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故事

甲骨文的故事,第1张

分类: 生活 >> 生活常识

问题描述:

找有关甲骨文的故事

解析:

甲骨文的故事

据近日报载,在陕西省岐山县内又发现两片周代甲骨,其中所刻文字达55个,这还是过去未曾发现过的“龟腹甲骨”。甲骨文再次引起了国人的关注。这里选摘的内容,对甲骨文的相关背景作了较为通俗的介绍。

从殷墟到西周甲骨

对甲骨文的认识(即判明其为古人文字)始于光绪己亥(1899)年,鉴定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他是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古董商人范维卿手中购得并率先开始肯定其价值的。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重视。当时在中国,考古这门科学已开始受到西方现代技术和方法的影响。到1928年5月,当时全国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下设几个研究所,其中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代所长是中山大学文学院教务长傅斯年。他上任后即以关注殷墟甲骨文为首要大事,这年8月12日,委派中山大学副教授、三十四岁的河南南阳人董作宾前往安阳进行调查。

董作宾此去的目的是查明甲骨埋藏、盗挖的情况,看是否值得进行系统、科学的发掘。他在实地调查后,发现殷墟遗址的发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迟之一日,即有一日之损失”。傅斯年看了报告后,当即同意发掘小屯村殷墟遗址。经院长蔡元培支持,特批一千银元的充裕经费,购置器材,调配人员,于1928年10月7日开始发掘。这就拉开了殷墟甲骨科学发掘的序幕,也奏响了我国现代考古科学大进展的乐章。

殷墟发掘共进行了十五次,至1937年6月因抗日战争而被迫中断。出土有字甲骨二万四千九百十八片,另有大量其他器物。其中有几次由留美归来的人类学、社会学专家李济博士主持,另几次分别由郭宝钧、石璋如、董作宾主持。这些人才原本多不是考古专业科班出身,但凭着强烈的使命感,以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个人的史学修养、国学根底,加上勤奋探索的精神,终于通过殷墟考古发掘这一重要实践,取得了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1950年4月,中断十三年的殷墟发掘得以恢复。此后直至1991年10月,对殷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找到了大量甲骨,其中有字甲骨总数为六千二百四十三片。而尤以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得到甲骨上万片为最多。专家由此推测,在殷中期以后,卜事机关大约由村北移至村南。这批甲骨文为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自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甲骨之后,人们一直对此津津乐道,以至“殷墟卜辞”几乎成了“甲骨文”的同义词。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推测西周王朝也应该有甲骨文存在。1940年,何天行在上海出版的《学术》第一辑上发表《陕西曾发现甲骨之推测》,根据《诗经·大雅·文王之十·绵》的线索,推测殷民族与周民族早有往来,同样迷信占卜的周人早已学会龟甲兽骨占卜的方法以及契刻文字并保留存世的习惯。又根据《水经注》记载高陆县(属西安府)发现背部有八卦古字的龟,结合《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的句子,推测在西安府曾有甲骨文发现,而这种甲骨文多半是属于周民族的。这一推测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得到印证。

先是1951年在陕西县出土了一件有钻、灼及兆痕的兽胛骨,显然是一块卜骨。1952年,在河南洛阳东郊遗址又出土了一块有方凿的龟版。1954年,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周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块有字的卜骨,人们终于认识到殷墟之外确有甲骨文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周人的发祥地——周原地区以及西周王朝的周边诸侯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西周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可以按占卜内容分为卜祭、卜告、卜年、卜出入、卜田猎、杂卜及专门的人名、地名、官名、月相等几类。其年代多数属于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时期,少量是周穆王时期。1991年在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遗址发现了一件刻辞卜骨残片,1996年北京房山县燕都遗址又出土甲骨数十片,其中有字的三片。这样到目前为止,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地有九处,共计三百十二片,有一千零三十三字。其中既有西周王朝的都城遗址,也有边远诸侯国遗址,故而可以推测将来还会有西周甲骨文出土。由于西周甲骨文几乎都是在现代科学考古发掘下出土的,层位清晰,还伴随出土了其他同时代器物,专家学者一下子进入了对西周甲骨全面、深入的研究阶段,在对文字释读(它们比大部分殷墟甲骨文要细小)和对殷周关系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甲骨文与古代文字

汉字与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并称为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本身的发展,从字体看可以分为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段起自商代(以甲骨文为代表),止于秦代,历时一千余年。从时间顺序上分,有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等;从文字载体上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印章封泥文字、简帛文字、石刻文字等。甲骨文作为最早的系统文字,对其他古文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既然甲骨文已经是成系统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必然还有其他更古老、原始的文字。《周易》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结绳记事的作用只是以实物来唤起人们的记忆,因此绝无演化为文字的可能,原始的文字应该是从绘画中产生的。在远古居民遗留下来的岩画、石刻符号、族徽等大量带有图案的信息中,又如何去判断哪一种仅仅是图画,哪一种是文字呢?以前曾有学者认为,可视图案复杂与否来决定,越古老,越偏于画的本意;而符号化成分越多,结构相对概括而简单的则偏于文字的本意。但是后来发现,在不同的文字中很难以这个标准衡量。所以后来有语言学家将图画到文字的定义改为:一旦图画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时,它就完成了向文字的过渡。比如看见以一个正面人形的“大”字和一只鹿形的“鹿”字,立刻使人想到这是指“大鹿”,而不是指人饲养鹿、猎鹿等其他意思,这样大字便从图画中脱胎出来了。但这个过程非常之漫长。

汉字是一种表意字,又称方块字,有别于拉丁字母一类的表音字(如英语)。但实际上汉字也有大量的表音成分。对于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与特征,传统的汉文字学有过较为全面、正确的归纳,这就是著名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汉字发展早期阶段(主要是西周以前),其象形程度较高,多使用意符和音符,甲骨文、金文均是如此。而随着汉字字形的演化,书写的规范,到隶书形成时,许多原先的表意字已看不出其表之“意”,变成了记号。所以汉字发展到后来,成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体系。

