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是端溪砚石中较名贵的一种花纹,代指端砚青花石品。素来有“青花,石之细纹也”,“鉴别端石,以青花为最佳”的说法。出于水岩、坑仔岩和麻子坑砚石中,其他砚坑都不产。古人认为,青花砚 北宋蝉形青花端砚
石,是砚石中的精华。其文呈青黑色小点。但必须以水湿石,方能辨别清楚:“青花之细,视之无形,沉入水中,方清晰可见。”清吴兰修《端溪砚史》称:“青花以微尘为上,鹅毛次之,蚁脚又次之,次则鹅毛结,次则玫瑰紫,次则蝇头。以大小相杂为佳,成片成行枯而燥者皆不足重。”故对青花的品评是“欲细不欲粗,欲活不欲枯,欲沉不欲露,欲晕不欲结,欲浑不欲破”,在青花中有几点玫瑰紫的砚石,更显名贵。
“老坑”主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把“重与轻”,“刚与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之中,这是有根据和有道理的。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比原来的感觉要轻些。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老坑砚石的确质地坚实而又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假如用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这些特点是因为老坑砚石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所以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缺少铿锵之声。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作用,所以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老坑砚石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是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的缘故,故使老坑砚石如此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效果。
砚的整体俗称砚台,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部分:
砚堂:又叫砚心、墨堂、墨道。指砚的中心研墨处,即砚的核心部位。石质好坏,使用价值高低都由它决定。有些名贵石品,
如端砚独有的“鱼脑冻”、“蕉叶白”等,在设计和刻制时都保留在这一部位。
砚池:也叫砚湖、砚沼、砚海、墨海、墨池、砚泓,指砚的贮存已经研出的墨汁的低洼处,一般都在砚堂前端或周围。
砚唇:也叫砚缘,指砚堂周围略高的边缘带,形成砚的轮廓,好像砚堂的堤坝。
砚面:指砚的表面、上面或正面。
砚背:又叫砚底、砚下、砚阴、砚后,指砚的背面,即与砚面相反的那一面,经常在上面镌刻铭记诗词。
砚额:也叫砚头,指砚的上部较其他三边砚唇更宽,一般砚的主要工艺雕刻、纹饰都在这一部位。另外,端砚的石砚、雕琢设计也力求安排在这一部位,以提高砚的观赏价值。
砚岗:指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向四周渐渐低下去,使研墨时所得墨汁随时可向四周低洼处流下而贮存起来。
砚侧:又称砚旁,指砚的周围侧面,也常在上面镌刻铭记。
伪制与鉴别
砚石以端石、歙石为最佳。伪制古砚,无非是用他处出产的砚石来仿制端砚、歙砚,有的如不细心,最能以假乱真,这就需要认真加以鉴别。鉴定砚的优劣,有不同的标准。喜好爱恶不同,标准也随之而异。但从一种客观的角度来说,鉴定古砚的优劣离不开外观形状(即石品)、雕刻艺术水平和收藏的文物价值三种。
佳砚应该发墨宜笔,这就要求石品是上等。所谓石品,是指石质是否莹润细密,是否有美纹象征。
端砚的花色斑纹有:鸲鹆眼、青花、胭脂火捺、玫瑰紫、梅花点、鱼脑冻、马尾纹、金银线、蕉叶白、冰纹等。
青花是指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用水弄湿才能显露出来。上等青花应该是细致而不粗糙,温润而不干枯,欲隐欲现而不全部暴露出来,成有层次的团状而不是死板一块,浑然一体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可分为:
