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
异名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矿物形态石膏
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蜜**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著。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挠性。
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
采集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药材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中CaO为325%、SO2为466%、H2O为209%,此外常有粘土、砂粒、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混入。据北京医学院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微量的Fe++及Mg++。
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炮制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②《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辛甘,寒。
①《本经》:"味辛,微寒。"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归经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功用主治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②《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选方①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遣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②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热,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巳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③治湿温多汗,妄言烦渴:石膏、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伤寒总病论》)
④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龟二钱,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⑤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仟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⑥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
⑦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普济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石膏六两(碎,绵裹),大乌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外台》)
⑨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圣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头疼,连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三因方》龙石散)
⑿治喉风: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喉科秘诀》石膏汤)
⒀治胃火牙疼:好软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五分,为末,日用揩牙。(《保寿堂经偏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钱,猪肝一片,薄批,掺药在上,缠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⒂治小儿伤热吐泻黄瘦: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甘草(生)一钱。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小儿药证直诀》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风热者:石膏三钱,飞罗面七钱。为末,水和,煅红,冷定,滚酒化服,被盖取汗,连服三日。(《卫生杂兴》)
⒄治诸金刃所伤,血出不止:石膏、槟榔、黄连(去须)各一两,黄柏半两。上为细末,随多少掺敷疮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⒅治汤火烂疮:石膏捣末以敷之。(《肘后方》)
⒆治乳痈: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仁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少许,撒于患处。(《医宗金鉴》九一丹)
(21)治痔漏:煅石膏一斤,冰片五克,共为细末,外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烧伤
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以免除烧伤患者的换药痛苦。用法: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剪开水泡,除掉腐皮,再用2~4密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将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经1~2小时后,石膏粉干固;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一般在12~24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后不宣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感染。一般Ⅱ°烧伤经3~7天痴片即可脱落。如痴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事先作过敏试验)。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上述方法观察36例:其中Ⅰ°烫伤26例,Ⅱ、Ⅲ°混合烫伤11例;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17例,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结果除1例小儿因合并麻疹、肺炎,1例小儿因烧伤面积在90%左右、入院时即出现严重中毒现象而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但此项治疗方法尚存在如下问题:一冬天或天冷时常难以施行;二石膏痴皮干固后患者常有难忍的痛痒感;三Ⅲ°烫伤,石膏痂片仅可作为人工痂皮,暂时保护创面,尚不能代替早期的植皮。此外,如将石膏粉用桐油或花生油调制成膏,外敷患处,对促进创面愈合亦有较好的效果。
②用于充填骨缺损腔