在甲骨文和原始文字符号间,尚未通过考古手段发现中间类型的古代文字遗物。然而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的调查,已经发现了两种古文字里的活化石:尔苏沙巴文和纳西东巴文。尔苏沙巴文是四川西部自称“尔苏”人的文字,现在能收集到的尔苏沙巴文书籍四种,分别是黄历、算命、抽签、说鬼等内容的经书。尔苏沙巴文有近二百个独体字,象形程度很高,有不少是照实物描绘下来的简单图画,出现了少量的会意字。另一种较尔苏沙巴文成熟些的化石文字是著名的云南纳西族东巴文。东巴文现存经卷二万多册,在造字方法上,东巴文与其他汉古文字相似,有表意也有表音,但两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如“日”字的甲骨文为圆圈中加一点(或一横、一小圆圈),东巴文则在圆圈内多加了表示光线四射的“十”状笔画。还有一种造字法,如东巴文中借“绿松石”来记“绿色”;借“火”表示“红色”,这种“义借”在甲骨文中也有。由于尔苏沙巴文、东巴文的原始性比甲骨文更强,所以反过来,也可以看出甲骨文的成熟性与系统性。

甲骨文与书法艺术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钟王颜柳”指的是古代的四位大书法家。殷代的“钟王颜柳”们,自然就是那些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了。正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尽管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创作)。若就甲骨文书契形式作粗略的一瞥,你会发现早期字体较大,像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所收录的许多武丁时期的卜辞,非常大气、醒目;而到商末帝乙、帝辛时代,字变得细小委琐;至于西周甲骨文则更是细若粟发。这便是风格、习惯的不同了。

我们进一步可以将甲骨文风格类型作如下描述: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书法艺术园地里仍活跃着“甲骨文书法”这朵奇葩。

所谓“甲骨文书法”,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一般饶富雅趣。但是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又无法代替,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进行这项创作的首要人物是罗振玉。1921年他在研究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继之有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创作。一些古文字学前辈如董作宾、商承祚、唐兰、于省吾等也擅长甲骨文书法,这是本真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另一层意思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他们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因此,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这样的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虽有关系,但不是亦步亦趋。

————————————————————————

希望我的答案能令您满意!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二、青料

[编辑本段]

(一)苏泥麻青

即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二)平等青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三)石子青

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回青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六)珠明料

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七)化学青料

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三、款识

[编辑本段]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一)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二)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五)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四、各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

[编辑本段]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

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相关链接:元青花瓷

(四)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相关链接:明洪武青花瓷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相关链接:明永乐青花瓷、明宣德青花瓷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相关链接:明成化青花瓷

5、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6、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7、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相关链接:清顺治青花瓷

8、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相关链接:清康熙青花瓷

9、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相关链接:清雍正青花瓷、清乾隆青花瓷

10、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相关链接:清嘉庆青花瓷、清道光青花瓷

11、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12、宣统(1909—1911)时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李白和杜甫可谓唐代诗人中的泰山北斗,被后世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古代诗歌积极浪漫主义高峰,故李白被后世尊为“诗仙”。杜甫诗歌更偏重现实主义,创造了大量现实主义诗歌作品,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尊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

——杜甫

问题一:成年人怎样练好硬笔字 成年人如何练好硬笔字

杨文博

练好硬笔字,对于一些小学生或者是青少年来说,一般比成年人更容易些。因为他们字体尚未定型,同时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一般情况在在短期时间内是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类学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解力和接受力比成年人差,老师在旁边的时候能认真去写,自己在下面依然照旧,不会体会字的特征和魅力,因此这一点也是在硬笔书法教学中尽可能避免的一点。

再说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字体已基本定型,要练好硬笔字似乎很困难。成年人练硬笔字集中的年龄段在40岁左右,他们以前错误的写字习惯已经重复了30年,短期内很难改正。很多成年人在事业有成之后,开始慢慢注意到自己的第二形象,因此也在发奋练习硬笔书法。字帖买了一大堆,每天花费数个小时去练习书法。可是收到的成效却很小,有的甚至于越练越难看。

他们在硬笔字的练习上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反复写,下功夫和字帖上写的一样便可以写好硬笔字,其实不然。要想写好硬笔字必须把握硬笔字的一些特征和学习的方法,方可以有长足和明显的进步。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成年人要想写好硬笔字,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练习的时候是临帖、是描帖(摹帖)、还是抄帖?

这一点很重要,决定着你练字的成功与否。

描帖是成年人学习硬笔字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描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被动练习,是一种机械式的反复重复一个动作。这和熟能生巧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知道,让自己去描一幅画的时候,基本上能描个八九不离十,但是让我们比葫芦画瓢的时候,往往连三四分的摸样都画不出来。即便是描摹了几十次,你的绘画水平也没有提升。因为描摹是机械的,大脑学习的成分只是次要的。写好字要讲究“意在笔先”,就是脑子里有了字的形象然后再下笔写出来,而描帖正好相反。好的字无法在大脑里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离开了字帖,写的字和以前还是没什么两样。

抄帖更是一种误区,每天在乎的只是数量。几十遍、几百遍的抄,字帖上的字是一个样子,自己写的又是一个样子。这种练习方法无外乎是一种“抄作业”,学不到什么内容。数量和质量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抄帖其实是抄的字帖的文字,而不是字帖的书法。抄帖写的依然是自己的字,所重复的依然是自己的错误。

