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瓷餐具并不都是安全的。陶瓷餐具并不都是安全的。有些餐具长期使用会造成重金属慢性中毒,对皮肤,牙齿,眼睛,大脑,骨骼,生育造成损害。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是陶瓷餐具中含有的铅、镉等重金属成分。损害程度主要看这些重金属在使用中的溶出量及被人体的吸收量。
二、哪些陶瓷餐具重金属含量超标陶瓷餐具的重金属含量要通过专业检测来确定。国家和世界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一件瓷器的重金属溶出量超过千分之零点几,国外都会拒绝进口。但是在我国现在还没有实行强制标准。加上有些陶瓷制造商不负责任,日用陶瓷餐具重金属溶出量超标现象在我国既普遍又严重。所以我们只能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我控制。
通常以下陶瓷餐具最好少用或者不用。
1、餐具内里有大面积装饰图案或喷涂了颜色的。
2、餐具内里装饰图案过多使用大红、深黄、深绿等深重颜色的。
3、餐具内里装饰图案缺少光泽,图案表面粗造的。
4、低质低价的骨质瓷白瓷或其它低温白瓷。
5、长时间不用,瓷器图案会沉积一层黑灰油腻样物质的餐具
6、在使用中瓷器的图案会逐渐被腐蚀颜色变浅的。
三、如何避免陶瓷餐具重金属溶出对人的危害。
1、尽量不使用内里有大面积图案的陶瓷餐具。
2、绝对不使用内里带花的陶瓷餐具食用过酸过咸的食品。
3、放置过久的陶瓷餐具在使用前要用热水清洗擦拭。
4、陶瓷餐具清洗后尽量擦干或烘干存放。
5、绝对不用内里带花的陶瓷餐具长时间存放食品。
6、不使用内里带花的陶瓷餐具高温蒸煮食品。
四、关于几个陶瓷餐具的宣传误区
1、“骨质瓷是用牛骨做的,含有大量的磷酸钙物质,这种物质会被人体吸收,所以骨质瓷是绿色餐具,保健餐具”这是错误的。骨质瓷使用了富含磷酸钙的动物骨炭作原料,但成瓷后化学成分已经变化并不能向人体转移什么磷酸钙。合格的骨质瓷是安全的,但是有些低质低价的劣质骨质瓷产品,即便是纯白的,其重金属溶出量很高,反而是极不安全的。
2、“只要内里带花的陶瓷餐具都是不安全的”,这是错误的。一般讲,釉下画面很安全,比如景德镇的釉下青花和釉下青花玲珑餐具。釉上画面颜色比较清淡并且光洁明亮的也很安全。总之,制作陶瓷时的温度越高,画面与釉面结合越好,画面熔入釉面越深越安全。
3、“只要是白瓷就是安全的”。不准确。高温白瓷,烧成温度在1300度以上,都是安全的。但是低于1200度的白瓷,如果还有光滑明亮的釉面,就要有所区分。不便区分时 ,最好用其作中性食品、冷餐使用,避免过酸过咸,或用于高温蒸煮。
4、“尽量少用陶瓷餐具”。这是极其谬误的观点。陶瓷餐具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体现之一。陶瓷餐具也是最安全的餐具。只是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陶瓷餐具的装饰手段增多,陶瓷加工过程使用铅镉等物质增多,加之有些企业粗制滥造,才导致陶瓷餐具出现更多的不安全隐患。我们只要在生活中加以注意,正确使用陶瓷餐具,都是没有问题的。
五、应当把使用陶瓷餐具作为一种享受。全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在招待尊贵的客人的时候,要拿出最好的陶瓷餐具。中国也是如此。使用美好瓷器用餐,的确是一种享受。
中国餐饮界有句行话:色香味形器。色香味形是菜,器则是指餐具。没有好的餐具相配,再好的菜肴也不完美。
什么菜肴用什么款式的瓷器,方的圆的、长的扁的,盘碗碟罐勺,都有讲究。特别是画面装饰更加重要。大清皇帝常用一种通体装饰富丽堂皇的“万寿无疆”粉彩餐具,应当说重金属含量会严重超标。但是这些盛在餐具里的食品,一是多有“铺垫”,二是冷盘很多,食用者又尊贵讲究,决不会连汤带菜一扫而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安全的。
由此看来,好看的陶瓷餐具还是不要拒绝,而科学合理的使用才最为重要。
瓷碗是用一种干净洁白的粘土做成的。
制作方法如下:
一、先把洁白的粘土研成粉末,用水揉匀。
二、然后用手工或者机器把它做成碗这叫做制胚。
三、把胚阴干后,在碗的表面画上各种花纹图样。
