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的化学式:CH3COOH
食醋实际上是混合物,大部分是水(H2O);有效成分就是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醋(CH3COOH,也可以简写为HAc),另外还含有少量醇类(-OH)和酯类物质(-COO-),所以食醋往往有特殊香味。
醋的化学名称是乙酸,食醋里面醋酸分子由一个甲基和一个羧基组成,其中羧基又可以分成一个羰基和一个羟基。
扩展资料:
CH3COOH 作用
1、乙酸可用作酸度调节剂、酸化剂、腌渍剂、增味剂、香料等。它也是很好的抗微生物剂,这主要归因于其可使pH降低至低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所需的pH。
2、乙酸是我国应用最早、使用最多的酸味剂,主要用于复合调味料、配制蜡、罐头、干酪、果冻等。用于调味料时,可将乙酸加水稀释至4%~5%溶液后,添加到各种调味料中应用。
-食醋
-乙酸
431属于美标马氏体不锈钢,执行标准:ASTM A276/A276M-2017
431系是马氏体不锈钢中强度与韧性搭配较好的一种钢种。它对氧化性酸、大部分有机酸以及有机盐类的水溶液有良好的耐蚀性。一般适用于制造硝酸,醋酸的生产和轻工,纺织等工业中的既要要求强韧性又耐腐蚀的轴,活塞杆,泵等零件。
431化学成分如下图:
据说只有得道的高僧,在火化之后才会出现的结晶体。
稍微百度一下,里的舍利子跟一般的死人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的、椭圆的、有成莲花形的,甚至有成佛或者菩萨形状的。它的颜色有白的、黑的、绿的、红的,还有的舍利像珍珠、像玛瑙、像水晶,还有透明的,有的甚至是钻石一般。
有些学者提出,由于佛门僧人长期食素,摄取了大量的纤维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所以最终的结晶体沉淀于体内就形成了各种舍利。
抛开佛学,用科学思维怎么看待舍利子的呢?实际上,修行的人和普通的人在生物组成上没有任何区别,衣服和脂肪会在20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就开始燃烧,肌肉组织和器官,还有血液大概是在500到600摄氏度的情况下就都充分燃烧了。最终这个炉子会加温到900摄氏度,别说骨头就连结石都会烧为灰烬,更别提什么人体沉积的矿物质和纤维了
但不同就不同在,高僧火化和普通人火化不一样,因为高僧火化的时候穿戴的陪葬品特别多,有一些贵重的珠宝、饰物,也都一起推进炉子里烧掉了。
所以,在没有故意作假的情况下,高僧火化之后遗留下来的那些形状各异的,大小不一的,不是骨灰的东西,而是那些贵重的饰物经过高温燃烧之后留下来的残片。有些东西可能经不住高温,已经燃尽了,有些还没有完全烧毁,但也不是之前的样子了。
变了味的舍利子是对佛学的玷污我相信,最初佛教的信徒是虔诚地向宗教祖先致敬的,为了纪念他们才把舍利留下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个世界上,大多数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都是在这种心态下铸就的。
然而当今很多人失去信仰,为了利益,造假的事还干得少吗?您稍微查一下专利号,很有意思,会发现以下:
·专利号 ZL2007100102788,发明人赵东年,专利名称“舍利子的制作方法”,这个专利是用人体的骨灰,再加上水晶和硅酸盐的金属上色,按照比例配好原料,压模做湿坯,经过1300摄氏度的烧结,最后再印上箴言或者盖上图章。
·专利号 2009100108072,这个发明人也是同样的,专利是人造舍利子的制作方法
所以现在如果去寺庙,尤其是那些宣称曾经高僧辈出的地方,那里兜售的舍利大都是这些东西。其实这种方法也根本不是什么门槛,在2007年之前早几十年就有人往炉子里头加鹅卵石、工艺品、假宝石、玻璃珠,然后烧完了当舍利卖。
真实的舍利化学成分其实并不复杂我在文稿里放了,您可以看看最早公之于众的印度高僧的舍利。当时印度被殖民,印度考古局的局长英国人孔宁汉劫走了舍利,存在了当时维多利亚和埃尔伯特博物馆。之后等到印度独立了,跟英国交涉又把这些舍利归还了。
您可以从看到,真实的舍利其实大部分都是人骨。而您在市面看到的,大多都是假的,也就是人骨、水晶混合硅酸盐。
好了,您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还有疑问您可以留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