临帖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必须要懂得临帖的要领,这一点三言两语说不清。但是有这么几个要点是要知道的:一、临帖要动脑,动脑思考字帖上的字是怎么样写的,笔画是怎么样的,组合是怎么样的。二、临帖要经常对照原帖,临第一遍后要返回来对照原帖进行比较,找到缺点后再写、再比较,反复进行,直到写好。否则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是在强化自己的错误。三、临帖要“意在笔先”,意思就是脑子里要有的这个字的形象之后再下笔写,因此就要求经常看字帖,记住字帖中的字的写法,看多了也就熟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书法来说依然重要。

第二,忘记自己以前的字体,扎扎实实基本练起

成年人要想彻底学好字,必须忘掉以前自己的字体,认识到自己的字的丑陋,甚至对自己的字产生厌恶和恶心。然后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再到结构。临帖要如此,平时写字的时候依然要按照练习硬笔字时候的手法来写,无论多慢,必须忘记自己以前的字体。

第三,纠正结构

对硬笔字来说,首先要纠正结构。这也是我的主张,无论在硬笔还是软笔,首先要调整好结构,结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整体效果。选一本自己喜欢的楷书字帖,但是这个字帖必须是好字,漂亮的字帖。不是要你写好楷书,当然能写好楷书最好,临楷书字帖的作用就是正字形,调结构。

第四,要建立兴趣>>

问题二:如何练习硬笔书法 没有晚和不晚的 就是你十多年来已经形成你自己的字体风格 要想完全的改变成某一骸人的风格是完全不可能的

其实如果你只是 想自己的字写好看一点 首先 是要改变以往的写字习惯 记住只要是写的字就必须认认真真的写 切不可焦躁 潦草

平时可以联系硬笔书法 关于字帖的话 你根据你个人喜好好了 书店有很多 你看哪个人的字干净清楚 又顺眼的 就买回来 没事照着练练 这个是慢功夫 你要有毅力啊

问题三:怎么才能练好字,硬笔书法? 5分 一、书法学习的注意点

人们现在正热衷于练习硬笔书法,有的人短期内进步明显,有的人苦练数年却毫无进步。学写书法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择范本,先摹后临,摹临结合

纵览市面上出版发行的钢笔书法字贴,由于是钢笔书写的原因,字都偏小。虽然笔画精细,结体 严谨,但不便于初学者摹写(蒙着字贴写)。大多数人又懒于摹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殊不知摹写是学书书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贴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一个不摹只临(照着字帖写)者,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只有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有进步。选中字帖后,可用复印机放大到15Χ5厘米的字。如果自己喜欢写撇捺明显、精巧的写,就可选用弹性的钢笔。在学的过程中,摹、临、背 (默写帖字)、创(写与帖字相近的字)四结合。另外,可将字帖后页自己没学过的内容记入脑海或请人念,然后用自己的习惯方式写出来,再和原帖字比较,就可以看到自己与字贴之间的差距,从而检查自己的弊病所在。

2:选择正确的方法

学习硬笔书法,为了速成,可以直接学行书。但多数学书者受写好了正书才能写行书正统观念的影响,长期精描细画地写楷书,一旦实用需写行书发现没有进步就丧失了信心。所以,直接写行书或正、行结合练,都是短期见效的方法。

3:选择合适的书法字帖

在书法字帖中,有规范严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每个人性格的不同使得爱好各异。同样一本字帖,也因人而异。一个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写起来往往不拘泥于点画,喜欢写大幅的行草书。虽然潇洒、流畅 ,但法度不足、草得天书一般。而一个性格内向、深沉的人则常常喜欢写工整精美的正书,但在写行书时过分计较点画的精细,难以摆脱僵硬、死板的书写习惯。所以,对各种风格类型的字帖加以选择再定自己的专攻对象是第一步,在学的过程中据已特点对症下药地换帖是第二步。选择,深入,冲淡,融合,才能 逐步提高。历史上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帖,颜真卿《争座位帖》等都是优秀的行书范本。可以直接临习,为了解决用钢笔书写起来字小笔划细的弱点,可用软铅笔2B-5B临写,用铅笔其好处有三:一者无钢笔运用不当偏锋挂纸之病,写起来圆畅自如、易得行气;二者避免用钢笔时追求点画的精雕细刻,忽视整体效果,为快写打下基础;三者笔粗可写大字与原帖相近,既有法度又可消除拘谨、无束缚之感。

4:用笔应恰当

毛笔书法中讲究中锋行笔,钢笔书法同样重视运笔的正确性,如果握笔过紧,僵硬,转折或运笔时笔 尖一侧着纸,就容易挂纸,难写流畅。正确的握笔方法是松紧适度,使笔尖下水缝处于笔的正中位置,在 书写过程中根据笔画的粗细、主次决定用力的大小,而这种技法,要求学书者在对帖练习时注意观察分析 才能逐渐掌握。

5:善于思辩

学习写书法,长期苦练固然重要,还应善于动脑,否则,写出来的字将只具型而无神。还要克服不爱静心练,面对字帖,心猿意马,只知狂怪,不明规矩,提笔便是龙飞凤舞的缺点。只有勤学苦练、善于动脑,才可写好书法。

二、学书五要

1:要师法古人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名碑佳帖更令人目不暇接,百学不厌。这无疑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初学者应师法古人,千万不可求胜心切。有位老师说过:一个真正的学书者,首先必须是位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必须将自己'沉'下去,取法乎上,长期不断地研习古代碑帖,练就扎实的书法内功,然后才有可能融百家之长,成个人之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道--根深方>>

问题四:怎样快速练习硬笔书法? 要想学习好硬笔书法,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是很关键的。

