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21 起搏细胞 22 移行细胞 23 Purkinje纤维 1 拼音
xīn zàng chuán dǎo xì
2 概述这是由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一个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房室束到室间隔的左右分支和到心室壁和 肌的左右分支的末枝。它的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心脏搏动的冲动到整个心脏,调节心房和心室按一定的顺序和节律舒缩。这个系统除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心外膜下外,其余大部分位于心内膜下层中。组成这个系统的心肌纤维的形态和构造与普通心肌纤维有显著的差别。这些心肌纤维集合成结和束,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并富有毛细血管。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处的心外膜下,为心脏搏动冲动的起点。冲动由窦房结传出后如何传到左、右心房和房室结,所知不详,并见解分歧。传统的见解认为,冲动自此传出后,由心房的普通心肌纤维传导,心房不存在特殊的传导束。但近年有些研究表明,心房壁内有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传导束,可将窦房结的冲动较快地传到左、右心房和房室结(James,1977,1979)。这些传导束有二种,一种是结间束,连接窦房结和房室结,按其分布位置,分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另一种是房间束,传导冲动到左、右心房。关于这些束的位置、构造和功能仍有疑问,尚未得到广泛承认。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的心内膜下,房室束起于结的前部,进入室间隔膜部,分成左、右束,分布到左、右心室。每束在心内膜下分成广泛的丛,组成丛的Purkinje纤维进入心肌膜,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
据近年的研究,组成传导系的细胞分三种:
21 起搏细胞或称P细胞,见于窦房结、房室结和结间束,但窦房结中最多。因它们在光镜和电镜下着色很淡,生理学研究证明它们是起搏冲动的发生部位,故称此名。提示它们为冲动发生部位的形态学证据是,它们位于窦房结的中央,细胞结构较简单,并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组织培养中有起搏功能的细胞,其形态和结构与此种细胞相似。这些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常聚集成团,胞核为大卵圆或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含糖原较丰富。细胞器少,有少量肌原纤维。细胞间见少数桥粒。细胞连接结构简单,这可能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传导速度慢有关;
22 移行细胞
或称过渡细胞,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也见于结边缘的心房壁。它们的形态和构造介于起搏细胞和普通心肌纤维之间,多为细长形,比普通心肌纤维短。它们是起搏细胞与Purkinje纤维或普通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细胞。起搏细胞只彼此相连,或与移行细胞相连。移行细胞既彼此相连,又与Purkinje纤维相连。它们构造较起搏细胞复杂,肌原纤维较多,肌质网较发达并配布较规律。有些细胞的构造不均一,细胞的一部分较简单,象起搏细胞,另一部分较复杂,象心肌纤维;
23 Purkinje纤维一,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和血液组成
(一)心脏
1,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是一个中空的纤维器官,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方连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临膈。心的长轴自右肩斜向左肋下区,与身体正中线构成45度角,心底部被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和心包翻折缘所固定,心室部分则较活动。
2,心腔的构造
心腔以纵走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半每半又分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各以房室口相通
3,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外膜,心肌和心内膜组成
4,心脏的血管
5,心脏的传导系统和神经支配
6,心包
(二)血管
1,血管的种类及分布规律
2,肺循环的血管
3,体循环的血管
⑴体循环的动脉系
⑵体循环的静脉系
(三)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二,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和淋巴组成
(一)淋巴管
淋巴管道为淋巴液通过的管道,根据汇集顺序,口径大小及管壁薄厚,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4,淋巴导管
5,淋巴生成和淋巴循环
(二)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
1,淋巴组织
2,淋巴器官
⑴胸腺
⑵脾
⑶扁桃体
⑷血淋巴结
⑸淋巴结
脉管学显微解剖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
1,毛细血管
⑴构造
⑵分类
①连续性毛细血管
②有孔毛细血管
③血窦
2,动脉
3,静脉
(二)心脏
1,心内膜
2,心肌膜
3,心外膜
4,心瓣膜
(三)微循环
微动脉,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
1,结构
2,途径
二,淋巴系统
(一)胸腺
1,皮质
2,髓质
3,血胸腺屏障
(二)淋巴结
1,皮质
2,髓质
(三)脾
1,被膜与小梁
2,实质
⑴白髓
⑵红髓
循环生理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通常将一个心动周期过程划分为
1,心房收缩期
2,心室收缩期
3,心室舒张期
(二)心率
每分钟内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三)心音
(四)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
每分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
2,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数
⑴静脉回流量
⑵心室肌的收缩力
⑶心率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类型:
A,工作细胞:构成心房,心室壁
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不具自律性
B,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几乎没有收缩功能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⑴静息跨膜电位: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膜内为-90mv
⑵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的动作电位在复极化过程中要复杂得多,持续时间要长,与上升支并不对称,一般用0,1,2,3,4,等数字表示心肌动作电位的各个时期
①除(去)极过程(0期)
②复极1期:
③2期复极化—平台
④快速复极末期(3期)
⑤静息期(4期)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
1,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___①静息电位水平
___②阈电位水平
___③Na+通道的性状:Na+通道有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状态
2,心肌细胞一次兴奋后的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___①有效不应期
___②相对不应期
___③超常期
3,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⑴不发生强直收缩
⑵机能合体性