应用石膏充填,治疗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14例,其中12例经2~17个月的观察,均获痊愈。在观察5个月以上的7例中无1例复发,X线检查骨缺损均愈合,有的已形成新的骨髓腔。2例化脓,其中1例为急性骨髓炎,1例为跟骨结核,局部病灶较大,浸润明显,有窦道混合感染,软组织缝合困难,结果石膏完全流出而告失败。治疗方法:术前以抗菌素控制感染,术中彻底清除炎性或结核病灶,凿成新鲜骨面,尽量保存骨膜及软组织,以混有青霉素及链霉素之淀粉石膏充填,致密地缝合创口。术后患肢以石膏固定,同时注射抗菌素。全部病例术后全身无任何不良反应。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石膏充填后,血钙在早期多数升高,骨痂出现丰富,骨化过程较快。因此认为石膏充填可能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供应丰富的钙盐;二是起支柱作用,同时有生物学 作用。这都是促进骨愈合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采用石膏充填骨缺损的临床适应症应慎重选择。慢性骨髓炎或骨结核,凡病灶较小,皮肤及皮下组织较丰富的,经抗菌素治疗及病灶彻底清除后充填石膏,可收到良好效果;对于急性骨髓炎已有脓肿形成,及病灶太大、皮肤不完整、皮下组织较少、术后无法致密缝合的病例,均不适用。
提醒您:石膏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药学中说,生石膏可以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
1解热作用:本品煎剂试验注射或天然石膏1:1煎剂,直肠给药4ml于消毒牛乳或三联菌苗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解热作用,但纯品石膏无解热作用,故认为天然石膏的解热作用与其中含有的杂质有关,退热作用与主成分钙无关。大鼠口服或注射,并无退热作用。也有报告有退热作用者,但实际上不很显著。石膏煎剂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有抑制作用,石膏的这个作用与中枢环核甘酸含量变化有关,石膏使脑脊液环单磷酸腺苷含量低于对照发热兔,而环磷酸鸟苷含量高于发热兔。生石膏2g/kg灌胃,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正常兔体温无影响。
2消炎作用: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包括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又能减少血管渗透性,故有解毒、镇痉、消炎的作用。
3对免疫的影响:石膏煎剂1:4浓度4ml/只灌胃,可使烧伤大鼠,脾与腹腔巨噬细胞cAMP含量增高,也使血浆环单磷酸腺苷及前列腺素E2含量增高。对烧伤大鼠,石膏煎剂尚可使T淋巴细胞数增加,淋转率也增高,并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
4收敛作用:煅石膏外用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5抗病毒作用:用斑点杂交法试验,石膏煎剂25%-100%浓度,有降低乙型肝炎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的作用。鸡胚试验初步证明,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麻黄,与石膏无关。
6其他作用:煎剂能减轻大鼠的口渴状态。长期应用,可使各器官(脑下垂体、肾上腺、颚下腺、胰脏)及血清中的钙含量较对照组为低,但脾脏及胸腺等的钙含量则高于对照组。其意义尚待阐明。在体外试验,煎剂无抑菌作用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隔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
《本草从新》:“寒能清热降火。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生津止渴。治伤寒郁结无汗。阳明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阳狂壮热。小便赤浊。大渴引饮。中暑自汗。舌焦,牙痛。”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辛、甘,微寒、大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辛甘,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主出汗解肌,缓脾益气,生津止渴,清胃消痰,最理头疼。与方解石相似,须莹净如水晶者真。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发散,仲景名为白虎,盖有两义,一则以入肺,一则以其性雄。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微寒,味辛,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煅)
石膏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燥金胃、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中风者,伤寒五种之一也,风为阳邪,中风病寒热,而心下逆气惊喘,则已传阳明矣,阳明胃在心之下,胃气本下行,风邪挟之上逆,乘肺则喘,闻木声则惊,阳明火烁津液,致口干舌焦,不能呼吸,故用石膏辛寒之味,以泻阳明实火也。
腹中大肠经行之地,大肠为燥金,燥则坚痛矣;其主之者,辛寒可以清大肠之燥火也。阳明邪实,则妄言妄见,如有神灵,若邪鬼附之;石膏辛寒清胃,胃火退而邪妄除,故云除邪鬼也。
产乳者,产后乳不通也,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辛寒能润,阳明润则乳通也。金疮热则皮腐,石膏气寒,故外糁合金疮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辛,气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
《药性本草》:“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
《本草备要》:“治斑之要品。”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尚夹有砂粒、黏土、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以及微量的Fe2+及Mg2+。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中国药典》规定:含含水硫酸钙不得少于950%。
2、作用:本品有解热、解渴、增强免疫、降血糖及一定的解痉、抗炎作用;煅石有生肌作用。另外,石膏的主要成分硫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不会因煎煮时间延长和温度增高而增加其水溶性。
3、药理:动物实验证明有解热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产热中枢而解热,同时抑制汗腺分泌,故退热而不发汗;石膏经胃酸作用,其部分转变为可溶性钙盐,使血钙增加,而抑制肌肉兴奋性,起镇静、镇痉作用;外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起消炎作用。
4、临床报导:用煅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渗出,防止盛染,促进创面愈合。
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二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可用于气分热盛证,肺热喘咳,胃火牙痛以及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证。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可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可用于麻疹出去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亦可用于肝气郁滞引起的胸闷、胁痛等症。
根据您所给的些许信息,方中有石膏、薄荷,我估计此方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宝宝吃了腹泻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方不对证,即医生的辩证不准确,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更甚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使宝宝腹泻。其次,医生辩证正确,但是方药剂量过重,亦可导致腹泻。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臆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愿小宝宝早日康复!