有人以为,每天写得越多越好,时间写的越长越好。其实,写得多、写的时间长并不一定效果好。我觉得每天有一个多小时就够啦,最主要的是要有好的方法。硬笔书法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你应该首先用心去看看字帖的每一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反复看,反复想,开始不要贪多,每天一两个字,把这一两个字写得觉得可以了,再逐渐增多,每天三五个字, 七八个字,十几个字,总之,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好。看什么,想什么?一看笔画形状,点横竖撇捺是什么形状的。二看字型,字是什么形状的,就是组成字的那些笔画是怎么安排组合在一起的,哪笔长,哪笔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间怎么过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间怎么联系的。四看行与行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看清楚了还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么写出来的,笔是怎么动的,就是写字的笔路,笔顺。只有看清楚了,并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练,才能把字写好。你有写好字的愿望,再有好的方法,再加上你的持之以恒的毅力,可以肯定,十天见初效,一个月会有大变化,三个月会令人刮目相看,不到半年,你的一手好字就练出来了。试试看。

正确的临帖方法: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问题五:怎样才能练好硬笔书法 硬笔楷书通常这样练的:

首先是选帖:你到书店去看,选一种你喜欢的书体贰比如田英章、司马炎、李放鸣等,其中田的楷书是欧书,田英章也是目前活人中写欧书写得最好的几个人之一。不推荐宠中华。

其次是临习:一般采用对临。就是照着写。每天都要写,最好能保持一天写1个钟左右,要认真,不要太快,也不可以故意太慢,比平时慢一点(大约是四分之一的速度,你看着办)。

最后是一个秘诀――坚持!不间断写一个月必有较大进步!在写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进步,一个星期会有一点可以看得出的进步,但不可能天天都是看得到的进步,呵呵。一个月就明显进步了。一般半年就写得相当不错了。

行书同上。

/上面讲的是速成的办法了。如果 要是要求高一点的讲,我非常推荐写古代的小楷书:你去买一本《灵飞经》或者赵孟\《汉汲黯传》,对着写,这个写出来的字就不俗了,呵呵。。要是喜欢《乐毅论》《宣示表》当然更好,只是这个安贴不太清晰。

问题六:中学生怎样练硬笔书法 楼主你是快要参加中考担心书写分吗?如果是这样,我有几个好建议:

1改变你现在已经习惯的握笔姿势(很多时候字写得不好都因为握笔方法错了)

2去买一本关于你所在的年级的字帖(最好是古诗文的),每天坚持写,既有利于练好字,又可以在写的同时强化对古诗文的记忆。

3现在不要太过于急于求成:尽量将字写的端正方正,先不要管写的好看与否,要把每一字都写的十分方正即可。、

祝你成功!!

问题七:练硬笔书法的方法跟步骤有哪些? 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正确的书写坐姿、执笔运笔姿势、书写顺序等。

书法的练习应该遵循从描摹到临摹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从掌握如何书写汉字到把汉字写好。

在字体的书写上,初学书法者也应该从楷书开始。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问题八:回答成年人怎样练硬笔书法比较有效 或者您的字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和工作;或者您觉得写字对自己的素质修养有很大的帮助,不妨抽点时间出来练练字。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只要找对方法就行,建议如下:一、先确定自己的目标――您是成为书法家呢或者是爱好书法艺术?如果您要成为一个书法家,练字就是一辈子的事。如果目标没那么高,只是想在别人面前写得出手,还能得到不错的评价。或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够运用自如,不仅速度快,而且写得比较漂亮,那么方法得当的话,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练好字。二、是缩小练字的范围,将毛笔和硬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等)分开,同时再将硬笔书法和实用硬笔字分开。硬笔书法和实用硬笔字有很大的不同,如书写工具、用纸、书写格式和表现形式,训练方法、训练要求、针对对象等等,相对来说,硬笔书法需要投入更长的时间、精力、智力,并且需要一定的天赋,而学习实用硬笔字则会相对简单些、容易些。三、选择合适的字体,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各有特色,各有用处,但对于实用硬笔字来说,行书不仅简单易懂、流畅美观,书写速度也快,更适合我们学习,其次是楷书,楷书对于成年人来说比较适合于写大字。四、最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好的学习方法,以下的建议供大家参考:1、“思想先行”,这些思想指的是一些思维意识、观念认知等,也可以说是指导写字的先提条件。长期以来,不管是思考、做事、说话……都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即思维习惯,而这种种的思维习惯是否正确,很多人却是“当局者迷”,所以先要调整思想观念――也就是先要认知所学的知识,也只有知道了横或竖、或撇或捺等等笔画或符号的书写要领或动作技巧,再掌握如何把他们搭配在一起的特征规律,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出来了,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3、练字是一种连环的运动,脑要想、眼睛要看、手肘等要动,耳朵要听、笔要摩擦,最关键的脑的指挥,手指手腕的协作完成,最后就是“多对写的字挑毛病”,所以大家在练字的时候多想、多看、多听、多练,并经常锻炼手指与手腕的活动范围,增强手指与手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这样可以加强控笔能力。4、书法或者练字是一种无声的音乐、有形的图画,要求节奏感比较高。而节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书法节奏当中,用笔的快慢、轻重,笔画的长短、曲直、平斜,位置的变化等等,都是很明显的节奏关系,尤其在行书和草书里面。而音乐的节奏与书画的节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练字的时候听听音乐对练字有很大的帮助。5、站在一定高度上从大局掌握楷书或行书的一些第一特征和常用规律,如:笔画形状、笔画用笔规律、笔画组合规律、笔画或偏旁部首的位置变化、结构规律等等,以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很快能写好其他汉字。6、一般的字帖大多是单字练习,对于长篇书写并无多大帮助。长篇书写也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强化整篇的横写训练,同时掌握整篇训练的基本规律,并针对某一些难点进行攻关,才是快速写好字的一环。1、北京通州北苑地铁对面北苑学校南侧北苑南路24号1号院2、通州区体育场正南面新华书店西侧灰楼3单元