1、微尘青花:花点细如尘土,必须用水弄湿砚石才能看出来,是青花中的佳品,常常是浓淡、疏密相间,聚集在砚石的某一部分上面,也有疏落散布在其他上面的,最珍贵的是出现在鱼脑冻和蕉叶白中,而在冻内和白内的青花更是稀世之珍。
2、鹅毛青花:这种青花极细而且短小,呈条纹状,从上下垂,好像雏鹅脱壳而出时的胎毛。它只能在阳光下,弄湿砚石后才能看出来,在水中,花点像一丛丛茸茸的细毛在水中浮动。
3、蚁脚青花:指像蚂蚁脚一样细小的青花,一般分布得稀稀落落,呈青黑色,也有作白色的,在砚石中一般横向。
4、萍藻青花:这种青花看上去好像萍藻在水面上浮动,时隐时现地连成一串,色青蓝而带淡紫,色泽仿佛重叠似的。
5、鱼仔队青花:看上去像一群鱼仔结队游玩。
6、子母青花:像母子相随的大小青黑斑点相伴在一起,也称蝇青花。
7、玫瑰紫青花:它是一种紫蓝色的圆形点,不像石眼那样碧绿有晕,而是形体较大些(一般绿豆般大小或更小些)的圆点青花,大小疏落分散,往往和其他青花混在一起,最佳的是圆形,内侧好像玫瑰,外侧有胭脂晕火捺围住。
鸲鹆眼:有眼是端砚鲜明的特征,有眼砚石也最为珍贵。眼以鸲鹆眼为最佳。色翠绿,石眼中夹杂有黄、碧、绿各色,晕作八九层,石眼瞳子圆正,或外形呈椭圆形,形如鸲鹆鸟的眼睛,所以得名。其中以青翠绿色,线条清楚,轮廓明显,瞳子清晰,晕作八层以上,直径大于一厘米为上品。
蕉叶白:简称蕉白,它的形状像蕉叶初展一片娇嫩,含露欲滴,浑成一片,常常白中略带青黄,常同火捺、青花混杂在一起。冰纹是水岩特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好像悬崖上的瀑布,一泻千尺。它白中有晕,向西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是端砚中的珍品。
胭脂晕火捺:火捺是指砚石中有一种石色好像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其周围往往形成晕,由深至浅向四周扩散,中间处紫中带墨,外层紫中略微带红。胭脂晕是火捺中的上品。色泽浅紫略带红,中心颜色较深,从中心向外则逐渐淡化,犹如涂脂,浓淡相间,因而得名。在鱼脑冻、蕉叶白四周常有这种胭脂火捺。
鱼脑冻:指端砚中一种白色像凝结了的鱼脑似的石品,是砚品中的佼佼者。颜色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或是白中微带灰**的,呈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最佳的鱼脑冻应是像晴空飘浮的薄薄的洁白的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
歙砚中的花色斑纹有罗纹、眉子、金星。罗纹指歙石的纹理作层次状排列。层次极薄的,在砚石断面,显示细罗纹;层次整齐,比例规则,纹如毛刷擦过,这是刷丝罗纹;层次作不规则的曲折的,是水浪纹;纹丝直而细密的是犀角浪纹。这些都是歙砚中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
眉子是罗纹的变异表现。它可分为:大眉子,一抹白云,形如新月;对眉子,形体较小,多数横而不曲;两端略细,成双成对。眉子砚是歙砚中的珍品。
金星指分散分布在砚面上的亮点,大如豆,小如黍,可分为两点金星、金钱金星、鱼子金星等几类;金星融聚在一起成片云状、流云状,这就是金晕。就鉴赏来说,以金星满面为贵,就实用来说,金星应在砚背或砚面四周,远离墨堂。
每一块佳砚,都是一件艺术珍品。首先它应该是因材施艺,造型高雅别致,布局得体,刀法熟练细腻,变有瑕疵为无暇疵,突出特点,能利用星眼,巧作安排,线条流畅,柔和可爱,所刻花草人物,都能栩栩如生。一般来说,歙砚以浮雕线刻为主,不作立体的镂空雕,所刻人物楼堂,手法较细腻,多能层次分明;而端砚一般崇尚深刀雕刻,常作镂空雕。
自唐以后历史上的各朝文人墨客、官僚富商都喜好藏砚,对自己使用过的古砚,往往都留下铭文题识。这自然给人假制古砚以可乘之机,这就需要广闻博见,积累丰富文史知识和考古知识,从款式、样式等诸方面,仔细揣摩,考证其时代风格,剔除伪品。另外,古砚的砚池常常有斑斑墨迹,无论放在水里浸泡多长时间,也没有墨浮出来,这是墨锈,它也是判定是否是古墨的方法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