据朱星白等《巴林石》所述,主要依据颜色、质地、纹理和结构,将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和图案石五大类。
鸡血石
巴林鸡血石指含有红色辰砂的巴林石,质地多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鲜红、朱红、暗红、橘红等。血形呈片状、块状、条带状、星点状等。各品种均以各种“红”命名,如夕阳红、彩霞红、牡丹红、金橘红。
福黄石
凡主体呈**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属此类.还可按色调及纹理细分若干品种,如鸡油黄、密蜡黄、流沙黄等。其中金橘黄可与田黄媲美。
冻石
凡透明半透明、无血又以**为地的巴林石均为冻石,是巴林石品种最多的一类。按其主体特征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冻、羊脂冻等。
彩石
凡无血非黄非冻的巴林石均为此类,最明显的特征是质地不透明而色彩丰富,因而品种命名也就丰富多彩,如红花石、黄花石、咖啡石、木纹石等。
图案石
指巴林石中带有各种天然景物图案并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一类,可凭借主题而命名。
脑白金,其主要成分是退黑素有没有效呢我对这个问题下了一番功夫去搞明白
1对于安眠,确实有效吃了它能睡得好,这是没有疑问的,完全可以相信
3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尽一致国外学者肯定的多,国内学者几乎都予以否定<<生活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脑白金是什么东西引用北京的多个著名医学专家教授的意见,对脑白金的宣传给予了几乎是全面否定即使对于睡眠的作用,专家也给予了否定,说是神经内科医师从来也没有开出退黑素作为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简单地说,就是全面否定
4在国外,脑白金确实红过一阵子,但现在这个热度已大大下降了
5所以我的结论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吃了没害处(不过有医学家认为可能有不利副作用)第二,除了可以改善睡眠外,没有其它好处第三,我是以后不会再买这玩意了不仅是脑白金,还有很多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宣传是大大夸张了,不买或少买为好!
(一)提取方法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与压榨法等
1、水蒸气蒸馏法
分为水蒸气蒸馏和共水蒸馏
水蒸气蒸馏:将切碎的药材预先用水润湿,然后通入水蒸气或过热蒸气,使挥发油随同水蒸气蒸馏出来;
共水蒸馏:药材与水共置于蒸馏皿内,直接回执蒸馏,这种方法因原料直接受热,温度较高,可能使挥发油中某些成分分解,有时原料易焦化,影响产品的质量
若挥发油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或挥发油含量低不易分层,可采用盐析法,或盐析后用亲脂性溶剂萃取
2、溶剂提取法
有些挥发油的成分遇热不稳定,则不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可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30~60C)、乙醚等,冷浸或连续回流提取,提取液于低温下回收,即得粗制挥发油但此法所得的挥发油黏度大,杂质多,可利用脂溶性杂质在冷乙醇中的溶解度下降,将挥发油粗品用适量热乙醇溶解,冷却,放置,滤除析出物,减压蒸去乙醇可得较纯的挥发油(也可采用重蒸馏精制)
3、压榨法
适用于提取挥发油含量丰富的新鲜药材(如橙、柠檬、橘的果皮
等)优点:在常温下进行,成分不致受热分解,保持挥发油的原有新鲜香气缺点:产品不纯,不易将挥发油提取完全
因此,常将压榨后的原料再进行水蒸气蒸馏,使挥发油完全提出
4、吸收法
用于少数对热敏感的名贵挥发油如玫瑰油、茉莉花油等
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二)分离法
常用分馏法、化学法与色谱法
1、分馏法
由于挥发油的各成分类别不同,如萜类中不同的萜类成分一般相差五个碳原子,还有双键数目、位置和含氧功能基的不同,沸点也会有一定差距,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萜类的沸点(常压)
分类 沸点(C) 分类 沸点(C)
单萜 ~130
单萜烯
(双环一个双键) 150~170
(单环一个双键) 170~180 单萜烯烃
(链状三个双键) 180~200
单萜含氧衍生物 200~230
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230~300
一般可粗略分成三个馏程:
低沸点馏程(35~70C/1333Kpa):单萜烃类
中沸点馏程(70~100C/1333Kpa):单萜含氧衍生物