问题九:想练硬笔书法,谁能推荐几种好的初学者字帖? 练硬笔书法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 不要凑热闹,外行看热闹,内行亥门道。对流行书家的作品要谨慎,初学者缺乏鉴别力(包括曾经的流行书家,尽管他们可能风靡一时,如庞中华、司马彦等,这些人的作品看看就可以,不值得一学)的,就好比你学古筝不要跟着女子十二乐坊或者街头卖艺或者随便网上一个视频学。要学就要跟着大家学,当然,真正的大家不一定为世俗所熟知。

二、 最好跟书法史上的大师学,如王羲之、米芾、赵孟\等,这些大师的作品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和广大书法人的检验的。当然,他们传世的都是毛笔字碑帖。

三、 如果对第二条感到不便,退而求其次,要向现当代继承了大师一二精髓,稍有来历有内涵的硬笔书家学习,硬笔楷书如田英章、卢中南,等,硬笔行书如谢非墨、骆恒光、吴玉生等。田英章、卢中南、骆恒光、任平都有字帖行世,

四、 当代硬笔楷书好的书家很多,硬笔行书好的著名书家太少,好的又不著名,这就是所谓高手在民间吧,如罗一农、曾伟子、李炯峰等。

五、 简评现当代硬笔书家。

庞中华:学魏碑出身,硬笔字习气太重,十分死板,速度又慢,不宜学。评分70

席殊:硬笔行书字学米芾,功夫欠火候。评分75

司马彦:楷书写的是印刷体,行书路子野,咸俗不可耐,丑不忍视,观之作呕三日。评分不及格,给个30分吧。

田英章:毛笔楷书师欧阳询,功力深厚,形成田氏欧体,只是写得过于拘谨,硬笔楷书也是田欧,还不错,行书尚可。毛笔楷书评分90,硬笔楷书85,硬笔行书78-80

吴玉生:硬笔行书较有内涵,但稍感平正,初学者学之无妨。硬笔行书评分85

谢非墨:著名书法家,书风成熟老辣,硬笔行书90-95

骆恒光:硬笔行书源出王米(王羲之、米芾),可观可学,硬笔行书评分:90

任平:硬笔行书灵动飘逸,但缺点是时有轻浮乏力之笔。硬笔行书评分85

王正良:与骆恒光、任平同属浙派,但功力不如二人,名不副实,硬笔行书评分70-80

罗一农:非著名硬笔书家,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得主,其获奖之作的品位很高,惜神龙见首不见尾,作品难得一见。评分:92

曾伟子:洞口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楷、行、隶俱工,尤擅行书,行书功力深厚,硬笔书极佳而不为大众所知,网上仅有毛笔书。总体评分96,硬笔书评分98

李炯峰:隆回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天分极高,品位极高,擅长行、草,硬笔亦佳,网上作品很多,包括硬笔,但不适合初学者,总体评分96,毛笔行、草评分98,硬笔书评分95

张秀:女书家,有大令(王献之)风,但硬笔楷书又死又硬,不足师法。硬笔楷书评分:70

丁永康:硬笔楷书一般60,硬笔行书不值一评50。

陈舟波:硬笔行书如鸡肋 70

贺东祥:湖南籍书法家,硬笔楷书佳,硬笔行书一般,毛笔书反而更好。硬笔楷书评分85,硬笔行书65,毛笔楷书90,毛笔行书85

骊一平:硬笔行书与骆恒光相似,评分86

陈立雄:硬笔行书源出米芾、王铎,潇洒有灵气,评分90

顾仲安:名实难副,不推荐。评分50

陆维中:难脱俗气。评分70

刘惠浦:(魏晋书风)楷书尚可,行书难看,硬笔楷书评分70-80,硬笔行书评分50

问题十:我想知道练硬笔书法该如何开始 楼主你好,我现在大一,因为是师范生所以开始练硬笔字。我是从田英章开始练起,很多人都推荐新手从田英章开始练起。你淘宝找一下就能找到这套书了,总共五本。还有一定要选择一根适合的笔,推荐百乐78G的f款,同样淘宝可以买到。然后还需要注意拿笔的姿势,拿笔姿势错了就白练了哦。

1 求高考文言虚词选择题 越多越好

“则足以拒秦”里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似梦

C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D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不同的是(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B 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选择中,括号里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

A (乃)封秦中宝财府库/今其智慧(乃)反不能及

B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顺风(而)呼

C 谁知(之)者/杳不知其所(之)也

D 吾(所以)还军霸上/圣人之(所以)为圣

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词性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C 秦以攻取之外 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下面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是( )

A 齐人勿附于秦 B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 吾祖死于是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2 文言虚词练习

练习一则:九年级下册5单元古文虚词练习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2)夫子何命焉为?( )(3)必为有窃疾矣( )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以牒为械 ( ) (6)今为宫室之美( )(7)妻妾之奉而为之( )见:(1)胡不见我于王 ( ) (2)于是见公输盘(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然:(1)然,胡不不乎( ) (2)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 )(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5)所欲有胜于生者( ) (6)欲有求于我也 ( )(7)皆以美于徐公 ( ) (8)皆朝于齐 ( )故:(1)公问其故 (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以:(1)必以分人 ( ) (2)何以战 ( )(3)欲以子之梁国而吓邪( ) (4)必以情 ( )参考答案:为:(1)给、替 (2)呢,语气助词 (3)是 (4)做、制造 (5)当作(6)为了 (7)接受见:(1)引见 (2)召见 (3)会见然:(1)那么 (2)这样,如此 (3)然而于:(1)从 (2)由于 (3)给 (4)对 (5)给 (6)对 (7)比 (8)到故:(1)原因 (2)所以以:(1)把 (2)凭借 (3)用 (4)按照、根据。