1、石膏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2、石膏,中药名。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
3、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石膏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石膏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石膏有什么作用?2、生石膏的药用价值3、生石膏的药用价值有哪些4、中药石膏的用法是什么功效作用与禁忌有哪些5、生石膏有哪些食用功效6、石膏的药用功效是什么?石膏有什么作用?石膏实际上是一种矿物质,性大寒,根据经络的理论,石膏主要是归肺经和胃经。
石膏的用量方面,最低剂量一般在15-60克,用法主要是先煎,也可以外用,尤其用于湿疹等皮肤病,具有收湿的效果。
石膏分为生石膏和熟石膏,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熟石膏也是煅石,即煅用以后的石膏,具有敛疮生肌和收湿、止血的功效。
石膏归于肺和胃经,所以石膏对于肺热、高热、烦渴、咳喘、胃火亢盛、牙齿痛等肺和胃的热证非常有效,虚寒、血虚和阴虚发热等虚证需慎用石膏。
石膏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楚是生石膏还是熟石膏,因为生石膏和熟石膏的作用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
:
一、药用石膏作用
药用石膏同时具备普通石膏的固定作用,还可以携带药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药用石膏固定骨折的时候,可以使得骨折处于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得以修复。
石膏内层的药物往往含有消炎去痛、消肿的成分,比如三七粉,可以控制局部肢体的肿胀,缓解症状,这样就可以加快肢体的骨折的愈合与修复。
但是,药用石膏有一个缺点,就是在部分病人容易引起石膏的过敏,这个是因为石膏固定的时候是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如果对石膏内的药物过敏就会引起皮肤的湿疹、发红和荨麻疹等情况。
二、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因用量过大而致的不良反应:石膏的毒性很小,但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
2因配伍不当而致的不良反应:石膏与某些西药配伍时,能降低西药的作用,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3中毒反应:若服用含砷量高的石膏,则可引起砷中毒,出现腹泻剧痛、吐泻频作,甚至死亡。
4过敏反应:有个别病例用石膏绷带固定后出现接触性皮炎。
皮肤有瘙痒及灼热,并见弥漫性红斑及粟粒状丘疹。
5药不对证: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
生石膏的药用价值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煅石膏)。
石膏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褥金疮。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做浴汤。
治伤寒头疼如裂。
和葱煎茶,去头疼。
治天行狂热,头风旋,下乳,揩齿益齿。
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
止阳明经头疼,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疼。
自《本草纲目》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的证候。
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对于温热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则常与犀角、玄参等凉血解毒药配伍,以清热消斑,如化斑汤。
2、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
常与杏仁、麻黄配用,以清宣肺热、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胃火亢盛,头痛,齿痛,牙龈肿痛。
常与知母、牛膝等配伍,以泻火而缓痛,如玉女煎。
4、用于湿疹,疮疡溃后不敛,水火烫伤。
常与黄柏、青黛等配伍,外用以清热敛疮、生肌。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15—30克(据病情不限此量)。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能久煎,久煎药效丧失。
研究:
生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
此外,尚有少量硅酸、氢氧化铝、硫化物及微量的铁、镁等。
煅石膏的主要成分为脱水硫酸钙。
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后能增加血清内钙离子的浓度,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减少血管通透性,故有解热、镇痉、消炎等作用。
煅石膏外用,能减少粘膜的分泌。
石膏解: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卷
石膏之质,中含硫氧,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鸠毒也。
迨至误用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
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
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
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
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惟热实脉虚者,其人必实热兼有虚热,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
特是:药房轧细之石膏多系煅者,即方中明开生石膏,亦恒以煅者充之,因煅者为其所素备,且又自觉慎重也。
故凡用生石膏者,宜买其整块明亮者,自监视轧细(凡石质之药不轧细,则煎不透)方得。
若购自药房中难辩其煅与不_,待将药煎成,石膏凝结药壶之底,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药汤即断不可服