高沸点馏程(80~110C/1333Kpa):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奥类
2、冷冻法(结晶法)
利用有些挥发油于低温放置,可析出结晶(脑)的性质,即可将脑与油中其他成分分离
3、化学法
(1)碱性成分的分离
挥发油乙醚液 → 加入1%盐酸或硫酸萃取 → 酸水层中加入碱 → 然后用乙醚萃取 → 蒸去乙醚 → 碱性成分
(2)酸性成分的分离
上述分出碱性成分后的乙醚溶液,用水洗去酸,然后再用不同强度的碱液萃取出酸性成分,再加酸酸化,处理同上
(3)羰基成分的分离
常用亚硫酸氢钠法与吉拉德(Girard)试剂法原理是使亲脂性羰基类成分(醛、酮等)生成亲水性的加成物;加成物在酸或碱的作用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羰基成分,被亲脂性的有机溶剂萃取出亚硫酸氢钠只能与醛和小分子的酮类成分形成加成物,而 Girard试剂法对所有的羰基成分都适用
1)亚硫酸氢钠法
提出酸、碱成分后的乙醚液,加入30%NaHSO3,形成盐(溶于水),用水分取加成物后,加入酸或碱后,再用乙醚萃取,水洗,蒸去乙醚得到醛、酮成分
2) Girard试剂法(略)
3)醇类成分的分离
常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酸单酰氯或丙二酸等试剂与醇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性单酯,、转溶于NaHCO3液,加乙醚萃取出其他中性挥
发油成分
4)其他成分的分离: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萜烃可与溴、盐酸或氢溴酸等形成加成物结晶析出
4、色谱法
常用硅胶色谱、气相色谱法
(1)柱色谱法
样品:石油醚或已烷溶液
洗脱剂:洗脱剂极性由小到大或采用混合溶剂梯度洗脱
注意点:对于部分含有双键异构体的挥发油,用一般色谱法难以分离,可采用硝酸银柱色谱洗脱
挥发油成分中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不同,与Ag+形成的л-络合物的难易程度和稳定性有差异,一般规律:双键数目多,在双键末端及顺式结构中吸附牢,难洗脱
例如:α-细辛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的分离(20%AgNO3-硅胶柱;苯-乙醚(5∶1)洗脱)
流出先后顺序:α-细辛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
因为α-细辛醚环外双键为反式,与 AgNO3络合不牢固;β-细辛醚为顺式,与AgNO3络合能力大于α-细辛醚,而欧细辛醚为末端双键,与AgNO3络合能力最强
(2)GC
GC分离和鉴定挥发油具有高效、灵敏、用量少(小于01ml)、速度快、能制备高纯度成分等特点
流动相(载气):氢、氮或氦;
载体(柱内填充料):耐火砖粉,硅藻土;
固定相:一般选用硅油、硅酮、硅酯、聚酯和聚乙二醇等,随成分的性质和操作温度而定;
操作温度:150 ~ 250C之间(温度过高易使油中成分发生异构化或分解等变化)
5、分子蒸馏法
(1)原理
依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物质的分离即利用液体受热后就会从液面逸出成为气体分子,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分子有效走私不同)其平均自由程不同,在距离液面大于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处设置冷凝面,则经分子可到达冷凝面被冷凝分出,而重分子返回原来的液面,以达到分离目的
(2)优点
1)操作温度低,适宜不耐热易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
2)受热时间短;
3)蒸馏压强低;
4)分离程度和产品收率高
小结:
本章的化学成分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主要掌握萜的定义及分类方法,掌握挥发油的通性,化学组成及提取分离方法熟悉萜类、环
烯醚萜类、卓酚酮、薁类等的特性,显色反应及常见分离方法熟悉重要的萜类化合物——薄荷醇、龙脑、樟脑、青蒿素、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雷公藤甲素、丹参酮类、紫杉醇、胡萝卜素等
材质不同、制作方式不同。
1、橡皮章使用橡皮材料,公章使用硬质材料,由于橡皮材料比较软,所以橡皮章容易产生变形或磨损,而电脑印章材料则比较坚硬,使用寿命更长。
2、电脑刻出的印章是使用电脑控制的激光雕刻机将图案或文字直接刻在印章材料上的。这种印章制作方式可以精确地刻出细节和线条,同时可以刻出非常小的字体和复杂的图案,相比之下,橡皮章则是将图案或文字刻在橡皮块上,然后再通过印泥将图案或文字印在纸张或其他材料上。橡皮章的制作过程较为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它的精度和细节不如电脑印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