3 语文 虚词用法的练习题,越多越好

第13课 敏而好学(教案) 2007-03-24 09:33:02 大中小 第13课 敏而好学(教案) 李建辉 教学要点: 1 疏通课文,完成文课后言基础练习题(练习二) 2 在自读基础上学习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练习三) 3 结合学生提问,深入品味课文语言,理解其思想观点,并能给予评析。

(练习一) 第一课时(2007年3月21日 星期三) 内容:课文预习,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疏通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步骤 一 导入 由口头作文引入到“学习”的话题 二 学生自读十分钟,教师巡视,并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 三 分小组,将课后练习二中的所有例句,准备抢答。

四口头翻译习题中例句,并回答有关文言句式方面的提问,逐句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二 文言文基础知识 1 翻译下列各句,看看它们与现代汉语语序有何不同 ① 贤哉,回也! 译:颜回是多么贤德的人啊!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 (明确: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不过现代汉语中也有大量的句式,其实它们都是为追求一种表达效果而“临时”倒装的,这和语法上讲的那种“常态”的倒装是不同的。) ② 何以谓之“文”也? 译:为什么称他为“文”呢?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介宾倒装句;宾语“何”前置在介词“以”前面) ③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译:不能培养道德,不能研究学问。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宾语前置句;宾语“德”“学”通过结构助词“之”分别前置在介词“不修”“不讲”的前面) ④ 莫我知也夫! 译: 没有谁了解我啊!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否定句的宾语前置;宾语“我”前置在动词“知”前面) ⑤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译: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怎样的人。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子路”后置在动词“问”后面) ⑥ 蚓无爪牙之利。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定语后置;定语“利”后置在中心词“爪牙”后面) 2 辨别下列各句中虚词的用法 (1)焉 必有忠信如丘焉。

译:在那里一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兼词,相当于“于此”) 焉知来者之不今也?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就不如现今的人?(疑问代词) 就有道而正焉。

译: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代词,代“正”的宾语) 我无能焉。译:我没有能够做到。

(语气助词,可以不译) 人焉廋哉。译:人哪里能隐藏得自己呢?(疑问代词) (2)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译:学问渊博,因而不能在任何方面来成就名声。

后即为人所制。译:后来即被人所制服了。

所在皆是也。译:(这种情况)到处都这样。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攻入以及发生意外情况。

五 收集学生质疑点,整理如下: 文科班 2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是骄傲的口吻还是谦恭语气?(杨杏萍) 2 4 孔子说“毋意”,却说“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这“必”不是“主观揣测”吗?(周玉冰) 4“抑为之不厌”能译成“不过是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吗?(葛璎萍) 6孔子提出的“四绝”,彼此有什么联系?(黄裕鑫、杨杏萍) 8为什么说“过”与“不及”都不好?(杨杏萍) 8“师也过”,何为“过”,为什么“过”就不好?(杨子) 9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实质上是要告诉学生什么?(杨滢) 10孔子回答学生追问“何为其莫知子也”,是不是答非所问?(杨杏萍) 10孔子为什么发“莫我知也夫”的感慨?(吕超雯) 10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杨子) 11孔子在《季氏》九里把人分成几等这与他的“有教无类”不矛盾吗?(黄裕鑫、杨杏萍) 11“民斯为下矣”中是不是表现了孔子对下层百姓的歧视?(周玉冰) 理科班 6《子罕》四中的“意”“必”“固”“我”四个词意思有何差别?(吴穗波) 6孔子提出的“绝四”,一般人能做到吗?它与“敏而好学”有什么关系?(郑映红) 7孔子为什么感叹听他的话并努力去做的只有颜回一个人?(谢丹) 11孔子虽然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但真有这种人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又要说?(吴穗波) 第二课时(2007年3月22日 星期四) 内容 复习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解答学生质疑 步骤 一 导入 由口头作文引入 二复习虚词的用法,通过练习题的例句,归纳“焉”和“所”的一般用法,板书如下: (一)焉 1 作兼词,相当“于此”,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 疑问代词,相当“何”, 如 不下虎穴,焉得虎子。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 语气词或词尾,可以不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4 一般代词,相当“之”,如,就有道而正焉。