生石膏的药用价值有哪些生石膏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那么你知道生石膏的`药用价值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生石膏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1、生石膏的功能主治有哪些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褥金疮。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做浴汤。
2、生石膏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21、解热作用
本品煎剂试验注射或天然石膏1:1煎剂,直肠给药4ml于消毒牛乳或三联菌苗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解热作用,但纯品石膏无解热作用,故认为天然石膏的解热作用与其中含有的杂质有关,退热作用与主成分钙无关。
大鼠口服或注射,并无退热作用。
也有报告有退热作用者,但实际上不很显着。
22、消炎作用
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包括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又能减少血管渗透性,故有解毒、镇痉、消炎的作用。
23、对免疫的影响
石膏煎剂1:4浓度4ml/只灌胃,可使烧伤大鼠,脾与腹腔巨噬细胞cAMP含量增高,也使血浆环单磷酸腺苷及前列腺素E2含量增高。
对烧伤大鼠,石膏煎剂尚可使T淋巴细胞数增加,淋转率也增高,并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
3、生石膏有哪些作用
用于胃火亢盛,头痛,齿痛,牙龈肿痛。
常与知母、牛膝等配伍,以泻火而缓痛,如玉女煎;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
常与杏仁、麻黄配用,以清宣肺热、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用于湿疹,疮疡溃后不敛,水火烫伤。
常与黄柏、青黛等配伍,外用以清热敛疮、生肌;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的证候。
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对于温热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则常与犀角、玄参等凉血解毒药配伍,以清热消斑,如化斑汤。
中药石膏的用法是什么功效作用与禁忌有哪些煎煮中药是一门很讲究经验的活儿,其中的先煎、后下、烊化、包煎等煎煮法更应该注意。
那么中药石膏怎么煎用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石膏的煎用
在中医里面,药用的石膏为“生石膏”。
生石膏又称白虎、细石,为硫酸盐类矿物,性寒味辛甘,为治疗温病的常用药,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的功效,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不退、大热烦渴,大量用之,颇有卓效,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
一直以来,石膏入药都主张将其先煎,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种做法有点事与愿违。
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其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试验发现,将生石膏放入1000毫升水中加热,当其温度在20℃、60℃、100℃、107℃时,硫酸钙的溶解克数分别为22克、23克、16克和155克,可见,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
所以,生石膏先煎或久煎,其溶出量反不如与他药同煎时含量高。
见过中药的人会了解到,像是矿物类、化石类、兽骨兽甲等质地坚硬的中药,像龟板、鳖甲、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生石膏、珍珠母、石决明等,为了让成分有效溶出,一定会先放入煎药锅内煎煮段时间才能将其成分煎出。
但是有些矿物比较特殊,并不需要提前煎煮。
这样的中药材,生石膏就算是一味。
早在中药专着《雷公炮炙论》中就记载:“凡使石膏,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澄、晒、研用。
”在《奇效良方》中亦载有“石膏、鼠粘子研末,以温酒或清茶调服治疗偏头痛”的病例。
现代医家也有以生石膏研末冲服治大叶肺炎、高热不退的报道。
由此可见,生石膏入药不需先煎。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
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2、《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亦可作浴汤。
3、《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5、《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
和葱煎茶去头痛。
6、《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7、《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中药石膏的配伍应用
1、石膏可用于清热泻火,主要用于热病,表现为高热,口渴,心里烦,脉搏快速的病人,通常和知母一同使用。
知母也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二者合用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疗效。
2、石膏还可以用于胃火大引起的口腔炎症,如牙龈肿痛,口腔溃烂等,有清胃热的作用,通常和牛膝,知母等一同使用,牛膝能够引火下行,知母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3、石膏还可用于肺热咳喘,表现为高热,口渴,咽喉干燥,小便短少等,通常和麻黄、杏仁一起合用,麻黄能够清肺热,平喘,杏仁本身也能止咳化痰,和麻黄合用可以增强麻黄的作用。
4、石膏还可以用于疮疡创口久不愈合,湿疹的人,对烫伤也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单用,煅用,外敷疮口处,也可以和黄柏,青黛一起研磨成末后外敷使用。
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使伤口及早愈合。
石膏的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石膏。