⑶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三)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起源于心肌细胞本身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称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
(四)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__
三,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
1,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血压的单位为千帕
⑴血压的形成
①血液对血管的充盈和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只有血液充盈血管时才能谈得上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②心脏射血:心室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为两部分
___A,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动能,
___B,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是势能
③外周阻力
⑵影响动脉压的因素
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①心脏每博输出量
②心率
③外周阻力
④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2,血压,脉搏压
心室收缩时动脉压上升到最高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最低值,称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脉搏压
(二)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压力)
有效滤过压>0时则有组织液生成,否则组织液被重吸收
(三)淋巴液的生成
一部分留在组织中的组织液回到淋巴管中形成淋巴液
1,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①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血液中
②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③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的吸收起到重要作
④在组织液的生成和重吸收平衡中起到一定作用
2,影响淋巴液生成的因素: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
2,血管的神经支配
3,心血管中枢
4,心血管反射
⑴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⑵颈动脉体和主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二)体液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2,血管升压素(抗利尿素)
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4,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血液
一,机体的内环境
动物体内所含液体总称为体液
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可直接和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大部分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环境的水环境接触,只能通过细胞外液间接地与水(或外)环境进行交换所以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以区别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二,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的理化特性
⑴血色和血味
⑵血液的密度
⑶血液的粘滞性
⑷血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如电解质)形成的血浆渗透压主称为晶体渗透压对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由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⑸酸碱度
动物的血液呈弱碱性,在正常的情况下,除了通过肺和肾排除过多的酸碱物质外,主要依赖血液中的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为碱贮
三,血细胞生理
1,红细胞
⑴可塑性
红细胞在通过口径小于它的血管时将发生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
⑵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以第1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简称血沉
⑶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由于物理的原因而引起破裂称为机械性脆性当NaCl浓度进一步降低时,部分红细胞将因过度膨胀并破裂,使血红蛋白释出,这一现象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渗透性脆性血红蛋白的功能,只有在完整的红细胞中才能发挥
085%-09%的NaCl即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2,白细胞生理的功能
3,血小板
⑴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A,粘附
当血管内皮损伤而暴露胶原组织时,立即引起血小板的粘着,这一过程称为血小板粘附
B,聚集
血小板彼此之间互相粘附,聚合成团的过程,称为血小板聚集
C,收缩
指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发生的收缩过程它可导致血凝块回缩,血栓硬化,有利于止血过程
D,吸附
血小板能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于表面
⑵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
四,生理性止血
(一)生理止血
血液从血管流出,在正常情况下经数分钟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个过程:
___⑴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
___⑵血栓形成,实现初步止血
___⑶纤维蛋白块形成
(二)血液凝固
1,概念
血液离开血管,由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叫血液凝固(或血凝)
2,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凝血因子FX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第二阶段是凝血酶原(FⅡ)激活成凝血酶(FⅡa);
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Ⅰ)转变成纤维蛋白(FⅠa)
3,触发血液凝固有两种途经
①依靠血浆内部的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形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内源性激活途经
②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外源性激活途经
(三)抗凝和促凝措施
1,抗凝措施
①去除血液中的钙离子
②低温延缓凝雪
③光滑的表面: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解体,减弱对凝血过程的触发,因而延缓了凝血酶的形成
④使用肝素和双香豆素
⑤搅拌
2,促凝措施
①Ca2+促进凝血
②维生素K促进凝血
③加温
高尔基体负责将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胰岛是人重要的分泌腺,它的细胞分泌蛋白质的速度比心肌细胞快很多,而在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膜会转移到高尔基体上,而高尔基体膜则转移到细胞膜分泌出蛋白质,更新速度会高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