(二)所 1 用在动词性词语前,代指动作涉及的对象,如,所见所闻。 2 “无所”连用,表示全部否定,如,无所顾忌。

3 “有所”连用,表示部分肯定,如,有所进步。 4 “所以”连用,表示原因,相当于“之所以” 5 “为……所”连用,表示被动关系,如,不为所动。

三 细读课文一到六段,解答学生质疑,讨论如下 1 第一段孔子。

4 高三语文如何复习文言文的虚词

再潇洒的教与学,面对考试都不能释然,不过,即使单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虚词的这几方面作用,也是很有效果的多年来,文言虚词的考察成了文言阅读中一道必考题,命题组坚持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就是在无言地向我们宣告虚词的意义高考经历了多年的成长之后,2002年高考增加了文言文试题的分量,在保留老题型客观选择题的同时,增加了文句翻译,翻译正能体现学生对文言文文句的“贯通”和文意的“丰富”的能力,文言虚词的巨大作用,将在翻译中一显身手古人云:“文有助词,犹礼之有傧,月之有相也礼无傧则不行,乐无相则不谐,文无助则不顺”说得可谓深入浅出这里说的“助词”,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文言虚词思想由文章来表达,文章由文段来组成,文段靠句子,句子靠词语,这一语言世界的宏观与微观的支撑关系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规律,所以反而推之,要想宏观上正确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就必须研究最基础一层的微观世界,那就是句子中词语与词语的关系的确,在一个句子中充当主角的,是实词,但虚词即便是配角,其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历来被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为语法功能,二为语气功能其实从阅读效果来看,这就是虚词在“贯通”和“丰富”这两方面对句子起到重要意义:所谓“贯通”,就是将实词表达的含义有效地组合起来,真正实现表达的目的,达到所要表达的最佳效果;所谓“丰富”,就是将实词不能表达的,或表达不完善的的内容补充完整,使句中实词的意义更清晰更生动随便就可以举两个例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除去虚词“因”,此句成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文意就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主语错了位,这和上下文的文意显然无法贯通再比如说2000年高考文言阅读中的一句“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除去两个虚词“仅”和“之”,原文便成“法是陛下法,臣守”,显然就缺少了原文里通过副词“仅“传达出的,“臣”对事态的态度,一句话的内容就单调了许多所以说,虚词在文言句中功不可没,抓住了虚词才会让你真正全面透彻地理解古文,读懂古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分析虚词:一观察虚词对句子结构的作用,翻译时调整好句子结构这主要针对结构助词而言,举一个例子来看“以此鸟(A)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B)之适而茂林(C)之栖”这句包含哲理的议论,读懂的关键是那三个“之”“之”的虚词意义很复杂,其中有一类作用就是结构助词,其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定语的标志;另一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还有一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之”的这些功用,或者不能理解这几种结构的意义,当然就不能将这句耐人寻味的文言读懂“A之”在这里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BC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所以这句话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样:“凭这只鸟羽毛漂亮并且声音美好,为什么不到深山去栖息在茂密的森林里?”文言中结构助词并不很多,”之,者”用得较多一点,但能在句中形成相对结构的还有介词,比如”以,于”等举个例子: 《寡人之与国也》中有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如果分析不出介词“于”所带宾语是一句长句子,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孟子锐不可当的辩论艺术 另外,文言中的固定结构,复音虚词,兼词等也需慎重考虑它们的结构意义 二观察虚词对句子语气的作用,翻译时把握好句子语气虚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直接的语气词上,如,语气助词“乎”、“焉”、“也” “耳”等;语气副词“其”、“乃”、“何”等都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不相同的语气举个例子作简单说明:“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重叠使用语气助词,加重了肯定语气,形象地表现了梁惠王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语气副词也能起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如欧阳修《伶官传记》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尔父之志”一句,“其”相当于“一定”,就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真实地表现了晋王临死托志的恳切但一个词常常可表达多种语气,翻译出正确的语气,还需要揣摩语境这就是下面所讲到的组合效果 另一种是通过各类虚词在句中的间接组合,而使句子产生了一定的语气情态,从而达到了更为生动的语气表达效果《资治通鉴 晋纪》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副词“既”“而”都是多意词, 在这里改如何翻译才能更生动地表现人物? 仔细分析前后关照,将“既”解释为“已经”,连词“而”解释为递进关系“还要”,这句就组合为这样的一句表意完整的话:你已经不种田了,还要游戏般地偷人的稻就把陶侃大怒,指责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三观察虚词对句子连接的作用,翻译句子要注意逻辑关系:在众多的文言虚词里,有很多起关联作用的连词,比如“而”、“且”、“则”、“以”等,它们的加盟使的句子和文段多了几分理趣,重点更突出下面就拿苏轼《赤壁赋》里的一段经典议论来说明连词对文段意义:“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便者而观之。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选择题12分,翻译题10分)猛狗与社鼠

14C 15D 16C 17B 18(1)(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闾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

(2)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 (3)身边的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人主的心思,人主还不察觉。

解析 14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执柄:掌权。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第一空由前后内容可知,具有转折关系,故应用“而”;“欲”与后面的“明万乘之主”之间,应为介词,用、来。

所以用“以”;最后一空,“迎”来修饰“龁”,故应用表修饰关系的“而”。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C项,“鲧和共工联名反对”理解不正确。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本题注意名词做主语的“尧”;标志性词“曰”;文言虚词“夫”“乃”等断句。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

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故选B。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怪、所知、闾长、树木、涂之、穿、左右、间、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

(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

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

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主),使大国的君主能够明晓(治国的方)。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人主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挖洞托身在里面。

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

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

在内在外均造成他的重权,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的人是富有权势的。(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

(他们)依靠了国君以保有权势地位,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蒙蔽,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

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敢再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一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

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2B 13D 14C 15C 16(1)在树根的空隙处用松软的泥土填实。

(2)经过了一年之后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 (3)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他的学业,并且能被录用。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B项,规:环绕。

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D项,均为连词,表并列;A前者句末助词,后者为兼词“于之”;B前者表被动,后者是“出现”;C前者为转折连词,后者为拟声词词尾,“…的样子”。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

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

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

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本题需要注意的虚词“者”“之”。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5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AB两项均以偏概全,不完整。D项,颠倒了关系,族子嘉敬是属于被培植和被教育的对象。

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隙:空隙;实:填实;虚壤:松土;“以虚壤”,介宾状语后置。阅:经过;岁:一年;成:成活;十九:十分之九。

予:我;冀:希望;以:连词,表顺承,“来”;见,表被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家的城西旧坟无高木已久。

近来拓地于东邻,有捻柏百余株,大的合圈,高约二三丈。我为它们长在不相称的地方而可惜。

有一个种树人对我说:“我能够替大人移植。”我说:“你真能够做得到么 ? ”他请求试试看,我答应了他。

我曾经去观察过。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环绕树根周围几尺,中留原土。

四周都挖了坑,挖至根脚而止。用绳绕着树根,就像系碇那样,但它的重量虽千人也拿不动,便敲掉树坑的边角,将绳子缚住树腰部平放下来,树根的缝道里放着松泥。

再朝北平放,树身之下用泥土充垫,逐渐离开,朝南放时也是这样。三放三起,树便高出于坑。

又以木头搭成床棚横载其上,用两头牛来拖,十个壮汉相帮。更粗重的树便使用双倍的力量。

走了几百步,在墓后种成三行。过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于是又移运余树,种在左右两边以及墓门。