2、鸡子为之使。
石膏恶莽草、马目毒公。
《本草经集注》
3、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
4、石膏恶巴豆,畏铁。
《药性论》
5、石膏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
6、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
①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
②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
③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生石膏有哪些食用功效生石膏为一种含水硫酸钙的矿石。
性味辛、甘,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
临床中常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对于温热病后期,高热发斑,常和玄参等凉血解毒的药物配伍使用。
生石膏还用于肺热咳喘,心烦口渴,以清宣肺热。
另外生石膏还用于胃火亢盛头痛,牙齿疼痛以及牙龈肿痛。
生石膏外用,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以及急性关节扭伤和鹅口疮、中耳炎以及水火烫伤、黄水疮、丹毒和湿疹、臁疮腿等疾病。
石膏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为单斜晶系矿物。
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
其制品的微孔结构和加热脱水性,使之具优良的隔音、隔热和防火性能,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等。
天然石膏是自然界中蕴藏的石膏石,主要为二水石膏和硬石膏。
中国石膏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各类石膏总储量约为570亿吨,居世界首位,分布于的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储量超过10亿吨的有10个,依次是:山东、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宁夏、西藏、安徽、江苏和四川,石膏资源比较贫乏的是东北和华东地区。
中国石膏资源主要是普通石膏和硬石膏,其中硬石膏占总量的60%以上,作为优质资源的特级及一级石膏,仅占总量的8%,其中纤维石膏仅占总量的18%。
因此,我们是石膏储量大国的同时,又是优质石膏储量的穷国。
优质石膏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北应城和荆门、湖南衡山、广东三水、山东枣庄、山西平陆等地区,部分矿点已过度开采接近枯竭,部分因与低品位石膏混杂难以分离而造成优质资源浪费。
因此,中国实际能够开采并有效利用的优质石膏资源比例更少。
中国石膏工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发展很快,1995年石膏产量就猛增至2659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膏消费大国。
至2004年,全国石膏原矿年生产3000万吨以上,总计石膏消费量约为3500万吨。
中国现有石膏开采矿山500多个,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矿山约50个,其产量占总产量的40%,乡镇小型矿山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
按生产方式分,露天开采约占30%,地下开采约占70%。
在地下开采的石膏矿山中,因种种原因使平均回采率低于30%,得到优先开采的优质资源并未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浪费严重,令人痛心!
天然石膏中用途最广的是二水石膏,其有效成分为二水硫酸钙,一般根据矿石中二水硫酸钙含量对石膏进行等级划分。
石膏应用领域较宽,产品种类也较多,不同的用途对石膏原料的质量有着不同的要求,高品位石膏多被用于特种石膏产品的生产原料,如食用、医用、艺术品、模型和化工填料等;二水硫酸钙含量低于60%的石膏矿则很少得到应用;高于60%的石膏矿石,则根据其含量的不同,被用于建材、建筑等各个领域。
世界不同对石膏的消费结构不同,发达石膏深加工产品的消费占较大比重,其石膏消费结构为:产制品占45%,水泥生产占45%,其它各领域占10%。
发展中多偏重于矿石的初级应用,依赖于水泥工业,石膏制品的比重随经济发展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中国的消费结构大致为:84%用作水泥生产的缓凝剂,65%用于陶瓷模具,40%用于石膏制品、墙体材料,55%用于化工及其它行业;随着中国水泥产量的不断增大,对石膏的需求相应增大,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膏产业尤其是石膏制品将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各种石膏产制品及石膏墙体会得到高速的发展,石膏的需求量必将猛增,随着传统的陶瓷及其它特种行业的发展,优质石膏资源不断减少,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被愈加重视。
因此,为了保证整体石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的、环保的、健康的石膏建筑材料及产制品更广泛的应用于人民生活中,必须对有限的石膏资源进行优化利用。
低硬度,一组极完全解理,以及各种特征之形态可以鉴别。
致密块状的石膏,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与碳酸盐区别。
硬度分类中标准矿物之一。
石膏的药用功效是什么?释名藏在地中,雨后时常暴露出来,取出后如棋子,白澈的最好。
性味味辛,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下舌焦,喘促不宁,腹中坚痛。
治产乳金疮。
除时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咽热。
治伤寒头痛如裂,高烧皮燥。
和葱煎茶,去头痛。
下乳,揩齿益齿。
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
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石膏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石膏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石膏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