四、上铀,把碗胚放到高温窑里去烧。
五、烧出来的就是光滑发亮的瓷碗了。
不同时期的瓷碗,其形状、釉水、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唐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边,多为平底、玉壁底及环条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黑、酱、白等,纹饰用刻、划、印等手法,将婴戏、动物、植物文字形象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现为高大厚重,圈足多为内斜多撇,断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装饰。明代碗多鸡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较为窄细,大多采用画花装饰。画花装饰技法用于碗上,自唐长沙窑起始,至宋磁州窑过渡,经元青花激发,到明代才真正兴盛起来。清代碗无论在哪一方面均胜过前朝,形状、釉色、纹饰更为丰富多样,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素三彩、五彩、粉彩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分辨的方法很简单,表面平滑如玻璃的釉中、釉下彩陶瓷的铅、镉溶出量极少或几乎没有,可放心选购;而表面有凹凸感的釉上彩产品,则应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
其次,釉上彩陶瓷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釉中彩、釉下彩陶瓷用手触摸制品表面,则平滑如玻璃,无高低不平的感觉。其中,釉中彩、釉下彩瓷的绝大部分可放心选购;而釉上彩瓷如果在加工时使用了劣质颜料,则很容易引起铅、镉溶出量的超标。
另外,陶瓷烧制的原料土因产地不同内含矿物质不同,而硅汞含量高的土不宜烧制餐具。在选用釉上彩产品时,应注意图案颜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铅、镉溶出量往往较高。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应选择价格比普通陶瓷餐具贵的无铅釉“绿色”餐具更好,一般在超市都可以买到。白瓷骨质瓷不含铅、镉,而且画面不易磨损还适合微波炉使用,是当之无愧的“绿色”陶瓷。
陶瓷碗的类别
1、镁质瓷餐具
镁质瓷主要由富含镁的硅酸盐矿物的滑石作为瓷泥的主要原料,并经过138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所以镁质瓷餐具具有高白度、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等突出特点,其洁白如玉、晶莹润泽、是星级宾馆用餐具的最佳选择。
2、镁质强化瓷餐具
镁质强化瓷餐具是采用镁质石粉和高长石粉作主原料,在13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其强度超高,脆性很低,高白度,釉面光洁,使用寿命是普通陶瓷的3-5倍,是目前所有日用瓷中适合作消毒餐具的理想产品。虽然单件产品的成本要比白瓷和普通强化瓷高25%左右,但其使用寿命长、破损率低、档次高形象好,实际餐具的累积总投入反而要低50%以上。
3、强化瓷餐具
强化瓷是高质的瓷泥中加上铝镁等成分再经1300摄氏度左右烈火烧制,让他们重新结晶组合,磁化成一种物质,耐碰耐撞是它的看家本领。釉面呈乳白色,手感细腻。强化瓷的色釉较镁质强化瓷偏暗,目前在消毒餐具市场上使用的餐具已经逐步被镁质强化瓷和镁质瓷代替。
4、贝质瓷餐具
贝质瓷采用高白泥高白釉和贝壳粉经科学的配方,经过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然后再彩绘,再上一次釉,经过第二次高温烧制使之成为无毒、无铅、无害并永不退色,不易破碎,适合于洗碗机洗涤。贝质瓷餐具的釉面白中带蓝,适合于中低档陶瓷餐具用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