再过一年去看,成活的又是十分之九了。从此枝干相接,行列分布,气象庄严与前大异,和古墓完全一样。

由于周围大而坑疏朗,所以根不离树;原土厚,所以元气足 : 徐徐乘虚而起, 所以出土后无所损伤。取之非在旦夕之间不可,而巧妙却能超越于二十余年之前,看来因为平日已积累了移树的经验,而在实践时又很有条理的缘故罢。

我因此深感世上一些培植入材,化融气质的人,如果都能得其道而治理,那么,不是很快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名声么 ? 族孙嘉敬因应乡贡考试而至京城,我爱其气质近于道义,便留他住下,和他探学论道,并指导努力之方,好让他随从有德才的文士们就教,有所效法而琢磨,知新而聚博。过了三年,他的志向学业都有进步,还是不被主考的试官录取,于是打算回乡省亲。

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因此写这篇论说赠别。

商周青铜器从商代开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纹饰变化巧妙。容器内部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

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爪大张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

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

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扩展资料:

商周青铜器的分类:

一、食器

1、鼎dǐng :烹煮肉食祭祀及宴享,明贵贱,别等级。夏代开始一直沿用到汉,盛于商周。    

2、鬲lì   : 炊煮器,祭祀    始于商,盛于西周中期,战国晚期消亡  。 

3、甗yǎn:蒸食器    商代早期有铸造,商末周初较多,沿用至战国末期。

4、簋guì : 盛食器,祭祀,随葬    始于商,盛于西周,沿用至春秋晚期  。  

5、敦duì  :  盛食器  ,  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秦以后消失。

6、豆dòu  :  盛放肉酱之类调味品    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7、盂yú  :  大型盛饭器兼盛水 。   出现于商晚期,流行于西周,春秋之后少见 。   

8、俎zǔ   : 切肉盛肉的案子  , 多见于商晚期和西周时期   。 

9、匕bǐ  :  挹取实物的匙子  ,  多见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较少见  。  

二、水器

1、盘pán:盛水器,宴享行沃盥礼时,以盘承接废水。流行于商代西周时期,春秋以后渐废。

2、匜yí:盥手注水之器,沃盥礼中与盘组合使用,流行于商代西周时期,春秋以后渐废。

3、鉴jiàn:大盆,盛水以照容貌,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至战国最为流行。

三、酒器

1、爵jué:饮酒器,地位的象征,始见于夏代,盛行于商代中后期,西周后渐废。

2、角jiǎo:饮酒器,爵之变体、最早见于夏代,流行于商末周初,其后少见。

3、觚gū   :饮酒器   。始于商代并流行于商代,西周后较少见。

4、斝jiǎ  :盛酒器,兼可温酒  。盛行于商代,西周早期之后消失。  

5、尊zūn   :大中型容酒器   。盛行于商代,西周,沿用至战国。   

6、壶hú   :盛酒器,亦可盛水。  始于商,沿用至战国。   

7、卣yǒu:盛酒器   。始于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8、罍léi   :盛酒器   。始于商末,沿用至春秋中期。  

9、瓿bǔ   :小瓮,盛酒之用   。存在于商中期至夏末。   

10、盉hé   :盛水以调和酒的浓淡   。始建于夏代,盛行于西周,沿用至春秋。   

-商周青铜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64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随机推荐

  • 妮维雅去黑头磨砂洁面乳用起来怎么样?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白皙光滑的肌肤,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的肌肤都出现问题,比如有些人的鼻子上长了黑头,那你们知道对于男性朋友来说,有哪些去黑头的方法呢?估计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妮维雅去黑头磨砂洁面乳。1、妮维雅去黑头

    2024-04-15
    25100
  •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

    迪奥变色唇膏,科颜氏润唇膏,欧舒丹经典乳木果润唇膏。祖马龙 Jo Malone VE润唇膏,CHICCA 保湿润唇精华都很好。1、迪奥变色唇膏这款今年除了很多颜色,但是最百搭的还是001和004色,它很滋润,能够根据体温而变色,极致润泽,质

    2024-04-15
    23300
  • 从香港买回来的妮维雅怎么看生产日期呢?

    妮维雅是国外的产品,要是你朋友是在香港SASA、卓悦、龙城一些上市商场买的绝大多数是正品水货。因为香港是免税的,有很多产品是没有经过海关出售的,所以没有中文说明,不过有很多商品是快过期甚至是已经过期的。最好找一个懂得看批号的人看清了再使用。

    2024-04-15
    12800
  • 有哪些小众又高级的礼物?

    送给**姐木质音乐盒八音盒jeancard 是台湾的一个很出名的音乐盒品牌。我去台湾旅游时发现的,当时逛店时就很喜欢。Jeancard ,来自台湾的本土的的创意礼物品牌,纸艺、创意、情感、环保与自然的全方位产品。其中 Wooderful l

    2024-04-15
    8000
  • 最好用的平价美白精华 美白淡斑精华推荐

    在改善皮肤色调上,美白精华是不能缺席的。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美白精华,而且这多年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我整理出了五款价格亲民,效果很好的美白精华淡斑产品,款款都是实力派,效果不比大牌差!1、自然堂凝时小紫瓶精华液参考价格:115元这款精华

    2024-04-15
    8400
  • 天气太套盒里面那个棍儿是干嘛用的

    天气丹的小勺子是用来取用护肤品, 尤其是眼霜的,因为眼霜每次只需要点涂一点点就能让眼周的肌肤得到充分的滋润,如果用手蘸取, 可能会涂抹过多,造成浪费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眼角产生脂肪粒,影响使用效果,所以使用小勺子可以很好地掌控。天气丹套盒是用

    2024-04-15
    8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